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纤维素基材料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熊鑫 宁洪龙 +5 位作者 方志强 苏国平 黎振超 刘贤哲 姚日晖 彭俊彪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3,共14页
目的由于纳米纤维素基材料良好的柔韧性、热力学性能和高透明度,近年来在柔性电子产品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更高效地开展研究。方法综述3类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及将纳米纤维素基材料应用... 目的由于纳米纤维素基材料良好的柔韧性、热力学性能和高透明度,近年来在柔性电子产品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更高效地开展研究。方法综述3类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及将纳米纤维素基材料应用在柔性电子产品中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纳米纤维素基材料应用于器件柔性衬底及绝缘材料的研究实例,并讨论纳米纤维素在各种应用方向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材料的未来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结论纳米纤维素是天然纤维素与纳米技术结合的产物,可主要划分为纤维素纳米纤丝、纤维素纳米晶以及细菌纤维素3类。近年来,纳米纤维素基材料作为电子器件柔性衬底、绝缘材料等研究均有许多成果问世。虽然纳米纤维素基电子器件的开发还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是与传统的石油化工产品相比,纳米纤维素具有原材料丰富、环保可降解等优点。对纳米纤维素基新型材料的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人类社会中日益严重的电子垃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柔性电子 可再生 绝缘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驱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邹建华 朱冠成 +3 位作者 王磊 徐苗 吴为敬 彭俊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17,共20页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得益于对高效有机半导体材料、新型器件结构、器件工作机理的深入理解以及产业界坚持不懈的工程探索,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的综合性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OLEDs...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得益于对高效有机半导体材料、新型器件结构、器件工作机理的深入理解以及产业界坚持不懈的工程探索,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的综合性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OLEDs新型显示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性支柱产业。本文将从OLEDs器件角度阐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显示驱动的研究进展,首先结合光电器件性能提升介绍OLED的基本器件结构演变过程,随后系统性重点阐述现阶段产业上广泛使用以及极具应用前景的器件结构,包括p‑i‑n OLEDs器件结构、叠层器件结构、非掺杂器件结构,最后简述OLEDs显示驱动技术,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i-n结构 叠层器件 非掺杂器件 显示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菲并咪唑基团的蓝色电致发光材料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维军 高曌 +3 位作者 王志明 杨兵 路萍 马於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49-1858,共10页
菲并咪唑作为一类新型的蓝色荧光材料的构筑基元,其以合适的禁带宽度、较高的发光效率、优异的光热稳定性和相对平衡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能力,引起广泛关注.发展性能优良的蓝光材料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进一步应用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近... 菲并咪唑作为一类新型的蓝色荧光材料的构筑基元,其以合适的禁带宽度、较高的发光效率、优异的光热稳定性和相对平衡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能力,引起广泛关注.发展性能优良的蓝光材料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进一步应用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菲并咪唑基团的蓝色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地介绍了菲并咪唑基团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类衍生物的器件性能,展望了这类化合物在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并咪唑 蓝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载流子注入与传输 量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发光二极管蓝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谭文乐 俞越 +1 位作者 胡德华 马於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应用的阶段。有机红光及绿光OLEDs基本上已能够达到商业应用的标准,但是蓝光OLEDs仍然存在亮度低、高亮度下寿命短的问题,因而...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应用的阶段。