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丽中国”与入境旅游的关联性探索——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魏卫教授访谈
1
作者 魏卫 许欣 王晓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7,共5页
"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观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同世界各国更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三大旅游市场中,入境旅游发展相对乏力,伴随着"美丽中... "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观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同世界各国更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三大旅游市场中,入境旅游发展相对乏力,伴随着"美丽中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如何有效发展中国入境旅游成为旅游行业关注的焦点。魏卫教授针对"美丽中国"评价体系构建、"美丽中国"与旅游业的相关性影响,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美丽中国"建设为旅游业奠定坚实基础,能够有效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深度剖析国家形象和国际吸引力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入境旅游产生的影响,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入境旅游的机遇和挑战。魏卫教授还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对"美丽中国"建设和入境旅游影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国家形象 入境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经济与绿色发展异速关系及其形成机制——以53个典型旅游城市为例
2
作者 贺小荣 张弘扬 +2 位作者 陈文灏 史吉志 石彩霞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41,共10页
置于中国质量效率双变革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业发展融入绿色经济体系,把握旅游业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的相互关系,对转变旅游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5—2019年53个典型旅游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灰色关联、异速增长模型和MGWR等... 置于中国质量效率双变革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业发展融入绿色经济体系,把握旅游业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的相互关系,对转变旅游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5—2019年53个典型旅游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灰色关联、异速增长模型和MGWR等方法分析了旅游发展和绿色经济的时空关联特征、异速增长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从内外两部分构建异速增长关系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旅游发展与绿色经济关联强度在研究期内波动上升,空间上呈“南高北低”及沿长江经济带分布态势,重点旅游城市正向关联程度高于旅游枢纽城市。(2)旅游发展与绿色经济异速增长关系以旅游发展扩张强型为主,正异速增长城市占比增加,整体异速增长水平提高。(3)绿色技术在两阶段对异速增长关系具有稳定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和外商投资为负向及负向的稳定影响;经济规模和教育水平的影响由正向转为负向,交通优势的影响由负向转为正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绿色经济 异速增长 旅游城市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毕斗斗 张宇嘉 贾振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8,共11页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与2000—2019年旅游业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土地城镇化水平,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及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时空演化特征,探究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影...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与2000—2019年旅游业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土地城镇化水平,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及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时空演化特征,探究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转型显著,生产、生活空间扩张伴随生态空间萎缩。(2)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长期高位,距碳中和目标差距明显,但已显现下降趋势。(3)“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呈增负与减负双模式,农业生产空间向水域及林地生态空间转化减负效果最突出。土地城镇化水平与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整体呈“U”型曲线,但城市间存在“U”型、倒“U”型及“L”型分异特征;土地城镇化与旅游业碳排放负荷持续强脱钩且呈现显著空间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三生空间”转型 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网络特征对旅游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廖杨月 余传鹏 +1 位作者 林春培 黎展锋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45,共16页
自原子式创新被信息技术冲击伊始,协同合作的网络创新模式异军突起,在逐渐拓展至旅游领域的同时,也主导着旅游科研团队的形成和演化。在此背景下,文章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识别旅游科研团队类型及其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借此赋能旅游科研团队... 自原子式创新被信息技术冲击伊始,协同合作的网络创新模式异军突起,在逐渐拓展至旅游领域的同时,也主导着旅游科研团队的形成和演化。在此背景下,文章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识别旅游科研团队类型及其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借此赋能旅游科研团队创新知识持续产出和旅游学科繁荣发展。研究基于1983—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刊载的3624篇旅游领域SSCI论文,从合作网络视角出发,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旅游科研团队划分为不同类型,运用分类与回归树算法挖掘不同类型团队多维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复杂非对称关系,研究发现:1)旅游科研团队共有链型合作、完全型合作和复杂型合作3种类型,不同类型科研团队的结构和创新绩效分布差异明显,证实了聚类划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在合作网络高度相似的旅游科研团队中,要素差异化配置使其获得创新绩效的概率不一,表明每类团队创新绩效具备“殊途同归不同效”的特征,此为旅游科研团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开展创新的理论基础;3)除了网络异质性外,其余合作网络特征未对旅游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发挥较为普适的作用——链型合作团队主要由网络直径-网络异质性双低配置驱动,完全型合作团队主要由网络规模扩大-聚集系数减小-网络异质性降低驱动,而复杂型合作团队主要由网络密度较低配置驱动。研究结论为我国不同类型旅游科研团队如何优化合作网络构型以实现高水平创新绩效目标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绩效 合作网络 特征组合 旅游科研团队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烟火气的疗愈机制研究:节奏分析的视角
