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碳/碳复合材料氧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裕东 李吉波 +1 位作者 过梅丽 刘士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8期61-66,共6页
研究了两种二维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和氧化机理,通过对其恒温氧化动力学曲线的测定和分析,得到氧化速率与温度、时间、氧的体积流量等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过程基本相同,其氧化过程均分为... 研究了两种二维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和氧化机理,通过对其恒温氧化动力学曲线的测定和分析,得到氧化速率与温度、时间、氧的体积流量等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过程基本相同,其氧化过程均分为两个阶段:氧化失重率小于约60%时为线性氧化阶段,大于60%时为对数型氧化阶段。不同阶段的氧化速率不同,活化能也有差别。线性氧化阶段的氧化机理从低温时以化学反应为控制步骤转变为高温时以化学反应及扩散共同为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氧化动力学 氧化机理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噻吩类衍生物作为光伏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平 蒋传煜 +4 位作者 黄明生 潘万章 邓文基 麦裕良 栾安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39-1345,共7页
从有目的地设计、合成噻吩类衍生物入手,继而从探索其作为光伏材料的应用角度出发,综述了噻吩类衍生物作为光伏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噻吩类衍生物 光伏材料 光伏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细胞粘附肽仿生修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卢玲 王迎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7,共4页
RGD(Arg-Gly-Asp)短肽序列是一种细胞粘附肽,能被细胞膜上的整合素识别,参与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为改善合成生物材料缺乏细胞识别信号的缺点,可将含 RGD 序列肽经本体或表面修饰引入材料,使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综述了采用含 RGD... RGD(Arg-Gly-Asp)短肽序列是一种细胞粘附肽,能被细胞膜上的整合素识别,参与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为改善合成生物材料缺乏细胞识别信号的缺点,可将含 RGD 序列肽经本体或表面修饰引入材料,使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综述了采用含 RGD 肽对各种合成生物材料进行仿生修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 生物材料 研究进展 RGD肽 短肽 细胞亲和性 整合素 RGD序列 仿生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表面不同官能团自组装材料的生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鹤 王迎军 +1 位作者 吴刚 何显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40,共4页
设计了一种特定的化学模型系统,将带有不同官能团(烷基、羧基、羟基、氨基)的硫醇分子自组装在金片表面,研究不同官能团分子对蛋白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两种不同蛋白质牛血清蛋白(BS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带有疏... 设计了一种特定的化学模型系统,将带有不同官能团(烷基、羧基、羟基、氨基)的硫醇分子自组装在金片表面,研究不同官能团分子对蛋白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两种不同蛋白质牛血清蛋白(BS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带有疏水性官能团的烷基硫醇自组装膜对蛋白吸附量大于其他3种硫醇自组装膜,即亲疏水性是决定材料表面吸附蛋白的主要因素。另外,材料表面电荷性质也影响蛋白吸附,当表面官能团为带正电基团如氨基,则它对牛血清这类带负电的蛋白的吸附就大于带有羧基、羟基等这类带负电基团的分子,而后者对于正电蛋白的吸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单分子层 亲疏水性 ZETA电位 蛋白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电解液添加剂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珊珊 郑翔 +7 位作者 王若 原铭蔓 彭威 鲁博明 张光照 王朝阳 王军 邓永红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9-292,共14页
随着新能源和动力系统应用的日益成熟,锂离子电池在未来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比能电池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并不断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具有超高理论能量密度的硅材料被认为是缓解电动汽车行业里程焦虑的新一代负极材料,预示... 随着新能源和动力系统应用的日益成熟,锂离子电池在未来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比能电池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并不断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具有超高理论能量密度的硅材料被认为是缓解电动汽车行业里程焦虑的新一代负极材料,预示着未来几年将是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产业化应用的黄金时期。然而,硅在脱/嵌锂过程中会反复收缩膨胀(体积变化率约为300%),致使负极材料粉化、脱落,进而失去电接触,造成负极材料的失活;其次,循环过程中不断的体积变化会对其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层造成持续不断的破坏,因此难以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膜,这导致大量活性锂和电解液的消耗,最终导致容量快速衰减。本综述旨在从电解液添加剂在SEI形成和修饰、Lewis碱中和、溶剂化调控等作用机理角度对硅基负极界面恶化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硅基负极电解液添加剂的最新成果。此外,通过对氟、硅烷、酰胺、氰酸酯等官能团构效关系方面的深入讨论和比较,本综述还深入研究了电解液添加剂的设计问题,以激发读者的新思路和新想法,协助读者识别或者设计合成适用于硅基负极的电解液添加剂,为高比能电池的发展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负极 电解液添加剂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4)_2S_2O_8体系聚苯胺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震涛 刘芳 +3 位作者 杨洪业 应晓 雷鸣 潘慧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47-52,共6页
