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微细ZnO表面改性及PP/ZnO共混体系流变性能 被引量:9
1
作者 严玉蓉 赵耀明 汤京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6-59,共4页
研究了超微细ZnO的表面改性条件 ,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粉体改性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偶联剂的用量。由于粉体的团聚 ,导致粉体表面活性点的封闭 ,因此实际偶联剂用量小于理论计算值。研究发现 ,粉体表面改性中的偶联剂用量对PP ZnO共混... 研究了超微细ZnO的表面改性条件 ,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粉体改性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偶联剂的用量。由于粉体的团聚 ,导致粉体表面活性点的封闭 ,因此实际偶联剂用量小于理论计算值。研究发现 ,粉体表面改性中的偶联剂用量对PP ZnO共混体系流变行为有较大的影响 ,当偶联剂用量适当时 ,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趋于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剂 聚丙烯 超微细氧化锌 表面改性 偶联剂 流变学 PP/ZnO共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AS共混体系形态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魏秀萍 贾德民 +1 位作者 吴向东 黄庆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13,19,共3页
研究了相容剂LDPFgAS对HDPE/AS共混体系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采用固相接枝有效地形成了苯乙烯和丙烯腈与聚乙烯的接枝共聚物,将其作为HDPE/AS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可大大减小分散相的粒子尺寸... 研究了相容剂LDPFgAS对HDPE/AS共混体系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采用固相接枝有效地形成了苯乙烯和丙烯腈与聚乙烯的接枝共聚物,将其作为HDPE/AS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可大大减小分散相的粒子尺寸,显著提高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AS树脂 共混物 相容剂 形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EVA/沸石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严玉蓉 赵耀明 +1 位作者 李瑞霞 邓佶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2年第3期9-12,共4页
采用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230℃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单一体系及聚丙烯(PP)/EVA/沸石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η_d)和EVA的用量、EVA中醋酸乙烯酯(VA)含量,不同性质偶联剂改性沸石粉体等的相互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纯EVA体系而言... 采用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230℃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单一体系及聚丙烯(PP)/EVA/沸石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η_d)和EVA的用量、EVA中醋酸乙烯酯(VA)含量,不同性质偶联剂改性沸石粉体等的相互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纯EVA体系而言,熔体的η_d随共聚体系中V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均高于本研究所用PP熔体的η_d;其变化趋势同VA含量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同熔体流动指数测试结果有相同的趋势。在PP/EVA/沸石共混体系中,其混熔体的η_d均高于PP/沸石共混体系。对沸石表面采用极性化改性,所得共混熔体的η_d有所降低,证明采用不同偶联剂对粉体表面改性可以导致共混体系中不同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体系 流变性能 研究 聚丙烯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沸石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胶/气相法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扬波 贾志欣 +3 位作者 贾德民 陈玉坤 古菊 王跃林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82-785,共4页
研究了改性或未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和粘合剂RH对丁苯胶/气相法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改性气相法白炭黑比未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对丁苯胶具有更好的补强性能,提高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模量和强度。与单独添加改性气相法白... 研究了改性或未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和粘合剂RH对丁苯胶/气相法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改性气相法白炭黑比未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对丁苯胶具有更好的补强性能,提高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模量和强度。与单独添加改性气相法白炭黑体系相比,粘合剂RH和改性气相法白炭黑的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提高64%和33%。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表征结果显示,改性气相法白炭黑的分散性优于未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回弹性及压缩屈挠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粘合剂RH可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回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法白炭黑 丁苯胶 纳米复合材料 微观形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胶/甲基丙烯酸锌/气相法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扬波 贾志欣 +3 位作者 贾德民 王跃林 古菊 杨本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06-1810,共5页
