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主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被引量:6
1
作者 向兴华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61-65,共5页
如何适应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当前研究型大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不能被动而应是主动适应产业的发展,在学术研究和创新基础上努力发挥能动性。学科建设在大学服务社会、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任务和使命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引导... 如何适应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当前研究型大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不能被动而应是主动适应产业的发展,在学术研究和创新基础上努力发挥能动性。学科建设在大学服务社会、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任务和使命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引导性的作用,研究型大学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着力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加快提升学科水平、创新学科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大学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学科建设 适应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永东 向兴华 叶玉嘉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3,共6页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高等教育系统。本文从规模效益和财政收支两个维度构建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实证研究表明,美国高等教育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越...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高等教育系统。本文从规模效益和财政收支两个维度构建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实证研究表明,美国高等教育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越是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就越高;反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则较低。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既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和着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更要鼓励和加强省级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统筹和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大学高水平学科群体分布特征比较及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向兴华 梁锦霞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51,共5页
高水平学科是研究型大学的主要标志。美国的一流学科群体高度集聚于一流大学,其地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当协调;我国的国家重点学科群体高度集聚于"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但其地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 高水平学科是研究型大学的主要标志。美国的一流学科群体高度集聚于一流大学,其地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当协调;我国的国家重点学科群体高度集聚于"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但其地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协调。我国在通过重点投入加快建设一批国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同时,应支持和鼓励各省市自治区着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学科,增强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 研究型大学 学科 GDP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本的我国高校发展目标定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向兴华 赵庆年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5-320,共6页
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目标定位存在着缺少相应内容、表述不清晰、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不一致、在短期内向更高目标调整等现象。作为高校定位的核心内容,发展目标定位是不可或缺的。用"社会知名度"这一概念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述高校... 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目标定位存在着缺少相应内容、表述不清晰、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不一致、在短期内向更高目标调整等现象。作为高校定位的核心内容,发展目标定位是不可或缺的。用"社会知名度"这一概念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述高校发展目标定位。对学校发展目标定位进行适当调整是必要的,但在原目标尚未实现的情况下,短期内对学校发展目标进行更高远的调整是不合适的。从系统论视角来看,我们追求的应该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合理定位而不仅仅是每所高校的合理定位,由此政府和高校都应是高校定位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发展目标 发展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一流创新团队 加快提升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水平 被引量:5
5
作者 向兴华 杜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26,共5页
指出如何更好地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和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作用是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认为创新基层学术组织形式,以杰出领军人物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博士、硕士研究生为生力军,构建和加强一流创新团队建... 指出如何更好地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和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作用是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认为创新基层学术组织形式,以杰出领军人物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博士、硕士研究生为生力军,构建和加强一流创新团队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系统分析了一流创新团队的内涵、特征和建设原则,进而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一流创新团队提出了几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研究型大学 一流创新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学位项目评估的探索与实践——以田纳西大学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永东 张振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8,共5页
介绍了美国田纳西大学学位项目评估的发展历程、评估组织、评估内容和评估程序,在此基础上对田纳西大学学位项目评估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思考其对于建立健全我国高校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制度的启示。
关键词 学位项目评估 田纳西大学 自我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学生权利明确状况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向兴华 刘捷 肖秋霜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62,共5页
通过对38所"985工程"大学的章程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章程在学生权利的明确上存在表述多样化、内容相似的特征,依据教育类法律规定的受教育权主体法定权利是大学章程明确的学生权利的主要组成部分,依据非教育类法律规定... 通过对38所"985工程"大学的章程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章程在学生权利的明确上存在表述多样化、内容相似的特征,依据教育类法律规定的受教育权主体法定权利是大学章程明确的学生权利的主要组成部分,依据非教育类法律规定的其他主体身份法定权利则是补充组成部分。现行大学章程中明确的学生权利内容具有其合法性与合理性,同时亦存在不足之处,包括兜底条款表述不严谨,以及大学资源总量与学生权益之间不平衡。大学章程在明确本校学生权利时应以其上位法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提供的规则为基本准则,并以大学各自所拥有的资源总量与其谋求的福祉收益的平衡为其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权利 大学章程 依法治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12
8
作者 施亚玲 向兴华 +1 位作者 李若英 肖远亮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29,共6页
根据广东地区三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对目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双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 根据广东地区三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对目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双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评聘制度,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创新导师管理制度等,是加快"双导师制"的推进与落实、激励校内外导师积极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导师队伍建设 双导师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质量导向的研究生导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35