5
作者 吴志才 吴星南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2,共4页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近两年,烟火气、市井味道、生活味等传承中国千年生活哲学和生活美学的话语,正以全新姿态回归公共讨论场域,并成为旅游体验与消费的热点内容。旅游者烟火气体验需求的日益增长不仅与城市经济复苏和产业提振...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近两年,烟火气、市井味道、生活味等传承中国千年生活哲学和生活美学的话语,正以全新姿态回归公共讨论场域,并成为旅游体验与消费的热点内容。旅游者烟火气体验需求的日益增长不仅与城市经济复苏和产业提振密切相关,更意味着人民对日常生活美好想象的主动追求。一方面,烟火气生活本身就是中国人对日常生活在文化内涵和精神情趣层面的独特审美理解②。它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和原生态景观成为地域性文化表征③,成为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景观与文化话语。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已然进入深度流动的社会,流动性不仅构成重新组织和建构社会生活的动力④,也导致日常生活的多重问题,时间加速、社会关系断裂、情感“离家”等多个维度的异化带来了现代性发展话语的撕裂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体验 疗愈机制 城市经济复苏 烟火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营商环境驱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研究
6
作者 吴志才 熊娇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共18页
旅游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51个旅游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基于组态视角运用NCA和f... 旅游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51个旅游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基于组态视角运用NCA和fsQCA方法探究包括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和政务环境在内的7种营商环境要素驱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路径。研究发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非由单一营商环境要素驱动,而是多重营商环境要素协同联动的结果;公共服务在驱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着普适性作用;存在3条驱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组态路径,分别为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导向型、政府助力下的金融与创新驱动型、政府与市场双重逻辑下的金融与创新驱动型,其中政府与市场双重逻辑下的金融与创新驱动型是驱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营商环境驱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复杂机理的认识,而且可为地区因地制宜优化营商环境以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政策创新体系研究——基于中央政策文本的“主体-路径-工具”三维框架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龙云 江金波 +1 位作者 徐强 刘荣荣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4,共14页
机构改革开启了文旅融合政策创新的新篇章,中央发布的文旅融合政策对地方政策创新和行业实践发挥“风向标”作用,但学界一般关注的是文化旅游政策,而非融合相关政策,也鲜少以一个立体化的研究框架去分析其结构和关联特征。文章以中央政... 机构改革开启了文旅融合政策创新的新篇章,中央发布的文旅融合政策对地方政策创新和行业实践发挥“风向标”作用,但学界一般关注的是文化旅游政策,而非融合相关政策,也鲜少以一个立体化的研究框架去分析其结构和关联特征。文章以中央政策文本为例,构建了“政策主体-融合路径-政策工具”三维框架,研究有以下发现。(1)文旅融合政策创新主体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财政部等部门为主,发文方式独立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政策文件的主体属性包括单核、多核、单边等6种。(2)融合路径存在偏好性,以体制融合、业态融合和产品融合为主,其中,政策支撑、产业融合类型和高品质文旅产品等细分类别较为突出,其他路径政策内容相对较少。(3)政策工具的使用具有倾向性,以供给型为主、环境型为辅,需求型最少,其中,产业培育、目标定位、示范试点和公共服务是较为重要的工具类别。(4)文旅融合政策创新共有386条创新路径,提炼出6类典型政策创新路径。政策创新逻辑是以核心层部门为主,从体制、产品和业态等融合路径,调动供给型、环境型工具促进文旅融合。该研究进一步提出制定文旅融合专项政策、加强主体合作、优化融合路径和均衡政策工具4点政策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政策创新体系 政策主体 融合路径 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日可待”还是“道阻且长”?——目的地居民对中国入境旅游恢复的感知形成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蔡礼彬 张子彧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7,共23页
以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度使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陷入失衡,旅游业遭受严重打击。基于日渐宽松的出入境政策等客观事实,入境旅游的恢复或迎来希望,相应地,为入境旅游重新启动做好准备工作的相关议题应当在研究中得到重视。居民... 以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度使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陷入失衡,旅游业遭受严重打击。基于日渐宽松的出入境政策等客观事实,入境旅游的恢复或迎来希望,相应地,为入境旅游重新启动做好准备工作的相关议题应当在研究中得到重视。居民是目的地旅游活动的重要参与主体,文章从目的地居民视角出发对中国入境旅游恢复感知作预测研究,以深度访谈为资料来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影响目的地居民对中国入境旅游恢复的感知过程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政策与现实、风险认知、利益关切与个体内置情感是影响居民感知的因素;(2)信息源、信任情感积累、控制性/补偿性需求能够调节感知强度;(3)居民的感知结果包含“爱恨交织”的复合情绪,亦包含对来华游客潜在态度感知;(4)衍生感知后效包含整合行为、逃离行为、主动寻求防护行为和排斥来华游客行为4种行为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入境旅游恢复 目的地居民 扎根理论 情感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类型与路径选择——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3
