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叶挥发油与燃烧烟雾的化学成分比较 被引量:40
1
作者 刘美凤 周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艾叶燃烧产生的烟雾有艾灸、消毒驱虫等效果,为探究其活性物质,选用甲醇吸收其烟雾,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艾叶活性成分——挥发油的GC-MS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艾叶燃烧烟雾中含有与其挥发油相同的成分,包... 艾叶燃烧产生的烟雾有艾灸、消毒驱虫等效果,为探究其活性物质,选用甲醇吸收其烟雾,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艾叶活性成分——挥发油的GC-MS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艾叶燃烧烟雾中含有与其挥发油相同的成分,包括4-羟基-4-甲基-2-戊酮、1,8-桉油精、龙脑、侧柏酮、β-石竹烯、2,2'-二噻吩、3,3,6,8-四甲基-1-四氢萘酮和6-芹子烯-4-醇;1,8-桉油精和β-石竹烯是艾叶熏蒸和燃烧消毒驱虫的有效成分,1,8-桉油精、龙脑、侧柏酮、β-石竹烯等可能是艾灸时进入人体内发挥药效作用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烟雾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陶亮 陈砺 +1 位作者 严宗诚 王红林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9-513,共5页
综述了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概括出DBD等离子体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影响因素和一般性结论;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总结和分析了DBD等离子体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作用机理... 综述了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概括出DBD等离子体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影响因素和一般性结论;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总结和分析了DBD等离子体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作用机理;探讨了DBD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技术瓶颈以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机理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镱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体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泽飞 谭艳 +3 位作者 吕维忠 逄艳 胡剑青 涂伟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03-1106,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以Yb(NO3)3·6H2O和SnCl4·5H2O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在掺杂浓度为nSn∶nYb=9∶1的条件下,合成了分散均匀的镱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体。利用SEM、XRD、TG-DTA、IR等分析方法对粉体的形貌、物相、结构等进行了表...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以Yb(NO3)3·6H2O和SnCl4·5H2O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在掺杂浓度为nSn∶nYb=9∶1的条件下,合成了分散均匀的镱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体。利用SEM、XRD、TG-DTA、IR等分析方法对粉体的形貌、物相、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前驱体在600℃下煅烧3h时,可以获得晶化良好、四方晶相的镱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镱掺杂二氧化锡 化学共沉淀法 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对水煤浆成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文莉 王玥 +1 位作者 邱学青 杨东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7-112,共6页
针对来自于造纸废液的木质素磺酸钠(NLS)作为水煤浆分散剂较差的性能,通过磺化和缩聚反应对其进行了化学改性,制备出了改性木质素磺酸钠(MNLS)。研究了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对中阶山东煤(煤样来自山东兖州业有限公司)和低阶神华煤水煤浆成... 针对来自于造纸废液的木质素磺酸钠(NLS)作为水煤浆分散剂较差的性能,通过磺化和缩聚反应对其进行了化学改性,制备出了改性木质素磺酸钠(MNLS)。研究了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对中阶山东煤(煤样来自山东兖州业有限公司)和低阶神华煤水煤浆成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木质素磺酸钠相比,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对水煤浆的分散降黏能力显著提高,且优于常用的萘系分散剂;在MNLS分散剂添加量的质量分数为0.8%时,山东煤水煤浆质量分数为67%,神华煤水煤浆质量分数达到62%。