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经济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基于湛江市县域经济的实证 被引量:4
1
作者 范闽 伍绍平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101-109,共9页
对湛江市的县域经济与金融支持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都存在负相关关系;在长期内存贷比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在短期内贷存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县域金融体系的构成和资金的逆... 对湛江市的县域经济与金融支持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都存在负相关关系;在长期内存贷比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在短期内贷存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县域金融体系的构成和资金的逆向流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为了实现金融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效应,最佳选择是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具体做法上首先要完善县域金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金融支持 湛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支持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效率研究——基于F-SCP范式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徐枫 李云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29-39,共11页
随着传统能源有限性的日益显著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大力发展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鉴于光伏产业发展的特殊性,通过结合产业组织理论构建中国光伏产业金融支持的F-SCP分析范式,即"金融支持(... 随着传统能源有限性的日益显著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大力发展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鉴于光伏产业发展的特殊性,通过结合产业组织理论构建中国光伏产业金融支持的F-SCP分析范式,即"金融支持(Finance)—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分析范式,并结合金融支持要素投入与光伏产业发展,进行两阶段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光伏产业的金融支持主体不完善、支持方向不合理;金融支持效率不高、支持要素结构不合理、产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光伏产业的发展需要优化金融支持结构、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升产业自身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支持 光伏产业 F-SCP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生态法律制度问题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云生 冼宇航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6-58,共3页
金融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中法律制度对金融发展最为重要,是金融生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因此,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建设良好金融生态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我们必须根据现代金融发展内在规律要求,及时全面地检讨... 金融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中法律制度对金融发展最为重要,是金融生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因此,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建设良好金融生态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我们必须根据现代金融发展内在规律要求,及时全面地检讨现行金融法律制度,及时修订、补充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 法律制度 金融发展 金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效应——基于上市银行经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艺云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0,共9页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替代效应会引发其学习效应,但中国银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渠道的垄断上,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前期对此影响有限,因而本文以对存款业务带来根本性冲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创新为时点来界定商业银行可能的学...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替代效应会引发其学习效应,但中国银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渠道的垄断上,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前期对此影响有限,因而本文以对存款业务带来根本性冲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创新为时点来界定商业银行可能的学习效应,利用国内16家上市银行2013~2015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效应更多来自于竞争与替代性引致的被动学习效应,主动学习效应并不显著,而且大银行的学习效应要弱于中小银行。要推动国内银行业的改革与创新,还是应通过促进市场竞争来给商业银行带来足够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 竞争与替代效应 学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气候相关金融风险与管理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于孝建 梁柏淇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2,共10页
气候变化对商业银行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它不仅会通过特定气候事件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银行资产损失,也会通过社会低碳转型带来政策变化、法律变化、技术限制或突破等不确定影响,放大商业银行的固有风险。本文主要界定了气候相关金融... 气候变化对商业银行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它不仅会通过特定气候事件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银行资产损失,也会通过社会低碳转型带来政策变化、法律变化、技术限制或突破等不确定影响,放大商业银行的固有风险。本文主要界定了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内涵,阐述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外化表现性、深度不确定性和影响分布不均的特点,进而分析商业银行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应对特定风险、预警潜在风险、寻找发展机遇层面,提出商业银行管理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气候相关金融风险 物理风险 转型风险 责任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成熟度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云生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35,共3页
本文从"成熟度"概念出发,结合金融的特性,对金融成熟度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了金融成熟度概念,分析金融成熟的机理,探讨了金融成熟度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据此设计了金融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金融成熟度 指标体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金融研究视角述评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云生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7-29,共3页
区域金融理论是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金融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本文从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之间的联系入手,从宏观货币经济学、货币政策的区域宏观模型、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域效应、区域货币乘数、区域金融市场、区域金融... 区域金融理论是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金融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本文从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之间的联系入手,从宏观货币经济学、货币政策的区域宏观模型、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域效应、区域货币乘数、区域金融市场、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等角度介绍了区域金融研究的研究成果,最后就区域金融的研究视角及对我国的启示作简要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区域经济 金融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金融成长路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云生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62,共4页
