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生态世进程中流域水环境的复合污染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朝晖 关翔鸿 +6 位作者 田雨馨 韦庚锐 陈啊聪 汝旋 廖建波 邱光磊 韦朝海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9-1545,共17页
针对珠江10余年的数据跟踪调查,结合气候变暖、河流酸化的未来场景,模拟了未来80a营养元素比值和金属微量元素浓度的演变.发现未来自然水体可能存在3种重要变化:其一,碳源分配不足、营养素积累和生化效率下降;其二,酸化后的离子交换增... 针对珠江10余年的数据跟踪调查,结合气候变暖、河流酸化的未来场景,模拟了未来80a营养元素比值和金属微量元素浓度的演变.发现未来自然水体可能存在3种重要变化:其一,碳源分配不足、营养素积累和生化效率下降;其二,酸化后的离子交换增强以及微量元素的背景浓度升高;其三,水质变化诱导的重金属和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的共同释放、相态分配的异化以及污染源的多环反馈.水体中溶液性质受物理场驱动的变化表现为浓度共振与共归趋效应的同步发生,复合污染是水体物化性质变化的不可逆表现,带来了地质背景值基线的10a级的快速更新,对天然水体评价阈值的计算将需要时代性的特征加以校正.人类面临着新生的水环境问题可能包括自然变化引发的元素暴露与活性演变、连续性输入排放的水质结构矛盾以及即将到来生态世对物种的公平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溶液性质 气候变暖 河流酸化 浓度共振 地质基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和水环境全氟及多氟化合物预测无效应浓度推导及生态风险评估
2
作者 武子豪 丁泽聪 +6 位作者 吴礼滨 易皓 王丽 洪伟 张晓园 曾子龙 崔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719,共12页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因其环境持久性与生物累积性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建立了13种PFASs的生态毒理学数据库,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评估因子法及相平衡分配法推导PFASs在水环境与土壤中的预测无效应...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因其环境持久性与生物累积性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建立了13种PFASs的生态毒理学数据库,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评估因子法及相平衡分配法推导PFASs在水环境与土壤中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从而开展危害评估。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PFASs在我国土壤和水环境中浓度均低于其PNEC值,无不合理生态风险;但PFASs替代品6:2氯代多氟醚基磺酸(6:2 Cl-PFESA)在部分流域具有较高的慢性生态风险,全氟己酸(PFHx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部分地区土壤中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建议未来研究应加强对PFASs的环境监测与风险管理,同时探索更有效的污染物处理技术与安全的替代品,以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 新污染物 地表水 土壤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铁矿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从界面过程到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范聪 方君然 +5 位作者 李晓飞 郭楚玲 申渝 卢桂宁 梅远飞 党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84-4495,共12页
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土壤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尤其是重金属环境行为影响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纤铁矿是一种常见的亚稳态铁(羟基)氧化物,通常存在于季节性氧化还原交替的土壤环境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表面活性,驱动着土壤物质循环等... 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土壤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尤其是重金属环境行为影响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纤铁矿是一种常见的亚稳态铁(羟基)氧化物,通常存在于季节性氧化还原交替的土壤环境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表面活性,驱动着土壤物质循环等重要过程.本文以纤铁矿稳定性为纽带,阐述了纤铁矿在不同晶相重组路径中作为起始物种、前驱体(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三种不同定位角色的演化规律.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角度对纤铁矿形成和晶相重组过程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论述.重点讨论了典型环境因子(如pH值、含氧阴离子、有机质和微生物等)对纤铁矿稳定性及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影响.展望了未来研究发展趋势,包括多过程耦合下铁氧化物相转化机制、重金属在矿物-水界面的微观反应机制、以及重金属归趋的环境因子调控等,以期为基于铁循环调控重金属赋存状态的污染修复及铁矿物作用下重金属环境行为预测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铁矿 稳定性 环境因子 重金属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精确的(AgPd)_(27)团簇用于硝酸盐电还原制氨:一种配体诱导策略来调控金属核 被引量:1
