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中的亚稳性现象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丹 方立明 +1 位作者 曹贤武 赵耀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采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加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研究发现加工温度在约高于理论结晶熔融点10℃附近的狭窄温度范围内,UHMWPE熔体流动出现亚稳性现象,即挤出压力突降,熔体粘度出现极小值,且流动稳定,加工的样品光滑,熔体破... 采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加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研究发现加工温度在约高于理论结晶熔融点10℃附近的狭窄温度范围内,UHMWPE熔体流动出现亚稳性现象,即挤出压力突降,熔体粘度出现极小值,且流动稳定,加工的样品光滑,熔体破裂现象明显减弱。初步探讨了利用此种亚稳性现象加工UHMWPE的工艺条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柱塞速率及载荷对产生亚稳性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粘均分子量为3.5×10^6的UHMWPE,加工温度在154~157℃可观察到亚稳性现象;利用该现象,采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加工UHMWPE可为解决其加工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新颖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亚稳性现象 挤出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性蒙脱土对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丁超 何慧 +1 位作者 洪浩群 贾德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46-749,共4页
采用四种不同的改性剂对蒙脱土进行处理 ,在三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作用下 ,将聚丙烯与四种改性蒙脱土进行复合 ,制备聚丙烯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了四种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胺或自制的长碳链... 采用四种不同的改性剂对蒙脱土进行处理 ,在三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作用下 ,将聚丙烯与四种改性蒙脱土进行复合 ,制备聚丙烯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了四种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胺或自制的长碳链带有反应基团的不饱和季胺盐改性的蒙脱土与聚丙烯复合可制备性能优良的纳米复合材料 ,从力学性能来说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锆修饰三嗪大分子成炭剂包覆聚磷酸铵的制备及其阻燃聚丙烯的研究
3
作者 谭海博 陈奕燊 +8 位作者 陈勇军 王华 林明华 王瑶 郑斌 李靖 李红强 曾幸荣 赖学军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136,共9页
如何提高聚磷酸铵(APP)的阻燃效率及其与聚丙烯(PP)基体的相容性是当前无卤阻燃聚烯烃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三聚氯氰、反应型N-烷氧基受阻胺(T152)、层状纳米磷酸锆(ZrP)和APP等为原料,制备了磷酸锆修饰三嗪大分子成炭剂包覆聚... 如何提高聚磷酸铵(APP)的阻燃效率及其与聚丙烯(PP)基体的相容性是当前无卤阻燃聚烯烃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三聚氯氰、反应型N-烷氧基受阻胺(T152)、层状纳米磷酸锆(ZrP)和APP等为原料,制备了磷酸锆修饰三嗪大分子成炭剂包覆聚磷酸铵(RQMCA-ZrP@APP),再将其与PP熔融共混制备阻燃PP复合材料,并研究了RQMCA-ZrP@APP的用量及配比对PP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RQMCA-ZrP@APP的表面极性相比APP显著降低,与PP基体的相容性改善。当RQMCA-ZrP与APP的质量比为1∶2.5,RQMCA-ZrP@APP的用量为20%时,PP/RQMCA-ZrP@APP阻燃性能可达到UL94 V-0级,极限氧指数达到34.0%。RQMCA-ZrP@APP用量为25%时,PP/RQMCA-ZrP@AP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速率相比PP分别下降92.2%和78.1%。其阻燃机理为:燃烧时,APP与RQMCA-ZrP快速炭化,形成富含三嗪环和P—N—C结构的膨胀炭层,阻隔热量和氧气。RQMCA-ZrP还具有自由基猝灭和催化成炭作用,能抑制PP燃烧的自由基链式反应,提高炭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磷酸锆 催化成碳 自由基猝灭效应 无卤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酸酯树脂热分解的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范毅 傅伟文 +3 位作者 郭宝春 黄庙由 罗远芳 贾德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4,共3页
采用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 -质谱 (HRPyGC -MS)研究了在不同裂解温度下氰酸酯树脂裂解产物分布以及主要裂解物的产率与裂解温度的关系 ,根据热分解产物的组成及其温度依赖性 ,讨论了氰酸酯树脂的热分解机理。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热分解 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裂解温度 裂解产物 裂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连续碳纤维协同增强本征导热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振汉 陈华岩 +2 位作者 袁彦超 刘述梅 赵建青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采用含有联苯介晶基元结构的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TMBP)与含有芳香酰胺介晶基元结构的固化剂4,4-二氨基苯酰替苯胺(DABA)制备本征导热TMBP/DABA环氧树脂。结果表明,热导率高达0.33 W/(m·K),比普通双酚A缩水甘油... 采用含有联苯介晶基元结构的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TMBP)与含有芳香酰胺介晶基元结构的固化剂4,4-二氨基苯酰替苯胺(DABA)制备本征导热TMBP/DABA环氧树脂。结果表明,热导率高达0.33 W/(m·K),比普通双酚A缩水甘油醚(DGEBA)/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环氧树脂的热导率高约50%,相应短切碳纤维(含量为75%,质量分数,下同)增强复合材料面外和面内热导率分别高约42.7%和40.2%。采用紫外臭氧氧化方法对短切碳纤维(SCF)和连续碳纤维(M55J)进行表面改性,发现能够明显改善纤维与基体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进一步采用SCF和M55J为增强纤维、本征导热TMBP/DABA环氧树脂为基体树脂制备出短切/连续碳纤维协同增强本征导热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SCF/M55J/TMBP/BADA。SCF的加入能够同时改善M55J/TMBP/DABA单向复合材料板沿X、Y、Z轴方向的热导率,分别最高达到98.07、48.23、9.40 W/(m·K)。为改善复合材料综合导热性能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导热环氧树脂 碳纤维 复合材料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双(2-噁唑啉)与苯酐联用改性回收PET的动态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蔡长庚 唐峰 贾德民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6,40,共5页
以扩链剂2,2 双(2 噁唑啉)(BOZ)与苯酐(PA)联用改性回收PET,系统地考察了增黏改性后回收PET动态流变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与PA联用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单用BOZ改性回收PET体系;但因扩链剂的加入,在PET分子链中引入的... 以扩链剂2,2 双(2 噁唑啉)(BOZ)与苯酐(PA)联用改性回收PET,系统地考察了增黏改性后回收PET动态流变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与PA联用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单用BOZ改性回收PET体系;但因扩链剂的加入,在PET分子链中引入的柔性链段而导致聚合物弹性模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双(2-噁唑啉) 苯酐 PET 改性技术 测定方法 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高交联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粒径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傅轶 刘述梅 +2 位作者 孙红燕 叶华 赵建青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41-946,共6页
