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教育的早期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广思 《南方建筑》 2019年第2期99-102,共4页
学科或专业早期教育蕴含着的基本理念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通过文献整理,梳理了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学科早年课程设置和研究的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和特色等。结果表明,1930年代初期设立的都市设计课程讲授了城市公园系统的知识,1949年... 学科或专业早期教育蕴含着的基本理念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通过文献整理,梳理了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学科早年课程设置和研究的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和特色等。结果表明,1930年代初期设立的都市设计课程讲授了城市公园系统的知识,1949年开设的庭园设计课程属于该学科第一门独立设置的专业课程,1950年代至1960年代开展的岭南庭园的研究奠定了该学科的风景园林教育和研究的基础,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教育 岭南园林 岭南庭园 庭园设计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基因视角的中国传统乡村保护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南希 陆琦 《南方建筑》 2017年第3期58-63,共6页
在快速城镇化而文化遗产保护观念严重滞后的历史阶段,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加剧了乡村文化遗产的破坏,因此传统乡村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景观基因概念提供了一种从自然科学的视角来审视传统聚落文化特... 在快速城镇化而文化遗产保护观念严重滞后的历史阶段,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加剧了乡村文化遗产的破坏,因此传统乡村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景观基因概念提供了一种从自然科学的视角来审视传统聚落文化特征的新方法。通过乡村景观基因概念理解,结合乡村景观基因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特性,识别文化景观基因在中国传统村落乡村景观中的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区域划分及景观控制实现中国传统村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继承历史地域乡村景观基因的方法。区域划分强调的是"区域性""文化重要性"及"相互关联性",通过景观基因点-线-网-面-体进行综合评价及考虑。景观控制强调针对乡村景观基因识别的不同层面形态,即传统聚落景观层面、农业生产景观层面、土地利用景观层面及非物质文化景观层面上的把控来控制有机更新过程中的传统乡村景观基因的变化。从乡村景观基因角度出发,以期为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村落 乡村景观 景观基因 区域保护 有机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西之于广州风景园林建设和管理的贡献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广思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8,共4页
林西领导广州城市建设的业绩享誉全国,对于他在风景园林建设事业方面的贡献,尚缺乏全面的概括和分析。基于详细的史料考证的基础上,介绍了林西的工作经历,尤其是在广州的工作职务;分析了他对于岭南园林风格的认识与他所秉持的现代建筑... 林西领导广州城市建设的业绩享誉全国,对于他在风景园林建设事业方面的贡献,尚缺乏全面的概括和分析。基于详细的史料考证的基础上,介绍了林西的工作经历,尤其是在广州的工作职务;分析了他对于岭南园林风格的认识与他所秉持的现代建筑价值的取向;从领导园林绿化建设以及成立学会和出版学术刊物2个方面总结了他对于风景园林事业的贡献;从尊重知识、团结人才和集体合作式工程项目管理2个方面分析了他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最后,认为林西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充分理解风景园林行业的综合性,巧妙地将园林建设和经济发展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管理 现代岭南园林 岭南庭园 林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域性景观理念的景观设计教学方法探讨--以东莞可园入口区改造设计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翁奕城 《南方建筑》 2016年第4期70-74,共5页
在当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普遍面临城市特色危机、地域性缺失等问题。作为风景园林专业主干课的景观设计教学应更加关注景观地域性问题。通过以东莞可园入口区改造设计为例,从场地调研、空间设计、文化传承以及学生作业评析等4... 在当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普遍面临城市特色危机、地域性缺失等问题。作为风景园林专业主干课的景观设计教学应更加关注景观地域性问题。通过以东莞可园入口区改造设计为例,从场地调研、空间设计、文化传承以及学生作业评析等4方面探讨基于岭南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方法,阐述了地域性景观理念对培养学生设计的场所精神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强化风景园林作品地域特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教学方法 景观设计 东莞可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usspark长者护理中心康复景观对适老性户外环境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萧蕾 林雅橙 《广东园林》 2019年第2期79-83,共5页
以瑞士Reusspark长者护理中心花园为例,分析总结其设计特点为心理和物理空间双重安全营造、五感体验与园艺操作并重进行植栽设计,以及根据行动力差异布局,得出对适老性户外环境设计的启示:建立跨学科团队以提高科学性和专业性,运用老人... 以瑞士Reusspark长者护理中心花园为例,分析总结其设计特点为心理和物理空间双重安全营造、五感体验与园艺操作并重进行植栽设计,以及根据行动力差异布局,得出对适老性户外环境设计的启示:建立跨学科团队以提高科学性和专业性,运用老人熟悉的场景要素营建心理安全感,组织布局要考虑老人行为习惯、行动能力和行走距离的差异性,提供满足老人精神需求的设施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景观 适老性设计 心理安全 园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景观——城乡边缘区规划管理的新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鲍梓婷 周剑云 《南方建筑》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展望未来,城乡边缘区无疑是未来城镇化压力最为剧烈的地区。城乡边界日益模糊,如何有效的协调城乡两种社会经济和空间形态的关系是当今面临的重要挑战,决策者亟需一种更为综合整体的概念和方法。"多功能景观"的概念内在整合... 展望未来,城乡边缘区无疑是未来城镇化压力最为剧烈的地区。城乡边界日益模糊,如何有效的协调城乡两种社会经济和空间形态的关系是当今面临的重要挑战,决策者亟需一种更为综合整体的概念和方法。"多功能景观"的概念内在整合了多功能与多目标的进程,成为当今自然资源管理和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概念;景观特征评估的方法通过识别与理解景观的内在特征从而指导、控制与容纳变化;景观管治的概念强调了各政治决策层级与社会利益团体的协调,以及与自然尺度的链接,以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景观 城乡边缘区 景观特征评估 景观管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岭南庭园微气候实测与分析——以余荫山房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薛思寒 冯嘉成 肖毅强 《南方建筑》 2015年第6期38-43,共6页
