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3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的分析
1
作者 徐菲 刘天平 +4 位作者 关雅今 郝伟超 温鼎声 谢水林 别亚男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7,共9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仍未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IS后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寻找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将12头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仍未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IS后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寻找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将12头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额颞入路电凝闭塞大脑中动脉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术后36 h收集血浆及脑组织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在p<0.05的条件下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剔除外源性代谢物,最后进行HMDB(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化合物分类、KEGG通路分析及VIP分析。血浆代谢组学结果显示,86个差异代谢物上调,149个下调,显著差异代谢产物包括(Z)-3-氧代-2-(2-戊烯基)-1-环戊乙酸、反式肉桂酸和肉桂酰甘氨酸。脑组织代谢组学结果显示58个差异代谢物上调,53个下调,显著差异代谢物包括2,3-二氢黄酮-3-醇、胍基乙酸(GAA)、N-乙酰-D-色氨酸、氧化型谷胱甘肽、2-羟基喹啉和N-乙酰-L-天冬氨酸(NAA)。在血浆和脑组织中,前五类化合物中共同化合物类别为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脂质样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以及有机氧化合物。血浆和脑组织的共同代谢通路涉及氨基酸代谢、消化系统、癌症概述和脂类代谢通路。(Z)-3-氧代-2-(2-戊烯基)-1-环戊乙酸、GAA、氧化型谷胱甘肽及NAA可能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为IS的早期筛查和临床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非靶向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血浆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种CYTH样蛋白YjbK对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Cereulide生物合成过程的影响
2
作者 梁欣敏 李佳珣 +6 位作者 李阳福 秦科元 李湘 张菊梅 王涓 吴清平 丁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134,共10页
为了探究可以引发呕吐型食物中毒的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的合成机制,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对潜在调控基因yjbK进行敲除,发现yjbK在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合成中起正调控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YjbK的潜在磷酸水解酶活性及ExExK关... 为了探究可以引发呕吐型食物中毒的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的合成机制,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对潜在调控基因yjbK进行敲除,发现yjbK在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合成中起正调控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YjbK的潜在磷酸水解酶活性及ExExK关键位点。随后,构建了YjbK的点突变表达与回补菌株,明确了E6和E8位点的突变显著降低了磷酸水解酶活性及呕吐毒素的产量,从而证实了磷酸水解酶活性在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合成进程中发挥了正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呕吐毒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呕吐毒素 YjbK蛋白 腺苷酸环化酶 磷酸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生物工程专业拔尖人才 被引量:4
3
作者 郑穗平 潘力 林影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97-198,共2页
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经济正成为新的时代特征,"国际化"拔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使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跟上学科发展的轰新进展,使其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有必要实施双语教学,以适应我国高... 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经济正成为新的时代特征,"国际化"拔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使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跟上学科发展的轰新进展,使其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有必要实施双语教学,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及整体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国际化 生物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机器学习方法识别扩张性心肌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1
