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子区内协调路径集的构成及优选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凯 吴蔚 +1 位作者 邓兴栋 汪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共14页
为了实现城市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精细化,协调对象的选取不应停留在子区层面,而需要进一步细化到有向路径连线上。文中通过定义协调路径、协调路径链与协调路径集,以及构成路径链的父路径与子路径,建立了一套可以反映协调控制方向性需求... 为了实现城市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精细化,协调对象的选取不应停留在子区层面,而需要进一步细化到有向路径连线上。文中通过定义协调路径、协调路径链与协调路径集,以及构成路径链的父路径与子路径,建立了一套可以反映协调控制方向性需求的概念体系,并分析了路径链的计数方法。针对路网中车辆的轨迹分布,从路径链经过的交叉口数量(路径链长度)和所承载的交通流量的角度出发,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协调路径集优选法则与流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根据拟协调的交叉口数量和行驶路径流量,选出控制区域内流量较大的主要路径链,从而进一步丰富控制子区与交叉口群的划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协调路径集 协调路径链 父路径 子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高速公路软基变形规律及沉降预测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谢杰辉 牛富俊 +3 位作者 彭智育 古传威 蒋望涛 杜雪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07,共11页
滨海高速公路因软土欠固、海盐侵蚀和鱼塘开挖等因素导致路基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沉降,对高速运行车辆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探讨软土路基沉降变形规律,对路面沉降量、水平侧向位移和路基裂缝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基于路面实测沉降资料... 滨海高速公路因软土欠固、海盐侵蚀和鱼塘开挖等因素导致路基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沉降,对高速运行车辆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探讨软土路基沉降变形规律,对路面沉降量、水平侧向位移和路基裂缝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基于路面实测沉降资料,建立以误差平方和倒数与误差绝对值倒数为基础的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当路面累积沉降差大于等于60 mm和水平累积侧向位移大于等于30 mm时,软土路基路面会出现反射裂缝。此外,利用统计学原理合理分配4种拟合优度较大的成长曲线模型的预测误差而建立的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比单项预测模型的鲁棒性强,吻合效果好,且满足实际工程要求,可为滨海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工后沉降预测提供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路基 滨海高速公路 变形规律 沉降预测应用 变权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损伤和不均匀冻胀的寒区隧道弹塑性统一解 被引量:9
3
作者 蒋望涛 姜海强 +2 位作者 马勤国 李永东 李治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9,100,共12页
寒区隧道弹塑性解的分析能为寒区隧道稳定性研究提供依据。为此,考虑围岩不均匀冻胀特性建立弹塑性损伤力学计算模型,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求解得到寒区隧道弹塑性应力场和位移场统一解,并对所得解进行验证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忽略围岩塑... 寒区隧道弹塑性解的分析能为寒区隧道稳定性研究提供依据。为此,考虑围岩不均匀冻胀特性建立弹塑性损伤力学计算模型,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求解得到寒区隧道弹塑性应力场和位移场统一解,并对所得解进行验证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忽略围岩塑性损伤及体积冻胀率的寒区隧道弹塑性解偏于保守;考虑不均匀冻胀特性能准确地反映寒区隧道围岩的真实冻胀程度;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能有效发挥冻结围岩的承载潜能;损伤程度比值λ/E_(f)、体积冻胀率ξ_(V)、不均匀冻胀系数k、统一强度理论参数b、初始地应力p_(0)以及位移释放系数η等参数对衬砌上径向应力σ_(f)和塑性半径rp影响显著,应合理考虑不同参数在寒区隧道工程中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寒区隧道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损伤 不均匀冻胀 弹塑性 统一强度理论 中间主应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交叉口的双向红绿波协调设计数解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凯 赵世杰 +1 位作者 吴焕 尹帅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共11页
当干道上出现饱和交叉口时,需对饱和交叉口驶入方向进行截流调控以免路段排队溢流,对驶出方向进行绿波疏导以便车流迅速驶离。针对饱和交叉口不同方向的协调控制需求,本文给出了一种干道双向红绿波协调设计数解算法。首先,利用时距分析... 当干道上出现饱和交叉口时,需对饱和交叉口驶入方向进行截流调控以免路段排队溢流,对驶出方向进行绿波疏导以便车流迅速驶离。针对饱和交叉口不同方向的协调控制需求,本文给出了一种干道双向红绿波协调设计数解算法。首先,利用时距分析图推导了交叉口之间理想间距的计算通式,给出了交叉口协调相位时间中心偏移率的计算方法;然后,针对不同公共信号周期取值,分别计算各个交叉口在不同信号相位设置方式下的协调相位时间中心偏移率,将绝对值最小的中心偏移率所对应的相位设置方式作为各交叉口的优选相位;接着,比较不同公共信号周期取值下优选相位所对应的最大中心偏移率之差,对应最大中心偏移率之差最小的公共信号周期取值即为最佳公共信号周期;最后,结合红绿波设计特点给出了微调相位差的优化方法,使得交叉口绿波带方向的中心偏移率最小,从而确保干道双向获得较大的红绿波带宽。案例分析表明,本文算法设计得到的双向红绿波协调控制方案相比于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案,在保证驶入饱和交叉口方向存在最大红波带的同时,可以使得驶离饱和交叉口方向的绿波带宽明显增加。VISSIM仿真实验发现,本文方法设计得到的方案既能够缩短饱和交叉口的最大排队长度23.1%、平均排队长度33.8%,推迟饱和交叉口车辆排队溢出至上游交叉口的时间,也能够使饱和交叉口驶出车辆在下游路段的行程时间与停车次数分别减少17.5%与76.3%,实现了对于饱和交叉口的溢流防控与绿波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协调控制 双向红绿波 数解算法 饱和交叉口 理想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