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项目理政:县域治理激励机制的视角 被引量:16
1
作者 管兵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7,共9页
激励是单一制行政体系非常重要的工作机制,是政策过程的动力来源和润滑剂。基层政府位于单一体制的底端,面临着多重约束:基层政府的低治理权、有限的财政、强化的监察、强社会嵌入性。这些约束条件导致基层政府的弱激励现象。本研究以S... 激励是单一制行政体系非常重要的工作机制,是政策过程的动力来源和润滑剂。基层政府位于单一体制的底端,面临着多重约束:基层政府的低治理权、有限的财政、强化的监察、强社会嵌入性。这些约束条件导致基层政府的弱激励现象。本研究以S市为例,S市作为中部地区的县级市,全面运用项目制,规避现实的约束条件,克服科层制的弱激励缺陷,调动积极性。相对于科层制常规工作,项目制以增量工作为主,从而有利于化解存量工作难以激励的难题;项目制重在“谋划”与包装,从而有利于化解基层被动式治理模式下难以激励的困境;相对于基层职责不清、奖惩难以施行的特点,项目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和标准,从而有利于制定清晰的激励标准。本文也进一步讨论了实施项目制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制 科层制 激励 问责 基层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研究的理论化:三种可行途径 被引量:13
2
作者 管兵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8-210,I0004,共14页
理论贡献是经验研究的目标。从经验跳跃到理论充满挑战。方法教材对如何开展案例研究有较多介绍,尤其是关于如何进入田野、如何开展访谈的知识。现有文献也从不同维度讨论了经验研究如何实现理论贡献。本文尝试提供一个总体性讨论,界定... 理论贡献是经验研究的目标。从经验跳跃到理论充满挑战。方法教材对如何开展案例研究有较多介绍,尤其是关于如何进入田野、如何开展访谈的知识。现有文献也从不同维度讨论了经验研究如何实现理论贡献。本文尝试提供一个总体性讨论,界定案例研究理论化的三种可行途径。具体而言,分类可以在提供一种新现象、新维度、新概念上做出贡献,后两者具有理论贡献;变量化解释可以通过提供经验相关性做出理论贡献;过程性分析可以通过案例内比较和案例间比较提供因果机制解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案例研究理论化的风险,尤其是决定论风险的三种具体体现。论文强调合理的理论化需要贴切的理论、充分的经验和两者有机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研究 本土化 方法论 因果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治理的多重边界 被引量:7
3
作者 管兵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28,共5页
数字治理在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家治理有着非常鲜明的单一制的结构性特征和快速发展的情境性特征。数字治理在这两个背景下发挥突出功能。在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的领域和治理过程中高度依赖... 数字治理在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家治理有着非常鲜明的单一制的结构性特征和快速发展的情境性特征。数字治理在这两个背景下发挥突出功能。在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的领域和治理过程中高度依赖信息的领域,数字治理更容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治理效果,尤其是问题化解导向的数字治理。数字治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依赖于合理界定其边界。这包括公与私的边界、有效技术治理的边界、资源投入和收益平衡的边界、科层体制与技术协同的边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信息不对称 城市大脑 一网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的行政、福利、治理维度:控制权视角下的政策过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管兵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71,共8页
近期学界对于控制权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科层制内部上下级政府关系进行讨论。当政策和治理从科层制内部延伸到市场和社会领域,政策过程背后的控制权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对比科层制内部上下级政府关系中的控制权结构和政社关系中的控制权... 近期学界对于控制权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科层制内部上下级政府关系进行讨论。当政策和治理从科层制内部延伸到市场和社会领域,政策过程背后的控制权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对比科层制内部上下级政府关系中的控制权结构和政社关系中的控制权结构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对社会治理逻辑、多元政策过程模式做出深入理解。本研究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市的城市化政策变迁和实践为例,细化分析城市化政策的不同维度,讨论在科层制内部进行区划调整的体制改革的控制权逻辑,以及在政社关系领域进行民生福利改革和基层治理改革的控制权逻辑,由此提供一个对长时段政策变迁与实践的理解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 城镇化 科层制 政策变迁 村改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下乡与农民进厂——双重嵌入性与S镇桑蚕产业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管兵 曾曼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4,共10页