4
作者 秦露冰 孙芳 +5 位作者 李美银 范浩 王立开 唐青 王春栋 唐正华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10,共14页
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eNO_(3)^(–)RR)合成氨是一种可持续的将环境污染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钯基双金属纳米催化剂作为高效催化剂已显示出巨大的前景,但调控其组成和构型以提高催化性能并实现深入的机理理解仍然很有挑战。通... 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eNO_(3)^(–)RR)合成氨是一种可持续的将环境污染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钯基双金属纳米催化剂作为高效催化剂已显示出巨大的前景,但调控其组成和构型以提高催化性能并实现深入的机理理解仍然很有挑战。通过使用不同供/吸电子官能团的两个配体,我们成功地制备了两个原子精确的(AgPd)27双金属团簇,即Ag_(18)Pd_(9)(C_(8)H_(4)F)_(24)(简称Ag_(18)Pd_(9))和Ag_(22)Pd_(5)(C_(9)H_(10)O_(2))_(26)(简称Ag_(22)Pd_(5))。两个团簇的金属核具有明显不同组成和构型,其中Ag_(18)Pd_(9)为中间层是9个Pd原子的“三明治”型金属核结构,Ag_(22)Pd_(5)为M_(13)构型组成的棒状金属核结构,而5个钯原子位于M_(13)构型的顶点和中心位置。出乎意料的是,Ag_(22)Pd_(5)表现出明显优于Ag_(18)Pd_(9)的eNO_(3)^(−)RR性能。具体表现来说,Ag_(22)Pd_(5)在−0.6 V时NH_(3)的法拉第效率和产生速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4.42%和1.41 mmol·h^(−1)·mg^(−1),但Ag_(18)Pd_(9)的NH_(3)的最高法拉第效率和产生速率只有在−0.5 V时的43.86%和0.41 mmol·h^(−1)·mg^(−1)。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ATR-SEIRAS)测试提供了反应中间体的实验证据,从而揭示了反应途径,也表明Ag_(22)Pd_(5)比Ag_(18)Pd_(9)具有更强的NO_(3)–吸附和NH_(3)脱附能力。理论计算表明,配体脱落的团簇可以暴露AgPd双金属位点,Ag-Pd位点为协同催化活性位点,不同构型的AgPd活性位点有显著差异,其中Ag_(22)Pd_(5)中的活性位点更有利于NO_(3)^(−)吸附和NH_(3)脱附,从而加速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硝酸盐还原反应 原子精确双金属团簇 Ag_(18)Pd_(9)(C_(8)H_(4)F)_(24) Ag_(22)Pd_(5)(C_(9)H_(10)O_(2))_(26) 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水体中18种氨基酸 被引量:1
5
作者 梁锦汉 刘则华 +1 位作者 刘婉琼 董燕珊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53,I0006,共13页
在自来水消毒过程中,氨基酸可以与氯、氯胺等消毒剂发生反应,生成具有生物毒性和异味的消毒副产物,需要特别关注。然而,水体中的氨基酸浓度较低,这给检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 在自来水消毒过程中,氨基酸可以与氯、氯胺等消毒剂发生反应,生成具有生物毒性和异味的消毒副产物,需要特别关注。然而,水体中的氨基酸浓度较低,这给检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水体中18种氨基酸的方法,并对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适水样pH 2.8、淋洗液为甲醇-乙酸溶液(1:9,V/V),洗脱液为氨水-甲醇溶液(1:9,V/V),流动相为0.2%甲酸水溶液和含0.2%甲酸的甲醇-乙腈溶液(1:9,V/V)。结果表明,18种氨基酸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13,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6~0.23 nmol/L和0.19~0.76 nmol/L,回收率在60.1%~12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7%~18.7%,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分别为3.7%~7.0%和3.3%~7.1%。采用本方法测定华南地区某自来水厂源水,氨基酸总浓度为300~500 nmol/L,其中,丙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的浓度水平占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氨基酸 定量分析 含氮有机物前体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火电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文波 李楠 +4 位作者 黄志炯 殷晓鸿 黄晓波 覃芸 郑君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0-818,共9页