本文利用不经提纯的工业品盐酸、苯胺以及过硫酸铵为原料,直接合成导电聚苯胺。系统研究了影响苯胺聚合及产物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了导电聚苯胺合成的最适宜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得了收率为84%、电导率高达34.485·cm-... 本文利用不经提纯的工业品盐酸、苯胺以及过硫酸铵为原料,直接合成导电聚苯胺。系统研究了影响苯胺聚合及产物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了导电聚苯胺合成的最适宜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得了收率为84%、电导率高达34.485·cm-1的导电聚苯胺,从而为化学法工业性放大合成导电聚苯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塑料 苯胺 聚苯胺 聚合反应 电导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掺杂、除掺杂和再掺杂与结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震涛 杨洪业 +1 位作者 王克俭 刘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10期96-101,共6页
掺杂、除掺杂和再掺杂都是获取导电高分子的基本方法。本文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掺杂、除掺杂和再掺杂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和总结了掺杂聚苯胺与除掺杂聚苯胺在结构和... 掺杂、除掺杂和再掺杂都是获取导电高分子的基本方法。本文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掺杂、除掺杂和再掺杂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和总结了掺杂聚苯胺与除掺杂聚苯胺在结构和性能方面的差异和规律。本研究的成果不但可以为导电聚苯胺的实用化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塑料 电导率 聚苯胺 掺杂 除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A/DMAA共聚物及其水溶液相转变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曾钫 刘新星 童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00-103,共4页
合成了不同配比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了验证。DSC分析表明,共聚物的Tg随NIPA含量逐渐增大先是显著升高,当NIPA含量为46.5mol%时... 合成了不同配比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了验证。DSC分析表明,共聚物的Tg随NIPA含量逐渐增大先是显著升高,当NIPA含量为46.5mol%时,Tg达132℃,随后共聚物的Tg仅有微小的升高。共聚物水溶液的相转变温度比PNIPA均聚物高,当NIPA的含量为46.5mol%时,共聚物的雾点温度高达51.6℃,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共聚物分子链的疏水性较PNIPA均聚物分子链的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基 相变 聚丙烯酰胺 共聚物 甲基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聚氨酯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修玉英 王功海 +1 位作者 罗钟瑜 贾云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从原料和工艺两方面出发,对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基础的硅烷改性聚氨酯(SPU)进行了改善。原料方面,改性后的KH550由伯氨基转化为仲氨基,反应活性降低;工艺方面,将KH550加料顺序提前。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有利于降低SP... 从原料和工艺两方面出发,对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基础的硅烷改性聚氨酯(SPU)进行了改善。原料方面,改性后的KH550由伯氨基转化为仲氨基,反应活性降低;工艺方面,将KH550加料顺序提前。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有利于降低SPU树脂的黏度和提高反应平稳性;较好解决了由于黏度上升太快引起的KH550自聚凝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聚氨酯 密封胶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聚氨酯脲的氢键与形态研究——硬段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修玉英 罗钟瑜 +1 位作者 王得宁 应圣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5-48,共4页
合成了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醚型嵌段聚氨酯脲弹性体。借助IR研究了氢键分布随硬段浓度的变化,利用SEM、TEM直观地展示了微区特性。研究表明,氢键主要在硬段间形成。随硬段含量的提高,硬段的内聚力指数提高,硬段微区形态由无序... 合成了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醚型嵌段聚氨酯脲弹性体。借助IR研究了氢键分布随硬段浓度的变化,利用SEM、TEM直观地展示了微区特性。研究表明,氢键主要在硬段间形成。随硬段含量的提高,硬段的内聚力指数提高,硬段微区形态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相分离程度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脲 嵌段共聚物 形态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环氧复合阴极电泳涂料防腐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齐圣光 陈庆礼 +3 位作者 任碧野 王朝阳 刘新星 童真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7期4-7,10,共5页
