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释米诺环素的介孔纳米生物玻璃载药系统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林 王聿栋 +1 位作者 董艳梅 陈晓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9-255,共7页
目的:构建介孔纳米生物活性玻璃(mesoporous nano-bioactive glasses,MNBG)微球装载及缓释米诺环素的载药系统。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NBG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组分为SiO_2、CaO和P_2O_5,根据硅的含量分为60S、70S、80S和90S组。使用... 目的:构建介孔纳米生物活性玻璃(mesoporous nano-bioactive glasses,MNBG)微球装载及缓释米诺环素的载药系统。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NBG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组分为SiO_2、CaO和P_2O_5,根据硅的含量分为60S、70S、80S和90S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材料表面结构与粒径;氮气吸脱附实验计算材料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大小;傅里叶(Fourier)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计算MNBG颗粒对米诺环素的装载率;紫外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载药系统在21 d内的药物累积释放情况;琼脂扩散实验检测载药颗粒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对粪肠球菌生成抑菌环的大小。结果:MNBG微球为分散良好,粒径较为均一的介孔纳米球形颗粒。MNBG颗粒对米诺环素盐酸盐的装载率与其孔径大小相关,其中含60S的载药率高于70S、80S和90S组,达到16.33%。60S载药系统在PBS溶液中对米诺环素的释放于24 h内呈现突释,达到总载药量的28%;随后药物缓慢释放,在第21天时米诺环素的释放量累积达到总载药量的35%,维持药物浓度达到47 mg/L。琼脂扩散实验结果显示60S载药系统可以抑制粪肠球菌生长。结论:60S MNBG可有效装载、缓释米诺环素,是较为理想的载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米诺环素 载药系统 装载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诱导牙本质再矿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洁吟 王刚 +2 位作者 刘聪 邹学农 陈晓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6-444,共9页
封闭牙本质小管能有效减轻牙齿过敏症。本研究以不同粒径的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球(MNBGs)为分散质、海藻酸钠–磷酸盐缓冲溶液为分散液,制备了用于牙本质脱敏治疗的MNBGs糊剂(MNBGP)。在牙本质切片表面进行体外矿化并系统评价了糊剂与牙... 封闭牙本质小管能有效减轻牙齿过敏症。本研究以不同粒径的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球(MNBGs)为分散质、海藻酸钠–磷酸盐缓冲溶液为分散液,制备了用于牙本质脱敏治疗的MNBGs糊剂(MNBGP)。在牙本质切片表面进行体外矿化并系统评价了糊剂与牙本质的结合性能,以及糊剂体外诱导牙本质再矿化、封闭牙本质小管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MNBGs制备的糊剂均能与牙本质界面紧密结合,粒径较小的MNBGs在脱矿牙本质切片表面分布更加均匀。MNBGP在人工唾液(AS)中能较好地诱导牙本质再矿化形成磷灰石(HA)以堵塞封闭牙本质小管,脱矿牙本质切片表面形成的HA层随矿化时间延长而增厚,矿化28 d HA层的厚度可达到5~10μm。MNBGs的尺寸影响其诱导牙本质再矿化的效果,当颗粒大小与牙本质小管直径匹配时,MNBGs可以更好地封闭牙本质小管。因此, MNBGP具有良好的治疗牙本质过敏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过敏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 磷灰石 再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脑异常活动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柏霖 法志强 +2 位作者 赖春任 郭圣文 郭燕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构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脑功能活动变化情况,探索异常功能活动的脑区。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36)和对照组(n=12)。糖尿病组通过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模型... 目的构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脑功能活动变化情况,探索异常功能活动的脑区。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36)和对照组(n=12)。糖尿病组通过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模型,同时测定50%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的变化情况,根据触觉诱发性疼痛标准,糖尿病组大鼠被分成疼痛组及无痛组。利用锰离子增强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大鼠脑功能成像,图像后处理分析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脑内异常功能活动区域。结果成功构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发现脑内存在显著性功能活动增强的区域,包括感觉皮层、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前扣带皮层、下橄榄核、梨状皮层、杏仁核及岛叶部分皮层。结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脑内部分脑区具有异常功能活动的表现,这些脑区很有可能参与该疼痛调控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疼痛 功能磁共振成像 异常功能活动 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的MR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永成 杨勇哲 +5 位作者 黄飚 冀泓锞 吴逢春 陆小兵 宁玉萍 吴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5-978,共4页
双相障碍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负担的精神疾病。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分析人脑结构或功能异常,探究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诊断寻找生物学标志物。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DTI、静息态功能MRI、结构MRI技术等应用于双相... 双相障碍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负担的精神疾病。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分析人脑结构或功能异常,探究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诊断寻找生物学标志物。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DTI、静息态功能MRI、结构MRI技术等应用于双相障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和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梅明金 聂坤 +2 位作者 熊冬生 张玉虎 王丽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17,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病,主要由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所致,目前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后中老年人群的"第三杀手"。近年来多模态MRI(包括结构性和功能性MRI、扩散张量成像等)的发展和基于图论的... 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病,主要由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所致,目前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后中老年人群的"第三杀手"。