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人才 立思想 建团队 创品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建40周年 被引量:2
1
作者 何镜堂 《南方建筑》 2019年第5期1-3,124,共3页
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建40周年发展历程进行总结,提出了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核——树人才、立思想、建团队、创品牌,并对其主要内容和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人才 思想 团队 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弦歌不辍 星火相传——写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40周年之际
2
作者 倪阳 《南方建筑》 2019年第5期4-6,124,共3页
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40周年为背景,首先追溯20世纪50年代华工设计院前身及其发展历史,并系统回顾建院以来的文化传承、品牌塑造和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探索经历,对过去40年的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创作实践、历史成... 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40周年为背景,首先追溯20世纪50年代华工设计院前身及其发展历史,并系统回顾建院以来的文化传承、品牌塑造和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探索经历,对过去40年的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创作实践、历史成就等多方面进行总结概括,认为华工设计院在近40年的发展中,依托在思想、人才、团队、品牌方面的特色优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飞跃。其次,基于对过去的回顾与总结,从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趋势等角度展望未来,进一步阐述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搭建设计服务全产业链、探索工程设计新模式、抓住大湾区建设新机遇等4方面的战略选择与思考,系统描绘了华工设计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建筑学派 产学研结合 转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辅助创作——建筑模拟技术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应用与创新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文斌 高娜 +2 位作者 吴晨晨 许玲玲 李绪凯 《南方建筑》 2019年第5期86-90,共5页
以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建筑能耗分析为重点,介绍了建筑模拟技术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应用与创新。结合工程案例,回顾了建筑模拟技术在华工院建筑创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技术团队在基于等效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室外热环境模拟、... 以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建筑能耗分析为重点,介绍了建筑模拟技术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应用与创新。结合工程案例,回顾了建筑模拟技术在华工院建筑创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技术团队在基于等效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室外热环境模拟、全工况负荷率下的建筑能耗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创新。参照设计院的实际情况,从规范管理、技术进步和商业竞争三个层面探讨了建筑模拟技术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模拟 建筑创作 计算流体力学 建筑能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地区低成本实验性绿色建筑设计探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师沙龙 被引量:1
4
作者 汤朝晖 解志军 杨晓川 《南方建筑》 2011年第6期86-88,共3页
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师沙龙的设计为例,从低成本控制的角度,探讨了适合亚热带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通过设计实践去探索新思路,力图使绿色建筑设计不一定要运用高造价与高运行成本的技术措施,而是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地域性与项目基地条件的... 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师沙龙的设计为例,从低成本控制的角度,探讨了适合亚热带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通过设计实践去探索新思路,力图使绿色建筑设计不一定要运用高造价与高运行成本的技术措施,而是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地域性与项目基地条件的适应,以低造价与低运行成本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营造适合亚热带地区的绿色建筑,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低成本 亚热带 建筑师沙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更新”理论指导旧老建筑更新改造初探——记华南理工大学旧体育馆更新改造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家奕 李文红 姜文艺 《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4-46,54,共4页
如何在更新改造中继承与保护校园优秀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 ,并将其融入当代校园环境中 ,延续其应有的生命力 ,成为校园可持续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结合华南理工大学旧体育馆改造设计 ,借鉴“有机更新”理论 ,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 ,... 如何在更新改造中继承与保护校园优秀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 ,并将其融入当代校园环境中 ,延续其应有的生命力 ,成为校园可持续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结合华南理工大学旧体育馆改造设计 ,借鉴“有机更新”理论 ,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 ,针对不同部位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采取不同的改造强度 ,使其既满足新的使用要求 ,又保留其原有建筑风格特色 ,并在延续和完善外部场所空间方面 ,也作了有益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建筑改造 体育馆 建筑风格 建筑空间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梯砺步,长阶新绿——华南理工大学百步梯两侧边坡景观工程