运用插层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蒙脱土/聚苯胺复合材料,并进行了表征。将该复合材料通过共混的方式加入聚酰胺/环氧阴极电泳(CED)涂料中配制成聚苯胺/环氧复合阴极电泳涂料,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对各电泳涂层的防腐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 运用插层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蒙脱土/聚苯胺复合材料,并进行了表征。将该复合材料通过共混的方式加入聚酰胺/环氧阴极电泳(CED)涂料中配制成聚苯胺/环氧复合阴极电泳涂料,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对各电泳涂层的防腐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3.5%NaC l溶液中浸泡10 d后,腐蚀介质不能到达涂层/基底金属界面,金属表面没有发生腐蚀反应。随着聚苯胺含量的增加,复合电泳涂膜的阻抗值增加,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当聚苯胺含量相同时,与掺杂态聚苯胺复合电泳涂膜相比,本征态聚苯胺复合电泳涂膜具有很高的阻抗值,表现出更好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层聚合 聚苯胺 环氧树脂 阴极电泳涂料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浸Zn-Ni合金镀液中锌渣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锦虹 卢锦堂 +3 位作者 许乔瑜 曾广亮 李国雄 刘丽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43-47,共5页
本文研究了在Zn-0.1%Ni合金锭液中形成的渣的成分、相结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成渣的两个因素.结果表明,这种渣是由单斜晶系的Fe(Ni)-Zn13ζ合金相和纯Zn的η基体相组成的混合物,其形成机制与纯Zn镀液中渣的... 本文研究了在Zn-0.1%Ni合金锭液中形成的渣的成分、相结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成渣的两个因素.结果表明,这种渣是由单斜晶系的Fe(Ni)-Zn13ζ合金相和纯Zn的η基体相组成的混合物,其形成机制与纯Zn镀液中渣的形成机制基本相同,即工件及钢质锌锅与镀液反应形成二元系(Fe-Zn)相(ζ相),部分剥落进入镀液中,并且其中的Fe原子被Ni原子部分取代之后形成三元系的Fe-Ni-Zn合金渣.结果还表明,向Zn-Ni合金镀液中加入少于0.2%Al及低温镀锌均有利于减少渣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锌 锌镍合金 锌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改性环氧阴极电泳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俊元 王朝阳 +2 位作者 任碧野 梁栋 童真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通过向环氧电泳涂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PTFE乳液 ,制备了新型低表面能阴极电泳涂料。对混合体系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 ,研究了槽液 pH值对漆膜性能的影响。IR谱图说明PTFE乳液粒子能与环氧树脂粒子复合电沉积到基材上。水接触角测定结果表... 通过向环氧电泳涂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PTFE乳液 ,制备了新型低表面能阴极电泳涂料。对混合体系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 ,研究了槽液 pH值对漆膜性能的影响。IR谱图说明PTFE乳液粒子能与环氧树脂粒子复合电沉积到基材上。水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 ,在环氧阴极电泳涂料中添加PTFE乳液后 ,电沉积涂层具有低的表面能 ,TG说明改性后漆膜的耐热性提高。SEM观察涂层发现漆膜表面平整性下降。研究发现 ,pH值越低 ,漆膜水接触角越大 ,漆膜耐热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改性 环氧阴极电泳涂料 漆膜 低表面能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低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凝胶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平 童真 邓文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632-1637,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低聚噻吩衍生物 N,N -双十八烷基 -5 ,5 " -(2 ,2 ∶ 5 ,2 " -三噻吩 )二酰胺 [N,N -distearyl-5 ,5 " -(2 ,2 ∶ 5 ,2 " -terthiophene) dicarboxamide(DNC1 83 T) ]、N,N -双烷烃基 -5 ,...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低聚噻吩衍生物 N,N -双十八烷基 -5 ,5 " -(2 ,2 ∶ 5 ,2 " -三噻吩 )二酰胺 [N,N -distearyl-5 ,5 " -(2 ,2 ∶ 5 ,2 " -terthiophene) dicarboxamide(DNC1 83 T) ]、N,N -双烷烃基 -5 ,5 " -(3 ,3 " -双辛烷基 -2 ,2 ∶ 5 ,2 " -三噻吩 )二酰胺 [N,N -dialkyl-5 ,5 " -(3 ,3 " -dioctyl-2 ,2 ∶ 5 ,2 " -terthiophene) dicarbox-amide(DNCn DOc3 T,n=5 ,8,1 6,1 8) ]及 N ,N -双十八烷基 -5 ,5 -(3 ,3 -双辛烷基 -2 ,2 ∶ 5 ,2 "∶ 5 " ,2 -四噻吩 )二酰胺 [N ,N -distearyl-5 ,5 -(3 ,3 -dioctyl-2 ,2 ∶ 5 ,2 "∶ 5 " ,2 -tetrathiophene) -dicarboxamide(DNC1 8DOc4T) ].研究结果表明 ,DNC1 83 T和 DNC5DOc3 T同有机溶剂不形成凝胶 .DNCn DOc3 T(n=8,1 6,1 8)和 DNC1 8DOc4T能同几种有机溶剂形成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凝胶 .通过测定凝胶随温度变化的红外光谱 (IR)、核磁共振氢谱 (1 H NMR)、紫外光谱 (UV) ,揭示出形成有机低分子凝胶的驱动力不仅有分子间氢键 ,而且 π-π相互作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偏光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显示出有机低分子凝胶呈三维网络结构 .另外 ,DNC1 8Doc3 T/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噻吩衍生物 合成 凝胶化性能 三噻吩 四噻吩 分子间氢键 三维网络 电致变色 高分子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的制备及其体外矿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玉莉 陈晓峰 +1 位作者 王迎军 赵娜如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7-62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CaO-P_2O_5-SiO_2系统生物活性玻璃纤维.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SEM、FTIR等测试手段考察了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的微观形貌和显微结构;采用生物材料的体外实验方法以及XRD、SEM、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生物活性玻璃纤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CaO-P_2O_5-SiO_2系统生物活性玻璃纤维.