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人才 立思想 建团队 创品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建40周年 被引量:2
1
作者 何镜堂 《南方建筑》 2019年第5期1-3,124,共3页
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建40周年发展历程进行总结,提出了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核——树人才、立思想、建团队、创品牌,并对其主要内容和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人才 思想 团队 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弦歌不辍 星火相传——写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40周年之际
2
作者 倪阳 《南方建筑》 2019年第5期4-6,124,共3页
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40周年为背景,首先追溯20世纪50年代华工设计院前身及其发展历史,并系统回顾建院以来的文化传承、品牌塑造和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探索经历,对过去40年的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创作实践、历史成... 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40周年为背景,首先追溯20世纪50年代华工设计院前身及其发展历史,并系统回顾建院以来的文化传承、品牌塑造和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探索经历,对过去40年的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创作实践、历史成就等多方面进行总结概括,认为华工设计院在近40年的发展中,依托在思想、人才、团队、品牌方面的特色优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飞跃。其次,基于对过去的回顾与总结,从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趋势等角度展望未来,进一步阐述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搭建设计服务全产业链、探索工程设计新模式、抓住大湾区建设新机遇等4方面的战略选择与思考,系统描绘了华工设计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建筑学派 产学研结合 转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辅助创作——建筑模拟技术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应用与创新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文斌 高娜 +2 位作者 吴晨晨 许玲玲 李绪凯 《南方建筑》 2019年第5期86-90,共5页
以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建筑能耗分析为重点,介绍了建筑模拟技术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应用与创新。结合工程案例,回顾了建筑模拟技术在华工院建筑创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技术团队在基于等效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室外热环境模拟、... 以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建筑能耗分析为重点,介绍了建筑模拟技术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应用与创新。结合工程案例,回顾了建筑模拟技术在华工院建筑创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技术团队在基于等效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室外热环境模拟、全工况负荷率下的建筑能耗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创新。参照设计院的实际情况,从规范管理、技术进步和商业竞争三个层面探讨了建筑模拟技术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模拟 建筑创作 计算流体力学 建筑能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梯砺步,长阶新绿——华南理工大学百步梯两侧边坡景观工程
4
作者 倪阳 +12 位作者 晏忠 伍朝晖 陈凌锋 林晓婷 陈奕心 江毅 易伟文 何啸 陈欣燕 李宗泰 俞洋 过仕佳 区锦聪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90-93,共4页
1项目背景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百步梯于1936年建成,位于半山西路中段,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先生设计。兴建百步梯的初衷是为引导莘莘学子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勇于攀登。百步梯整体环境氛围苍劲古朴,地形上颇有中国古代上山修... 1项目背景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百步梯于1936年建成,位于半山西路中段,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先生设计。兴建百步梯的初衷是为引导莘莘学子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勇于攀登。百步梯整体环境氛围苍劲古朴,地形上颇有中国古代上山修行之路的格局。百步梯伴随着学校走过了沧桑岁月,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华南理工人翻越一座又一座科学的高峰,如今已成为华工人奋进拼搏精神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桑岁月 拼搏精神 华南理工大学 著名建筑师 项目背景 山西路 宗先生 边坡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地区大学校园室外步行环境微气候评价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燕 皇雪莲 +1 位作者 黄骏 李琼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43,共11页