改性木质素磺酸钠通过在煤粒上吸附后产生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来达到对水煤浆的分散降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分散剂 改性木质素磺酸 成浆性 吸附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亲水多孔TiO_2薄膜的制备及其超亲水机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伟欣 黄洪 +1 位作者 雷鸣 陈焕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65,102,共4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前体,聚乙二醇(PEG)为成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TiO2薄膜。结果表明,该薄膜具有多孔表面特征,表面粗糙不平,在避光的条件下与水接触角小于5°。当煅烧温度为450℃以及煅烧时间为2h时,得到的样品超亲水性能为...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前体,聚乙二醇(PEG)为成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TiO2薄膜。结果表明,该薄膜具有多孔表面特征,表面粗糙不平,在避光的条件下与水接触角小于5°。当煅烧温度为450℃以及煅烧时间为2h时,得到的样品超亲水性能为最佳。同时,还探讨了薄膜超亲水性能的形成机理,薄膜的超亲水特性是由光催化物质以及粗糙表面共同作用的,并且表观接触角是服从Cassie-Baxte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聚乙二醇(PEG) 超亲水 粗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叶杂源萜类中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美凤 谷灵灵 +1 位作者 蒋利荣 周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1-105,共5页
来源于番石榴叶的杂源萜类物质对治疗糖尿病的相关靶标有良好的抑制活性,这说明番石榴叶杂源萜类物质中可能含有降糖活性强的成分.因此,文中利用13个二醛杂源萜类化合物作为配体,分析了该类化合物与治疗糖尿病相关的PTP1B、PPARγ、PPA... 来源于番石榴叶的杂源萜类物质对治疗糖尿病的相关靶标有良好的抑制活性,这说明番石榴叶杂源萜类物质中可能含有降糖活性强的成分.因此,文中利用13个二醛杂源萜类化合物作为配体,分析了该类化合物与治疗糖尿病相关的PTP1B、PPARγ、PPARα、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酶/受体分子对接情况,进行相应的虚拟筛选.结果显示:杂源萜类化合物与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无对接位点,但与PTP1B、PPARγ、PPARα有对接位点;蛋白和配体间的作用是通过弱非共价键力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如疏水作用、键和氢键;Euglobal Iia、Euglobal Ib、Euglobal Ic(首次从桉叶中分离得到)与PTP1B、PPARγ、PPARα的结合活性均较高,可为降糖药物的设计和结构修饰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 杂源萜化合物 糖尿病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磺酸盐外加剂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东杰 邱学青 +1 位作者 庞煜霞 楼宏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31,共6页
针对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低及抗渗性能差的问题,采用造纸废液主要成分——木质素磺酸钙为主要原料制备木质素系砂浆外加剂GCL1-M.水泥砂浆物理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GCL1-M的砂浆减水率达到了30%,与未掺外加剂的砂浆相比,掺0... 针对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低及抗渗性能差的问题,采用造纸废液主要成分——木质素磺酸钙为主要原料制备木质素系砂浆外加剂GCL1-M.水泥砂浆物理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GCL1-M的砂浆减水率达到了30%,与未掺外加剂的砂浆相比,掺0.30%GCL1-M的硬化砂浆的28天抗压强度提高了20%,渗透压力提高了230%.氮吸附测试和电子扫描显微观测等结果表明,GCL1-M可减慢水泥的水化反应放热速度,降低砂浆的孔径,提高砂浆的抗渗性能.吸附性能及环境扫描电镜等测试结果表明,GCL1-M在水泥颗粒表面可形成网状结构吸附,同时可增加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位能,从而增强了对水泥砂浆的分散和保水作用,有利于提高砂浆的抗渗性能和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浆 木质素磺酸盐 抗渗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钙复合吸附剂的制冷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丽 陈砺 +1 位作者 王红林 余舜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76,共5页
以CaCl2为吸附剂、NH3为制冷剂,将CaCl2分别与CaSO4、水泥按质量比4∶1进行复配,组成吸附式制冷工质对,通过实验研究了工质对的吸附制冷性能.结果表明:温度是过程的控制因素,在110℃时,CaCl2/CaSO4复合吸附剂的单位脱胶凝剂基吸附制冷量... 以CaCl2为吸附剂、NH3为制冷剂,将CaCl2分别与CaSO4、水泥按质量比4∶1进行复配,组成吸附式制冷工质对,通过实验研究了工质对的吸附制冷性能.结果表明:温度是过程的控制因素,在110℃时,CaCl2/CaSO4复合吸附剂的单位脱胶凝剂基吸附制冷量是CaCl2的1.48倍,是CaCl2/水泥的1.96倍.文中还对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CaCl2/CaSO4复合吸附剂的孔结构保持较好,制冷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钙 复合吸附剂 吸附制冷 吸附等温线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环境友好电解法制备过氧化氢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科峰 李忠 +1 位作者 黎华亮 夏启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2-125,共4页