4
作者 孔颖 王一凡 +1 位作者 黄瑞婷 李趣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8-78,共1页
目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具有高死亡率的进行性心脏病,其特征为心室扩张和心肌收缩力受损。因DCM的分子特征尚未明了,寻找DCM的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对于相关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目前常用的诊断预测模型局限于使... 目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具有高死亡率的进行性心脏病,其特征为心室扩张和心肌收缩力受损。因DCM的分子特征尚未明了,寻找DCM的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对于相关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目前常用的诊断预测模型局限于使用单一算法,本研究尝试引入了多种机器学习方法,以提高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方法和结果本研究从GEO数据库中收集了6个DCM数据集,分别在组织水平和单细胞水平上识别出116个共有的差异基因,通过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识别的1217个免疫治疗有关的重要模块基因,取交集获得19个候选基因。随后,采用12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107个DCM的预测模型,根据AUC平均值来确定出glm Boost+pls Rglm(平均AUC为0.975)为最佳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有效从正常对照中区分出DCM患者,并且能区分DCM患者是否对免疫治疗有响应。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中含有8个特征基因,其中上调基因FMO4、MFAP4和TSPAN9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其余5个下调的基因与LVEF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结合多种生物标志物的新型诊断模型,能提高对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的效率,为DCM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性心肌病 心室扩张 心肌收缩力 精准治疗 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单细胞水平 机器学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工程前沿技术》全英文课程建设改革与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鲁鹏 王志伟 +3 位作者 吴敏 黄崇杏 段青山 田霄飞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5-78,共4页
《包装工程前沿技术》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一门采用全英文授课的选修课,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利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效传授,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包装工程前沿技术》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一门采用全英文授课的选修课,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利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效传授,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包装工程前沿技术》课程的特点出发,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改革和探索,以期为包装工程专业学科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工程前沿技术 全英文课程 启发式教学 成果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向慢性肾脏疾病转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Ankrd1
6
作者 李海琳 郑长青 +1 位作者 孔颖 李趣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88-588,共1页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急性肾损伤(AKI)的一个主要诱因,由于损伤后肾小管的不适应性再生导致修复不良,使患者易发展为肾纤维化和慢性肾病(CKD)。然而,从AKI到CKD的转变机制及相关生物标志物尚未完全明确。因此,研究AKI后与成纤维...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急性肾损伤(AKI)的一个主要诱因,由于损伤后肾小管的不适应性再生导致修复不良,使患者易发展为肾纤维化和慢性肾病(CKD)。然而,从AKI到CKD的转变机制及相关生物标志物尚未完全明确。因此,研究AKI后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的细胞群体,并挖掘其中影响肾小管细胞修复失败的分子机制十分关键。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了IRI后不同时间点的肾脏单细胞数据集GSE139107。通过细胞聚类注释和细胞间通讯分析,确定了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的细胞群体,命名为新近端小管细胞簇2(New PT2)。通过拟时序轨迹分析、差异表达分析和5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New PT2中与修复失败相关的关键基因Ankrd1,Ankrd1在修复不良分支上表达并持续上调,可能与AKI转变为CKD的进展相关。通过小鼠模型的RT-q PCR验证,观察到Ankrd1的表达在IRI后0.5天开始增加,在第1天达到峰值,并持续显著升高。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一步证实,与假手术组相比,IRI后肾组织中Ankrd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Ankrd1的上调与IRI诱导的AKI-CKD进展密切相关,具有作为从AKI向CKD转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细胞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疾病 成纤维细胞 细胞群体 细胞间通讯 机器学习算法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神经胶质瘤生物标志物NDUFA6-DT的发现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7
