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缺陷导致Na_(3)Sc_(2)(PO_(4))_(3):Yb^(3+),Er^(3+)材料上转换和下转移发光不同热猝灭行为研究
1
作者 汪世杰 王映涵 +2 位作者 陶正仁 安正策 叶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3-875,共13页
掺Eu^(2+)的离子导体Na_(3)Sc_(2)(PO_(4))_(3)具有优异的抗热猝灭性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大功率照明用发光材料。然而,其负热猝灭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Yb^(3+)/Er^(3+)的f-f跃迁上转换和下转移窄带发射而非更易受干扰的Eu^(2+)d-... 掺Eu^(2+)的离子导体Na_(3)Sc_(2)(PO_(4))_(3)具有优异的抗热猝灭性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大功率照明用发光材料。然而,其负热猝灭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Yb^(3+)/Er^(3+)的f-f跃迁上转换和下转移窄带发射而非更易受干扰的Eu^(2+)d-f跃迁发射为研究对象,旨在获得更清晰的机理。结果表明,热致缺陷/离子的动态迁移能促进高温下辐射跃迁和抑制非辐射跃迁,导致上转换发光具有显著的负热猝灭,下转移发光热猝灭较小。其中,布居速率较慢的上转换过程更容易受到时间尺度与之相当的Na^(+)/空位迁移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可为理解发光材料热猝灭机制提供另一种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Sc_(2)(PO_(4))_(3):Yb^(3+) Er^(3+) 上转换发光 下转移发光 负热猝灭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te Carlo模拟在稀土掺杂发光材料能量传递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禹庭 郑成中 +3 位作者 赵闪闪 曾庆光 禹德朝 张大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90-1404,共15页
高性能可调控的稀土发光材料及相关物理机制的探究是设计和开发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重点与难点。其中,揭示离子间复杂的微观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传递特性一直是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研究中的关键问题。Monte Carlo模拟是一种依赖大量重复的... 高性能可调控的稀土发光材料及相关物理机制的探究是设计和开发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重点与难点。其中,揭示离子间复杂的微观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传递特性一直是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研究中的关键问题。Monte Carlo模拟是一种依赖大量重复的随机抽样获得数值结果的统计模拟方法,是稀土发光领域中结合基质晶体结构、离子掺杂行为、荧光衰减动力学数据等对离子间能量传递机理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首先简要介绍Monte Carlo模拟的基本原理及建模方法;然后从影响能量传递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几何因素出发,概述了利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离子间能量传递的进展;最后进行总结并对该方法在稀土发光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能量传递 发光材料 Monte Carlo模拟 时间分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有机电致室温磷光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梦珂 陈子健 +1 位作者 邱伟栋 苏仕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100,共11页
纯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由于能够直接利用电致激发产生的75%的三线态激子,近年来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纯有机材料理论上的自旋禁阻特性,使得三线态激子的辐射速率慢、激子寿命长,从而难以与非辐射耗散... 纯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由于能够直接利用电致激发产生的75%的三线态激子,近年来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纯有机材料理论上的自旋禁阻特性,使得三线态激子的辐射速率慢、激子寿命长,从而难以与非辐射耗散竞争。因此,通过有效的分子设计策略实现增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从而促进快速的系间窜越和磷光辐射过程,进而实现高磷光量子效率并抑制长三线态激子寿命导致的各种非辐射失活,对于开发高效的纯有机电致RTP材料与器件至关重要。本文从RTP的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对近年来的纯有机电致室温磷光材料和器件进行综述,总结了含有不同重原子的纯有机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能,指出目前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其在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有机室温磷光 三线态激子 电致发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基金属卤化物发光材料(C_(12)H_(24)O_(6))NaCuBr_(2)及其全光谱照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敬龙 金建策 +1 位作者 苏彬彬 夏志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8-536,共9页