文章对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进行实地观测,研究小尺度岭南庭园中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及风速等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之间的关联效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景观要素在庭园微气候中的调节作用。... 文章对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进行实地观测,研究小尺度岭南庭园中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及风速等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之间的关联效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景观要素在庭园微气候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植被和水体在白天对庭园中近地面空气均有降温、增湿作用,水体和植被配合更有利于园中温湿度调节;景观要素的不同分布,可以使园内局部产生温度差,从而改善庭园风环境;有效的遮阳,可以在白天时段内控制黑球温度的变化幅度;白天庭园中树荫下临水的区域室外热舒适度最高,设计中注重植被和水体的搭配和布局,有助于营造更适合人们夏季白天活动的室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岭南庭园 室外热环境 景观要素 微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场地到场所:风景园林基础设计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 被引量:8
8
作者 林广思 萧蕾 《南方建筑》 2016年第4期64-69,共6页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逐渐成为了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必修课程。文章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2015年秋季学期《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课程教学目标是风景园...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逐渐成为了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必修课程。文章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2015年秋季学期《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课程教学目标是风景园林基础设计和文化表达;教学理念设定为"从场地到场所",引导学生研究场地的内外关系,学习相关的案例,营造一个有意义的人性场所;教学方式包括讲座、场地调研、桌面评图、挂图汇报、PPT汇报、中期评审、终期评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研究 设计教学 风景园林设计 存在空间 人性场所 使用后评价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视野下我国微气候研究概述与进展 被引量:27
9
作者 吴隽宇 梁策 《南方建筑》 2019年第6期116-123,共8页
风景园林学科领域对于微气候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针对局部气候条件下景观要素的变化导致微气候的改善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收集整理近15年来风景园林领域下微气候研究文献,通过CiteSpace平台进行文献计量研究,对风景园林领域内微... 风景园林学科领域对于微气候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针对局部气候条件下景观要素的变化导致微气候的改善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收集整理近15年来风景园林领域下微气候研究文献,通过CiteSpace平台进行文献计量研究,对风景园林领域内微气候方向下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热点、研究类型等进行梳理与评析,并通过整理、综述风景园林各空间类型下的微气候相关研究,以研究尺度、研究区域、研究方法、研究体系四大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微气候 概述与进展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樵山风景名胜审美文化特色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孝祥 傅俊杰 《广东园林》 2019年第3期61-65,共5页
结合地方志及诗文游记资料和图像资料,梳理了西樵山景观的审美文化特征概况,借鉴冯纪忠先生“形情理神意”的园林史论,运用风景园林史学和风景园林美学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分析了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审美文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寄情探理、... 结合地方志及诗文游记资料和图像资料,梳理了西樵山景观的审美文化特征概况,借鉴冯纪忠先生“形情理神意”的园林史论,运用风景园林史学和风景园林美学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分析了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审美文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寄情探理、游观畅神、品景抒意,进而论述其景观审美特点的具体表现,以期推进和丰富中国风景名胜区景观审美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 寄情探理 游观畅神 品景抒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棠造景的审美文化探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孝祥 傅俊杰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第3期91-95,共5页
海棠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应用历史悠久,是重要的造景植物。文章结合历代诗词、园记、图像等资料,梳理了海棠的造景历史;从建筑、水体、植物以及天时气象等方面分析海棠在传统园林中的造景要素;总结了海棠造景的审美特征为绮丽纤秾、海棠在... 海棠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应用历史悠久,是重要的造景植物。文章结合历代诗词、园记、图像等资料,梳理了海棠的造景历史;从建筑、水体、植物以及天时气象等方面分析海棠在传统园林中的造景要素;总结了海棠造景的审美特征为绮丽纤秾、海棠在林,典雅悠逸、酒满花阴,似隔非隔、虚实相生,以期丰富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审美文化研究,为海棠的植物造景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 海棠 审美文化 景观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内非中性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耦合模拟
12
作者 李令令 孟庆林 +1 位作者 张磊 李琼 《南方建筑》 2019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现有城市中性大气边界层只考虑风场忽略了温度场,无法研究大气昼夜温度分布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然而,温度场是对于城市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尤其在城市规划、城市热岛、污染物扩散等方面。城市非中性大气边界层包含风场和温度场,并... 现有城市中性大气边界层只考虑风场忽略了温度场,无法研究大气昼夜温度分布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然而,温度场是对于城市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尤其在城市规划、城市热岛、污染物扩散等方面。城市非中性大气边界层包含风场和温度场,并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类,其风洞实验需要同时控制风场和温度场的模拟装置。文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三角形尖劈、粗糙元、温度分层装置对风洞试验段的风场和温度场的影响规律,提出城市非中性稳定大气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在风洞内耦合形成时的控制策略,建议在稳定城市边界层的风洞试验时,先满足边界层速度、湍流度的风场特性要求,然后考虑风洞内的热损失,分段提高温度分层装置的温度梯度,从而同时实现目标风场和温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洞 稳定边界层 数值模拟 风场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