以IrO2.RuO2涂层钛电极(Ir-Ru/Ti)为阳极,将其与活性炭纤维布(ACFC)阴极一起构成电解池来制备过氧化氢,分析了不同电压、pH值和空气流量时过氧化氢的生成效率,比较了Ir-Ru/Ti电极和钛电极对制备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Ir-Ru/Ti涂... 以IrO2.RuO2涂层钛电极(Ir-Ru/Ti)为阳极,将其与活性炭纤维布(ACFC)阴极一起构成电解池来制备过氧化氢,分析了不同电压、pH值和空气流量时过氧化氢的生成效率,比较了Ir-Ru/Ti电极和钛电极对制备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Ir-Ru/Ti涂层钛电极作为阳极可以有效地促进过氧化氢的生成,且过程稳定性比采用钛电极时有所提高;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均可以有效地生成过氧化氢;提高空气流量有利于过氧化氢的生成;电解反应的电压对过氧化氢的生成有重要的影响,电压过高或者过低的均不利于过氧化氢的生成;当溶液为中性、不外加化学试剂、空气流量为80mL/min、工作电压为20V、电解反应90min时,所生成的过氧化氢浓度达8.18×10-4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2.RuO2涂层钛电极 活性炭纤维布 阳极 阴极 过氧化氢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丙酮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吸湿保湿性能(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文 尹学琼 +2 位作者 涂伟萍 林强 曹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329-330,共2页
以丙酮酸改性壳聚糖制备了N-(1-羧乙基)壳聚糖(CET),用1HNMR、电位滴定等方式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丙酮酸与糖元比例、反应时间、pH和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Mw)对产物取代度(DS)影响较大,最佳丙酮酸与糖元比例、反应时间、pH分别为... 以丙酮酸改性壳聚糖制备了N-(1-羧乙基)壳聚糖(CET),用1HNMR、电位滴定等方式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丙酮酸与糖元比例、反应时间、pH和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Mw)对产物取代度(DS)影响较大,最佳丙酮酸与糖元比例、反应时间、pH分别为8∶1,8h,4.5。随壳聚糖Mw降低,DS增加。CET比壳聚糖的吸湿保湿明显增加,并呈现与HA类似的吸湿保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羧乙基化 吸湿 保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镱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体的制备工艺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志军 谭艳 +2 位作者 吕维忠 逄艳 涂伟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3-417,共5页
以SnCl4·5H2O和Yb(NO3)3·6H2O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镱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体,考察了反应温度、煅烧温度、分散剂的种类对所得纳米镱掺杂二氧化锡粉体的物相、晶粒度和形貌的影响。对粉体的前驱体进行综... 以SnCl4·5H2O和Yb(NO3)3·6H2O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镱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体,考察了反应温度、煅烧温度、分散剂的种类对所得纳米镱掺杂二氧化锡粉体的物相、晶粒度和形貌的影响。对粉体的前驱体进行综合热分析(TG-DTA),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得到共沉淀法制备纳米镱掺杂二氧化锡粉体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煅烧温度600℃,用非离子型PEG-600为分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镱掺杂二氧化锡 化学共沉淀法 晶体结构 纳米粉体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氮阻燃剂/PEPA协同阻燃PP的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高能 刘盛华 +1 位作者 路风辉 尹标林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1,共6页
以三聚氯氰、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水合肼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氮阻燃剂4,4′,4″–(1,3,5–三嗪–2,4,6–三取代)三氧三苯甲酰肼(TNTN),并通过核磁共振等对其进行表征。将合成的含氮阻燃剂TNTN与1–氧–4–羟甲基–2,6,7–... 以三聚氯氰、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水合肼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氮阻燃剂4,4′,4″–(1,3,5–三嗪–2,4,6–三取代)三氧三苯甲酰肼(TNTN),并通过核磁共振等对其进行表征。将合成的含氮阻燃剂TNTN与1–氧–4–羟甲基–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PEPA)以不同配比制备膨胀型阻燃聚丙烯(PP)材料(IFR–PP)。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热重(TG)分析、锥形量热(CCT)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阻燃PP燃烧及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IFR–PP同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及抗熔滴能力,当PEPA∶TNTN=2∶1时,UL–94达到V–0级,LOI值达到了33.7%,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TG测试表明:阻燃剂的加入使IFR–PP材料提前降解,同时提高了材料的成炭性能,当PEPA∶TNTN=5∶1时,600℃时IFR–PP材料的残炭量由空白样的0.07%提高到了20.6%。