广东是我国的经济、金融大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长期位居全国首位。但广东金融大而不强,丰厚的金融资源和坚实的金融基础并没有真正转变为金融成长优势。面对国家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广... 广东是我国的经济、金融大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长期位居全国首位。但广东金融大而不强,丰厚的金融资源和坚实的金融基础并没有真正转变为金融成长优势。面对国家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广东金融要再上新台阶,要由金融大省转变为金融强省,就必须认真研究和选择新形势下成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生态 金融发展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泡沫与房地产泡沫的共生模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善华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2,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房地产业是否出现泡沫,房地产泡沫是否引发金融泡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剖析了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泡沫的主要机理,同时从金融泡沫的角度出发,通过条件假设,简化推导出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房地产业是否出现泡沫,房地产泡沫是否引发金融泡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剖析了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泡沫的主要机理,同时从金融泡沫的角度出发,通过条件假设,简化推导出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借贷市场失衡的房地产泡沫率临界值,进而以现实泡沫率与泡沫率临界值的比较分析,判定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泡沫的可能性,并针对其中最具影响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防范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泡沫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泡沫经济 金融泡沫 泡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欧元区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孝建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8,共4页
通过引入与"第三国"的双边汇率,本文利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欧元实际汇率和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与中国对欧元区的进出口的关系,证实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升值会导致中国对欧元区进口减少和出... 通过引入与"第三国"的双边汇率,本文利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欧元实际汇率和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与中国对欧元区的进出口的关系,证实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升值会导致中国对欧元区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多,加大中国对欧元区贸易顺差。中国应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避免恶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汇率 欧元区 进出口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预期与人民币NDF汇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6
11
作者 任兆璋 宁忠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4-39,共6页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形成机制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寻找适合于描述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变量,我们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研究表明,人民币NDF汇率能够较好地反映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且此类预期与人民...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形成机制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寻找适合于描述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变量,我们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研究表明,人民币NDF汇率能够较好地反映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且此类预期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即NDF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币汇率的真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汇率预期 NDF汇率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随机波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任兆璋 宁忠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8,共8页
以人民币NDF汇率(Non-deliverable Forward rate,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的替代变量,通过对该变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建立汇率预期随机波动模型以刻画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波动特征。研究表明,NDF汇率的波动与市场对人民币... 以人民币NDF汇率(Non-deliverable Forward rate,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的替代变量,通过对该变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建立汇率预期随机波动模型以刻画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波动特征。研究表明,NDF汇率的波动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变化相吻合,管理当局应对此类预期给予重视;人民币汇率预期波动剧烈,具有厚尾、波动群集性、持续性的特征,且具有波动的杠杆效应。这些性质导致市场中一旦出现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预期,其趋势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管理当局应谨慎看待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市场预期及由此形成的升值压力,既肯定其中理性及客观的因素,又需对其非线性、过度波动的特征及其危害有充分的认识。采取积极、稳步渐进的方式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应该是符合各方利益、且能够避免诸多不利影响的明智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预期 随机波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区建设与广东科技金融发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麦均洪 金江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134,共9页
随着发展中国家在传统资源和劳动力方面的成本优势不断减弱,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的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如何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推动科技金融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广东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 随着发展中国家在传统资源和劳动力方面的成本优势不断减弱,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的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如何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推动科技金融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广东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广东自贸区建设的背景深入审视了自贸区建设对广东科技金融发展带来的契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科技金融体系的构建思路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科技金融 发展体系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彭化非 任兆璋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是我国货币市场上最早市场化的利率。本文选择隔夜同业拆借利率为研究对象并建立了ARIMA及GARCH模型,比较了这两种模型的预测能力,确定了适合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预测模型。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帮... 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是我国货币市场上最早市场化的利率。本文选择隔夜同业拆借利率为研究对象并建立了ARIMA及GARCH模型,比较了这两种模型的预测能力,确定了适合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预测模型。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对自己的金融产品合理定价、适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防范风险,更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及早采取措施引导市场利率走向,达到既定货币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夜同业拆借利率 预测模型 GARCH模型 ARI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及挑战 被引量:56