作者 黄瑞婷 孔颖 +1 位作者 罗芷晴 李趣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89-589,共1页
目的胶质瘤是脑部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治疗和诊断一直是临床难题。长链非编码RNA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胶质瘤中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本研究旨在确定适用于不同等级胶质瘤的lnc RNA特征,并探索其临床意义和潜在机... 目的胶质瘤是脑部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治疗和诊断一直是临床难题。长链非编码RNA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胶质瘤中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本研究旨在确定适用于不同等级胶质瘤的lnc RNA特征,并探索其临床意义和潜在机制。方法利用多个公共数据库,通过差异分析、生存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等确定了胶质瘤中关键的lnc RNA特征。同时,探索了这些特征与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诊断和预后的关系。通过功能富集分析揭示了这些lnc RNA特征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并研究了相关的竞争性内源RNA调控网络。结果确认了NDUFA6-DT作为胶质瘤中一个重要的lnc RNA特征,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且在诊断和预后中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功能注释表明,NDUFA6-DT可能影响免疫反应和突触传递,进而影响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ce RNA网络显示NDUFA6-DT-mi R-455-3p-YWHAH/YWHAG轴可能存在于低级别胶质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并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胶质瘤细胞的存活和凋亡。结论NDUFA6-DT是一个与胶质瘤诊断和预后相关的新型lnc RNA,有望成为胶质瘤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难题 生物标志物 神经胶质瘤 公共数据库 生物学机制 生存分析 基因突变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氨基酸与内酰胺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益宁 蒲伟 +1 位作者 杨金星 王钰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0-1366,共17页
以可再生碳资源为原料,以工程微生物为核心工具,通过生物制造的方式生产生物基材料等化学品,具有绿色、低碳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ω-氨基酸是氨基和羧基分别位于支链碳链两端的一种非天然氨基酸,其自身环化的产物内酰胺是合... 以可再生碳资源为原料,以工程微生物为核心工具,通过生物制造的方式生产生物基材料等化学品,具有绿色、低碳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ω-氨基酸是氨基和羧基分别位于支链碳链两端的一种非天然氨基酸,其自身环化的产物内酰胺是合成聚酰胺材料(又名尼龙)的关键单体。聚酰胺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与巨大的市场,目前主要通过石化路线生产,生物合成路线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是近年来进展迅速。本文系统介绍了ω-氨基酸与内酰胺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为合成生物基聚酰胺材料,研究者设计了ω-氨基酸的人工合成途径,挖掘了可环化ω-氨基酸合成内酰胺的关键酶,通过在微生物底盘细胞中组装合成途径,调控和优化代谢流量,开发内酰胺生物传感器并进行高通量筛选,实现了C_(4)~C_(6)的ω-氨基酸和内酰胺的生物合成。尤其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戊内酰胺的产量超过70 g/L,生产强度达到约1 g/(L·h),接近可工业化的水平。最后,本文也讨论了目前ω-氨基酸与内酰胺生物合成面临的途径原子经济性低、关键环化酶限速、一碳等非粮原料开发利用不足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氨基酸 内酰胺 聚酰胺 生物基材料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水污染控制:吸附富集、生物降解与过程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韦朝海 张小璇 +2 位作者 任源 胡芸 吴海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0-309,共10页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定义、来源以及我国涉及POPs的工业生产与数量分布,明确氯碱工业、有机氯工业等精细化工业与垃圾焚烧厂产生的POPs成为未来的主要污染源;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指出,由于历史上POPs的应用以及排放,我国工业...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定义、来源以及我国涉及POPs的工业生产与数量分布,明确氯碱工业、有机氯工业等精细化工业与垃圾焚烧厂产生的POPs成为未来的主要污染源;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指出,由于历史上POPs的应用以及排放,我国工业发达地区河段水体中普遍检出POPs,浓度为几到几十ng.L-1范围,部分流域超标;针对水体中低剂量的POPs,吸附法是有效的分离技术,生物相及仿生吸附剂具有较高的富集倍数;POPs的生物降解在热力学方面被认为可行,高效菌不断地被分离得到,因此,吸附富集与功能微生物细胞固定化技术的耦联可以成为有效的控制技术;此外,还从以清洁生产为目标的源头控制、POPs的广泛监控和政策落实方面评价了POPs的控制过程.最后指出,POPs的水污染控制应当立足于科学、技术与工业过程研究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水污染控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吸附富集 生物降解 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7