铜(Ⅰ)基金属卤化物作为新一代环境友好的发光材料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溶剂辅助结晶法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零维金属卤化物发光材料(C_(12)H_(24)O_(6))NaCuBr_(2)。在365 nm激发下,该化合物呈现出半峰宽为346 nm的超宽带橙... 铜(Ⅰ)基金属卤化物作为新一代环境友好的发光材料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溶剂辅助结晶法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零维金属卤化物发光材料(C_(12)H_(24)O_(6))NaCuBr_(2)。在365 nm激发下,该化合物呈现出半峰宽为346 nm的超宽带橙红色发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为42.6%。基于低温光谱、激发波长依赖的发射光谱和理论计算研究表明,峰值700 nm处的超宽带发射来自于Cu^(+)离子3d轨道和Br^(-)离子4p轨道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简并能级。在低温下,(C_(12)H_(24)O_(6))NaCuBr_(2)的晶格畸变导致能级的简并度降低,其荧光发射包含峰值为629 nm和735 nm的两个发射带。在高能激发下,电子跃迁到(C_(12)H_(24)O_(6))NaCuBr_(2)的更高能级S3而带来的发射与77 K下观测到的480 nm处的发射峰相对应。采用(C_(12)H_(24)O_(6))NaCuBr_(2)制备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器件的显色指数高达90.6,表明其在全光谱照明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维结构 Cu基金属卤化物 全光谱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寒冷环境下液晶显示模组损伤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睿 宁洪龙 +7 位作者 魏小琴 邹建华 刘宇翔 张康平 李牧云 王磊 姚日晖 彭俊彪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4-866,共13页
液晶显示(LCD)是一种利用液晶材料来显示图像的技术,具有高耐用性、可靠性、低功耗、高分辨率、低辐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由于应用地区和应用领域的差异,LCD模组常处于湿热或寒冷的环境... 液晶显示(LCD)是一种利用液晶材料来显示图像的技术,具有高耐用性、可靠性、低功耗、高分辨率、低辐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由于应用地区和应用领域的差异,LCD模组常处于湿热或寒冷的环境中。在湿热寒冷环境下,LCD模组将面临画面失真、内部结构腐蚀、Mura缺陷、液晶分子形变等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模组损伤进而导致屏幕无法正常工作。本文对湿热寒冷环境下液晶显示模组的损伤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液晶显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讨论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优化措施,并对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 湿热寒冷环境 模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发光铋掺杂玻璃及光纤的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为为 邱建荣 董国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42,共18页
自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提出可用玻璃光纤代替传统电缆传输线,利用光波导传输光信号的方法来实现信息传输以来,人们就一直致力于优化现有光纤的性能和探索新的光纤激光介质材料。目前,用于光通信系统的光纤激光器和光放大器的增益光纤多... 自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提出可用玻璃光纤代替传统电缆传输线,利用光波导传输光信号的方法来实现信息传输以来,人们就一直致力于优化现有光纤的性能和探索新的光纤激光介质材料。目前,用于光通信系统的光纤激光器和光放大器的增益光纤多见于稀土离子掺杂玻璃光纤,然而稀土离子固有的f-f跃迁导致较窄的传输带宽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剧增的网络数据传输需求。铋(Bi)离子是继过渡金属离子、稀土离子后的第三类激活离子,是激光材料领域发展的新方向。目前,Bi掺杂玻璃光纤已经在1150~1550 nm和1600~1800 nm范围内实现了激光输出和光信号放大。这充分说明了Bi掺杂玻璃光纤有望解决现有数据传输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为新一代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的增益材料。因此,文中主要介绍Bi掺杂玻璃和光纤的研究进展,分析Bi掺杂玻璃及光纤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红外发光 Bi掺杂玻璃 Bi掺杂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0