采用物料衡算及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2年广东省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下称火电排放)清单,并运用WRF/SMOKE/CAMx模型分析火电排放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O2、NOx、CO、PM(10)、PM(2.5)、VOCs和NH3排放量分别为269 408、539 ... 采用物料衡算及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2年广东省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下称火电排放)清单,并运用WRF/SMOKE/CAMx模型分析火电排放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O2、NOx、CO、PM(10)、PM(2.5)、VOCs和NH3排放量分别为269 408、539 565、301 257、135 920、65 050、18 790、1 949 t.300 MW以上的机组对火电排放的贡献较大,但125 MW以下的机组单位煤耗污染物排放较高.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火电排放所占比例分别为27.1%、25.4%、24.0%和23.5%,24 h排放呈"三峰三谷"特征;排放量较大的城市为广州、佛山、东莞、江门、汕头、潮州和梅州,不同区域火电排放贡献率顺序为珠三角(46.2%-52.3%)〉广东省东部(26.9%-34.3%)〉广东省西部(11.9%-14.4%)〉广东省北部(5.5%-10.0%).8月火电排放对珠三角城市ρ(SO2)、ρ(NO2)月均值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17.0%、11.1%,其次为10月、4月、1月,其影响集中于火电厂所在城市及下风向区域,对不同城市的贡献差异性较大,具有局地特征;火电排放10月对ρ(PM(10))、ρ(PM(2.5))月均值贡献率(9.1%、10.6%)较高,其次为8月、4月和1月,影响区域更广,对不同城市的贡献差异较小,呈现区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火电 污染物 排放特征 大气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考核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9
7
作者 马伟文 朱能武 +1 位作者 施召才 宋小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185,共4页
在分析传统实验教学考核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类专业实验项目的开展情况及学校考核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按实验类型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完成考核从重结果变成重过程的转变。标准执行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分析传统实验教学考核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类专业实验项目的开展情况及学校考核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按实验类型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完成考核从重结果变成重过程的转变。标准执行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也得到提升,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类专业 实验教学 过程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生物矿物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及风险评价
8
作者 陈惠诗 郑雄开 +4 位作者 王家裕 贾爱萍 邹梦遥 陶雪琴 杜建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297-8306,共10页
为了解钙基生物矿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情况,采集了16种涵盖蛋壳、贝壳、畜骨3种主要类别的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测定7种重(类)金属(As、Cd、Pb... 为了解钙基生物矿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情况,采集了16种涵盖蛋壳、贝壳、畜骨3种主要类别的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测定7种重(类)金属(As、Cd、Pb、Cr、Cu、Zn、Mn)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综合评价其重金属污染程度与风险。结果表明:所有钙基生物矿物中As、Cd均未检出,蛋壳类、贝壳类中Pb未检出,其余均检测出5种重金属(Pb、Cr、Cu、Zn、Mn),且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不同类别不同种之间重金属含量有所差异,其中Cu、Mn、Zn含量最高分别为14.85、21.47、201.99 mg/kg,分别积累在蛋壳、贝壳、畜骨中。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钙基生物矿物中4种重金属(Pb、Cr、Cu、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0,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所有样品处于未污染水平。3类钙基生物矿物中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依次为畜骨类>蛋壳类>贝壳类。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种暴露途径的非致癌总风险指数均小于安全阈值1.0,表明钙基生物矿物中5种重金属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总体而言,钙基生物矿物可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潜在肥料及土壤调理剂来源,但应控制其使用量,防止重金属累积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基生物矿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日光照射下水环境中普萘洛尔的光化学行为 被引量:6