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对湿热地区大学校园步行环境的热环境和风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探究周边水体、树木遮阴和建筑遮阴三个主要因素对步行环境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的组合与风环境指标差值以及热环境指标差值的相关性。选取... 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对湿热地区大学校园步行环境的热环境和风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探究周边水体、树木遮阴和建筑遮阴三个主要因素对步行环境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的组合与风环境指标差值以及热环境指标差值的相关性。选取夏季和春季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因素组合测点的单日测量数据,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步行环境春夏两季的日间风环境指标和热环境指标变化特征,评价不同因素组合在步行环境设计和优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区别,以此得出多种步行环境微气候舒适的局部模型,以期为湿热地区大学校园的室外步行环境微气候改善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步行环境 大学校园 湿热地区 酷热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中庭天窗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西区学习中心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扬 陈大鹏 黄锐聪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4,共12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师生对建筑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庭空间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空间,天窗作为中庭空间的顶部围护结构,对改善建筑采光、调节物理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西区学习中心为案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师生对建筑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庭空间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空间,天窗作为中庭空间的顶部围护结构,对改善建筑采光、调节物理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西区学习中心为案例,基于高校教学周期与图书馆使用行为,采用多目标优化策略,综合考量功能性与健康性空间需求,以标准采光系数占比(sDF)、日光眩光概率(DGP)、有效采光占比(sUDI)、昼夜节律频率(CF)、天窗不利辐射(Rad)为评价指标,探究高校图书馆中庭天窗设计方法。总结了天窗形态变量,构建了一个简化的参数化空间模型。前期开展了合理的预实验,梳理了各项参数的数值特征,形成了非视觉效应性能模拟基础数据。模拟寻优阶段采用了Rhino-Grasshopper参数化平台,借助环境性能模拟插件Ladybug Tools和寻优插件Wallacei进行优化求解。运算阶段共产生1800组数据和314项帕累托最优解。基于多阶段的方案验证机制,筛选阶段提取出适宜且多样的解决方案,明确了各决策变量与优化目标的作用关系。上述方法强调形态参数、行为特点、使用需求的关联,最大程度避免了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主观思维,可以为中庭天窗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中庭天窗 高校图书馆 视觉与非视觉效应 使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以广交会琶洲展馆创作为例
7
作者 邓心宇 倪阳 原玮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共11页
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以要素关联及类型分析为研究的两个关键步骤,探寻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的系统设计方法。深入解析广交会琶洲展馆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从“功能-交通”一体和“空间-生态”协同的要素关联两个维度以及“区域城市↔规划组群↔... 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以要素关联及类型分析为研究的两个关键步骤,探寻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的系统设计方法。深入解析广交会琶洲展馆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从“功能-交通”一体和“空间-生态”协同的要素关联两个维度以及“区域城市↔规划组群↔会展建筑”的类型分析出发,探析会展建筑要素之间的内在运作机制,发掘应对当代大型复杂会展建筑的系统设计方法。广交会琶洲展馆的创作与实践为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的研究带来了积极探索,对于当代建筑系统性设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作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建筑 要素关联 类型分析 系统设计 广交会琶洲展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算法与结构力学耦合驱动参数化生形设计方法研究——以白云山南门工程项目为例
8
作者 苏朝浩 卢珊丽 +2 位作者 任子扬 王子安 吴中平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6-75,共10页
以结构性能驱动为核心,提出了一种融合结构力学原理与智能优化算法的参数化协同设计方法,通过建立“算法生形-力学耦合-性能迭代”的三阶段工作流,探索新型空间结构的高效找形路径。创新性地将磁场算法引入建筑形态生成,通过磁场算法运... 以结构性能驱动为核心,提出了一种融合结构力学原理与智能优化算法的参数化协同设计方法,通过建立“算法生形-力学耦合-性能迭代”的三阶段工作流,探索新型空间结构的高效找形路径。创新性地将磁场算法引入建筑形态生成,通过磁场算法运算器构建花形的生成、变化与调控模式;继而开发结构力学耦合求解程序模块,建立形态参数与力学响应的动态映射关系;最终通过遗传算法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实现形态参数与结构性能的协同进化,构建涵盖100多种花形伞状结构构型数据库。在广州白云山南门工程项目中,该方法成功实现木棉花意象的数字化转译,生成兼具结构效能与艺术表现力的云状伞形空间结构,验证了该方法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设计 结构性能 磁场算法 结构优化 结构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大学校园建筑绿化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骏 刘宇峰 林燕 《南方建筑》 2020年第2期112-119,共8页
