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内周期性自旋流的强化传热实验
1
作者 王杨君 邓先和 李志武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对间隔插入旋流片管内周期性自旋流的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比较了4种类型的旋流片及其不同旋流片间距的强化传热性能。结果表明,最佳旋流片间距Lp均在33d左右,旋流片强化传热的综合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旋转角α=180°及... 对间隔插入旋流片管内周期性自旋流的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比较了4种类型的旋流片及其不同旋流片间距的强化传热性能。结果表明,最佳旋流片间距Lp均在33d左右,旋流片强化传热的综合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旋转角α=180°及旋流角β=20.3°的旋流片、旋转角α=270°及旋流角β=20.3°的旋流片、旋转角α=180°及旋流角β=38.1°的旋流片、旋转角α=270°及旋流角β=38.1°的旋流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管 自旋流 强化传热 旋流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椭圆扁管强化传热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德斌 邓先和 +1 位作者 王扬君 黄素逸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在设计的油 水换热实验台上,对4种不同结构的螺旋椭圆扁管和2种尺寸的直椭圆管套管式换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归纳出了管内换热及阻力公式,对4种螺旋椭圆扁管的传热和阻力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螺旋椭圆扁管是1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换热元件... 在设计的油 水换热实验台上,对4种不同结构的螺旋椭圆扁管和2种尺寸的直椭圆管套管式换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归纳出了管内换热及阻力公式,对4种螺旋椭圆扁管的传热和阻力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螺旋椭圆扁管是1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换热元件,特别是对高Pr(如各种油品)在低Re运行时层流或过渡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螺旋椭圆扁管 强化传热 经验方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放管内自旋流强化传热的场协同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洪蒙纳 邓先和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建立了周期性单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缩放管内带衰减性自旋流的三维湍流流动中的场协同现象,研究轴向不同位置速度场与温度场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切向速度对强化传热影响很大,自旋流纵向涡使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在同一数量级... 建立了周期性单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缩放管内带衰减性自旋流的三维湍流流动中的场协同现象,研究轴向不同位置速度场与温度场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切向速度对强化传热影响很大,自旋流纵向涡使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在同一数量级;自旋流改善了湍流中心区与边壁区流体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的协同程度,使传热得到了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自旋流 强化传热 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流不均匀分布对换热器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邓先和 王杨君 +1 位作者 黄德斌 张亚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建立了换热器壳程流速分布不均匀对传热性能影响的数学模型 ,并从管内轴向流传热与管外横向流传热两个方面 ,研究了换热器因流道来流流速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传热负荷偏移 .研究结果表明 ,流速不均匀分布对换热器传热性能影响不大 ;在恒... 建立了换热器壳程流速分布不均匀对传热性能影响的数学模型 ,并从管内轴向流传热与管外横向流传热两个方面 ,研究了换热器因流道来流流速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传热负荷偏移 .研究结果表明 ,流速不均匀分布对换热器传热性能影响不大 ;在恒壁温、各流道间无热交换的条件下 ,当各流道流速不均达到 1 0 0 %时 ,换热器的传热负荷偏移在1 %以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流速分布 热负荷 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重整热化学储能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杜娟 洪宇翔 +2 位作者 杨晓西 魏小兰 丁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65-2771,共7页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实验制备Pt-Ru/γ-Al2O3催化剂,对该催化剂进行活性、稳定性测试,并进行TG与TEM表征,然后建立二维固定床数值模型分析反应器内的温度场、流场与组分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率及优越的稳定性,CH...