乡村振兴依赖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既需要符合政策目标,又需要适应乡土社会。在学理上需要从政治嵌入性和社会嵌入性角度去分析农村产业发展的具体机制。以中西部省份S镇桑蚕产业大规模经营及其用工模式为经验案例,研究讨论在双重嵌... 乡村振兴依赖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既需要符合政策目标,又需要适应乡土社会。在学理上需要从政治嵌入性和社会嵌入性角度去分析农村产业发展的具体机制。以中西部省份S镇桑蚕产业大规模经营及其用工模式为经验案例,研究讨论在双重嵌入性之下资本下乡和用工模式的实践特征。研究发现资本下乡需要大规模经营,这依赖地方政府推动大面积土地流转,从而在产业组织架构上依附于地方权力结构。在具体用工模式上资本依赖乡土关系,并通过乡土关系最大化实现在地化雇工,这亦是政策本身的目标。双重嵌入性是对资本的硬约束,降低其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依然具有部分能动性,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下乡 乡村振兴 用工模式 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选择的地方政府创新:从上下级政府关系到政社关系
6
作者 管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从怡县创新来看,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概括为四种类型:授意存量创新、授意增量创新、自发存量创新、自发增量创新。地方政府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行政体制领域的授意存量创新和社会治理领域的自发增量创新。前者体现了上下级政府关系,后... 从怡县创新来看,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概括为四种类型:授意存量创新、授意增量创新、自发存量创新、自发增量创新。地方政府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行政体制领域的授意存量创新和社会治理领域的自发增量创新。前者体现了上下级政府关系,后者聚焦于政社关系。上下级政府关系领域的系列创新倾向于限制地方政府的权力,而政社领域的系列创新则赋予地方政府以更自主的权力。前者对上级政府有利,后者对本地政府有利。通过从上下级政府关系的创新转移到政社关系的创新,地方政府在限权的科层制改革导向下创新政社关系,扩大了自主权,以满足地方治理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地方政府 上下级政府关系 政社关系 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职的脱嵌与再嵌:现代社会中的抚育关系与家庭伦理 被引量:47
7
作者 王雨磊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0,共8页
现代家庭中的父亲越来越多地参与抚育工作,也越来越被期待承担家庭抚育工作,这既是个人的生活问题,也是社会的伦理问题。原本深嵌于家庭结构与过程中的抚育行为被现代生育制度脱嵌出来,国家、市场与专家系统等将抚育行为重新纳入一个法... 现代家庭中的父亲越来越多地参与抚育工作,也越来越被期待承担家庭抚育工作,这既是个人的生活问题,也是社会的伦理问题。原本深嵌于家庭结构与过程中的抚育行为被现代生育制度脱嵌出来,国家、市场与专家系统等将抚育行为重新纳入一个法律化、科学化和专职化的抚育体制中,这使得父亲于法、于理、于情都应该承担抚育职责,而抚育关系的扁平化、多边化和制式化进一步改变了家庭的互动、生态与伦理。父亲参与抚育工作将是今后家庭不可避免、越来越强化的趋势,未来也会有日益多样化的家庭抚育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父职 抚育体制 家庭与社会关系 家庭关系 家庭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权的层级效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管兵 梁江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4,共11页
数字治理对政府具有赋能作用。在中国单一制的多层级科层体制下,各级政府被数字赋权的效用不同。本研究以精准扶贫中的数字治理为例,分析数字治理和信息化技术对于不同层级政府作用的具体表现。数字化信息平台对于中央政府决策具有重要... 数字治理对政府具有赋能作用。在中国单一制的多层级科层体制下,各级政府被数字赋权的效用不同。本研究以精准扶贫中的数字治理为例,分析数字治理和信息化技术对于不同层级政府作用的具体表现。数字化信息平台对于中央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精准扶贫的技术前提;数字化信息平台对于基层政府执行政策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而中间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影响力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数字治理 科层制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改居”社区养老城乡混合福利体系 被引量:7
9
作者 管兵 王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43,205,共16页
不同地区的养老服务供给既有一般性特点,也有其特殊性。关注“村改居”社区中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广州市为例,描述和分析其具有鲜明特点的城乡混合福利体系,通过系统调研发现,“村改居”社区中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呈多元化,这与纯粹的城市... 不同地区的养老服务供给既有一般性特点,也有其特殊性。关注“村改居”社区中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广州市为例,描述和分析其具有鲜明特点的城乡混合福利体系,通过系统调研发现,“村改居”社区中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呈多元化,这与纯粹的城市社区和标准的农村村庄显著不同。“村改居”社区中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包括维持养老保险运作的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居委会、社工机构等。其中,前两者提供非常独特的服务,具有明显的“村改居”的独特性;后两者则体现出城市社区的一般性。这一多元混合体系的形成和演变具有本地化的路径依赖,以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变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养老 多元体系 城中村 集体经济 福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