6
作者 倪阳 +12 位作者 晏忠 伍朝晖 陈凌锋 林晓婷 陈奕心 江毅 易伟文 何啸 陈欣燕 李宗泰 俞洋 过仕佳 区锦聪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90-93,共4页
1项目背景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百步梯于1936年建成,位于半山西路中段,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先生设计。兴建百步梯的初衷是为引导莘莘学子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勇于攀登。百步梯整体环境氛围苍劲古朴,地形上颇有中国古代上山修... 1项目背景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百步梯于1936年建成,位于半山西路中段,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先生设计。兴建百步梯的初衷是为引导莘莘学子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勇于攀登。百步梯整体环境氛围苍劲古朴,地形上颇有中国古代上山修行之路的格局。百步梯伴随着学校走过了沧桑岁月,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华南理工人翻越一座又一座科学的高峰,如今已成为华工人奋进拼搏精神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桑岁月 拼搏精神 华南理工大学 著名建筑师 项目背景 山西路 宗先生 边坡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理工大学支援地震灾区学校设计概述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镜堂 郭卫宏 丘建发 《南方建筑》 2008年第6期54-55,共2页
  一、5.12地震灾区援建学校项目概况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教育部'对口援建建筑设计布置会'会议精神并在教育部组织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在2008年7月份正式启动了包括茂县凤仪小学、茂县凤仪镇小学校、汶川县三...   一、5.12地震灾区援建学校项目概况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教育部'对口援建建筑设计布置会'会议精神并在教育部组织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在2008年7月份正式启动了包括茂县凤仪小学、茂县凤仪镇小学校、汶川县三江小学、理县薛城中学、松潘镇江九年义务学校和松潘安宏乡中心小学几所学校在内的援建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概述 建筑学院 专业负责人 总建筑师 设计布置 松潘县 副主任 建筑专业 非结构构件 凤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地区大学校园室外步行环境微气候评价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林燕 皇雪莲 +1 位作者 黄骏 李琼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43,共11页
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对湿热地区大学校园步行环境的热环境和风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探究周边水体、树木遮阴和建筑遮阴三个主要因素对步行环境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的组合与风环境指标差值以及热环境指标差值的相关性。选取... 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对湿热地区大学校园步行环境的热环境和风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探究周边水体、树木遮阴和建筑遮阴三个主要因素对步行环境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的组合与风环境指标差值以及热环境指标差值的相关性。选取夏季和春季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因素组合测点的单日测量数据,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步行环境春夏两季的日间风环境指标和热环境指标变化特征,评价不同因素组合在步行环境设计和优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区别,以此得出多种步行环境微气候舒适的局部模型,以期为湿热地区大学校园的室外步行环境微气候改善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步行环境 大学校园 湿热地区 酷热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中庭天窗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西区学习中心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扬 陈大鹏 黄锐聪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4,共12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师生对建筑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庭空间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空间,天窗作为中庭空间的顶部围护结构,对改善建筑采光、调节物理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西区学习中心为案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师生对建筑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庭空间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空间,天窗作为中庭空间的顶部围护结构,对改善建筑采光、调节物理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西区学习中心为案例,基于高校教学周期与图书馆使用行为,采用多目标优化策略,综合考量功能性与健康性空间需求,以标准采光系数占比(sDF)、日光眩光概率(DGP)、有效采光占比(sUDI)、昼夜节律频率(CF)、天窗不利辐射(Rad)为评价指标,探究高校图书馆中庭天窗设计方法。总结了天窗形态变量,构建了一个简化的参数化空间模型。前期开展了合理的预实验,梳理了各项参数的数值特征,形成了非视觉效应性能模拟基础数据。模拟寻优阶段采用了Rhino-Grasshopper参数化平台,借助环境性能模拟插件Ladybug Tools和寻优插件Wallacei进行优化求解。运算阶段共产生1800组数据和314项帕累托最优解。基于多阶段的方案验证机制,筛选阶段提取出适宜且多样的解决方案,明确了各决策变量与优化目标的作用关系。上述方法强调形态参数、行为特点、使用需求的关联,最大程度避免了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主观思维,可以为中庭天窗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中庭天窗 高校图书馆 视觉与非视觉效应 使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理工大学与哈佛在中国农村的对话——一次有价值的联合规划教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红 郑书剑 《南方建筑》 2010年第1期26-29,共4页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我国的农村规划和建设引起了国内外规划学者的极大关注。