9
作者 彭娜 王开峰 +3 位作者 刘国光 严植准 李秀霞 李鑫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为了解普萘洛尔(PRO)在自然水体中的光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采用350 W氙灯模拟日光(λ>290 nm),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初始p H、无机离子、低分子量有机酸共存条件下PRO的光解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PRO的光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光解... 为了解普萘洛尔(PRO)在自然水体中的光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采用350 W氙灯模拟日光(λ>290 nm),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初始p H、无机离子、低分子量有机酸共存条件下PRO的光解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PRO的光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光解速率常数(k)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5).光解过程包括了激发三重态PRO(3PRO*)参与的直接光解,以及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2)参与的自敏化光解,以直接光解过程为主.随着溶液初始p H的升高,PRO的光解加快.共存无机阴、阳离子均抑制PRO的光解,抑制率随阳离子价态升高而增加.羧酸抑制PRO的光解,抑制能力与羧基、烷基和羟基数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日光 普萘洛尔 光化学 影响因素 激发三重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针铁矿光解泰乐菌素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学涛 杨琛 +2 位作者 曾晓明 党志 胡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370,共7页
为了正确评估抗生素的环境风险,了解抗生素在水环境中自然光转化的规律,考察了抗生素的初始浓度、pH值、离子强度及腐殖酸对针铁矿光降解泰乐菌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针铁矿光解泰乐菌素的速率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加,而与泰乐菌... 为了正确评估抗生素的环境风险,了解抗生素在水环境中自然光转化的规律,考察了抗生素的初始浓度、pH值、离子强度及腐殖酸对针铁矿光降解泰乐菌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针铁矿光解泰乐菌素的速率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加,而与泰乐菌素的初始浓度及离子强度成反比;同时,腐殖酸的存在有助于光解作用,而且腐殖酸的浓度越高,泰乐菌素的光解速率越快.泰乐菌素在针铁矿上的光解作用可能包括溶液中的均相反应和针铁矿表面的异相反应两个过程.在评估抗生素的环境风险时,应当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对其转化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铁矿 泰乐菌素 光解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介导的Pantoea dispersa对高浓度铜和镉的耐受机制
11
作者 宋雨欣 袁梦 +4 位作者 陈国涛 谢光虹 朱崇岭 崔堂兵 任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6-1496,共11页
为探究微生物应对重金属胁迫的生存策略,明确胞外聚合物(EPS)在微生物重金属耐受中的功能及不同重金属耐受机制的差异,本研究测定了Cu^(2+)和Cd^(2+)胁迫下Pantoea dispersa MSC14表面的EPS产量,通过比较EPS去除前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为探究微生物应对重金属胁迫的生存策略,明确胞外聚合物(EPS)在微生物重金属耐受中的功能及不同重金属耐受机制的差异,本研究测定了Cu^(2+)和Cd^(2+)胁迫下Pantoea dispersa MSC14表面的EPS产量,通过比较EPS去除前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揭示了EPS在重金属耐受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转录组学分析了其对Cu^(2+)和Cd^(2+)耐受机制的差异。结果发现,菌株MSC14在高达300 mg∙L^(-1)的Cu^(2+)和Cd^(2+)胁迫下仍可表现出一定的代谢活性。同时,EPS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在Cu^(2+)胁迫下最高分别增加19.0倍和9.3倍,Cd^(2+)胁迫下最高分别增加5.8倍和7.8倍。菌株MSC14胞外吸附Cu^(2+)和Cd^(2+)的量显著高于胞内的积累量,在去除EPS后,Cu^(2+)和Cd^(2+)的总积累量分别减少了49.8%~52.0%和40.0%~68.6%,同时氧化应激程度加重。KEGG分析表明菌株MSC14对Cu^(2+)和Cd^(2+)的耐受机制存在一定差异。Cu^(2+)胁迫诱导了菌株的氮代谢,促使Cu^(2+)在细胞内还原为Cu+。Cd^(2+)胁迫促进了小分子物种的合成与转运,菌株通过胞内沉淀和外排来提高Cd^(2+)耐受性。研究表明,EPS是菌株MSC14耐受Cu^(2+)和Cd^(2+)的重要屏障,同时,菌株针对Cu^(2+)和Cd^(2+)形成了不同的特异性耐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Cd^(2+) 胞外聚合物 Pantoea dispersa MSC14 生理响应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大学城学生PM_(2.5)暴露水平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佳 郑君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37-143,共7页
