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延明 向智男 +2 位作者 葛瑞明 陈小平 朱敏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0-33,共4页
从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专业实践基地、双导师机制及学位论文标准、制度建设及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构建与实施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做法及效果,并通过调研结果证实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最后从宏观层面提... 从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专业实践基地、双导师机制及学位论文标准、制度建设及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构建与实施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做法及效果,并通过调研结果证实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最后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对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理工大学 全日制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9
2
作者 杜娟 施亚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4-126,共3页
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针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提出了加强构建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保障体系,建立配套的科学合理的研究生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积极... 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针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提出了加强构建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保障体系,建立配套的科学合理的研究生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积极性,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奖助学金 培养机制改革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 被引量:57
3
作者 李忠 熊玲 陈小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2,共5页
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从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改革课程设置、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奖助体系 实践教学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状、原因及改革:研究生欠费问题探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林 李忠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5-30,共6页
描述了我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研究生学费欠费问题的现状。指出研究生欠费既有现行研究生“双轨制”收费部分有悖教育公平所导致的原因,又有高校收费管理中出现的“格雷欣法则”的影响,还有高校与研究生的博弈因素。提出了解决研究生欠费问... 描述了我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研究生学费欠费问题的现状。指出研究生欠费既有现行研究生“双轨制”收费部分有悖教育公平所导致的原因,又有高校收费管理中出现的“格雷欣法则”的影响,还有高校与研究生的博弈因素。提出了解决研究生欠费问题需要在高校中进行管理和制度创新,推行“金本位制”,实行国家普通奖学金滚动管理,同时完善研究生助学保障体系,多渠道、多途径解决研究生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研究生 欠费问题 格雷欣法则 博弈 金本位制 助学保障体系 原因 教育公平 收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迁移理论及对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林 唐雪峰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89-191,共3页
针对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研究生学习迁移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具体分析Simons学习迁移理论的基础上,强调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应创新管理平台与培养机制,改革课程与教学,拓展人才培养渠道,以有效地促进研究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全... 针对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研究生学习迁移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具体分析Simons学习迁移理论的基础上,强调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应创新管理平台与培养机制,改革课程与教学,拓展人才培养渠道,以有效地促进研究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学习迁移 先前知识 内隐知识 外显 “贯通式”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构建与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向智男 李忠 刘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8,共6页
基于激励理论,分析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要素及成效因素,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构建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激励机制的做法和成效,并对博士生培养单位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博士生 创新能力 激励机制 华南理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熊玲 李忠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按照"3+1+4"八年一贯制的培养方式,将其设计成一个有机连贯的整体,打破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隔离,把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融为一体,... 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按照"3+1+4"八年一贯制的培养方式,将其设计成一个有机连贯的整体,打破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隔离,把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融为一体,实行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贯通式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博贯通培养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工程硕士教育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5
8
作者 施亚玲 王国荣 罗文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8,共3页
作者对工程硕士教育提出了六点建议,即大力宣传,招生中兼顾中小企业,教材和课程设置突出工程特色,提高教师的工程教育能力,规范管理,注重论文创新。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工程硕士教育 培养质量 课程改革 师资素质 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