10
作者 李颖 刘善仕 翁赛珠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工作兴趣相适度等多个方面比较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分析得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会影响就业质量的结论,并认为就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有较好的就业质量,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工作兴趣相适度等多个方面比较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分析得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会影响就业质量的结论,并认为就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有较好的就业质量,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质量 大学生就业 就业能力 结论 工作兴趣 适度 问卷调查 工作地点 工资水平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耦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李平 韦朝海 +1 位作者 吴超飞 梁世中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5-350,共6页
采用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耦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探索了厌氧/好氧的耦合及各种工艺操作条件对垃圾渗滤液生物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经过高效厌氧流化床的处理, 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可提高49.1%。... 采用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耦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探索了厌氧/好氧的耦合及各种工艺操作条件对垃圾渗滤液生物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经过高效厌氧流化床的处理, 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可提高49.1%。CODCr/NH4+-N比值对渗滤液好氧生物降解性能有较显著的影响,适宜的CODCr/NH4+-N比值应控制在7.6左右。当进水CODCr及NH4+-N浓度分别为5000mgL-1、280mgL-1左右时,系统出水主要指标达到GB16889-1997一级排放标准。当系统受到短时间(12h左右)超过正常运行负荷约3倍的负荷冲击时,能在4d左右的时间内恢复正常。本研究为垃圾渗滤液的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处理 生物流化床 垃圾渗滤液 生物处理 废氧处理 好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处理生物出水中COD构成的解析——以焦化废水为例 被引量:31
12
作者 曹臣 韦朝海 +5 位作者 杨清玉 吴超飞 吴海珍 胡芸 任源 卢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94-1501,共8页
以焦化废水为例,采用连续过滤及化学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悬浮组分、胶体组分及溶解组分对生物出水残余COD的贡献,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和GC/MS图谱定性解析各形态组分的有机构成特征,构建了一种废水生物出水COD构成解析的评价方法.实验结果... 以焦化废水为例,采用连续过滤及化学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悬浮组分、胶体组分及溶解组分对生物出水残余COD的贡献,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和GC/MS图谱定性解析各形态组分的有机构成特征,构建了一种废水生物出水COD构成解析的评价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悬浮态和胶体态组分对残余COD的贡献分别占COD总量的25.9%—46.3%和18.7%—44.4%,建议优先考虑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去除约35.0%—45.0%的COD,使处理出水基本能够达标排放;溶解组分的COD占COD总量的24.6%—40.7%,其中4.3%—15.8%的COD由硫化物、硫氰化物等还原性物质贡献,其余部分主要由链状烃类、酯类及醇类等溶解有机组分贡献,建议采用氧化或吸附工艺进行处理,以满足更高的出水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COD COD组分 胶体组分 还原性无机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变化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晓苹 罗剑飞 +2 位作者 刘昕 刘通讯 林炜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42-147,共6页