有机红光及绿光OLEDs基本上已能够达到商业应用的标准,但是蓝光OLEDs仍然存在亮度低、高亮度下寿命短的问题,因而商业上对兼具高激子利用率及高稳定性的蓝光材料和器件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和国际上相继提出了基于重金属配位的磷光配合物、三线态‑三线态湮灭、热活化延迟荧光、“热激子”等材料结构的设计策略,期望在获得高发光量子效率和激子利用率的同时,尽量减小器件的效率滚降,获得具有高稳定性、长寿命的蓝光OLEDs器件。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蓝光OLEDs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蓝光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OLEDs 热激子 热活化延迟荧光 金属磷光配合物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蓝色荧光材料5,5',6,6'-四苯基-2,2'-联吡嗪的制备和发光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雪莲 骆开均 +1 位作者 李祥龙 苏仕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4,共8页
以乙二胺和二苯乙二酮为原料合成了5,6-二苯基-2,3-二氢吡嗪(Dpdhpz),Dpdhpz在Ir Cl3·3H2O或三氟化硼乙醚等路易斯酸作用下发生自身氧化偶联得到了5,5',6,6'-四苯基-2,2'-联吡嗪(Dbppz)。在四氢呋喃(THF)溶液中,Dbppz... 以乙二胺和二苯乙二酮为原料合成了5,6-二苯基-2,3-二氢吡嗪(Dpdhpz),Dpdhpz在Ir Cl3·3H2O或三氟化硼乙醚等路易斯酸作用下发生自身氧化偶联得到了5,5',6,6'-四苯基-2,2'-联吡嗪(Dbppz)。在四氢呋喃(THF)溶液中,Dbppz的光致发光(PL)为深蓝色,最大发射峰位于400 nm,CIE坐标为(0.16,0.03)。Dbppz在THF溶液中最大量子效率为89%,在聚苯乙烯薄膜(Dbppz质量分数5%)中的量子效率为78%。将Dbppz制备成器件结构为ITO/HAT-CN(5 nm)/NPB(40 nm)/Dbppz(20 nm)/Tm Py PB(40 nm)/Li F(1 nm)/Al(100 nm)的非掺杂电致发光器件。实验发现,该非掺杂器件并没有产生预期的蓝色发光,而是意外地得到了一个白光器件。我们推测产生白光发射的原因与发光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相互作用有关。由于空穴传输层NPB的芳胺结构具有电子给体性质,而Dbppz的吡嗪结构具有电子受体结构,发光层与空穴传输层的界面发生了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激基复合物。在电致发光(EL)光谱中,除了Dbppz发光材料在415 nm的发射外,在550 nm还出现强的激基复合物的发射。激基复合物的产生使得EL发射出现了长波长光谱,同时减弱了发光层的"本征"发光。蓝色"本征"发光与激基复合物的黄色发光构成了一个CIE坐标值为(0.27,0.33)(亮度100 cd/m2)的白光器件。器件最大外量子效率、最大功率效率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44%、0.74 lm/W和1.04 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5' 6 6'-四苯基-2 2'-联吡嗪 氧化偶联 光致和电致发光 白色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关键有源光纤材料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向阳 唐国武 +1 位作者 董国平 杨中民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2,共11页
光纤激光器及放大器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而有源光纤是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的关键材料。本文综述了红外波段(近红外1.0μm、近中红外1.3~1.5μm、中红外2.0~3.0μm)关键有源光纤材料的研究进... 光纤激光器及放大器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而有源光纤是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的关键材料。本文综述了红外波段(近红外1.0μm、近中红外1.3~1.5μm、中红外2.0~3.0μm)关键有源光纤材料的研究进展,从增益系数、增益带宽、特种光纤应用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外有源光纤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了我国在该领域所面临的生产设备国产化率不高、高端工业化产品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我国关键有源光纤材料未来的重点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最后从基本理论自主创新、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政策体系构建、高技术产品引领、全产业链循环发展、领域人才梯队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关键有源光纤材料领域优质、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光纤材料 红外波段 光纤增益 光纤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剂间隙位占据诱导氟化物NaHF_(2)∶Cr^(3+)的高效近红外发光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帆铨 宋恩海 张勤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8-1838,共11页