7
作者 邹广锐兴 陈梓铭 +1 位作者 黎振超 叶轩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107,共25页
金属卤化钙钛矿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如:高电子/空穴迁移率,高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以及光色可调性等),成为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的理想材料。近年来,钙钛矿LED的发展十分迅速,红光和绿光钙钛矿LED的外量子效率(EQE)均已超过20%... 金属卤化钙钛矿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如:高电子/空穴迁移率,高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以及光色可调性等),成为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的理想材料。近年来,钙钛矿LED的发展十分迅速,红光和绿光钙钛矿LED的外量子效率(EQE)均已超过20%。然而,蓝光(尤其是深蓝光)钙钛矿LED的EQE以及稳定性依然相对落后,这严重制约了钙钛矿LED在高性能、广色域显示领域和高显色指数白光照明领域的应用。因此,总结现阶段蓝光钙钛矿LED的发展,并剖析其机遇与挑战,对未来蓝光甚至整个钙钛矿LED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蓝光钙钛矿LED根据光色细分为天蓝光、纯蓝光、深蓝光三大部分进行总结,回顾了三种LED器件的发展历程,并详细阐述了现阶段实现他们的主要手段以及相关的基础原理,最后分析了它们各自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卤化钙钛矿 发光二极管 蓝光 策略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零维金属卤化物的光致发光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苏彬彬 夏志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3-754,共22页
零维(0D)金属卤化物是一类新兴的发光材料体系,它们具有独特的“主-客”体结构,即独立的阴离子金属卤化物多面体客体规则有序地分布在有机阳离子或碱金属阳离子形成的主体框架中。这种具有相对较“软”晶格的0D金属卤化物材料的发光主... 零维(0D)金属卤化物是一类新兴的发光材料体系,它们具有独特的“主-客”体结构,即独立的阴离子金属卤化物多面体客体规则有序地分布在有机阳离子或碱金属阳离子形成的主体框架中。这种具有相对较“软”晶格的0D金属卤化物材料的发光主要源于自陷激子(Self-trapped excitons,STEs)复合,其通常呈现出宽带发射,且具有大的斯托克斯位移。通过筛选不同的及多样化构型的金属卤化物多面体,将其与合适的有机阳离子或者Cs+等组合,可形成多种新型结构的0D金属卤化物,并实现丰富的STEs发光特性,其可调节的荧光发射不仅可以覆盖整个可见光区,还可实现单相白光或近红外发光,成为光致发光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基于此,本文结合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基础,首先讨论了0D金属卤化物的光致发光机理;其次,介绍了具有不同多面体构型的0D金属卤化物材料的发光特性及应用;最后,总结了0D金属卤化物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0D金属卤化物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卤化物 光致发光 LED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聚合物的机遇与挑战:聚合物之美与聚集体之光相辉映 被引量:5
9
作者 秦安军 胡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2-1086,共5页
聚集诱导发光(AIE)已经成为材料及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相较于研究较成熟的AIE小分子,AIE聚合物具有诸如良好的成膜性、协同放大效应及多功能修饰性等优势,但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其优势还需要进一步体现。本文从性质和应用出发,... 聚集诱导发光(AIE)已经成为材料及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相较于研究较成熟的AIE小分子,AIE聚合物具有诸如良好的成膜性、协同放大效应及多功能修饰性等优势,但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其优势还需要进一步体现。本文从性质和应用出发,探讨了AIE聚合物相较于小分子的优势,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聚合物 协同放大效应 高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耦合Mn^(2+)-Mn^(2+)离子对发光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兴路 宋恩海 +1 位作者 邹炳锁 叶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2-500,共19页