2008年6月~2009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与哈佛大学以番禺农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很有价值的联合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两校的一次联合规划教学。本文...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我国的农村规划和建设引起了国内外规划学者的极大关注。2008年6月~2009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与哈佛大学以番禺农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很有价值的联合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两校的一次联合规划教学。本文将对这次联合教学的相关情况和意义进行回顾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规划 联合教学 多样的成果 可延续的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以广交会琶洲展馆创作为例
11
作者 邓心宇 倪阳 原玮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共11页
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以要素关联及类型分析为研究的两个关键步骤,探寻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的系统设计方法。深入解析广交会琶洲展馆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从“功能-交通”一体和“空间-生态”协同的要素关联两个维度以及“区域城市↔规划组群↔... 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以要素关联及类型分析为研究的两个关键步骤,探寻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的系统设计方法。深入解析广交会琶洲展馆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从“功能-交通”一体和“空间-生态”协同的要素关联两个维度以及“区域城市↔规划组群↔会展建筑”的类型分析出发,探析会展建筑要素之间的内在运作机制,发掘应对当代大型复杂会展建筑的系统设计方法。广交会琶洲展馆的创作与实践为当代大型会展建筑的研究带来了积极探索,对于当代建筑系统性设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作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建筑 要素关联 类型分析 系统设计 广交会琶洲展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算法与结构力学耦合驱动参数化生形设计方法研究——以白云山南门工程项目为例
12
作者 苏朝浩 卢珊丽 +2 位作者 任子扬 王子安 吴中平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6-75,共10页
以结构性能驱动为核心,提出了一种融合结构力学原理与智能优化算法的参数化协同设计方法,通过建立“算法生形-力学耦合-性能迭代”的三阶段工作流,探索新型空间结构的高效找形路径。创新性地将磁场算法引入建筑形态生成,通过磁场算法运... 以结构性能驱动为核心,提出了一种融合结构力学原理与智能优化算法的参数化协同设计方法,通过建立“算法生形-力学耦合-性能迭代”的三阶段工作流,探索新型空间结构的高效找形路径。创新性地将磁场算法引入建筑形态生成,通过磁场算法运算器构建花形的生成、变化与调控模式;继而开发结构力学耦合求解程序模块,建立形态参数与力学响应的动态映射关系;最终通过遗传算法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实现形态参数与结构性能的协同进化,构建涵盖100多种花形伞状结构构型数据库。在广州白云山南门工程项目中,该方法成功实现木棉花意象的数字化转译,生成兼具结构效能与艺术表现力的云状伞形空间结构,验证了该方法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设计 结构性能 磁场算法 结构优化 结构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大学校园建筑绿化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黄骏 刘宇峰 林燕 《南方建筑》 2020年第2期112-119,共8页
随着城市土地紧缺和大学校园扩建产生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一冲突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新加坡有完善的城市绿化规划体系和成熟的绿色建筑实践,在其大学绿色校园设计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可以提供值得参考的应对方式.... 随着城市土地紧缺和大学校园扩建产生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一冲突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新加坡有完善的城市绿化规划体系和成熟的绿色建筑实践,在其大学绿色校园设计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可以提供值得参考的应对方式.因此通过对新加坡城市绿化空间发展历程的梳理和思考、以及对新加坡主要大学的建筑绿化空间设计实践的分析,总结出新加坡大学建筑绿化空间中庭院、平台、屋顶、垂直绿化这四种主要模式和与之对应的设计策略,以期对气候条件相似的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校园建筑绿化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大学校园 建筑绿化空间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高校优势、创优校园品牌——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实践
14
作者 郭卫宏 《南方建筑》 2009年第5期20-23,共4页
成立于1979年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是国内具有较强设计力量的设计机构。作为高校的设计院,设计团队一直以教育建筑设计为基线之一。
关键词 大学校园规划 建筑设计 建筑创作 教育建筑 设计方向 南京审计学院 设计力量 西校区 教学主楼 四川美术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大学校园景观水系设计——以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校区为例
15