随着城市土地紧缺和大学校园扩建产生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一冲突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新加坡有完善的城市绿化规划体系和成熟的绿色建筑实践,在其大学绿色校园设计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可以提供值得参考的应对方式.... 随着城市土地紧缺和大学校园扩建产生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一冲突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新加坡有完善的城市绿化规划体系和成熟的绿色建筑实践,在其大学绿色校园设计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可以提供值得参考的应对方式.因此通过对新加坡城市绿化空间发展历程的梳理和思考、以及对新加坡主要大学的建筑绿化空间设计实践的分析,总结出新加坡大学建筑绿化空间中庭院、平台、屋顶、垂直绿化这四种主要模式和与之对应的设计策略,以期对气候条件相似的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校园建筑绿化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大学校园 建筑绿化空间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大学校园景观水系设计——以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校区为例
10
作者 黄灵杰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5期105-107,共3页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大学校园景观水系设计趋向生态可持续。以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校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生态可持续理念的大学校园景观水系设计方案,提出构建多层次水生态体系设计,如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群落、合理配置的水生动植...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大学校园景观水系设计趋向生态可持续。以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校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生态可持续理念的大学校园景观水系设计方案,提出构建多层次水生态体系设计,如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群落、合理配置的水生动植物以及创新的水体自净机制,提升水体的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结果表明,结合校园及周边水系景观与建筑的融合设计,可营造出既具生态效益又富有人文气息的优美校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可持续 大学校园 景观水系设计 水生态 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地区绿色大学校园整体设计实践研究——以中国资本市场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骁 包莹 《南方建筑》 2019年第5期60-67,共8页
基于“整体设计”方法论、何镜堂院士“两观三性”设计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的理论指引,建构适应湿热气候的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的绿色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理论框架和程序、策略。以作者负责的中国资本市场学院... 基于“整体设计”方法论、何镜堂院士“两观三性”设计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的理论指引,建构适应湿热气候的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的绿色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理论框架和程序、策略。以作者负责的中国资本市场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绿色校园整体设计实践为例分析,设计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核心理念与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创新绿色发展相结合,尊重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积极营造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与环境负荷,力求实现健康、适用、高效的建筑空间。我国已成为新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中的“引领者”,在推动校园绿色发展这一细分领域,同样需要展现负责任大国风范和贡献中国智慧,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整体设计将助力在热带和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校园安全耐久、服务便捷、健康舒适、环境宜居和资源节约等绿色性能的实施落地,实现校园环境性能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观三性”建筑理论 绿色校园 绿色技术 整体设计 设计策略 湿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当代中学整体式教学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智峰 蔡甜甜 《南方建筑》 2019年第5期46-49,共4页
在未来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城市集约化的发展背景条件下,中学教学建筑对创新设计和集约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整体式教学建筑以空间的高效性和多样性设计为目标:通过对建筑空间进行功能整合、多维度利用以及构建便捷化交通体系,实现建筑... 在未来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城市集约化的发展背景条件下,中学教学建筑对创新设计和集约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整体式教学建筑以空间的高效性和多样性设计为目标:通过对建筑空间进行功能整合、多维度利用以及构建便捷化交通体系,实现建筑高效集约化建设目标;通过教学空间、公共空间、交通空间的多样化塑造,打破传统中学校园的建筑模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式教学建筑 中学 空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活力的轨道交通枢纽上盖商业空间设计
