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机器换人”到“人机共舞”:人工智能时代劳动主体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小芬
吴国林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4,159,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扮演以往专属于人类的角色,人类社会正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具有类人认知、类人意志和类人情感能力,能够作为类人主体而存在,极大地增强社会总体的劳动能力。然而,智能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劳动主体进行了深度解构,...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扮演以往专属于人类的角色,人类社会正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具有类人认知、类人意志和类人情感能力,能够作为类人主体而存在,极大地增强社会总体的劳动能力。然而,智能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劳动主体进行了深度解构,主要表现为:平台劳动下“随机而动”引发层次性解构,数字劳动下“人机交互”引发结构性解构,智能技术与资本合谋下“机器换人”引发整体性解构。对此,必须推动智能技术的社会主义应用,构建“人机共舞”新格局:在技术层面,保持对技术的追问,挣脱技术资本逻辑;在人的层面,塑造赛博格主体,复归人的创造本质;在制度层面,创设优良制度环境,规避“机器换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主体
机器换人
数字劳动
平台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技术人工物的诠释学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吴国林
刘小青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29,177,共9页
技术人工物属于诠释学意义上的广义“文本”,即技物文本。技物文本的作者是设计者与制造者。设计是设计者用“符号模拟”文本的形式创造技物文本。制作是制作者与物质材料打交道的过程,也是理解并应用制作技术的过程。技物文本具有一般...
技术人工物属于诠释学意义上的广义“文本”,即技物文本。技物文本的作者是设计者与制造者。设计是设计者用“符号模拟”文本的形式创造技物文本。制作是制作者与物质材料打交道的过程,也是理解并应用制作技术的过程。技物文本具有一般文本所具有的意义,但技物文本的意义呈现方式与一般文本不同。技物文本的本质是功能的有效性,而非意义本身。技物文本具有存在意义、诠释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物理功能使技物文本具有存在意义。社会功能引起技物文本的诠释学意义。技物文本的社会意义在于技物文本塑造着人与世界的关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物文本
诠释学
设计与制作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物质的诠释学分析
3
作者
吴国林
李全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5,共8页
自然物质属于诠释学意义上的广义“文本”,即物质文本。与一般文本不同,物质文本没有语言、文字等符号,物质的属性是物质文本的内容。物质本身是由元素按一定关系所形成的开放系统。在科学理解自然物质的一般过程中,科学家需要根据已有...
自然物质属于诠释学意义上的广义“文本”,即物质文本。与一般文本不同,物质文本没有语言、文字等符号,物质的属性是物质文本的内容。物质本身是由元素按一定关系所形成的开放系统。在科学理解自然物质的一般过程中,科学家需要根据已有的理论、信息进行测算去理解物质的属性,理解的属性是否正确最终由后续的应用、实验进行验证。物质诠释需要三个要素:一是科学家的能力,二是可理解的科学理论,三是可利用的技术(实验仪器)。因此,物质诠释是主体创造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在自然诠释学中“诠释”(Interpretation)的基本含义可从词义上的“说明”(Erklärung)与“解释”(Auslegung)升级为哲学上的“说明”(Erklärung)与“阐释”(Auslegung)。物质诠释是阐释与说明相互交替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对物质是什么的诠释,也是对物质文本意义的揭示,因此,物质诠释与意义筹划是相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诠释学
诠释
意义筹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量子诠释学论纲——兼论公共阐释
被引量:
7
4
作者
吴国林
叶汉钧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9,2,共11页
诠释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既适用人文学科,也适用自然科学。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理论等量子科学与诠释学相结合将形成量子诠释学。诠释具有确定性,这是量子力学的新、旧不确定原理的基本支持。量子力学诠释在于追求更好的理解力。量子力...
