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体制下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体系建构 被引量:14
1
作者 费彦 王世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69,共4页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体系包含的内容广泛,涉及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因此,应建构居住区公共服务保障的理论框架,保证市场化居住开发背景下的社会公众利益,以公平优先为核心,兼顾效率,并采取适度标准,系统地研究城市居住...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体系包含的内容广泛,涉及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因此,应建构居住区公共服务保障的理论框架,保证市场化居住开发背景下的社会公众利益,以公平优先为核心,兼顾效率,并采取适度标准,系统地研究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变化和发展,探索合理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将市场体制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体系概括为技术保障、经济保障和制度保障三方面,可以涵盖居住区公共服务从决策到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有助于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区分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对于居住区公共服务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保障体系 技术保障 经济保障 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人民公园使用状况评价报告 被引量:25
2
作者 邓小慧 鲍戈平 《中国园林》 2006年第5期38-42,共5页
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采用相关文献收集、现场观察、绘制草图、分析功能分区、收集管理部门的信息、记录使用者的活动和痕迹、对典型使用者进行访谈、数据整理等方法,对人民公园的使用做出系统评价,包括位置、尺度、视觉、使用和活动、... 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采用相关文献收集、现场观察、绘制草图、分析功能分区、收集管理部门的信息、记录使用者的活动和痕迹、对典型使用者进行访谈、数据整理等方法,对人民公园的使用做出系统评价,包括位置、尺度、视觉、使用和活动、微气候、入口和边界、交通、种植材料、场地家具等,从中归纳总结出广州人民公园改建使用后的状况。并在分析使用状况的基础上找出公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就每个问题提出适当的设计或管理的改进意见并提交意向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广州人民公园 研究 使用状况评价(PO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 被引量:88
3
作者 黄翼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8-72,共5页
关键词 城市滨水空间 设计 绿地系统 护岸 防洪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城市规划法规的两种模式 被引量:10
4
作者 汤黎明 庞晓媚 《规划师》 2006年第2期63-65,共3页
各国地方规划法规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种模式,模式一是把城市规划转变成法律,模式二是在立法中确立规划的法律地位。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地方城市规划法规建设尚不具备改革的条件,应在模式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并应以确... 各国地方规划法规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种模式,模式一是把城市规划转变成法律,模式二是在立法中确立规划的法律地位。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地方城市规划法规建设尚不具备改革的条件,应在模式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并应以确立实施性规划的法律地位、用法律手段赋予和限制规划部门的权力等为建设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地方法规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注记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璐 汪奋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空间注记 城市设计 城市空间 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座“明堂式”构图的边郡唐“亭”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丽 刘管平 巫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68,共4页
简析唐"亭"的功能性及空间特点,论证唐柳州东亭的水陆馆驿建筑性质及其建设场址,结合柳宗元的相关史料、文学作品,进一步论证章士钊先生对柳州东亭的"明堂"化设问;辨析该唐亭的馆驿、教化、休闲及景观功能;提出在... 简析唐"亭"的功能性及空间特点,论证唐柳州东亭的水陆馆驿建筑性质及其建设场址,结合柳宗元的相关史料、文学作品,进一步论证章士钊先生对柳州东亭的"明堂"化设问;辨析该唐亭的馆驿、教化、休闲及景观功能;提出在中原文化拓荒阶段的边郡馆驿建筑,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使命,具有政治、文化、景观、旅居等功能混合的特点;根据馆驿建筑的相关文献,对该"明堂"化唐亭的五室平面布局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明堂 柳宗元 柳州东亭 边郡馆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控制模式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费彦 王世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1-64,共4页
用地的保证对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可通过独立占地模式和地块配建模式实现,通过比较这两种用地模式在保证设施供给质量、可操作性和经济运作方面的优劣,认为只有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 用地的保证对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可通过独立占地模式和地块配建模式实现,通过比较这两种用地模式在保证设施供给质量、可操作性和经济运作方面的优劣,认为只有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保证中小学等大型居住配套设施的用地,从源头区分公共性用地和私有化的居住开发的边界,才能切实保障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用地控制 独立占地 地块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客家民居的特色解读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施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7-360,共4页
关键词 客家民居 现代价值 传统 解读 客家地区 建筑特点 凝聚力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古驿道重点线路沿线传统聚落景观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潘莹 方逸真 施瑛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期83-89,共7页
粤北古驿道沿线传统聚落是古驿道"文化线路"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些学者已开展沿线传统聚落的研究,但未从景观视角确立聚落中的观测指征。结合Google earth和ArcGis软件以及实地调研,对粤北古驿道中的连州丰阳-东陂古道、西... 粤北古驿道沿线传统聚落是古驿道"文化线路"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些学者已开展沿线传统聚落的研究,但未从景观视角确立聚落中的观测指征。结合Google earth和ArcGis软件以及实地调研,对粤北古驿道中的连州丰阳-东陂古道、西京古道、梅岭古道沿线的传统聚落进行定点采样和定量分析。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其宏观层面的聚落高程、聚落规模,中观层面的聚落景观格局、居住地内部肌理、坑塘布局特点以及微观层面的民居平面形制。结合移民史和地方志等史料进行环境作用机制分析,得出不同层面的聚落景观差异分别受不同的主导因子影响,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影响其宏观层面,民族民系与移民文化主要作用于中观、微观层面。通过对比研究,明确粤北不同古驿道沿线聚落景观资源的差异,以期为各条古驿道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聚落景观 文化线路 移民史 粤北古驿道 景观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明清时期江西传统民居形成的原因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莹 施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9-181,共3页
文章从江西地域内实施的居住制度、地域家庭规模、地域风水文化和巫文化状况分析了其传统居住模式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江西 社会人文状况 传统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