13
作者 蒋涛 王静 王永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轨道交通枢纽具有天然的人流优势,在其上方进行立体化、复合化的上盖商业开发,已经成为新的建设模式,轨道交通枢纽上盖商业空间成为了旅客、通勤者及市民进行消费与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大多数轨道交通枢纽上盖商业空间的开发量都较大,... 轨道交通枢纽具有天然的人流优势,在其上方进行立体化、复合化的上盖商业开发,已经成为新的建设模式,轨道交通枢纽上盖商业空间成为了旅客、通勤者及市民进行消费与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大多数轨道交通枢纽上盖商业空间的开发量都较大,空间组织关系复杂,容易出现功能需求不匹配、服务设施供给不足、动线组织混乱、换乘效率低下、空间品质不佳等问题,导致人流未得到充分引导、空间利用率低,影响到商业空间活力,进而影响商业空间的良性运营。因此,该文从轨道交通枢纽上盖商业空间活力研究入手,首先对轨道交通枢纽上盖商业空间构成要素进行分类研究,从功能组织、动线组织以及空间建构3个维度进行界定。然后选取国内已建成的2个轨道交通枢纽上盖商业空间进行实例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对样本空间进行筛选,梳理出对应3个维度的15个指标,采用空间句法理论及SPSS相关性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活力与功能密度没有直接呈现出相关性,与动线组织的绝大部分指标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与空间建构的各项指标均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总结出的影响空间活力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功能密度、空间可达性及可视性、出入口、垂直交通以及休憩空间的位置等。最后,结合成都站上盖商业开发项目提出设计策略的具体操作。该研究可为轨道交通枢纽上盖商业空间的相关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并对相关理论探索带来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枢纽 上盖商业空间 空间活力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头市海绵城市的公众认知调查研究
14
作者 吴悦 彭洁 +3 位作者 黄宇嘉 武振东 张积洋 陈焯儿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期149-153,共5页
海绵城市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策略,逐步获得社会各界的重视。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调查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公共认知情况,旨在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为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推广海... 海绵城市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策略,逐步获得社会各界的重视。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调查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公共认知情况,旨在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为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推广海绵城市理念过程中,公众普遍对其具有积极认知,认可其在缓解城市内涝、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潜力。多数受访者能够充分理解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对其带来的生态效益和城市防洪减灾功能表示认同。但仍存在公众参与度较低且较为被动、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沟通与合作机制不完善、建设工期较长等问题,成为限制海绵城市推广的主要障碍。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宣传与教育、完善合作机制、合理规划建设项目等建议,以期加深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提高公众参与度、深化环境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公众认知 现状调查 对策 汕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促进视角下的大学校园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子聪 刘锐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9,共9页
大学生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新力军,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大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疏于健康化设计的大学校园空间导致大学生整体健康状况不理想。目前国际上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均证明... 大学生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新力军,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大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疏于健康化设计的大学校园空间导致大学生整体健康状况不理想。目前国际上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均证明,健康促进是提高人群整体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基于该背景,将健康促进作为研究视角引入大学校园设计中,提出使用于大学校园的健康促进模型以及健康促进视角下的大学校园环境要素。从建成环境、感知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四个方面提出设计要点,为大学校园健康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促进 校园设计 大学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化建筑材料表现的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瑜 郑少鹏 《南方建筑》 2019年第5期73-79,125,共7页