采用主动采样颗粒物分析仪(pDR-1500)于2012年2~3月对广州大学城学生活动的各典型微环境室内外PM2.5浓度同步监测,同时对大学城学生每日时间-活动模式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大学城学生PM2.5潜在暴露剂量和暴露浓度并从个体特征角度探讨其影... 采用主动采样颗粒物分析仪(pDR-1500)于2012年2~3月对广州大学城学生活动的各典型微环境室内外PM2.5浓度同步监测,同时对大学城学生每日时间-活动模式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大学城学生PM2.5潜在暴露剂量和暴露浓度并从个体特征角度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城学生单位体重、个体PM2.5潜在暴露剂量和日均PM2.5暴露浓度分别是(15.9±3.4)μg/(kg·d),(882.3±241.0)μg/d和(102.8±8.0)μg/m3.室内、室外和交通环境分别占大学城学生单位体重PM2.5潜在暴露剂量的74.3%、24.9%和0.8%.影响大学城学生个体PM2.5潜在暴露剂量的因素为体重】性别】年龄】暴露浓度】工作日/周末;影响大学城学生单位体重PM2.5潜在暴露剂量的因素为暴露浓度】年龄】工作日/周末】性别;专业与二者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暴露评价 时间-活动模式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丹的环境行为及水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武焕阳 丁诗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有机氯农药硫丹作为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曾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我国曾大量使用。硫丹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淋、溶、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水体,在直接影响大型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的同时,给鱼类等水生动物也带... 有机氯农药硫丹作为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曾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我国曾大量使用。硫丹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淋、溶、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水体,在直接影响大型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的同时,给鱼类等水生动物也带来了一定的毒性效应。由于其半衰期较长、迁移能力强、富集性高,在水体环境中已普遍检测出硫丹的存在,因此,对硫丹的水生生态安全性评价显得十分重要。硫丹对水生生物具有高毒性,它可影响生物正常受体配体作用、损伤生物膜、影响活性氧代谢并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作用。本文介绍了硫丹的环境行为效应,并综述了硫丹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及几种致毒机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丹 POPS 水生生物 环境行为 毒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研究——以英国华威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源 张建功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89-95,共7页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经历了持续多年的"补偿性增长"之后,正逐步从规模扩张转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系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不断地在政府、高校、学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主体之间进行物质、...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经历了持续多年的"补偿性增长"之后,正逐步从规模扩张转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系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不断地在政府、高校、学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主体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内外部正负熵流,并以英国华威大学为例,分析自组织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的治理结构、经费构成和反馈体制,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钠锰矿界面铁矿物形成对Sb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婉霞 陈梅青 +1 位作者 刘奕安 吴平霄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1350,共10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水钠锰矿(MnO_(2))界面铁矿物的形成对锑(Sb)环境行为的影响.