以少量茶叶发酵制备普洱茶过程中的茶叶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别对茶叶中细菌16S rRNA和真菌18S rRNA的PCR产物进行分离,根据基因指纹图谱分析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并对细菌和真菌的... 以少量茶叶发酵制备普洱茶过程中的茶叶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别对茶叶中细菌16S rRNA和真菌18S rRNA的PCR产物进行分离,根据基因指纹图谱分析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并对细菌和真菌的主要优势条带进行克隆、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茶叶堆表和堆芯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小;在发酵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种类均在二翻时迅速增加,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变化;而后不同种类的数量随着发酵时间的推进有规律地增加或减少,最后趋于稳定。黑曲霉是发酵前期的优势菌种,芽孢杆菌属和Arxula adeninivorans是普洱茶发酵后期的主要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16S RRNA 18S RRNA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鲎素抗菌肽的分子结构稳定性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谢海伟 代建国 +3 位作者 郭勇 金刚 魏京广 张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4-150,共7页
为了实现鲎素这种高效、广谱的抗菌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采用不同温度、pH值、体外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肽酶B)分别处理鲎素,通过检测鲎素最小抑菌浓度(M IC)的变化来衡量鲎素的生物活性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 为了实现鲎素这种高效、广谱的抗菌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采用不同温度、pH值、体外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肽酶B)分别处理鲎素,通过检测鲎素最小抑菌浓度(M IC)的变化来衡量鲎素的生物活性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鲎素残留量,通过HPLC图谱变化来评定鲎素分子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温度小于120℃、pH值小于11.30时,鲎素对大肠杆菌K88的M IC为1.25~5.00mg/L;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鲎素残留量在65.46~70.21μg之间;鲎素对胃蛋白酶的作用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对胰蛋白酶、羧肽酶B、弹性蛋白酶的作用稍微敏感;在胃蛋白酶酶活浓度不高于5.33mmol/(s.L)、胰蛋白酶酶活浓度不高于0.67mmol/(s.L)、羧肽酶B酶活浓度不高于0.17mmol/(s.L)、弹性蛋白酶酶活浓度不高于0.021mmol/(s.L)的条件下,鲎素仍具有活性.这说明鲎素抗菌肽具有较强的高温耐受性,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稳定性,且具有一定的耐受蛋白酶降解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鲎素 抗菌肽 蛋白酶 抗菌活性 分子结构 结构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生物处理A/O/H/O工艺中氰化物的去除特性 被引量:24
15
作者 黄会静 韦朝海 +3 位作者 吴超飞 冯春华 吴海珍 卢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1-1145,共5页
针对焦化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过程中极少涉及基于氰化物浓度变化与考察分析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已经运行的广东韶钢集团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统计数据的辨析,提出实现总氰化物高效去除的技术与运行强化方法。分析数据发现,在降解的过程中,氰化物... 针对焦化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过程中极少涉及基于氰化物浓度变化与考察分析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已经运行的广东韶钢集团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统计数据的辨析,提出实现总氰化物高效去除的技术与运行强化方法。分析数据发现,在降解的过程中,氰化物滞后于酚类代表的有机物,络合氰的降解比游离氰慢,生物处理过程中由水力停留时间控制的碳源利用与金属离子的存在影响氰化物的降解,而A/O1/H/O2工艺在有效分配除碳过程与脱氮过程中实现了氰化物的高效降解。进一步工程实践证明,焦化废水处理全部指标达标的高效性可以通过充分考虑复杂组分降解动力学的协同与优化操作条件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氰化物 A/O/H/O工艺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酶法与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天然烟用香料 被引量:15
16
作者 甄达文 于铁妹 +2 位作者 朱珊珊 王永华 杨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8-272,共5页
利用酶制剂和微生物处理烟叶碎片废弃物制备天然烟用香料。以纤维素酶、液化酶及糖化酶处理烟叶碎片制备烟用香料,以非酶处理制备的烟用香料为对照,加香评吸表明,酶处理烟用香料在香气和口感上比对照有明显的提高。经酶处理以后,利用混... 利用酶制剂和微生物处理烟叶碎片废弃物制备天然烟用香料。以纤维素酶、液化酶及糖化酶处理烟叶碎片制备烟用香料,以非酶处理制备的烟用香料为对照,加香评吸表明,酶处理烟用香料在香气和口感上比对照有明显的提高。经酶处理以后,利用混合微生物对其进行发酵,发现以生香酵母+德氏乳酸菌、生香酵母+德氏乳酸菌+根霉两个组合的总体评分最高,增香效果明显。对发酵物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S-MS)分析,结果表明,经发酵后醇类、烯烃类、有机酸类、酮类、酯类、杂环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与发酵原料相比都有明显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香料 酶制剂 微生物发酵 感官评价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氧的传质与强化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海珍 韦聪 +3 位作者 于哲 韦景悦 吴超飞 韦朝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033-4043,共11页