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实验制备Pt-Ru/γ-Al2O3催化剂,对该催化剂进行活性、稳定性测试,并进行TG与TEM表征,然后建立二维固定床数值模型分析反应器内的温度场、流场与组分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率及优越的稳定性,CH4在800℃时的转化率为94.1%,CO/H2比为1.03,在800℃下能连续运行500 h。模拟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值模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不同温度下的最大偏差不超过14.81%,能较好地反应固定床反应器内的热质传递与组分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重整二氧化碳 热化学储能 固定床反应器 催化实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结构换热管管外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静 余美玲 +2 位作者 刘建勇 杜娟 姬升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9-845,共7页
用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光管、横向和纵向掠过的圆形肋片管、纵向流开槽伞形翅片管的换热和阻力特性进行比较,同时研究5种不同α角的开槽伞形翅片管的流动、换热、阻力特性。结果表明:当管型排布方式及雷诺数相同时,纵向流开槽伞形翅... 用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光管、横向和纵向掠过的圆形肋片管、纵向流开槽伞形翅片管的换热和阻力特性进行比较,同时研究5种不同α角的开槽伞形翅片管的流动、换热、阻力特性。结果表明:当管型排布方式及雷诺数相同时,纵向流开槽伞形翅片管的传热系数为普通光管的1.4~1.8倍,横向和纵向掠过的圆形肋片管为光管的1.1~1.5倍,不同α角的纵向流开槽伞形翅片管中,α=105°时的换热系数最高;开槽伞形翅片管的阻力是横向掠过的圆形肋片管阻力的0.25~0.75倍,但高于纵向掠过的圆形肋片管阻力,不同α角的纵向流开槽伞形翅片管中,α=105°时的阻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纵向流 开槽伞形翅片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棒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分析(Ⅱ)——换热器结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邓先和 徐国想 张亚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53,共3页
以单位质量材耗的换热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 ,分析研究了不同雷诺数Re的操作条件下肋棒长度、直径及板厚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雷诺数较小时肋棒才可有效地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且随着肋棒直径的减小强化传热作用增强 ;当板厚为 3mm、... 以单位质量材耗的换热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 ,分析研究了不同雷诺数Re的操作条件下肋棒长度、直径及板厚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雷诺数较小时肋棒才可有效地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且随着肋棒直径的减小强化传热作用增强 ;当板厚为 3mm、雷诺数在 10 3~ 5× 10 3之间时 ,最佳肋棒长径比为 2~ 3.以上结果可作为板棒式换热器结构优化设计的参考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棒式换热器 传热性能 优化设计 强化传热 换热面积 换热能力 雷诺数 肋棒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冲刷圆管束的传热与流阻特性(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国想 邓先和 +1 位作者 欧阳荣 张亚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9-72,共4页
对空气斜向冲刷圆管束时的管外传热系数与流动阻力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分析 ,给出了实验条件下的传热与流阻关联式 ,为斜向冲刷圆管束设计提供了数据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 ,斜向冲刷圆管束比横向冲刷时具有更好的综合传热效果 .
关键词 气流 斜向掠圆管束 传热系数 流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管传热与流阻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亚君 邢华伟 邓先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3,共5页
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凹凸管进行了流动和传热的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 管内的流动速度分布及温度分布,并将模拟结果与光滑管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流动速度下,凹凸管的阻力系数及传热膜系数都大于光滑管,且... 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凹凸管进行了流动和传热的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 管内的流动速度分布及温度分布,并将模拟结果与光滑管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流动速度下,凹凸管的阻力系数及传热膜系数都大于光滑管,且阻力系数之比随 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传热膜系数之比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在本数值模拟范围内, 雷诺数由2757.76增大到13788.79时,阻力系数之比由5.5308增大到8.3663,传热膜 系数之比则由2.289减小到1.58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凹凸管的综合性能在低速时能得 到明显改善,说明凹凸管特别适合低速流时的强化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管 传热 流阻 综合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蓄能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林怡辉 张正国 王世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7-10,共4页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硬脂酸 /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并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其结构与性能 .