在得到的Fe-Mn二元氧化物(Fe-MnO_(2))上发现了许多颗粒物和丰富的孔结构.HRTEM和XRD分析表明,锚定在Mn O_(2)上的颗粒物为水铁矿.在MnO_(2)中形成的铁矿物...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水钠锰矿(MnO_(2))界面铁矿物的形成对锑(Sb)环境行为的影响.在得到的Fe-Mn二元氧化物(Fe-MnO_(2))上发现了许多颗粒物和丰富的孔结构.HRTEM和XRD分析表明,锚定在Mn O_(2)上的颗粒物为水铁矿.在MnO_(2)中形成的铁矿物增强了对Sb(Ⅲ)和Sb(V)的吸附性能.Fe-MnO_(2)对Sb(Ⅲ)和Sb(V)的吸附量分别为397.4,247.7mg/g,远高于MnO_(2)对Sb(Ⅲ)和Sb(V)的固定化吸附量(342.0,71.8mg/g).化学键络合是Sb(Ⅲ)和Sb(V)固定化的主要机制.静电吸附在Sb(V)的固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水铁矿显著降低了Sb的迁移率.Mn O_(2)在Sb(Ⅲ)向Sb(V)的转化中发挥了关键的氧化作用.本研究不仅揭示了Fe-Mn二元氧化物的形成机制,而且有助于进一步认识Sb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钠锰矿 铁矿物形成 迁移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Pt/CeO_(2)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洁 李炳炫 +1 位作者 毛璐涛 叶代启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0,共8页
催化氧化技术是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有效手段,其中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与优化是实现VOCs高效转化的关键。分别采用焙烧法与沉淀法制备了CeO_(2)活性载体,随后通过硼氢化钠还原法将Pt负载于CeO_(2)表面制备了Pt/CeO_(2)催化剂,进而考... 催化氧化技术是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有效手段,其中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与优化是实现VOCs高效转化的关键。分别采用焙烧法与沉淀法制备了CeO_(2)活性载体,随后通过硼氢化钠还原法将Pt负载于CeO_(2)表面制备了Pt/CeO_(2)催化剂,进而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其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影响。通过XRD、N_(2)吸/脱附、紫外拉曼光谱、XPS及O_(2)-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in situ DRIFTS研究了甲苯在反应过程中的演变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方法均调控了Pt/CeO_(2)催化剂中活性氧物种的浓度。其中,沉淀-还原法制备的Pt/CeO_(2)-P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氧物种和氧空位浓度,促进了甲苯的活化与转化,使其生成易于降解的甲酸盐物种,并最终氧化为CO_(2)和H_(2)O。在甲苯浓度(体积分数)为0.1%、空速为48000 m L/(g·h)条件下,Pt/CeO_(2)-P催化剂的T50和T90(甲苯转化率达到50%和90%时的反应温度)分别低至157℃和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eO_(2) 催化氧化 氧空位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汽车涂装行业VOCs排放及其异味特征
17
作者 纪宇婧 陈妤晴 +5 位作者 谢龙飞 王诗怡 孙晓晶 卢莉雯 黄皓旻 叶代启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9-1809,共11页
针对位于中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典型汽车制造厂涂装车间不同工序所产生废气进行采样与检测,详细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特征以及异味特征,从多个维度深入探究异味特征预测方法.结果表明,OVOCs、烷烃和芳香烃是废气中的主要组分,O... 针对位于中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典型汽车制造厂涂装车间不同工序所产生废气进行采样与检测,详细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特征以及异味特征,从多个维度深入探究异味特征预测方法.结果表明,OVOCs、烷烃和芳香烃是废气中的主要组分,OVOCs的气味活性值(OAV)贡献为73.80%~99.03%,是最关键的气味贡献物质类别.乙醛、乙酸正丁酯、乙酸仲丁酯、正丁醛在废气处理设备进口和出口处均有显著气味贡献.通过电子鼻对废气样本进行异味分类,在进口和出口分类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8.1%.在异味定量分析上,通过回归分析发现OVOCs物质浓度与OAV_(max)和OAV_(sum)呈现良好线性相关关系.结合BP神经网络的电子鼻技术可有效预测OAV_(max)和OAV_(sum),且OVOCs物质浓度、OAV_(max)、OAV_(sum)与臭气浓度之间存在对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涂装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排放特征 异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环境中磷化氢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晓君 《中国沼气》 2007年第1期18-22,共5页