废水处理好氧生物工艺供氧过程的控制步骤是气液传质作用,即将气体分子氧转化为足够微生物用于氧化污染物的溶解氧(DO),包含碳源BOD5的降解、氨氮的硝化和总氮的去除以及无机COD氧化的共同需求。文章指出DO的传质过程由总传质系数KLa决... 废水处理好氧生物工艺供氧过程的控制步骤是气液传质作用,即将气体分子氧转化为足够微生物用于氧化污染物的溶解氧(DO),包含碳源BOD5的降解、氨氮的硝化和总氮的去除以及无机COD氧化的共同需求。文章指出DO的传质过程由总传质系数KLa决定,废水性质、生物量、污泥龄、微生物耗氧速率、微生物种群等因素都会影响KLa。DO的浓度梯度是气液固三相氧传质的主要推动力,气液传质受水温、水质、氧分压、气泡大小、液体紊流程度和液膜更新速度等的影响,通过提高氧气分压、增大气泡比表面积、强化气液混合以及无泡供氧等方式及其它们的结合,或者控制污泥流态化程度及其污泥龄,可以获得微生物摄氧能力的提高。本文指出在对水质特征、环境条件、微生物特性、反应器流体特性以及运行参数等优化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研究新的方向,如无泡供氧、纯氧/富氧曝气的气泡行为,流场分布、湍流构造、浓度梯度的流体行为,挡板内构件、流态化控制的反应器结构优化,以及充分考虑负荷的HRT和SRT的运行工艺条件,可以实现更加全面的节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溶解 气液传质 液固传质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梅多酚提取物对肌肉蛋白氧化及亚硝化调控作用
18
作者 陈佩钰 刘学铭 +6 位作者 唐道邦 杨怀谷 王旭苹 林耀盛 程镜蓉 朱明军 阮栋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4,共8页
植物多酚调控肉制品的氧化及亚硝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然而相关调控机制尚不明晰。鉴于此,本研究以青梅多酚提取物(Prunus mume polyphenols extracts,PMP)为例,在羟自由基模拟氧化体系下探究植物多酚对肌肉中主要蛋白(肌原纤维蛋白与肌... 植物多酚调控肉制品的氧化及亚硝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然而相关调控机制尚不明晰。鉴于此,本研究以青梅多酚提取物(Prunus mume polyphenols extracts,PMP)为例,在羟自由基模拟氧化体系下探究植物多酚对肌肉中主要蛋白(肌原纤维蛋白与肌浆蛋白)的氧化调控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亚硝化过程中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和亚硝基二甲胺(Nitrosodimethylamine,NDMA)的变化探讨PMP抑制肌肉蛋白亚硝化的机制。结果表明,PMP的添加会延缓羟自由基介导的蛋白质氧化过程,表现为蛋白质羰基、二聚酪氨酸与游离氨基酸的形成得到抑制,巯基损失减少。当PMP添加量为100 mg/g蛋白时,模拟氧化后,3-NT含量为30.25±2.47 nmol/mg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和37.54±2.30 nmol/mg蛋白(肌浆蛋白),相较氧化对照组(未添加PMP)显著减少39.89%与47.88%(P<0.05);NDMA含量为0.76±0.05 nmol/mg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和0.67±0.06 nmol/mg蛋白(肌浆蛋白),相较氧化对照组(未添加PMP)显著减少24.30%与24.61%(P<0.05)。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NDMA的形成与蛋白质羰基、聚二酪氨酸以及巯基值显著相关(P<0.05),证实了PMP可通过蛋白质的氧化调控实现对亚硝胺形成的抑制。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多酚在肉制品亚硝化调控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多酚提取物 肌浆蛋白 肌原纤维蛋白 氧化 亚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氏线虫生物反应器液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明军 韩日畴 +8 位作者 吴振强 梁世中 李秋剑 谭字榴 李丽英 赵汝鹏 曹莉 刘秀玲 刘南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3-87,共5页
应用气升内环流反应器和机械搅拌通气反应器进行昆虫病原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A24液体培养.研究分析了培养液成分变化、流变学特性和反应器结构对感染期线虫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生物反应器 液体培养 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基酚的环境行为及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20
作者 吴海珍 梁世中 韦朝海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简单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的化学性质、环境释放机制及其对环境构成的危害,归纳了壬基酚降解的生物菌种特征及生物代谢途径,讨论了包括厌氧或好氧条件下的温度、介质及壬基酚的同分异构等因素对壬基酚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从基... 简单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的化学性质、环境释放机制及其对环境构成的危害,归纳了壬基酚降解的生物菌种特征及生物代谢途径,讨论了包括厌氧或好氧条件下的温度、介质及壬基酚的同分异构等因素对壬基酚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从基础研究、处理技术及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控制壬基酚环境污染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壬基酚 环境行为 生物降解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