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解时间对小颗粒淀粉性质及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强 杨银洲 +1 位作者 王婵 冯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酸解、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疏水改性和冷冻粉碎复合改性方法制备小颗粒淀粉,研究了酸解时间对小颗粒淀粉及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分析仪对小颗粒淀粉的形态与粒径分布进行表征,探究了...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酸解、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疏水改性和冷冻粉碎复合改性方法制备小颗粒淀粉,研究了酸解时间对小颗粒淀粉及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分析仪对小颗粒淀粉的形态与粒径分布进行表征,探究了小颗粒淀粉在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随着酸解时间延长,小颗粒淀粉颗粒粒径明显降低,其体积平均粒径由原淀粉的15.6μm降低到6.6μm;颗粒呈碎片状,且分散均匀;OSA改性取代度随酸解时间延长而降低;以小颗粒淀粉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乳液稳定性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加;乳化指数随着乳液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并趋于稳定;酸解48 h和72 h复合改性小颗粒淀粉制备的乳液稳定性较好,贮存30天后乳化指数保持在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酸解预处理 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 冷冻粉碎 Pickering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物水解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娄文勇 赵莹 +1 位作者 彭飞 宗敏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环氧化物水解酶可高效率、高选择性地水解环氧化物生成手性邻二醇,对光学活性的邻二醇的合成和光学活性的环氧化物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环氧化物水解酶的作用、来源、结构及其催化机制,进一步综述了环氧化物水解酶催化环氧化... 环氧化物水解酶可高效率、高选择性地水解环氧化物生成手性邻二醇,对光学活性的邻二醇的合成和光学活性的环氧化物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环氧化物水解酶的作用、来源、结构及其催化机制,进一步综述了环氧化物水解酶催化环氧化物水解、环氧化物水解酶的克隆表达等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酶 环氧化物 邻二醇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混合汁酶解时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振刚 贺湘 于淑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0-46,共7页
通过醇沉、酶解和超滤等方法,分离提取甘蔗混合汁中的粗葡聚糖,并以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然后,采用葡聚糖酶降解混合汁中的葡聚糖,通过GPC及离子色谱研究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合汁在室... 通过醇沉、酶解和超滤等方法,分离提取甘蔗混合汁中的粗葡聚糖,并以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然后,采用葡聚糖酶降解混合汁中的葡聚糖,通过GPC及离子色谱研究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合汁在室温下静置20h后,生成的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主要为1.02×106和3.57×103;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明显下降;葡聚糖酶可将葡聚糖降解为较小聚合度的多糖,酶解产物主要以低聚合度糖形式存在;葡聚糖浓度变化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汁 葡聚糖酶 葡聚糖 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场对沙门氏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4
4
作者 曾新安 欧贇 王满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136,共5页
研究了脉冲电场作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杀菌效应及其膜通透性的影响,并结合拉曼光谱技术分析了不同脉冲处理时间对沙门氏菌磷脂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电场能量的不断输入,沙门氏菌的灭活对数不断增加,且... 研究了脉冲电场作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杀菌效应及其膜通透性的影响,并结合拉曼光谱技术分析了不同脉冲处理时间对沙门氏菌磷脂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电场能量的不断输入,沙门氏菌的灭活对数不断增加,且细胞膜的通透性也随之增大;此外,随着脉冲处理时间的延长,沙门氏菌磷脂拉曼峰的峰值比I1139/I1082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是均比未经脉冲电场处理的峰值比要高(P<0.05).这说明脉冲电场作用能够增加沙门氏菌磷脂的C—C全反式构象的数目,同时减少了C—C扭曲构象数目;但是,随着脉冲处理时间的延长,峰值比I2 874/I2 862也随之增大(P<0.05),这意味着脉冲电场作用能够有效增大沙门氏菌磷脂C—H的侧向堆积程度,从而导致了磷脂脂链的有序程度增加和细胞膜流动性的减弱.