材料是建筑的基本要素,它自身富含的“物质性”使之成为传承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材料的表现成为文化建筑设计的焦点,制定恰如其分的材料设计策略是当代文化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通过梳理现代建筑的历史脉络,缕清推动材料设计策略的3个因... 材料是建筑的基本要素,它自身富含的“物质性”使之成为传承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材料的表现成为文化建筑设计的焦点,制定恰如其分的材料设计策略是当代文化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通过梳理现代建筑的历史脉络,缕清推动材料设计策略的3个因素:时代、地域与人。从时代层面关注材料与形式的关系,从地域层面解析材料的工艺与文化表达,从认知与体验层面阐述材料与人的关联。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设计实践展开论述,提出适于此时、因应此地以及情景交融的材料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现 设计策略 适于此时 因应此地 情景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挑屋盖的风致响应非高斯特性研究
17
作者 段心一 张乐乐 +2 位作者 余先锋 江毅 谢壮宁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93-201,共9页
悬挑屋盖的迎风边缘部位,由于严重的旋涡分离和脱落且存在密集的局部振型,在结构抗风实践中发现其风致响应呈现出较强的非高斯特征,若按高斯分布处理则会低估结构的峰值响应,进而影响结构抗风安全性。首先统计了几个悬挑屋盖风致位移响... 悬挑屋盖的迎风边缘部位,由于严重的旋涡分离和脱落且存在密集的局部振型,在结构抗风实践中发现其风致响应呈现出较强的非高斯特征,若按高斯分布处理则会低估结构的峰值响应,进而影响结构抗风安全性。首先统计了几个悬挑屋盖风致位移响应的峰度与偏度,证实了非高斯特征的客观存在性。然后以某会议中心悬挑屋盖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刚性模型同步测压结果,详细研究了悬挑屋盖结构风致响应的非高斯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对比了采用高斯和非高斯方法的位移响应极值估计结果的差异,并计算了相应响应极值估计下的等效静风荷载。结果表明:风致响应的非高斯性弱于风压;屋盖悬挑部位通常是非高斯高负压和高阶振型值区域,其响应的非高斯特征也更为明显;较大的结构阻尼比会抑制响应的共振分量,从而强化响应的非高斯性;在估计非高斯响应的极值时,采用高斯过程的极值估计方法会显著低估响应的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屋盖结构 风洞试验 风致响应 非高斯特性 极值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域的控规优化研究--以清远燕湖新城站为例
18
作者 吴子超 孙一民 +2 位作者 夏晟 蔡宁 黄知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1,共7页
我国现阶段在以控规为依据的规划实施制度下,高品质的站域空间营建存在瓶颈。研究对站域城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指标、系统性的建成环境和社会共建共治三大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控规转译过程中被淡化、制度环境不利于系统... 我国现阶段在以控规为依据的规划实施制度下,高品质的站域空间营建存在瓶颈。研究对站域城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指标、系统性的建成环境和社会共建共治三大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控规转译过程中被淡化、制度环境不利于系统性空间构建、社会共建共治积极性不足等问题,最后以清远燕湖新城站为例,从设计成果纳入法定的规划实施程序、设计方案由设计单位和规划管理单位共同商讨、创新制度构建3个方面提出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控规优化 站域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 清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适应性设计
19
作者 马如灼 《花卉》 2025年第16期31-33,共3页
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面临的生态功能割裂(斑块孤立、廊道断裂)、应对气候变化(暴雨内涝、高温热浪)能力不足等问题,立足生态理念,系统探究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优化、多维度功能协同及动态适应机制。通过分析生态本底条件与城... 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面临的生态功能割裂(斑块孤立、廊道断裂)、应对气候变化(暴雨内涝、高温热浪)能力不足等问题,立足生态理念,系统探究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优化、多维度功能协同及动态适应机制。通过分析生态本底条件与城市发展需求的耦合关系,提出基于自然格局的多尺度空间构建方法、生态与游憩等功能复合的设计路径,以及涵盖监测—评估—调整的弹性适应策略。旨在提升绿地生态服务的整体性与韧性,为构建更具适应性的城市生态系统、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理念 城市绿地系统 适应性设计 生态韧性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交互动”为导向的中学课间活动空间景观设计
20
作者 王珊珊 《花卉》 2025年第17期67-69,共3页
当代教育理念深化下,校园景观已超越视觉美化,转向促进社交互动、情感联结与自然体验的多重角色。以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为对象,剖析其“社交互动”核心导向的课间空间营造路径:通过复合型廊道体系串联功能区域,以中心绿芯构建开放探... 当代教育理念深化下,校园景观已超越视觉美化,转向促进社交互动、情感联结与自然体验的多重角色。以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为对象,剖析其“社交互动”核心导向的课间空间营造路径:通过复合型廊道体系串联功能区域,以中心绿芯构建开放探索场域,借文化节点强化集体认同;同时,针对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从植物选配、抗风构造、本土材料应用及休憩设施设计等方面实现生态适应性与人文关怀的协同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互动 中学课间活动空间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