近年来多模态MRI(包括结构性和功能性MRI、扩散张量成像等)的发展和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法的引入,为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脑结构和功能连接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基于多模态MRI和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法所构建的结构性和功能性脑网络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以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影像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变化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姿 杨荣骞 +1 位作者 欧陕兴 吴效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采用双源CT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容积在心动周期中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方法采用64层双源CT扫描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6名正常人的心脏,利用心电门控技术,以5%R-R间期为时间间隔重建21个时相图像。应用心功能评价软件手动勾画... 目的采用双源CT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容积在心动周期中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方法采用64层双源CT扫描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6名正常人的心脏,利用心电门控技术,以5%R-R间期为时间间隔重建21个时相图像。应用心功能评价软件手动勾画各层面的左心室轮廓,计算21个时相左心室容积,绘制左心室容积-时间曲线,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与正常人左心室容积-时间曲线差异。结果正常人容积-时间曲线的形状及变化规律相似。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容积-时间曲线在0~40%时相期间变化规律与正常人类似,在40%~100%时相期间与正常人差异较大。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容积变化具有与正常人不同的特征,可为辅助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室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MRI精神分裂症脑复杂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孔令茵 吴逢春 +3 位作者 雷炳业 柯鹏飞 陈军 吴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50-1554,共5页
精神分裂症(SZ)为慢性精神疾病,常伴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MRI可用于观察SZ患者脑结构及功能异常,为识别精神障碍生物标记物提供重要支持。多项研究基于多模态MRI构建脑结构及功能网络,采用人脑连接组学分析方法,发现SZ... 精神分裂症(SZ)为慢性精神疾病,常伴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MRI可用于观察SZ患者脑结构及功能异常,为识别精神障碍生物标记物提供重要支持。多项研究基于多模态MRI构建脑结构及功能网络,采用人脑连接组学分析方法,发现SZ脑复杂网络异常,如最短路径长度增大、聚类系数及网络效率下降、核心节点受损等,进一步支持SZ失连接假说。本文针对SZ脑结构及功能网络、多模态网络等最新研究进行综述,探讨SZ脑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及属性特异性的特点,讨论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神经网络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分类方法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池敏越 郭圣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524-530,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病,早期诊断、转化预测对早期干预、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阐述模式分类方法之原理和流程,以及该方法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其中,生物学标记、神经影像学和神经...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病,早期诊断、转化预测对早期干预、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阐述模式分类方法之原理和流程,以及该方法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其中,生物学标记、神经影像学和神经心理学测验为其重要特征,通过各种分类计算方法可以区分正常老龄化、轻度认知损害和阿尔茨海默病,并对轻度认知损害的动态追踪分析具有较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法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标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的抑郁障碍自动分类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静 彭红军 +3 位作者 杨勇哲 张越 孔令茵 吴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83-588,共6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对抑郁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进行自动分类。方法采集40例抑郁障碍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的结构磁共振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基于自动解剖标签模板提取90个感兴趣区域的灰质体积、局部一致性、低频振荡振幅和度中...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对抑郁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进行自动分类。方法采集40例抑郁障碍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的结构磁共振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基于自动解剖标签模板提取90个感兴趣区域的灰质体积、局部一致性、低频振荡振幅和度中心度作为特征进行输入,用基于递归特征消除的支持向量机对抑郁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进行自动分类研究。结果局部一致性和低频振荡振幅的组合为最佳分类特征,分类准确率达到87.50%,并且分类权重最大的脑区主要位于额叶和舌回。结论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的自动分类能从个体水平上有效区分抑郁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额叶和舌回的特征用于抑郁障碍的诊断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多模态磁共振影像 支持向量机 递归特征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脑电图μ节律及慢皮质电位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思捷 唐庆龙 +5 位作者 姜涛 杨瑞鑫 战俣飞 刘永超 朱小艳 白红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5-961,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皮质脑电图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进行唤醒手术且病变位于运动区的患者共8例,于全身麻醉术中唤醒状态下手术,术中采用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运动区皮质(金标准),采集静息态和握... 目的探讨采用皮质脑电图术中定位运动区皮质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进行唤醒手术且病变位于运动区的患者共8例,于全身麻醉术中唤醒状态下手术,术中采用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运动区皮质(金标准),采集静息态和握拳任务下皮质脑电图μ节律和慢皮质电位信号,小波分析上述不同节律运动前后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ERD)特征量的变化,对比μ节律和慢皮质电位单独或联合应用时各阈值及不同模式识别运动区的能力,计算其定位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结果(1)当μ节律ERD特征量阈值为40%、慢皮质电位ERD为1.6时,二者定位运动区皮质的灵敏度分别为81.08%(30/37)和83.78%(31/37)、特异度83.33%(25/30)和80%(24/30)。(2)μ节律联合慢皮质电位定位运动区皮质采用D模式(敏感性优先模式即μ节律或慢皮质电位呈阳性反应的区域定义为运动区皮质)时,其定位准确度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29%(36/37)和80%(24/30)。结论运动前后皮质脑电图分析对定位运动区皮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对脑组织无不良刺激性,有望成为术中辅助直接电刺激定位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皮层电图 电刺激 运动皮质 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