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SEM、FTIR等测试手段考察了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的微观形貌和显微结构;采用生物材料的体外实验方法以及XRD、SEM、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在模拟生理体液(SBF)中浸泡后的表面反应产物的形成机理、结晶程度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这种生物活性玻璃纤维是一种不连续的短纤维,具有较好的纤维形态和较高的生物活性,在短时间内即可在模拟生理体液(SBF)中形成茸毛状A类碳酸羟基磷灰石(HCA)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纤维 溶胶-凝胶 生物矿化 模拟生理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溶解度及辛醇/水分配系数的QSPR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碧野 罗北平 张一甫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9-94,共6页
首先通过对分子图的顶点和边同时着色得到染色分子图.借助于相对键长和点价δi来分别代替拓扑距离以及顶点度vi,并结合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提出了一个用于表征含多重键、杂原子化合物的拓扑指数Xu,研究了该拓扑指数与不饱和链烃... 首先通过对分子图的顶点和边同时着色得到染色分子图.借助于相对键长和点价δi来分别代替拓扑距离以及顶点度vi,并结合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提出了一个用于表征含多重键、杂原子化合物的拓扑指数Xu,研究了该拓扑指数与不饱和链烃、卤代苯的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Xu指数与上述理化性质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肯定了本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指数 有机化合物 溶解度 辛醇 QSPR 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修玉英 贾云龙 罗钟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0-42,共3页
以硅烷作偶联剂,以硅氧基湿气固化代替异氰酸酯基湿气固化合成硅烷改性聚氨酯(SPU)预聚体,再加入硅烷粘接促进剂、硅烷干燥剂和其他成分制备性能优良的密封胶。异氟酸酯、多元醇、硅烷等原材料的选择以及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配比是影响 S... 以硅烷作偶联剂,以硅氧基湿气固化代替异氰酸酯基湿气固化合成硅烷改性聚氨酯(SPU)预聚体,再加入硅烷粘接促进剂、硅烷干燥剂和其他成分制备性能优良的密封胶。异氟酸酯、多元醇、硅烷等原材料的选择以及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配比是影响 SPU 密封胶性能的主要因素。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开发硅烷新产品并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改性 PU 密封胶,扩大已有硅烷改性 PU 密封胶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 聚氨酯 密封胶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研究强聚电解质在稀水溶液中的行为 被引量:2
18
作者 童真 孙启龙 +1 位作者 高峰 严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1-48,共8页
用萘和芘单或双标记 ,共聚合成了一系列电荷密度不同的磺酸基强聚电解质 ,通过萘、芘之间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标记芘的激基缔合物荧光强度与单体态荧光强度之比(IE/IM)、荧光衰减、荧光猝灭、芘发射光谱的第一与第三峰荧光强度之比 (I1/... 用萘和芘单或双标记 ,共聚合成了一系列电荷密度不同的磺酸基强聚电解质 ,通过萘、芘之间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标记芘的激基缔合物荧光强度与单体态荧光强度之比(IE/IM)、荧光衰减、荧光猝灭、芘发射光谱的第一与第三峰荧光强度之比 (I1/I3)等一系列荧光测定 ,研究了聚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结果表明 ,在低于聚电解质接触浓度C 的稀溶液内 ,可观察到强聚电解质聚集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聚电解质 稀水溶液 荧光光谱 接触浓度 反离子凝聚 聚集状态 荧光强度 分子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自交联环氧树脂及其固化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庆礼 任碧野 +1 位作者 梁栋 童真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介绍了自交联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树脂的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实。探讨了温度、时间、催化剂及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物质的量之比对该树脂固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7%(质量分数)的催化剂存在下,n(-NCO):n(-OH)稍大于... 介绍了自交联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树脂的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实。探讨了温度、时间、催化剂及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物质的量之比对该树脂固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7%(质量分数)的催化剂存在下,n(-NCO):n(-OH)稍大于1时,该树脂在180℃,30min内可完全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行为 环氧树脂 自交联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异氰酸酯基 合成方法 物质的量 质量分数 催化剂 全固化 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β–羟基烷酸酯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严乐平 吴刚 王迎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66-1269,共4页
介绍了聚β-羟基烷酸酯的性能。综述了近年来针对PHA的缺点进行改性的方法:生物合成改性;与生物活性无机材料的复合改性及表面改性。展望了改性后的PHA在组织工程及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组织工程支架 可降解生物材料 聚β-羟基烷酸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