9
作者 施亚玲 向兴华 李若英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5-59,共5页
探索构建了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导向的导师绩效评价体系。首先根据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培养的要求设定了三个层级的评价指标,然后采用导师、研究生与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方式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随后基于诊断帮助式评价理念设置了... 探索构建了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导向的导师绩效评价体系。首先根据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培养的要求设定了三个层级的评价指标,然后采用导师、研究生与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方式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随后基于诊断帮助式评价理念设置了各指标评分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导师 培养质量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向兴华 李晴虹 刘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8,共7页
通过质性研究发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包括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4个维度。其中,实践动机包括实践内生动机和实践外生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信息处理、自学... 通过质性研究发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包括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4个维度。其中,实践动机包括实践内生动机和实践外生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信息处理、自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情境实践能力包括匹配分析力、整体规划力、执行力、应变力、反思力。提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核心是知识应用创新能力,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四维度能力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实践动机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一般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专业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情境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 学位硕士研究生 实践能力结构 知识应用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与激励相协调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构建研究--基于13所高校的调查 被引量:15
11
作者 施亚玲 李晴虹 +1 位作者 向兴华 刘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30,共6页
对我国研究生奖助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从奖助效果来看,博士生助学金能够保障大部分学生的基本生活;硕士生助学金还难以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奖学金具有一定的激励效果,但由于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使得奖学金对大部分学生的激励... 对我国研究生奖助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从奖助效果来看,博士生助学金能够保障大部分学生的基本生活;硕士生助学金还难以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奖学金具有一定的激励效果,但由于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使得奖学金对大部分学生的激励作用有待加强。认为构建保障与激励相协调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应坚持保障前提下的适当激励原则、互利共赢基础上的成本分担原则、奖助项目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契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奖助 保障 激励 成本分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创新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罗文标 彭汉 +1 位作者 杜娟 阮向前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1,共4页
通过分析企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自主创新的需求和为适应企业需求需要解决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企业自主创新需求的基于知识创新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 知识创新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综合化背景下学科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向兴华 杜娟 朱永东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4,共5页
本文基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的集群化、综合化态势,借鉴生态学理论,认为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着力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学科生态群落;并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分析了学科群应具有的四个特征,即学科群是一个有机集合体,具有... 本文基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的集群化、综合化态势,借鉴生态学理论,认为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着力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学科生态群落;并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分析了学科群应具有的四个特征,即学科群是一个有机集合体,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能力,其构成方式与尺度是可调的,其构建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最后,提出了学科群建设过程中的学术组织形式与制度建设以及学术资源配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综合化 学科群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要素与质量特征要素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源 张振刚 朱永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36,共7页
以广东省某"985工程"建设大学的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量表和问卷开展实证研究,从"政府引导"、"社会协作"、"高校管理"、"学生参与"四方面质量保障措施出发,分... 以广东省某"985工程"建设大学的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量表和问卷开展实证研究,从"政府引导"、"社会协作"、"高校管理"、"学生参与"四方面质量保障措施出发,分析各质量保障要素对研究生教育的"可靠性"、"响应性"、"声誉性"、"关怀性"四方面质量特征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社会协作"、"高校管理"、"学生参与"三方面质量保障要素对研究生教育总体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校管理"对"可靠性"和"关怀性"质量特征的影响较大;"学生参与"对"响应性"质量特征的影响较大;但各质量保障要素对"声誉性"质量特征的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障 质量特征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满意度调查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分析与改进建议 被引量:7
15
作者 向兴华 肖秋霜 +1 位作者 施亚玲 李晴虹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63-69,共7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分析研究生对奖助体系的满意度。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的满意度低于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对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的满意度高于学校自设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部属高校研究生的满意度高于省属高校研究生;奖学金的激励作...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分析研究生对奖助体系的满意度。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的满意度低于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对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的满意度高于学校自设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部属高校研究生的满意度高于省属高校研究生;奖学金的激励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基于此,本文提出高校需要遵循更好生活保障基础上的学术激励原则对研究生奖助体系进行调整改进,使保障尽可能充分,使激励保持适度,并加大导师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努力筹措资金增加奖助学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奖助学金评选制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奖助体系 保障 激励 研究生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