制备了三相纳米复合材料SBR/ZDMA/气相法白炭黑。采用了两种气相法白炭黑,U-fumed silica是一种未改性的气相法白炭黑,M-fumed silica是一种采用硅烷偶联剂Si69表面改性的气相法白炭黑。主要研究了气相法白炭黑和ZDMA之间的协同补强效... 制备了三相纳米复合材料SBR/ZDMA/气相法白炭黑。采用了两种气相法白炭黑,U-fumed silica是一种未改性的气相法白炭黑,M-fumed silica是一种采用硅烷偶联剂Si69表面改性的气相法白炭黑。主要研究了气相法白炭黑和ZDMA之间的协同补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单独添加同样份数的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和未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对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不同,改性气相法白炭黑的效果明显优于未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单独添加气相法白炭黑,体系的物理机械性能仍然维持在较低值。当同时添加气相法白炭黑和ZDMA时,会观察到明显的协同补强效应。交联密度和丙酮抽出试验表明对气相法白炭黑进行表面改性和在体系中添加ZDMA均会减弱气相法白炭黑表面羟基的影响。扫描电镜显示改性后气相法白炭黑在SBR中的分散性得到提高。在体系中添加ZDMA会提高气相法白炭黑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法白炭黑 丁苯胶 二甲基丙烯酸锌 互穿网络 物理机械性能 交联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炭黑对PP/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蔡晓佳 郭宝春 +2 位作者 杜明亮 邹全亮 贾德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4-66,73,共4页
将具有天然纳米管结构的埃洛石应用于聚丙烯(PP)改性,通过与白炭黑配合使用制备了性能优良的埃洛石/白炭黑并用填料增强的PP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填料配比下,并用填料可以使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弯曲... 将具有天然纳米管结构的埃洛石应用于聚丙烯(PP)改性,通过与白炭黑配合使用制备了性能优良的埃洛石/白炭黑并用填料增强的PP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填料配比下,并用填料可以使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弯曲强度显著增加,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基本保持。FTIR证明埃洛石和二氧化硅之间存在氢键作用,动态流变(RDA)表明:并用填料使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提高。结果表明,并用填料体系的力学性能的提高可能是由于两种填料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无机填料网络。白炭黑的加入提高了体系的结晶温度。扫描电镜(SEM)分析显示,埃洛石与白炭黑能相互促进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埃洛石 白炭黑 氢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建青 薛锋 +1 位作者 黄涛 沈家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2-74,100,共4页
研究了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甲苯为界面剂,粉状聚乙烯(HDPE、LLDPE)固相接枝马来酸酐(MAH)的反应。讨论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和界面剂种类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法证实了接枝... 研究了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甲苯为界面剂,粉状聚乙烯(HDPE、LLDPE)固相接枝马来酸酐(MAH)的反应。讨论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和界面剂种类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法证实了接枝反应。结果表明,PE固相接枝MAH反应对温度敏感,随温度升高,接枝率提高;在一定范围内,接枝率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和搅拌转速、界面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界面剂用量虽少,但能促进BPO、MAH在PE上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马来酸酐 固相接枝 改性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改性SBR对PVC的增韧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炼石 蔡彤 +1 位作者 吴向东 贾德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2-105,108,共5页
研究了粉末改性SBR对PVC的增韧作用。用TEM、SEM和DSC对粉末改性SBR与PVC共混物进行了分析。发现粉末改性SBR对PVC有显著的增韧效果。当粉末改性SBR用量由5份增加到10份,共混物的冲击强度由10~2... 研究了粉末改性SBR对PVC的增韧作用。用TEM、SEM和DSC对粉末改性SBR与PVC共混物进行了分析。发现粉末改性SBR对PVC有显著的增韧效果。当粉末改性SBR用量由5份增加到10份,共混物的冲击强度由10~20kJ/m2突然升高到85~100kJ/m2。这种突变是由改性SBR在PVC基体中的相形态由分散相转变为网状结构,导致共混物由脆性断裂过渡到韧性断裂造成的。DSC分析显示改性SBR与PVC部分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 聚氯乙烯 粉末橡胶 丁苯橡胶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NBR对PVC的增韧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炼石 夏明飞 周奕雨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17,共3页