结果表明 ,该复合材料是三维网络状纳米材料 ,而且具有良好的蓄热能力 。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相变复合材料 蓄能材料 热能存储技术 纳米材料 蓄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齿矩形翅片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杨君 邓先和 +1 位作者 陈颖 李志武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63,共5页
对裂齿矩形翅片板翅式换热器中的裂齿矩形翅片的传热效率作了分析,并以单位质量材耗的换热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分析研究了在不同雷诺数(Re)的操作条件下裂齿矩形翅片间角度、翅片厚、长度、宽度及板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气体换热的... 对裂齿矩形翅片板翅式换热器中的裂齿矩形翅片的传热效率作了分析,并以单位质量材耗的换热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分析研究了在不同雷诺数(Re)的操作条件下裂齿矩形翅片间角度、翅片厚、长度、宽度及板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气体换热的场合下,当Re在某一范围时翅片可有效地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当板厚为5 mm,翅片厚为3 mm,翅片间夹角为45°~70°,Re为2×103~8×103,最佳翅片纵向间距与翅片长度和翅片厚度乘积的平方根的比为1.5~2.5,最佳翅片尺寸系数为3~5时,传热强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齿矩形翅片板翅式换热器 优化设计 导热系数 传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横向冲刷圆壳管束换热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德斌 邓先和 +1 位作者 朱冬生 欧阳惕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气流横向冲刷圆壳管束换热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实际中,通过对这种形式的换热进行试验研究以及与横向冲刷均匀管束换热进行对比,分析了进口扩张角对传热和阻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换热器 管束 传热 扩张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元件散热装置的烟囱效应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静 姬升涛 +1 位作者 刘建勇 余美玲 《电子与封装》 2011年第6期36-40,共5页
目前中小型电子发热元件的散热以自然对流散热方式为主,针对多数散热器不能发挥其结构优势来增强自然对流,导致散热性能差、体积笨重等问题,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的方法,设计具有"烟囱效应"结构的散热器,简化散热器... 目前中小型电子发热元件的散热以自然对流散热方式为主,针对多数散热器不能发挥其结构优势来增强自然对流,导致散热性能差、体积笨重等问题,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的方法,设计具有"烟囱效应"结构的散热器,简化散热器模型结构,研究高、宽、热流密度的变化对自然对流的影响及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用于指导散热器的设计。结果表明:热流密度为1 000W/m2、高为50mm时,温度达到最低值时的宽度为19mm,此时为该热流密度下的临界点;以临界点时的高宽比为基准,高宽比小于基准时,有回流现象;热流密度从1 000W/m2增加到15 000W/m2,不同高度下临界宽度先减小,后趋于固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囱效应 数值模拟 临界点 回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凸肋通道中湍流动量与对流换热协同关系的分析
14
作者 陈颖 邓先和 +1 位作者 王杨君 李志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6-41,共6页
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了二维凸肋通道的流场和温度场 ,考察了不同肋高时充分发展湍流流动的热边界层中流体的温度梯度矢量与速度夹角对换热的影响 ,分析了二维加肋通道流的传热强化机理 ,提出了通过改变边界层来控制出纳感协同的方法 。
关键词 凸肋 湍流流动 数值模拟 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焦化装置能量系统优化改造 被引量:11
15
作者 蔡晓洁 沈祖勇 +1 位作者 陈国富 陈清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2-54,共3页
根据焦化过程的用能特点,分析了延迟焦化装置节能的途径;以过程系统三环节能量综合优化方法为指导,运用流程模拟技术,对上海炼油厂500kt/a延迟焦化装置进行了能量系统优化改造,通过回流取热优化,增加高温位蜡油循环取热产生1.0MPa蒸汽,... 根据焦化过程的用能特点,分析了延迟焦化装置节能的途径;以过程系统三环节能量综合优化方法为指导,运用流程模拟技术,对上海炼油厂500kt/a延迟焦化装置进行了能量系统优化改造,通过回流取热优化,增加高温位蜡油循环取热产生1.0MPa蒸汽,以及回收装置低温热供水处理站江水预热,使得装置能耗大幅度降低,税后年利润达254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 能量系统 优化 延迟焦化装置 技术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