15
作者 于孝建 彭永喻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0-74,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完善,给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支持向量机以及混合智能等人工智能模型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能够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加深数据分析深度、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提升金融风险控制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完善,给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支持向量机以及混合智能等人工智能模型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能够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加深数据分析深度、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提升金融风险控制的效能。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程序错误风险、失控风险,带来信息采集合法性以及信息安全隐患问题,导致金融监管成本上升,并对金融业就业岗位带来冲击。为此,金融系统需要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完善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体系,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技术措施、人力资源提升措施;要强化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监管,尽快调整相关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和管理架构,以此保障当出现人工智能应用的重大缺陷或者安全隐患时,有相应的规则来明确各方的风险处置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混合智能 金融信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杨绍基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0-32,22,共4页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我国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贷款增长率、20天内再贷款利率、3年期国债利率之间存在双向或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同业拆借利率和贷款增...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我国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贷款增长率、20天内再贷款利率、3年期国债利率之间存在双向或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同业拆借利率和贷款增长率在短期内对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有强烈影响,在长期则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增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形成基准利率、传导货币政策和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 格兰杰因果关系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改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钟永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83-84,共2页
本文以美国作为中国双边贸易收支的分析对象国,放在Rose(1991)构建的贸易收支模型框架,讨论实际汇率和收入等因素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我们主要运用时间序列中的协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美双边贸易收支的影... 本文以美国作为中国双边贸易收支的分析对象国,放在Rose(1991)构建的贸易收支模型框架,讨论实际汇率和收入等因素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我们主要运用时间序列中的协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美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力图揭示其中的规律,为我国对美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收支 实证分析 中美 人民币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模型框架 实际汇率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基于文本信息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艺云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20,共7页
传统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是以财务数据、市场交易数据等定量信息为基础的,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文本信息为分析公司企业的价值和违约倾向带来了新线索,提供了其信用状况恶化的早期预警信号。通过对相关文本信息来源和特点的分析,对可读性分... 传统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是以财务数据、市场交易数据等定量信息为基础的,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文本信息为分析公司企业的价值和违约倾向带来了新线索,提供了其信用状况恶化的早期预警信号。通过对相关文本信息来源和特点的分析,对可读性分析、词袋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文本分析方法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文本信息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并对其在信用风险评价、风险预警与监控、信用风险定价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文本分析 信用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深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兆璋 李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53,共6页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滞后发展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应用资本结构理论,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为背景,深入探讨阻滞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性根源,并就强化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历史境域的现行制度安排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深层机理研究暴...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滞后发展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应用资本结构理论,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为背景,深入探讨阻滞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性根源,并就强化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历史境域的现行制度安排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深层机理研究暴露出问题本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创造条件、把握时机,将进一步促成我国资本市场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债券 历史根源 制度根源 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交所问询监管有效性研究——基于问询函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于孝建 郑嘉榆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31,共17页
事前形式审查与事后实质监管逐渐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方式,由此引申出的问询机制正逐步成为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重要工具。本文采用2015—2019年沪深两市主板的问询数据,通过事件研究法对不同类别问询函件引起的股价波动进... 事前形式审查与事后实质监管逐渐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方式,由此引申出的问询机制正逐步成为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重要工具。本文采用2015—2019年沪深两市主板的问询数据,通过事件研究法对不同类别问询函件引起的股价波动进行了检验,旨在拓展对问询机制有效性及合理性的论证视角,为证交所问询监管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别问询引起的股价变动存在异质效应,市场对定期报告类问询和其他关注类问询产生负的超额收益,对重组类问询则超额收益显著为正,反映市场对前两类问询反应审慎。(2)证交所的问询能够通过在中短期改善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提高上市公司重组质量、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作出违规预警三种路径,实现其监管功能。(3)对深交所问询回函情况的研究表明,当前问询机制有利于实现信息及时披露和短期市场稳定的较好平衡,问询机制的设置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交所 问询监管 股价波动 异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