过渡金属Mn^(2+)掺杂的半导体/绝缘体作为发光材料在照明、显示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Mn^(2+)离子具有5个未成对的d电子,掺杂在发光材料中通常具有高自旋态,其容易与近邻的Mn^(2+)离子发生交换或超交换作用即磁相互作用。此类相互作用可... 过渡金属Mn^(2+)掺杂的半导体/绝缘体作为发光材料在照明、显示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Mn^(2+)离子具有5个未成对的d电子,掺杂在发光材料中通常具有高自旋态,其容易与近邻的Mn^(2+)离子发生交换或超交换作用即磁相互作用。此类相互作用可在分子尺度下对电子自旋产生很强的束缚能力,使得磁耦合Mn^(2+)-Mn^(2+)离子对的发光行为不同于孤立Mn^(2+)离子的发光行为,如荧光寿命变短、异常的发射波长红移/蓝移、多峰发射以及异常的磁光现象等。但由于受到浓度猝灭、缺陷、声子耦合、能量传递、与半导体激子的sp-d交换作用等多因素的影响以及测试技术的限制,对Mn^(2+)-Mn^(2+)离子间磁相互作用的确认及其对发光行为的影响仍存在较多争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一些新的表征手段如光磁测量技术的引入,上述问题可以得到部分解决。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过渡金属离子磁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理论基础;然后综述Mn^(2+)-Mn^(2+)离子间磁相互作用对其吸收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和磁光效应的影响,并着重比较探讨了能证明Mn^(2+)-Mn^(2+)磁相互作用的存在及其作用类型的不同技术手段;最后进行总结并对此类材料在LED器件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2+) 磁相互作用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Bi^(3+)发光特征判定“争议”格位——以Ca_2MgSi_2O_7∶Bi^(3+)荧光粉为例(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逢文 韩瑾 彭明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20-1427,共8页
在以往的研究工作中,人们经常关注给定基质具有多个格位所对应多发光中心的光致发射。取决于所掺杂的基质,多个格位的晶体化合物应该可以提供相应的多发光中心,但某些化合物有时只会表现一个发光中心,由此产生"争议性"发光中... 在以往的研究工作中,人们经常关注给定基质具有多个格位所对应多发光中心的光致发射。取决于所掺杂的基质,多个格位的晶体化合物应该可以提供相应的多发光中心,但某些化合物有时只会表现一个发光中心,由此产生"争议性"发光中心。据以往研究,以稀土离子掺杂而为人所知的经典镁黄长石(Ca_2MgSi_2O_7)长余辉化合物具有"争议性"Ca格位。为此,在本文中以非稀土离子(Bi^(3+))特有的发光特性从侧面来研究Ca_2MgSi_2O_7化合物中的"争议性"Ca格位问题。结果表明,在250和276 nm激发波长激发下,所有的Bi^(3+)掺杂Ca_2MgSi_2O_7样品均有峰位位于582和350 nm的两个Bi^(3+)特征发射带。结合晶体结构分析,光谱结果表明,Ca_2MgSi_2O_7∶Bi^(3+)荧光粉具有对应于六配位和八配位的两个不同Ca2+格位的两个Bi^(3+)发光中心,即,Bi^(3+)(Ⅰ)(~582 nm)和Bi^(3+)(Ⅱ)(~350 nm)发光中心。此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表明,Bi^(3+)(Ⅰ)与Bi^(3+)(Ⅱ)具有单向的能量传递,而且,发现这两个发光中心所对应的相对发射强度是依赖于激发波长和Bi^(3+)掺杂浓度。实验证明了Ca_2MgSi_2O_7晶体化合物具有两个Ca格位,而不是有些工作中所讨论的一个Ca格位。本文工作可以为已知或未知的具有"争议性"格位的晶体化合物的验证提供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Ⅲ) 镁黄长石 荧光粉 能量传递 争议格位
全文增补中
喷墨打印液滴参数自动化测量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伟 赵杰 +2 位作者 姚日晖 宁洪龙 彭俊彪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66,共6页
印刷显示技术具有低成本、柔性化、可大面积生产等显著特点,是解决OLED显示产业高成本问题的有效途径。喷墨打印工艺制备发光像素前,都需要观测液滴的喷墨状况,判断喷嘴的导通性和墨水的可打印性。但是当喷嘴的驱动波形参数、墨水的流... 印刷显示技术具有低成本、柔性化、可大面积生产等显著特点,是解决OLED显示产业高成本问题的有效途径。喷墨打印工艺制备发光像素前,都需要观测液滴的喷墨状况,判断喷嘴的导通性和墨水的可打印性。但是当喷嘴的驱动波形参数、墨水的流变性或喷墨打印温度改变时,会导致喷墨的液滴均匀性、体积、喷射速度等参数发生相应变化,而这些参数的变化通常无法通过肉眼去分辨。该文开展了喷墨液滴参数自动化测量技术研究,以Δt=10μs的相位延迟时间获取不同时刻的液滴图像,形成完整的喷射过程,并对每张图像进行滤波降噪、二值转换、形态学运算和边缘检测处理,获得清晰的液滴轮廓,从而实现对液滴轮廓的有效提取,并自动计算液滴的喷射速度、直径和体积参数。为优化墨水的配制,以及喷墨打印制备高质量薄膜提供了可视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显示 喷墨打印 自动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物衬底上高质量GaN薄膜的外延生长
13
作者 李国强 管云芳 高芳亮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21-728,共8页