因此,脉冲电场作用能够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降低细胞膜流动性,最终会引起细胞损伤或者死亡.这为脉冲电场作用下微生物的灭活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 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拉曼光谱 磷脂构象 细胞膜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场对淀粉锌络合物制备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山 谢政 +2 位作者 洪静 曾新安 韩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5-131,共7页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在不同脉冲电场强度(0.0、2.5、5.0、7.5、10.0、12.5 k V/cm)及不同脉冲波数(0、180、360、540、720、900)下与乙酸锌(0.001 mol/L)反应制备大米淀粉锌络合物.对大米淀粉锌络合物中的锌含量进行测定,得出制备大米淀...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在不同脉冲电场强度(0.0、2.5、5.0、7.5、10.0、12.5 k V/cm)及不同脉冲波数(0、180、360、540、720、900)下与乙酸锌(0.001 mol/L)反应制备大米淀粉锌络合物.对大米淀粉锌络合物中的锌含量进行测定,得出制备大米淀粉锌的最佳条件如下:电场强度7.5 k V/cm,脉冲波个数360;此时样品中锌含量由468.24 mg/kg提高到738.62 mg/kg,说明脉冲电场能促进锌与淀粉的配合反应.文中还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大米淀粉锌的表面光学特性及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酸锌与大米淀粉葡萄糖单元上的羟基发生了配合反应;随着电场强度和脉冲波数的增加,大米淀粉颗粒表面被破坏,相对结晶度降低,促进了配合反应,提高了配合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 大米淀粉 淀粉锌络合物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琳 婺鸣 +2 位作者 李冰 张霞 徐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3-130,共8页
杂环胺是食物热加工生成的一类具有致癌性的化学危害物,考察其与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对了解它的体内毒性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光谱方法研究了两种常见杂环胺2-氨基-3-甲基咪唑[4,5-f]-喹啉(IQ)和9H-吡啶并[3,4-b]吲哚(Norharman)分别与牛... 杂环胺是食物热加工生成的一类具有致癌性的化学危害物,考察其与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对了解它的体内毒性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光谱方法研究了两种常见杂环胺2-氨基-3-甲基咪唑[4,5-f]-喹啉(IQ)和9H-吡啶并[3,4-b]吲哚(Norharman)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杂环胺均能自发地与BSA结合产生荧光淬灭,且结合位点n均约为1个。IQ对BSA的荧光淬灭机理为动态和静态的联合淬灭,且以动态淬灭机理为主,两者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主要是疏水作用力;Norharman对BSA的淬灭属于静态淬灭,结合力类型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两种杂环胺与BSA之间的结合均能导致BSA构象的改变,且IQ引起的构象改变程度要高于Norharman。此外,依据能量最低原则,通过分子对接模拟了杂环胺与BSA的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胺 牛血清白蛋白 多光谱法 分子对接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果胶中性糖的水解方法及定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淑娟 王智明 +3 位作者 郭晓明 李太鸿 艾超 郭筱兵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3-59,共7页
为测定甜菜果胶中性糖的种类及含量,建立了针对甜菜果胶中性糖的两步水解法.该法采用果胶酶、三氟乙酸(TFA)依次水解甜菜果胶的中性糖.首先,甜菜果胶被果胶酶水解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组分;其次,在TFA作用下,中性单糖从甜菜果胶分子上... 为测定甜菜果胶中性糖的种类及含量,建立了针对甜菜果胶中性糖的两步水解法.该法采用果胶酶、三氟乙酸(TFA)依次水解甜菜果胶的中性糖.首先,甜菜果胶被果胶酶水解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组分;其次,在TFA作用下,中性单糖从甜菜果胶分子上逐步释放到水解液中.在受试的3种商业酶制剂中,果胶酶Rapidase C80因其酶解效果好、内源性单糖少等优点被选为目的果胶酶.研究结果表明,C80的最适酶解条件为50℃、pH5、15 h.在C80酶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TFA浓度、酸解温度、酸解时间对中性糖水解效果的影响.综合评价中性糖水解率与降解率的关系后,确定适宜的TFA浓度、温度、时间分别为1 mol/L、110℃、4 h.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HPAEC)分析结果表明,两步水解法对鼠李糖的水解效果显著,且该法稳定性好、可重复性高,能够满足甜菜果胶中性糖定量分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果胶 中性糖 两步水解 离子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小麦HMW-GS 1Dx5的N端结构域分子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胡松青 张亚萍 +4 位作者 王敬敬 刘光毅 黄滟波 李琳 侯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142,共6页