用交联包覆法制备的粉末丁腈橡胶(PNBR) 与PVC 共混。研究了PNBR 的性质及用量对共混体冲击强度的影响。发现线型PNBR 对PVC 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当其用量( 质量) 为10 份,共混体的Charpy 缺口冲击强度... 用交联包覆法制备的粉末丁腈橡胶(PNBR) 与PVC 共混。研究了PNBR 的性质及用量对共混体冲击强度的影响。发现线型PNBR 对PVC 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当其用量( 质量) 为10 份,共混体的Charpy 缺口冲击强度达71kJ/ m 2 。PNBR大分子的交联结构与包覆剂的存在会稍为降低共混体的冲击强度。共混体的脆韧转变发生在PNBR 用量( 质量) 为7 .5 ~10 份之间。共混体冲击断面形貌的SEM 分析表明其增韧机理为剪切屈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冲击强度 增韧 丁腈橡胶 PNBR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交联法固定 α-淀粉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笃信 贾德民 周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63-67,共5页
用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作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吸附交联法固定α_淀粉酶,研究了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酶的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酶浓度12g/L,吸附温度6~9℃,吸附时间20h,戊二醛浓度4%,交联时间... 用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作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吸附交联法固定α_淀粉酶,研究了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酶的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酶浓度12g/L,吸附温度6~9℃,吸附时间20h,戊二醛浓度4%,交联时间8h,交联温度6~9℃,pH7.2.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pH稳定性均比自由酶提高.最适作用温度50℃,最适作用pH7.2,且适宜作用温度及pH均较自由酶宽,批式及连续操作实验显示出较好的操作稳定性.吸附交联联用法所得固定化α_淀粉酶稳定性较好,克服了吸附法所得固定化酶稳定性差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阴离子交换树脂 固定化 Α-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玻璃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阎利 黄承亚 王绍东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14,共5页
综述了有机玻璃增韧改性的各种途径 ,包括共聚增韧、掺入第二相粒子共混增韧、采用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双轴定向拉伸及复合工艺等 ,以及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有机玻璃 增韧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改性NR的制备及其与PVC共混体的冲击韧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炼石 周奕雨 高智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9-112,共4页
用高分子膜树脂为包覆剂,以凝聚包覆法制备了粉末改性天然橡胶(PMNR)。影响产物粒径的主要因素是PMNR的乙烯基链含量和包覆剂用量。当乙烯基链含量≥30%,包覆剂用量为5份,可得粒径为0.9~0.23mm的PMNR。... 用高分子膜树脂为包覆剂,以凝聚包覆法制备了粉末改性天然橡胶(PMNR)。影响产物粒径的主要因素是PMNR的乙烯基链含量和包覆剂用量。当乙烯基链含量≥30%,包覆剂用量为5份,可得粒径为0.9~0.23mm的PMNR。测定了PVC/PMNR共混体的冲击强度。发现PMNR对PVC有良好的增韧作用。乙烯基链含量分别为30%、35%和40%三种类型的PMNR对PVC具有相同的增韧效果,当其用量为10质量份,共混体的Charpy缺口冲击强度可达60kJ/m2左右。但乙烯基链含量不同的PMNR所含NR对PVC的增韧效率有差异。乙烯基链含量为35%和40%两种类型的PM-NR所含NR的增韧效率最高,当其NR用量为4.2质量份,共混体即发生脆韧转变。TEM和SEM分析分别显示共混体的相结构为海-岛结构,冲击断面呈须根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冲击韧性 相结构 天然橡胶 改性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功能化聚烯烃 被引量:15
13
作者 高玉平 黄涛 赵建青 《塑料》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9-33,共5页
聚烯烃功能化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综述了国内外对聚烯烃进行功能化的各种方法,其中重点讨论了聚烯烃的接枝功能化,并对接枝物的结构性能与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聚烯烃 功能化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碳酸钙填充型粉末NR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炼石 洪少颖 周奕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8-71,共4页
以NR胶乳为原料,超细碳酸钙为填料,高分子树脂为包覆剂兼超细碳酸钙表面改性刑,用凝聚共沉法制备填充型粉末NR。研究了产物粒径及其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包覆剂的用量为20质量份时,超细碳酸钙表面改性剂用量为4~5质量... 以NR胶乳为原料,超细碳酸钙为填料,高分子树脂为包覆剂兼超细碳酸钙表面改性刑,用凝聚共沉法制备填充型粉末NR。研究了产物粒径及其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包覆剂的用量为20质量份时,超细碳酸钙表面改性剂用量为4~5质量份,超细碳酸钙填充量为100~175质量份,可获得粒径≤0.9mm的超细碳酸钙填充型粉末NR达94.5%以上;超细碳酸钙填充量在25~200质量份的范围内,其硫化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并显著优于块状NR/超细碳酸钙通过机械混炼所得到的硫化胶。扫描电镜分析显示超细碳酸钙以原生粒子均匀分散于NR基体中。二者形成的界面结合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橡胶 天然橡胶 超细碳酸钙 填充型 粉末NR 粒径 力学性能 分散性 粉末橡胶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甲壳素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洸 吴朝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用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对羧甲基甲壳素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随取代度DS的增大,羧甲基甲壳素的结晶度下降,但保湿性、吸湿性及透明度增加。羧甲基甲壳素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关键词 羧甲基甲壳素 结晶度 透明度 抑菌作用 天然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粉末SBR-g-s共混体研究Ⅰ.相结构、冲击断裂机理与冲击韧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炼石 周奕雨 蔡彤旻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3-117,共5页
