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规划:从终极蓝图到动态规划——动态规划实践与理论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富海 孙施文 +6 位作者 周剑云 何明俊 梁鹤年 邹德慈 李惠林 王晓川 袁奇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5,78,共7页
欢迎大家来分享本次自由论坛:从终极蓝图到动态规划,这是一个关于规划理论的讨论。规划面临转型,但转型的方向会有不同的角度,我从动态规划理论角度切入。规划原理以静态规划理论为主线,对城市的认识是简化的,现状是丑化的,愿景是神化... 欢迎大家来分享本次自由论坛:从终极蓝图到动态规划,这是一个关于规划理论的讨论。规划面临转型,但转型的方向会有不同的角度,我从动态规划理论角度切入。规划原理以静态规划理论为主线,对城市的认识是简化的,现状是丑化的,愿景是神化的,目标是美化的,作用方式是教化,对现实问题只能淡化,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王晓川(棕榈园林总规划师、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高级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师 规划实践 动态规划 规划理论 建筑规划 设计院 建筑师 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62
2
作者 何深静 刘玉亭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6-502,共7页
基于对绅士化现象演变的回顾,对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的机制和效应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对中国绅士化发生的政治经济背景与动力进行分析,指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在3个方面推动着中国城市的绅士化进程:首先,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的... 基于对绅士化现象演变的回顾,对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的机制和效应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对中国绅士化发生的政治经济背景与动力进行分析,指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在3个方面推动着中国城市的绅士化进程:首先,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的土地和住房改革,刺激并引导了对中高档住房的需求;第二,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对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创造良好的房地产投资环境;第三,政府通过调动土地和房屋等资源克服产权破碎化的问题,以实现大规模的绅士化。在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的绅士化现象与西方绅士化现象近期的演变相对应。其特征在于两点:一是政府处于主导地位;二是低收入人群的利益被忽视,这种政府主导的绅士化往往是以追求经济增长和城市的发展为目的,以对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进行大规模的替代为代价;最后对中国绅士化现象带来的负面社会空间效应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转型期 中国城市 绅士化 机制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详细规划的探索与实践——以佛山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智敏 刘晖 梁励韵 《南方建筑》 2008年第4期61-65,共5页
保护性详细规划是针对历史街区保护的一种新规划类型。本文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的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城市历史发展演变沿革和现状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历史街区面临的危机,介绍了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详细规划... 保护性详细规划是针对历史街区保护的一种新规划类型。本文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的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城市历史发展演变沿革和现状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历史街区面临的危机,介绍了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详细规划在观念和技术层面的创新,讨论了建立有利于街区保护的小规模渐进式旧城更新模式及相应的交通、绿地系统规划等具体措施,并对经济发达地区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协调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详细规划 保护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香港郊野公园人文资源的特色与保护利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方小山 黎英健 黄杰 《南方建筑》 2011年第3期27-32,共6页
我国郊野公园的建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本文选取国内发展相对完善的香港郊野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的方式探析香港郊野公园人文资源的特色与保护利用情况,主要以水塘水坝、古民居、战争遗迹这三类人文资源为例分... 我国郊野公园的建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本文选取国内发展相对完善的香港郊野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的方式探析香港郊野公园人文资源的特色与保护利用情况,主要以水塘水坝、古民居、战争遗迹这三类人文资源为例分析香港郊野公园人文资源的特色与保护利用,对今后国内郊野公园人文资源的特色挖掘与保护利用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野公园 人文资源 特色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藏于“地方建构”理念下的空间生产的过程与手段——以成都市旧城CBD(东华门遗址公园)的再开发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魏立华 许永成 丛艳国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120,共9页
以成都市旧城CBD的东华门遗址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再开发为研究对象,从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视角解析《成都市东华门遗址公园概念规划》的内核,发现在"东华门遗址—东华门遗址公园—CBD中央公园"的概念转化过程中,空间生... 以成都市旧城CBD的东华门遗址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再开发为研究对象,从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视角解析《成都市东华门遗址公园概念规划》的内核,发现在"东华门遗址—东华门遗址公园—CBD中央公园"的概念转化过程中,空间生产被隐藏在"地方建构"的话语之下,并藉由"概念的模糊、话语的垄断、城市意象的分化、历史文化的符号化"等手段,仍继续强化着原旧城CBD谋求土地财政的城市更新的诉求,并未因天府新城CBD的规划建设而切实转向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地方特色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地方建构 手段 东华门遗址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