9
作者 廖杨月 余传鹏 林春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46,共16页
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识别旅游产业发展的复杂前因和组态路径,以此赋能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文章基于生产函数理论,以我国29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样本城市划分为发展受阻型、稳中求进型和全面... 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识别旅游产业发展的复杂前因和组态路径,以此赋能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文章基于生产函数理论,以我国29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样本城市划分为发展受阻型、稳中求进型和全面辐射型3种群组类型,运用分类与回归树算法挖掘不同类型城市资源、技术和制度层面多维特征变量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结构。研究发现:1)旅游产业发展的驱动要素具有耦合协调效应,体现为不同类型城市多维特征变量的横向耦合一致性和纵向等级分层性;2)高度相似城市因要素差异化配置获得不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表明每类城市都有适宜自身发展的组态条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现实基础;3)不同类型城市旅游产业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要素具有组合差异性,整体呈现殊途同归的作用效果,发展受阻型城市由“科技筑基-区域开放-文化吸引”驱动,稳中求进型城市由“经济引领-科技创新-数字赋能”驱动,全面辐射型城市由“文化吸引-交通增质”驱动。研究结论为我国城市旅游产业如何依据自身要素禀赋条件获得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发展 多维特征变量 组态视角 路径选择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向对称性旅游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庆明 徐红罡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共4页
二元对立是现代社会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思维帮助人们区分、认识世界,形成社会与自然、宏观与微观、理性与感性、客体与主体、心灵与身体、男性与女性、本地与异地等对立概念。这些二元论很多是对“定居社会”(sedentary society)... 二元对立是现代社会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思维帮助人们区分、认识世界,形成社会与自然、宏观与微观、理性与感性、客体与主体、心灵与身体、男性与女性、本地与异地等对立概念。这些二元论很多是对“定居社会”(sedentary society)的认识,流动社会的出现使其中一些对立关系不再牢固。流动世界中万物移动互联。流动连接不同时空,此处与彼处相互联系,家乡的日常生活与路上的流动体验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他乡亦可成为故乡(1)。家乡与远方、根与途(root and route)等二元对立在新流动范式下逐渐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立概念 理性与感性 社会与自然 对立关系 宏观与微观 对称性 男性与女性 定居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城旅游的慢生活体验研究——基于丽江古城游记的扎根理论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志才 凌玮蔓 马静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8-661,共14页
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消极影响,通过旅游减速实现体能恢复和精神重塑成为生活潮流,但理论上在旅游情境中消费者如何体验和实现时间的减速尚未得到研究。文章选取在旅游者眼中独具慢生活体验魅力的丽江古城为案例地,... 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消极影响,通过旅游减速实现体能恢复和精神重塑成为生活潮流,但理论上在旅游情境中消费者如何体验和实现时间的减速尚未得到研究。文章选取在旅游者眼中独具慢生活体验魅力的丽江古城为案例地,结合网络游记和访谈的文本材料,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对慢生活体验的内涵和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古城旅游慢生活体验是旅游者在解脱需求、记忆和情感的唤起下前往古城旅游目的地,享受时间流逝的沉浸式体验过程;2)时间实践、空间实践和意义赋予是古城旅游慢生活体验的主要方式,贯穿旅游者慢生活在场体验的全过程;3)古城旅游慢生活体验包括精神唤起、状态松弛、生活沉浸和价值实现4个阶段,各阶段相互联系共同推动旅游者减速体验的实现。文章从微观层面的旅游者出发,构建了古城旅游情境下的慢生活体验模型,为深入理解旅游者的减速体验提供了新的思考,同时回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旅游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旅游 慢生活体验 扎根理论 丽江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志才 熊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168,共13页
促进机会公平、畅通向上流动通道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文章基于2010—2018年5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首先运用收入转换矩阵对农户收入流动性进行考察,继而构建有序概率单位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 促进机会公平、畅通向上流动通道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文章基于2010—2018年5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首先运用收入转换矩阵对农户收入流动性进行考察,继而构建有序概率单位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该影响的异质性。研究有3点发现。1)2010—2018年农户收入流动性整体呈下降趋势。位于收入分布两端的农户阶层趋于固化;位于中间阶层的农户收入流动性较强,但总体呈向下流动趋势。2)乡村旅游能够显著促使农户收入向上流动;在边际效应上,乡村旅游促进农户收入上升1~2个阶层的作用最大;上述结论在克服样本自选择问题、替换变量衡量方式、更换计量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乡村旅游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存在阶段差异与群体差异。分阶段看,乡村旅游对农户收入向上流动的积极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强,且该积极影响在2014年后更为突出。分群体看,乡村旅游对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向上流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等收入农户和高收入农户分别具有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但均不显著。