通过对比蓝宝石(Al2O3),SiC,Si,ZnO衬底与三种非常规氧化物衬底即LiGaO2,MgAl2O4和LaAlO3衬底上外延生长GaN薄膜的优缺点,指出了在这几种氧化物衬底上生长GaN薄膜所具有的独特优势;针对氧化物衬底上生长GaN薄膜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 通过对比蓝宝石(Al2O3),SiC,Si,ZnO衬底与三种非常规氧化物衬底即LiGaO2,MgAl2O4和LaAlO3衬底上外延生长GaN薄膜的优缺点,指出了在这几种氧化物衬底上生长GaN薄膜所具有的独特优势;针对氧化物衬底上生长GaN薄膜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而明确指出了研究非常规氧化物衬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在三种氧化物衬底上生长高质量GaN薄膜的方法及研究进展,为高晶体质量GaN薄膜的生长及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器件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非常规氧化物衬底的研究起到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衬底 LiGaO2 MGAL2O4 LAALO3 GAN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纸用柔性薄膜晶体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执文 许伟 +7 位作者 姚日晖 魏小琴 钟锦耀 杨跃鑫 符晓 刘泰江 宁洪龙 彭俊彪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8-958,共11页
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作为像素中的开关元器件,与存储电容一起组成电子纸显示器的驱动电路。本文按照柔性TFT有源层的不同进行分类:有机薄膜晶体管(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OTFT)、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morphous Si... 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作为像素中的开关元器件,与存储电容一起组成电子纸显示器的驱动电路。本文按照柔性TFT有源层的不同进行分类:有机薄膜晶体管(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OTFT)、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morphous Silicon Thin Film Transistor,a-Si TFT)、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etal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MOTFT),介绍它们在柔性电子纸显示器中的研究进展,着重关注器件的柔性、电学特性以及稳定性。最后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MOTFT有望凭借优良的电学特性、高光学透明性以及相对较低的工艺温度等优势成为驱动下一代柔性电子纸显示器的最佳候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纸 柔性薄膜晶体管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闪烁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吕时超 周时凤 +1 位作者 唐俊州 刘培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6-134,共9页
玻璃闪烁体作为射线探测的核心材料之一在医学成像、高能物理、环境监测以及安检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其特点和应用背景主要分为高密度玻璃闪烁体、低密度玻璃闪烁体、微晶玻璃闪烁体.本文介绍了不同种类玻璃闪烁体的特点,重点... 玻璃闪烁体作为射线探测的核心材料之一在医学成像、高能物理、环境监测以及安检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其特点和应用背景主要分为高密度玻璃闪烁体、低密度玻璃闪烁体、微晶玻璃闪烁体.本文介绍了不同种类玻璃闪烁体的特点,重点关注了玻璃闪烁体的制备、微观结构、发光性能以及应用,并对玻璃闪烁体性能的优化以及今后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材料 玻璃 闪烁体 射线探测 微晶玻璃 玻璃光纤 中子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Tm^(3+)共掺镱基纳米晶上转换白光调控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安正策 王丽萍 周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23-1629,共7页
稀土掺杂上转换白光材料在固态照明、液晶显示器和信息防伪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然而,以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惰性基质材料体系,难以大幅提升敏化剂掺杂浓度,大大限制了上转换白光发射强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iYbF_(4)@LiY... 稀土掺杂上转换白光材料在固态照明、液晶显示器和信息防伪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然而,以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惰性基质材料体系,难以大幅提升敏化剂掺杂浓度,大大限制了上转换白光发射强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iYbF_(4)@LiYF_(4)的核壳纳米结构设计,以敏化剂LiYbF_(4)基质为晶核并掺杂适当浓度的激活剂Er^(3+)和Tm^(3+),成功实现980 nm激发的上转换白光发射。进一步设计了LiYbF_(4)∶Er/Tm@LiYbF_(4)@LiYF_(4)∶Nd核壳壳结构,利用Nd^(3+)吸收808 nm激发光,实现了980和808 nm双通道激发的上转换白光发射。将白光上转换纳米晶结合940 nm近红外芯片封装成发光二极管(LED)器件,施加300 mA电流激发出明亮的白光,展示了其在白光LED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稀土纳米晶 核壳结构 白光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掺杂微纳激光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红刚 陈健濠 +2 位作者 肖子凡 平文亮 董国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63-1677,共15页