以粉末 SBR- g- s与 PS树脂共混 ,测定了共混体的 Charpy无缺口冲击强度与 PR用量的关系曲线。用 TEM和 SEM分别分析了共混体的相结构和冲击断面形貌。研究了共混体的相结构、冲击断裂机理和冲击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关系曲线... 以粉末 SBR- g- s与 PS树脂共混 ,测定了共混体的 Charpy无缺口冲击强度与 PR用量的关系曲线。用 TEM和 SEM分别分析了共混体的相结构和冲击断面形貌。研究了共混体的相结构、冲击断裂机理和冲击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关系曲线被转变点划分的每一区域内 ,冲击断裂机理只发生量变而无质变 ,故冲击强度与 PR用量成正比 ,而随着区域的变换冲击断裂机理发生了质变 ,导致了冲击强度的变化不连续 ,从而出现转变点。当粉末非交联 SBR- g- s用量为 2 0 % ,共混体发生脆韧转变 ;其冲击断面局部区域呈“须根”形貌 ,证实存在剪切屈服机理 ;脆韧转变的临界条件为 :橡胶相粒径≥ 0 .8μm,粒面间距离≤ 0 .9μm,PS富相含混溶性 SBR( SBR/PS,质量 )≥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 SBR-g-s 共混体 相结构 橡塑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挤出技术在高聚物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书银 陈中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3-17,共5页
介绍了反应挤出技术的主要特征,反应类型、工程基础及在制备高聚物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反应挤出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反应挤出技术 高聚物 制备 挤出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粉末SBR-g-s共混体的相结构与增韧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炼石 夏新江 +1 位作者 周奕雨 贾德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6-41,共6页
用TEM、SEM和DSC分别检测了PS/粉末SBRgs共混体的相结构、冲击断面形貌和相容性,讨论了共混体的相结构对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能在共混体中形成分散相粒径为07~11μm,并与PS有良好相容性的粉... 用TEM、SEM和DSC分别检测了PS/粉末SBRgs共混体的相结构、冲击断面形貌和相容性,讨论了共混体的相结构对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能在共混体中形成分散相粒径为07~11μm,并与PS有良好相容性的粉末SBRgs,对PS的增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SBR-g-s 共混体 相结构 增韧 HI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g-MAH对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增韧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林 张安强 +4 位作者 彭益龙 王炼石 陈润明 曾宇棠 吴闻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44,共4页
利用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对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进行反应性接枝共混改性,制备出具有良好韧性的EVOH/POE-g-MAH共混物,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构与... 利用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对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进行反应性接枝共混改性,制备出具有良好韧性的EVOH/POE-g-MAH共混物,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发现,POE-g-MAH对EVOH有反应性增韧作用,且当POE-g-MAH/EVOH质量比为20/80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较EVOH提高了约14倍,共混体系发生了明显的脆韧转变;随着POE-g-MAH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热稳定性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乙烯 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规聚苯乙烯的非等温结晶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海鹏 沈家瑞 祝方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30,共4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间规聚苯乙烯(sPS)的非等温结晶及其动力学,并分别用Ozawa和Jeziorny两种方法来处理sPS的非等温结晶数据.结果表明,在25~40℃/min的冷却速率范围内,sPS的半结晶时间... 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间规聚苯乙烯(sPS)的非等温结晶及其动力学,并分别用Ozawa和Jeziorny两种方法来处理sPS的非等温结晶数据.结果表明,在25~40℃/min的冷却速率范围内,sPS的半结晶时间随冷却速率增大而呈指数式下降,sPS非等温结晶过程遵循Ozawa动力学方程,但不符合Jeziorny方法中的Avrami动力学方程.所得到的sPS非等温结晶Avrami指数n在36~4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规聚苯乙烯 非等温 结晶动力学 DSC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