采用内源荧光光谱、总自由巯基定量、非还原和还原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探究了pH值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1Dx5的N端结构域(1Dx5-N)聚集体形成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与酸性和... 采用内源荧光光谱、总自由巯基定量、非还原和还原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探究了pH值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1Dx5的N端结构域(1Dx5-N)聚集体形成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与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相比,中性(pH=7.0)条件下,1Dx5-N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发生了蓝移,表明中性条件下1Dx5-N聚集程度增加;与酸性和碱性处理条件相比,中性条件下1Dx5-N的总自由巯基含量降低,且形成了更多的二聚体和高聚体,表明中性环境更有利于1Dx5-N的聚集,且分子间二硫键对聚集体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性条件下形成了颗粒直径相对较大的聚集体,进一步证明了中性条件更有利于1Dx5-N的聚集.从而从分子层面证明了中性条件下进行面制品加工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N端结构域 聚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促酯交换对速冻专用油脂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婷伟 刘琴 +2 位作者 宗敏华 李冰 吴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37,152,共7页
以棕榈硬脂和大豆油(质量比为7∶3)复配物为原料,通过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进行酶促酯交换反应制备速冻专用油脂基料油;将产物与物理混合制备的速冻专用油脂进行对比,研究酶促酯交换速冻专用油脂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酶促酯... 以棕榈硬脂和大豆油(质量比为7∶3)复配物为原料,通过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进行酶促酯交换反应制备速冻专用油脂基料油;将产物与物理混合制备的速冻专用油脂进行对比,研究酶促酯交换速冻专用油脂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酶促酯交换反应对速冻专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油脂中高熔点和低熔点甘三酯的含量减少;酶促酯交换速冻专用油脂的固体脂肪含量(SFC)在0~45℃时较物理混合速冻专用油脂低;酶促酯交换速冻专用油脂的硬度小于物理混合速冻专用油脂(30℃时除外);酶促酯交换速冻专用油脂中β'晶型含量更高,晶体更细小,结晶网络结构更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酯交换 物理混合 速冻专用油脂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焙模拟体系中单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生成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李雅 吴永泰 +3 位作者 婺鸣 李琳 张霞 李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90-197,共8页
烘焙食品在热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单氯丙醇(monochloropropanediol,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GEs)等危害物。为了明确这些危害物的生成规律,构建包括植物油、水、NaCl、酪蛋白的烘焙模拟体系,该研究监测了不同温... 烘焙食品在热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单氯丙醇(monochloropropanediol,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GEs)等危害物。为了明确这些危害物的生成规律,构建包括植物油、水、NaCl、酪蛋白的烘焙模拟体系,该研究监测了不同温度条件下3-氯丙醇酯(esters of 3-monochloro-1,2-propanediol,3-MCPD酯)、2-氯丙醇酯(esters of 2-monochloro-1,3-propanediol,2-MCPD酯)和GEs含量的变化,探究了油水比对MCPD酯和GEs的影响,从脂肪酸组成的角度探讨油脂种类对体系的影响,并进一步挖掘体系中MCPD酯和GEs含量与油脂氧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MCPD酯和GEs同时存在生成与降解反应;温度、时间和油水比是影响MCPD酯生成的主要因素,其中加热温度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体系中3-MCPD酯和2-MCPD酯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并稳定;GEs也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但不受油水比的影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可能影响MCPD酯和GEs的生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92.68%)的菜籽油体系中易生成更多的3-MCPD酯和2-MCPD酯;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玉米油氧化程度与3-MCPD酯和2-MCPD酯含量呈负相关,而GEs含量与初级氧化程度呈正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控制烘焙食品中MCPD酯和GEs的含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烘焙 模拟体系 脂肪酸组成 油脂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