CCT测试表明:相对于纯PP,经阻燃剂改性后的PP热释放率和总热释放量均显著减少。SEM测试表明:不同配比阻燃剂的加入使PP在燃烧过程中形成膨胀、致密的炭层,很好地保护了下层材料,提高了PP材料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阻燃剂 聚丙烯 膨胀型阻燃 热性能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用作纸张阻燃剂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高能 尹标林 +1 位作者 杨仁党 周晓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采用浆内添加+表面施胶两步法添加阻燃剂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MPP),分别以阳离子淀粉(CS)、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为增强剂和助留剂,研究了MPP用量对纸张物理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极限氧指数测试(LOI)、热重分析(TGA)... 采用浆内添加+表面施胶两步法添加阻燃剂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MPP),分别以阳离子淀粉(CS)、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为增强剂和助留剂,研究了MPP用量对纸张物理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极限氧指数测试(LOI)、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等对纸张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添加3%CS、1%CPAM、30%MPP(绝干浆)的纸张,LOI从空白样的22.4%提高到33.3%;600℃时的成炭量由16.4%提高到43.5%;SEM显示在植物纤维表面生成更多更大的发泡炭层,表明MPP具有良好的纸张阻燃性能,可以大幅提高纸张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 极限氧指数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树方法的机动车燃油大气环境风险评价: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卫清 徐平如 钱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1-669,共9页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灰霾天气已成为中国许多大城市亟待解决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大量石油燃料消耗产生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可能是引起城市灰霾污染的一个关键因素。以长江三角洲的代表性城市杭州市为具体案例,探索...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灰霾天气已成为中国许多大城市亟待解决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大量石油燃料消耗产生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可能是引起城市灰霾污染的一个关键因素。以长江三角洲的代表性城市杭州市为具体案例,探索将安全工程领域的故障树方法应用在机动车燃油尾气排放大气环境风险评价和与灰霾天气的致因机理分析上。通过辨识导致城市机动车尾气过量排放的关键风险因子,构建了杭州市"灰霾天气–机动车尾气过量排放"的故障树。另外采用结构、概率以及临界重要度分析,对关键风险因子对顶上事件"灰霾天气–机动车尾气过量排放"的贡献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过量机动车使用,严重的交通堵塞、高污染机动车的不当使用以及监管不严是对杭州市机动车尾气过量排放影响较大的关键风险因子。可为城市机动车燃油环境风险因子评价以及管理提供一种简洁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灰霾污染 系统工程 可持续性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聚合物胶粒在3种反离子作用下的团聚融合行为
15
作者 魏丹 伍春娴 +3 位作者 蒋赣 叶友爱 黄洪 司徒粤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26,共8页
选用一种丙烯酸酯共聚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广角光散射仪的动态光散射和静态光散射方法研究其胶粒在反离子(H^+、Na^+和Mg^2+)作用下的团聚和融合行为。研究发现:在3种反离子作用下,在DLCA(扩散控制团聚)条件下,团聚体分形维数Df的值均在1.... 选用一种丙烯酸酯共聚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广角光散射仪的动态光散射和静态光散射方法研究其胶粒在反离子(H^+、Na^+和Mg^2+)作用下的团聚和融合行为。研究发现:在3种反离子作用下,在DLCA(扩散控制团聚)条件下,团聚体分形维数Df的值均在1. 80左右,说明胶粒在DLCA条件下没有发生融合;而在RLCA(反应控制团聚)条件下,各反离子在3种不同浓度下诱导所得的3组团聚体的平均旋转半径对无因次时间曲线、3组平均水力学半径对无因次时间曲线均在团聚实验刚开始时发生重叠,但随着团聚过程的进行,曲线不再重叠,说明胶粒在RLCA条件下发生了融合;然后在胶体中加入占固体总质量0. 70%的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在3种反离子的作用下得到的胶粒的双颗粒形成速率常数k1,1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更进一步验证此时胶粒发生了融合。不管是否加入SDS,pH相同时,3种离子对胶粒诱导失稳的作用大小为:Na^+最稳定,H^+次之,Mg^2+作用体系最不稳定,而当pH<3时,由于胶粒表面聚丙烯酸电解质刷的LEA效应的影响,加入H^+的体系稳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胶粒 反离子 光散射 团聚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