研究结论为乡村旅游发展情境下破解农村收入阶层固化、促进收入合理有序流动提供了决策参考,政府未来一方面应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延伸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持续扩大乡村旅游的收入效应;另一方面,应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来兼顾乡村旅游发展的“提低扩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收入流动性 收入分配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志才 吴星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4,共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数字经济作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重构经济格局的全新经济形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文旅产业是大湾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数字经济作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重构经济格局的全新经济形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文旅产业是大湾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资源种类丰富但价值发挥未凸显、要素投入充分但配置效率较乏力、消费力水平提升但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较有限、市场主体活力迸发但体制机制创新有障碍等现实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产力价值 要素资源 新经济形态 消费力 文旅融合 要素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愁视角下地方书写驱动目的地塑造的机制与过程
14
作者 李沐纯 张婉依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2,共3页
流动的现代性使“在他乡”成为常态,人们在承受生存压力与理想落差的双重挤压中,将故乡建构为田园牧歌式的精神乌托邦,乡愁成为人们走出现代性困境、获得心灵慰藉的重要出口。这种集体性情感需求催生了怀旧经济与乡村旅游的繁荣,也暴露... 流动的现代性使“在他乡”成为常态,人们在承受生存压力与理想落差的双重挤压中,将故乡建构为田园牧歌式的精神乌托邦,乡愁成为人们走出现代性困境、获得心灵慰藉的重要出口。这种集体性情感需求催生了怀旧经济与乡村旅游的繁荣,也暴露了现代性进程中乡村记忆消逝的深层危机。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记得住乡愁”,既是对个体情感需求的回应,更是对文化根脉存续的战略性守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记忆 田园牧歌 怀旧经济 乡愁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赋能智慧农业发展的研究热点、演进势态和未来展望
15
作者 李沐纯 毛明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全面推进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发展,是实现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关于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农业发展的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进行可视... 全面推进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发展,是实现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关于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农业发展的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关于区块链赋能智慧农业发展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全面系统化地分析该领域的研究脉络、研究热点与演进态势。结果表明,国内区块链赋能智慧农业发展研究阶段性特征明显,2019年后出现快速增长,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规范阶段;各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群体间联系较少,暂未形成紧密的合作群;区块链、农产品安全、智慧农业是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未来须紧抓数字化机遇,促新兴技术融入智慧农业,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与产学研协同创新,聚焦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实际应用场景与效能优化,推动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技术范式,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智慧农业 研究热点 演进势态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并购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汪秀琼 梁肖梅 吴小节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68,共17页
以往有关中国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并购驱动机制的研究比较缺乏,且仅关注少数几个变量的影响机制问题,无法深入探讨各变量之间的内在相互作用机制。该文首先依据企业的战略决策一般原则,总结出"产业-资源-决策者偏好-制度"的分... 以往有关中国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并购驱动机制的研究比较缺乏,且仅关注少数几个变量的影响机制问题,无法深入探讨各变量之间的内在相互作用机制。该文首先依据企业的战略决策一般原则,总结出"产业-资源-决策者偏好-制度"的分析框架;接着,结合产业组织理论、资源基础观等经典理论视角和旅游产业的特点,选取行业市场机会、冗余资源、政治关联、高管持股比例、公司业绩期望差距以及国有控股作为前因条件的备选因素;然后搜集2007—2017年中国典型的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并购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并购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整合性分析,通过不同前因条件构型总结出相关多元化并购和无关多元化并购的驱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相关多元化并购的驱动模式包括外部优势填补型、内部驱动型和内外部优势双驱动型;无关多元化并购的驱动模式则可划分为管理者利益驱动型、风险承担型和多重利益驱动型。其中,行业市场机会和国有控股对两种类型多元化并购都是重要的驱动因素,但具体表现为:较好的市场机会带动相关多元化并购,而较差的市场机会则引发无关多元化并购;国有企业更倾向于相关多元化并购战略,非国有企业则选择无关多元化并购战略。另外,较强的政治关联对两类多元化并购战略都有驱动作用,这体现了定性比较分析的因果非对称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上市公司 相关多元化 无关多元化 并购 驱动机制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差异方向、关系网络与跨国投资区位选择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小节 马美婷 汪秀琼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6,共16页