磷化氢是剧毒的、十分活泼的无色气体,具有强的还原性,在光照、空气等作用下,极易转化为磷的其它形态。本文主要回顾了自然界中磷化氢的发现和研究进程,即磷化氢产生、磷化氢是否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气体等方... 磷化氢是剧毒的、十分活泼的无色气体,具有强的还原性,在光照、空气等作用下,极易转化为磷的其它形态。本文主要回顾了自然界中磷化氢的发现和研究进程,即磷化氢产生、磷化氢是否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气体等方面。并展望了磷化氢的发现对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体富营养和城市污水除磷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自然环境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填料滤坝去除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抗生素
19
作者 邹耀 许允荣 +1 位作者 邱光磊 胡勇有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84-3091,共8页
针对传统“三池两坝”组合工艺对抗生素去除效果不佳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复合填料滤坝,通过复合填料球与特殊滤坝结构的有机结合,旨在实现抗生素高效广谱的去除.结果表明:复合填料滤坝对鲈鱼养殖塘水、鳗鱼养殖塘水、生鱼养殖塘水和虾养... 针对传统“三池两坝”组合工艺对抗生素去除效果不佳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复合填料滤坝,通过复合填料球与特殊滤坝结构的有机结合,旨在实现抗生素高效广谱的去除.结果表明:复合填料滤坝对鲈鱼养殖塘水、鳗鱼养殖塘水、生鱼养殖塘水和虾养殖塘水中抗生素总质量浓度的去除率均维持在80%以上,且对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去除,其中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效果最好.由铁屑、陶粒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组成的复合填料可以显著提高对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性能.其中,陶粒起到吸附作用,可以通过孔填充和π-π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去除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是抗生素减量化的主要途径;铁屑通过吸附及还原作用去除四环素和氯霉素,且能加速直接电子传递过程促进抗生素降解;PBS通过反硝化共代谢参与抗生素削减;铁屑与PBS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功能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从而加速抗生素的去除;各组分之间相互协同、共同作用有助于实现抗生素的高效广谱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水产养殖 复合填料滤坝 降解机制 三池两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门市臭氧重污染日特征与成因分析
20
作者 沈劲 陈多宏 +5 位作者 常旺 蔡日东 林玉君 黄泳熙 赵芯 周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99-2412,共14页
以江门市为例,通过整合污染物浓度、气象数据、光解数据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浓度等多元资料,综合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和基于观测的模型耦合CB06化学机制(OBM-CB06),对臭氧(O_(3))重污染日特征与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 以江门市为例,通过整合污染物浓度、气象数据、光解数据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浓度等多元资料,综合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和基于观测的模型耦合CB06化学机制(OBM-CB06),对臭氧(O_(3))重污染日特征与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江门臭氧重污染主要由于气象条件导致清晨前体物累积,之后光化学反应有利,臭氧浓度峰值后扩散不利所致,尤其清晨氮氧化物(NO_(x))和一氧化碳(CO)浓度显著高于周边城市.VOCs源解析显示移动源(29.91%~31.25%)和液化石油气(LPG)使用源(28.8%~30.73%)是主要贡献来源.臭氧敏感性分析发现,重污染天气下江门市臭氧更倾向于对NO_(x)敏感,NO_(x)下降20%可有效避免重度污染,进一步降低60%则有望将臭氧浓度控制在轻度污染范围内.前体物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也反映了重污染天气下NO_(x)控制的相对重要性,即NO_(x)的RIR值最高(0.95~0.99).重污染日臭氧收支分析则揭示了区域影响,除年末在有力管控下,江门重污染天受区域影响较小,其他时段的重污染天受上风向地区(如珠三角中部广佛地区)的贡献显著;且日变化中,重污染日15:00之后区域贡献普遍显著上升(贡献率>60%).江门市在臭氧重污染天气下,应强化NO_(x)等前体物排放控制,并与上风向城市如佛山、中山、广州等实施区域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重污染事件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