作者 黄灵杰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5期105-107,共3页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大学校园景观水系设计趋向生态可持续。以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校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生态可持续理念的大学校园景观水系设计方案,提出构建多层次水生态体系设计,如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群落、合理配置的水生动植...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大学校园景观水系设计趋向生态可持续。以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校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生态可持续理念的大学校园景观水系设计方案,提出构建多层次水生态体系设计,如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群落、合理配置的水生动植物以及创新的水体自净机制,提升水体的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结果表明,结合校园及周边水系景观与建筑的融合设计,可营造出既具生态效益又富有人文气息的优美校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可持续 大学校园 景观水系设计 水生态 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辰龙 朱姝妍 王明洁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分析机器学习技术在建筑设计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为建筑师将该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流程提供指导。综合运用知识图谱手段和从前沿研究文献中搜集代表性论文,分析对比,总结归纳;从应用角度研究其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实现路径... 分析机器学习技术在建筑设计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为建筑师将该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流程提供指导。综合运用知识图谱手段和从前沿研究文献中搜集代表性论文,分析对比,总结归纳;从应用角度研究其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实现路径。得出机器学习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现状特征和未来研究趋势,明确了当前机器学习技术引入建筑设计的具体实现流程。机器学习技术为建筑师提供了从直观的数据视角呈现复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建筑学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建筑设计 前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使馆建筑为例的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兰滨 《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7-41,共5页
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是通过对于建筑功能的载体——建筑形态的分析 ,研究从建筑设计构思到具体的建筑形态的动态思维过程。“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的研究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深化了建筑设计的理论依据 ,对于现代的建筑创作有... 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是通过对于建筑功能的载体——建筑形态的分析 ,研究从建筑设计构思到具体的建筑形态的动态思维过程。“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的研究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深化了建筑设计的理论依据 ,对于现代的建筑创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美国驻德国大使馆和美国驻印度大使馆为例 ,从平面设计、形态设计和细节设计 3方面探讨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寻找建筑设计的内在逻辑性 ,减少建筑设计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形体学 设计构思 设计逻辑 使馆建筑 形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视野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一民 李敏稚 张春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3-96,共4页
关键词 广州大学城 城市设计 中心区 设计方法 视野 景观 华南理工大学 国际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文化建筑综合体表皮设计研究——以烟台科技馆表皮设计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扬 李春生 +1 位作者 陆超 陈幸夫 《南方建筑》 2013年第3期54-56,共3页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元素,增强了表皮自身建构的独立性。本文以参数化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解析及相应的设计实践,分析比较参数化技术在文化建筑综合体表皮设计中的应用类型,探讨总结出相应的...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元素,增强了表皮自身建构的独立性。本文以参数化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解析及相应的设计实践,分析比较参数化技术在文化建筑综合体表皮设计中的应用类型,探讨总结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筑综合体 表皮设计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域性和文化性的城市交通枢纽建筑设计 被引量:11
20
作者 唐雅男 刘俊山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8-82,共5页
研究目的:改扩建后的成都站,既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客运综合枢纽建筑,又是城市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和地标,将地域文化属性融入现代交通建筑,完成其技术功能与文化需求的复合角色塑造,是整个设计实践的核心价值基础。本文解析整个设计构思... 研究目的:改扩建后的成都站,既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客运综合枢纽建筑,又是城市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和地标,将地域文化属性融入现代交通建筑,完成其技术功能与文化需求的复合角色塑造,是整个设计实践的核心价值基础。本文解析整个设计构思是如何缘起于地域和文化、融于城市环境、立足于功能需求、借助于现代结构与材料技术手段、最终构筑起一个属性多元的现代铁路客站的,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经济文化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力求在城市核心区的铁路客站改扩建项目中探索一条将地域文化属性赋予现代交通建筑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方法。研究结论:(1)城市中心区的铁路客站本身承载着极强的地域和文化属性;(2)地域文化属性要想融入大体量的现代交通建筑中,需要通过形态的转译、延伸与抽象;(3)利用现代结构与材料技术手段来实现地域文化精神与建筑物理需求的统一;(4)本设计实践可为其他城市中心的铁路客站改扩建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文化性 成都站 设计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