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缘层LiF/Al电极对提高P-PPV发光器件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海波 徐晓轩 +3 位作者 吴宏滨 王斌 俞钢 张存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9-472,共4页
为了提高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中Ba(Ca)/A l阴极的稳定性,在该阴极与聚合物发光材料poly(2-(4-ethylexyl)phenyl-1,4-phenylene vinylene)(P-PPV)层之间插入一层7 nm的L iF绝缘层,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在多项参数(发光器件的电压-电流特性... 为了提高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中Ba(Ca)/A l阴极的稳定性,在该阴极与聚合物发光材料poly(2-(4-ethylexyl)phenyl-1,4-phenylene vinylene)(P-PPV)层之间插入一层7 nm的L iF绝缘层,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在多项参数(发光器件的电压-电流特性、发光强度及外量子效率,以及电流效率等发光性能指标)上能够与工作性能优良但稳定性较差的Ba(Ca)/A l电极结构PLED s器件的发光特性具有可比性。这对于研制高效率、高稳定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并最终将其用于商业目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P-PPV LIF 金属-半导体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共轭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老化的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海波 徐晓轩 +4 位作者 吴宏滨 武中臣 俞钢 许京军 张存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1-703,共3页
通过显微共焦拉曼光谱 ,对一种以新型的共轭聚合物半导体材料 3,4 (2 乙基己氧基 )苯基 1,3 丙二醇酯 (poly(2 (4 Ethylhexyl) phenyl 1,4 phenylenevinylene) (P PPV) )为发光层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s)器件进行了老化研究 ,无... 通过显微共焦拉曼光谱 ,对一种以新型的共轭聚合物半导体材料 3,4 (2 乙基己氧基 )苯基 1,3 丙二醇酯 (poly(2 (4 Ethylhexyl) phenyl 1,4 phenylenevinylene) (P PPV) )为发光层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s)器件进行了老化研究 ,无论是光致发光光谱还是拉曼光谱都提供证据说明造成器件老化的原因主要是发光层的聚合物的主链结构 ,即聚合物的共轭结构被破坏 ,这对提高以P PPV作为发光层的PLEDs器件的性能提出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发光二极管 器件老化 拉曼光谱 共轭结构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共轭聚合物PFO-BT15发光二极管的电老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秦哲 许伟 +5 位作者 林海波 王斌 孙秀峰 徐晓轩 俞钢 张存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41-1744,共4页
PFO-BT15是一种电致发光中心波长为550 nm的新型共轭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将其制成发光二极管器件,结构为ITO玻璃/聚合物PEDOT(120nm)/有机聚合物PFO-BT15(80nm)/Ba(4nm)/Al(200nm),用环氧树脂对阴极侧进行了封装,以减少氧气和水分的进入,... PFO-BT15是一种电致发光中心波长为550 nm的新型共轭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将其制成发光二极管器件,结构为ITO玻璃/聚合物PEDOT(120nm)/有机聚合物PFO-BT15(80nm)/Ba(4nm)/Al(200nm),用环氧树脂对阴极侧进行了封装,以减少氧气和水分的进入,从而影响器件的发光性能。在室温环境下对同样的器件进行不同电流密度的电老化处理,记录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再对老化的样品做电致发光和喇曼光谱测试。实验发现:一方面,通过器件恒定电流的大小影响器件的电压变化速度;另一方面,器件经过一定长时间的电老化,电致发光中心波长变化较小。通过啦曼光谱的测试,推断是因为PEDOT阳极的破损导致了器件的最终发光失败,而器件发光层材料的结构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这种结构的聚合物有着相对稳定的光电性能,对于提高材料发光的稳定性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其他高效发光材料的合成以及稳定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电老化 电致发光 喇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氟化物对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发光性能的提高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海波 吴宏滨 +4 位作者 徐晓轩 王斌 于肇贤 俞钢 张存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6-550,共5页
在以聚合物发光材料MEH PPV为发光层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s)的金属阴极与聚合物发光层之间插入一层绝缘的金属氟化物,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有所提高,而且绝缘层的厚度会影响器件性能提高的最终效果。特别是具有LiF/Al的双层电极的发光... 在以聚合物发光材料MEH PPV为发光层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s)的金属阴极与聚合物发光层之间插入一层绝缘的金属氟化物,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有所提高,而且绝缘层的厚度会影响器件性能提高的最终效果。特别是具有LiF/Al的双层电极的发光器件,其发光特性与工作性能优良,但稳定性较差的Ba(Ca)/Al电极结构器件的发光特性具有可比性。初步分析表明绝缘层的插入造成了发光聚合物层与金属电极界面的能带发生弯曲,降低了发光器件中少数载流子电子的注入势垒,提高了发光器件中少数载流子电子的注入效率。从而最终导致了发光器件的开启电压、发光强度、外量子效率及电流效率等发光性能指标的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MEH-PPV 阴极 氟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端基十二硅烷齐聚物薄膜的液晶自组装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彭俊彪 朱召胜 +5 位作者 高维先 曹镛 Okumoto H Minami N Yatabe T Ichino Y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7-162,共6页
通过毛细现象制备苯端基十二硅烷齐聚物 (PhMS1 2 )薄膜 ,发现该薄膜在室温下具有分子链垂直于衬底的层状结构排列方式。极化偏光显微镜照片显示PhMS1 2薄膜具有均匀畴区 ,平均线度达到几百微米。极化吸收光谱证明畴区内这种有序的分子... 通过毛细现象制备苯端基十二硅烷齐聚物 (PhMS1 2 )薄膜 ,发现该薄膜在室温下具有分子链垂直于衬底的层状结构排列方式。极化偏光显微镜照片显示PhMS1 2薄膜具有均匀畴区 ,平均线度达到几百微米。极化吸收光谱证明畴区内这种有序的分子排列导致分子面取向具有相同趋势 ,差热分析证明PhMS1 2在 1 2 6~ 1 3 3℃之间呈现液晶性 ,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高温状态呈现的液晶性使分子产生有序排列 ,这种有序排列能够从液晶态保持到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端基十二硅烷齐聚物薄膜 自组装性 液晶性 多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