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中的亚稳性现象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丹 方立明 +1 位作者 曹贤武 赵耀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采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加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研究发现加工温度在约高于理论结晶熔融点10℃附近的狭窄温度范围内,UHMWPE熔体流动出现亚稳性现象,即挤出压力突降,熔体粘度出现极小值,且流动稳定,加工的样品光滑,熔体破... 采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加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研究发现加工温度在约高于理论结晶熔融点10℃附近的狭窄温度范围内,UHMWPE熔体流动出现亚稳性现象,即挤出压力突降,熔体粘度出现极小值,且流动稳定,加工的样品光滑,熔体破裂现象明显减弱。初步探讨了利用此种亚稳性现象加工UHMWPE的工艺条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柱塞速率及载荷对产生亚稳性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粘均分子量为3.5×10^6的UHMWPE,加工温度在154~157℃可观察到亚稳性现象;利用该现象,采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加工UHMWPE可为解决其加工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新颖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亚稳性现象 挤出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高交联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粒径分布 被引量:2
2
作者 傅轶 刘述梅 +2 位作者 孙红燕 叶华 赵建青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41-946,共6页
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合成了高交联聚硅氧烷乳液,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交联聚硅氧烷/BA/MMA 复合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 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合成了高交联聚硅氧烷乳液,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高交联聚硅氧烷/BA/MMA 复合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单体加料方式、单体总浓度对乳胶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辛基苯酚聚氰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复合乳化剂合成聚硅氧烷乳液,BA 和 MMA 加入前补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且两单体以半连续法加入,可得到较均匀的复合乳液。当复合乳化剂用量为硅烷单体质量的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补加量为 BA 和 MMA 总质量的1.5%、单体总量为体系中水质量的35%时,乳胶粒的体积平均直径约为7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交联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 复合乳液 粒径分布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水解共缩聚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述梅 傅轶 +3 位作者 张臣 陈俊 叶华 赵建青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研究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在甲苯/水/盐酸、四氢呋喃/水/盐酸、乙醇/水/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四甲基氢氧化铵4个体系中的水解共缩聚,通过界面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分别得到树脂状、粒径20... 研究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与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在甲苯/水/盐酸、四氢呋喃/水/盐酸、乙醇/水/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四甲基氢氧化铵4个体系中的水解共缩聚,通过界面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分别得到树脂状、粒径200 nm的微球、粒径3μm的微球和乳液状的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PAPQ),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各产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催化体系中形成的PAPQ交联度低、溶解性良好,碱或先酸后碱催化体系产物的交联度高、溶解性较差;溶剂的极性影响PAPQ的形成和粒子的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水解共缩聚 催化体系 共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