诠释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既适用人文学科,也适用自然科学。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理论等量子科学与诠释学相结合将形成量子诠释学。诠释具有确定性,这是量子力学的新、旧不确定原理的基本支持。量子力学诠释在于追求更好的理解力。量子力学诠释除了逻辑标准、经验标准,还应当有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量子诠释学否定非理性、非实证、非确定性的诠释学观点,支持理性、实证、确定的诠释学观点。各种诠释并不平等,有优劣之分。诠释在于追求文本的原意或真,理解的标准是真、善与美的统一。量子诠释支持公共阐释的基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量子诠释
公共阐释
量子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机器换人”到“人机共舞”:人工智能时代劳动主体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小芬
吴国林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4,159,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38)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x2sxN2200060)。
文摘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扮演以往专属于人类的角色,人类社会正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具有类人认知、类人意志和类人情感能力,能够作为类人主体而存在,极大地增强社会总体的劳动能力。然而,智能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劳动主体进行了深度解构,主要表现为:平台劳动下“随机而动”引发层次性解构,数字劳动下“人机交互”引发结构性解构,智能技术与资本合谋下“机器换人”引发整体性解构。对此,必须推动智能技术的社会主义应用,构建“人机共舞”新格局:在技术层面,保持对技术的追问,挣脱技术资本逻辑;在人的层面,塑造赛博格主体,复归人的创造本质;在制度层面,创设优良制度环境,规避“机器换人”风险。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主体
机器换人
数字劳动
平台劳动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ubject
Robots Replace Human
Digital Labor
Platform Labor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技术人工物的诠释学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吴国林
刘小青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29,17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量子诠释学研究”(19ZDA038)
2020年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技术诠释学研究”(x2sxN220006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技术人工物属于诠释学意义上的广义“文本”,即技物文本。技物文本的作者是设计者与制造者。设计是设计者用“符号模拟”文本的形式创造技物文本。制作是制作者与物质材料打交道的过程,也是理解并应用制作技术的过程。技物文本具有一般文本所具有的意义,但技物文本的意义呈现方式与一般文本不同。技物文本的本质是功能的有效性,而非意义本身。技物文本具有存在意义、诠释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物理功能使技物文本具有存在意义。社会功能引起技物文本的诠释学意义。技物文本的社会意义在于技物文本塑造着人与世界的关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
技物文本
诠释学
设计与制作
意义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质的诠释学分析
3
作者
吴国林
李全兴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量子诠释学研究”(19ZDA038)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技术诠释学研究”(x2sxN220006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自然物质属于诠释学意义上的广义“文本”,即物质文本。与一般文本不同,物质文本没有语言、文字等符号,物质的属性是物质文本的内容。物质本身是由元素按一定关系所形成的开放系统。在科学理解自然物质的一般过程中,科学家需要根据已有的理论、信息进行测算去理解物质的属性,理解的属性是否正确最终由后续的应用、实验进行验证。物质诠释需要三个要素:一是科学家的能力,二是可理解的科学理论,三是可利用的技术(实验仪器)。因此,物质诠释是主体创造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在自然诠释学中“诠释”(Interpretation)的基本含义可从词义上的“说明”(Erklärung)与“解释”(Auslegung)升级为哲学上的“说明”(Erklärung)与“阐释”(Auslegung)。物质诠释是阐释与说明相互交替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对物质是什么的诠释,也是对物质文本意义的揭示,因此,物质诠释与意义筹划是相统一的。
关键词
物质
诠释学
诠释
意义筹划
分类号
B089.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量子诠释学论纲——兼论公共阐释
被引量:
7
4
作者
吴国林
叶汉钧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9,2,共11页
基金
本文系2015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之子课题“量子信息技术的认识论研究”(15ZDB019)、华南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团队建设项目“当代技术的认识论研究”(x2sx/C217011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诠释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既适用人文学科,也适用自然科学。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理论等量子科学与诠释学相结合将形成量子诠释学。诠释具有确定性,这是量子力学的新、旧不确定原理的基本支持。量子力学诠释在于追求更好的理解力。量子力学诠释除了逻辑标准、经验标准,还应当有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量子诠释学否定非理性、非实证、非确定性的诠释学观点,支持理性、实证、确定的诠释学观点。各种诠释并不平等,有优劣之分。诠释在于追求文本的原意或真,理解的标准是真、善与美的统一。量子诠释支持公共阐释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
诠释学
量子诠释
公共阐释
量子力学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O413.1 [理学—理论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机器换人”到“人机共舞”:人工智能时代劳动主体的解构与重构
李小芬
吴国林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技术人工物的诠释学分析
吴国林
刘小青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物质的诠释学分析
吴国林
李全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量子诠释学论纲——兼论公共阐释
吴国林
叶汉钧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