微纳激光器能够将器件的物理尺寸缩小至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在集成光路和纳米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众多材料中,稀土离子掺杂激光增益微纳材料具有制备成本低、环境稳定性好、光谱丰富(紫外‑中红外)等独特优点,是一种理... 微纳激光器能够将器件的物理尺寸缩小至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在集成光路和纳米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众多材料中,稀土离子掺杂激光增益微纳材料具有制备成本低、环境稳定性好、光谱丰富(紫外‑中红外)等独特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激光增益微纳材料。近年来,各种设计巧妙的稀土离子掺杂激光增益微纳材料的涌现,以及新型微纳光学谐振腔的设计和制造,大大促进了新兴稀土离子掺杂微纳激光器的发展。本文将从微纳激光器的基本组成出发,简要介绍新型稀土离子掺杂激光增益微纳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以及微纳光学谐振腔的基本原理;然后综述近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稀土离子掺杂微纳激光器,讨论其制备工艺及激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掺杂纳米材料 光学微腔 微纳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掺杂钙钛矿量子点玻璃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博钊 黄雄健 董国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7-448,共12页
近年来,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其较差的稳定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利用玻璃优异的稳定性,控制钙钛矿量子点在玻璃中原位析出,使玻璃包覆在钙钛矿量子点周围,隔绝其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有效地提高... 近年来,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其较差的稳定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利用玻璃优异的稳定性,控制钙钛矿量子点在玻璃中原位析出,使玻璃包覆在钙钛矿量子点周围,隔绝其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有效地提高了其稳定性。通过在钙钛矿量子点玻璃中掺杂特定的离子可以调控钙钛矿量子点的析晶情况和发光峰位,并可引入新的发光中心。本文根据掺杂离子的目的,综合介绍了离子掺杂钙钛矿量子点玻璃的研究进展,为近期关于离子掺杂钙钛矿量子点玻璃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钙钛矿量子点 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显示屏弯曲扭曲光电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开发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建东 王剑斌 +3 位作者 邹建华 梁丙生 滕东升 王磊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7期12-17,共6页
柔性显示屏能够真正应用需要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是抗弯曲和扭曲特性,为满足柔性显示屏的弯曲和扭曲测试需求,基于LabVIEW设计开发了可用于柔性显示屏样品进行弯曲或扭曲测试,并能够追踪样品在弯曲或扭曲测试过程中亮度、色坐标和功率等... 柔性显示屏能够真正应用需要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是抗弯曲和扭曲特性,为满足柔性显示屏的弯曲和扭曲测试需求,基于LabVIEW设计开发了可用于柔性显示屏样品进行弯曲或扭曲测试,并能够追踪样品在弯曲或扭曲测试过程中亮度、色坐标和功率等参数变化的测试系统。首先,通过设计适用于柔性显示屏的弯曲扭曲结构作为夹持并对柔性样品动作的机械设备。接着,通过编写上位机LabVIEW程序,集成控制弯曲扭曲测试设备、亮度计、源表等部分协同工作,能够对测试样品进行反复弯曲或扭曲,并在测试过程中对柔性显示屏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和保存。测试系统对样品的弯曲角度从0~270°内任意可调,扭曲角度在0~180°内任意可调,亮度计和源表能对样品快速精准测量,通过上位机LabVIEW程序控制即可实现整个系统自动化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柔性显示 弯曲 扭曲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