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合成了高交联聚硅氧烷乳液,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交联聚硅氧烷/BA/MMA 复合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 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合成了高交联聚硅氧烷乳液,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交联聚硅氧烷/BA/MMA 复合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单体加料方式、单体总浓度对乳胶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辛基苯酚聚氰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复合乳化剂合成聚硅氧烷乳液,BA 和 MMA 加入前补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且两单体以半连续法加入,可得到较均匀的复合乳液。当复合乳化剂用量为硅烷单体质量的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补加量为 BA 和 MMA 总质量的1.5%、单体总量为体系中水质量的35%时,乳胶粒的体积平均直径约为7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交联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 复合乳液 粒径分布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水解共缩聚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述梅 傅轶 +3 位作者 张臣 陈俊 叶华 赵建青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研究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在甲苯/水/盐酸、四氢呋喃/水/盐酸、乙醇/水/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四甲基氢氧化铵4个体系中的水解共缩聚,通过界面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分别得到树脂状、粒径20... 研究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在甲苯/水/盐酸、四氢呋喃/水/盐酸、乙醇/水/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四甲基氢氧化铵4个体系中的水解共缩聚,通过界面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分别得到树脂状、粒径200 nm的微球、粒径3μm的微球和乳液状的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PAPQ),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各产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催化体系中形成的PAPQ交联度低、溶解性良好,碱或先酸后碱催化体系产物的交联度高、溶解性较差;溶剂的极性影响PAPQ的形成和粒子的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水解共缩聚 催化体系 共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噁唑啉类化合物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唐峰 蔡长庚 贾德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3-45,共3页
综述了唑啉用于聚合物增粘改性及聚合物共混改性研究 。
关键词 噁唑啉 聚合物 改性 共混 线性扩链剂 双噁唑啉 增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双(2-噁唑啉)改性回收PET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唐峰 蔡长庚 贾德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84,共4页
以扩链剂 2 ,2 -双 ( 2 -唑啉 )对回收PET进行扩链增粘 ,从特性粘度和羧值的变化考察了其扩链效果 ,并用DSC法研究了不同添加量唑啉对PET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双唑啉对PET有一定的扩链效果 ,且影响PET的冷结晶行为。
关键词 2 2-双(2-噁唑啉) 回收PET 扩链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体系固化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珍 傅伟文 +1 位作者 罗远芳 贾德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0-303,共4页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不同比例的酚醛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体系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Kissinger法、Ozawa法和Crane法求得了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当环氧树脂与氰酸酯的摩尔比为2:1时,由Kissinge...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不同比例的酚醛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体系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Kissinger法、Ozawa法和Crane法求得了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当环氧树脂与氰酸酯的摩尔比为2:1时,由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在体系中最小,分别为49.05kj/mol和54.86kj/mol,Crane方程求得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 酚醛型环氧树脂 固化动力学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负载二氧化硅杂化填料的制备及其在不饱和聚酯中的应用
12
作者 胡德超 贾志欣 +4 位作者 钟邦超 董焕焕 丁勇 罗远芳 贾德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8-281,287,共5页
为增强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WPCBP)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作用,采用溶胶-凝胶法在WPCBP表面原位负载了一层纳米二氧化硅粒子(SiO_2),制备了一种新型的WPCBP-SiO_2杂化填料。SEM、TGA和FTIR证明SiO_2通过化学键成功负载到了杂化填... 为增强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WPCBP)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作用,采用溶胶-凝胶法在WPCBP表面原位负载了一层纳米二氧化硅粒子(SiO_2),制备了一种新型的WPCBP-SiO_2杂化填料。SEM、TGA和FTIR证明SiO_2通过化学键成功负载到了杂化填料的表面。采用含双键的界面改性剂对杂化填料进行改性后,应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基体,探讨了未改性杂化填料及表面改性杂化填料对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界面结合作用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的杂化填料WPCBP-SiO_2能够与不饱和聚酯基体形成强的界面结合作用,显著提高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且表面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填料 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 不饱和聚酯树脂 力学性能 补强机理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