跨国投资区位选择是国际商务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虽然现有研究已充分论证了制度差异大小与跨国投资区位间的关系,但很少关注制度差异方向(即制度顺差和制度逆差)对区位选择不同的作用机制,难以回答跨国企业究竟如何克服不同制度差异方... 跨国投资区位选择是国际商务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虽然现有研究已充分论证了制度差异大小与跨国投资区位间的关系,但很少关注制度差异方向(即制度顺差和制度逆差)对区位选择不同的作用机制,难以回答跨国企业究竟如何克服不同制度差异方向所带来不同的外来者劣势等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制度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探讨制度差异方向对中国跨国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跨国企业更倾向于到制度顺差、制度逆差小的国家投资,验证了制度理论预测;当制度差异方向不同,不同关系网络的中介机制也不同。相比于政治关系网络,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华商关系网络到制度顺差国家投资;而相比于华商关系网络,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政治关系网络到制度逆差国家投资。本文进一步区分企业所有权性质,发现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华商关系网络到制度顺差小的国家投资,而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均倾向于通过政治关系网络到制度逆差小的国家投资。研究结果拓展了制度差异及社会网络理论在国际商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且对投资区位多而广的中国跨国企业而言,如何构建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来克服不同制度差异方向所带来的外来者劣势,而更好地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差异 社会关系网络 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 区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契约破裂对旅游企业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传鹏 邝颖琪 +2 位作者 姜红梅 叶宝升 陈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0-144,共15页
基于对旅游企业员工知识隐藏现状的分析,文章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相关观点,引入道德推脱和中庸思维变量,构建心理契约破裂对旅游企业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模型。文章以就职于广东省旅游企业的531名员工为研究对象,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基于对旅游企业员工知识隐藏现状的分析,文章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相关观点,引入道德推脱和中庸思维变量,构建心理契约破裂对旅游企业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模型。文章以就职于广东省旅游企业的531名员工为研究对象,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心理契约破裂正向影响旅游企业员工知识隐藏;责任转移在心理契约破裂影响旅游企业员工知识隐藏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道德辩护在心理契约破裂影响旅游企业员工知识隐藏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中庸思维在心理契约破裂影响责任转移以及知识隐藏的过程中均起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旅游企业如何减少员工知识隐藏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契约破裂 道德辩护 责任转移 中庸思维 知识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易型领导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实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余传鹏 叶宝升 林春培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401,共8页
依据权变领导、自我控制以及资源能力基础观理论,引入跨部门整合、组织冗余变量,探究交易型领导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实施绩效的“激励”与“控制”双重效应,以及跨部门整合的非线性传导作用和组织冗余的情境效应。利用华南地区334家制造... 依据权变领导、自我控制以及资源能力基础观理论,引入跨部门整合、组织冗余变量,探究交易型领导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实施绩效的“激励”与“控制”双重效应,以及跨部门整合的非线性传导作用和组织冗余的情境效应。利用华南地区334家制造型中小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①在影响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实施绩效、跨部门整合的过程中,交易型领导包含“激励”与“控制”效应,双重效应叠加形成“边际递减效应”与“过犹不及”的倒U形关系;②在交易型领导与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实施绩效的关系中,跨部门整合扮演非线性传导角色;③高组织冗余强化了交易型领导与跨部门整合的倒U形关系,而在低组织冗余条件下,倒U形关系变成U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创新实施绩效 交易型领导 跨部门整合 组织冗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技术创新的空间差距及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影响因素
20
作者 李影 方远平 毕斗斗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知识产权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厘清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在城市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有助于城市技术创新均衡发展。以中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分析中国城市技术创新的空间差距,并基于因果森林算法考察知识产权示... 知识产权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厘清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在城市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有助于城市技术创新均衡发展。以中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分析中国城市技术创新的空间差距,并基于因果森林算法考察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后果。结果发现:中国城市技术创新空间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势,地区内差距是其空间差距的主要来源。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技术创新,且对北方城市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优于南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异质性,少数城市的影响程度较高。另外,南方城市的影响程度相对集中,北方城市存在两极分化现象。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作用下,全国层面上产业结构对城市技术创新具有非线性影响,南方地区中信息化水平对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而在北方地区人力资本负向影响城市技术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全国及各地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所带来的技术创新效应对城市技术创新空间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政府应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促进低水平城市技术创新,扩大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范围,并根据城市特点制定差异化的知识产权工作方案,同时改善城市技术创新外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空间差距 中国城市 空间基尼系数 因果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