宽带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型发光二极管(pc-LED)作为一种新型固态光源,在夜视照明、食品检测、生物成像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如何实现高效的近红外发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氟化物近红外荧光粉NaHF_(2)∶Cr^... 宽带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型发光二极管(pc-LED)作为一种新型固态光源,在夜视照明、食品检测、生物成像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如何实现高效的近红外发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氟化物近红外荧光粉NaHF_(2)∶Cr^(3+),发射峰位于761 nm,半高全宽约为112 nm,其内/外量子效率(IQE/EQE)为72.20%和29.6%。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晶体结构分析表明,Cr^(3+)离子在NaHF2体系中占据间隙位点,形成了高度畸变的八面体[CrF_(6)],有利于解除部分宇称禁阻跃迁,使得该荧光粉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将荧光粉NaHF_(2)∶Cr^(3+)与蓝光InGaN芯片相结合,制备了近红外输出功率为426.74 mW@300 mA的pc-LED器件,在夜视成像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也为设计高效近红外发射的Cr^(3+)激活荧光粉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转化发光二极管 近红外 NaHF_(2)∶Cr^(3+) 夜视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掺Er^(3+)上转换纳米晶发光性质多维调控研究进展
8
作者 阎龙 马崇庚 周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38-1955,共18页
近年来,高掺Er^(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与传统发光材料相比,这类材料具有多波段激发、穿透能力强的激发波段、光色动态可调以及对外场刺激响应灵敏等特点,在光信息安全、温度探针、生物成像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 近年来,高掺Er^(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与传统发光材料相比,这类材料具有多波段激发、穿透能力强的激发波段、光色动态可调以及对外场刺激响应灵敏等特点,在光信息安全、温度探针、生物成像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高掺杂Er^(3+)纳米晶发光性质的多维调控策略,涵盖基质组成、结构设计以及能量传递机制的深入解析,详细探讨了发光强度增强、光色调控、动力学过程调节和激发波段拓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本文还探究了外场激励对高掺杂Er^(3+)体系发光性能的调控机制,详细分析了温度、压力及金属表面电场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并从提升多光子跃迁概率和减少无辐射能量损失等角度揭示发光增强机理。最后,总结了激发模式调控高掺杂Er^(3+)上转换发光的有效方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掺Er^(3+) 上转换发光 多维调控 纳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单分子层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磊 丁梦竹 +1 位作者 王芳芳 黄维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7-620,共24页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低廉的制造成本和简便的制备工艺而备受瞩目,有望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然而,其长期稳定性问题和潜在的铅泄漏风险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iPSCs)凭借其优异的稳定性,成...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低廉的制造成本和简便的制备工艺而备受瞩目,有望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然而,其长期稳定性问题和潜在的铅泄漏风险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iPSCs)凭借其优异的稳定性,成为研究热点。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作为一种新型的空穴选择层(HSL)材料,因其定制化的分子剪裁策略和优异的界面调控能力,为解决iPSCs的稳定性和效率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SAMs在iPSCs中的应用进展,详细讨论了SAMs的分子结构设计、沉积方法以及其在能级调控、缺陷钝化和界面改性方面的作用机制。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顺序沉积和共组装(Co-SAMs)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器件性能。最后,对SAMs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大面积制备、长期稳定性提升、成本降低以及新型SAMs分子的设计等。SAMs技术有望推动iPSCs的高效、稳定和低成本商业化,为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自组装单分子层 空穴选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腔型薄膜体声波滤波器的关键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桂龙 支国伟 +3 位作者 罗添友 欧阳佩东 衣新燕 李国强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44,共17页
随着通信技术升级以及5G通信应用的驱动,各种智能设备所需的滤波器数量激增,促进了滤波器市场的繁荣,但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大带宽、高频率、高功率容量、微型化、集成化以及低成本等指标是学术界与产业界重点关注的方向,而基... 随着通信技术升级以及5G通信应用的驱动,各种智能设备所需的滤波器数量激增,促进了滤波器市场的繁荣,但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大带宽、高频率、高功率容量、微型化、集成化以及低成本等指标是学术界与产业界重点关注的方向,而基于薄膜体声波谐振器(Thin 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FBAR)技术的FBAR滤波器已成为最有前景的滤波器之一。另外,当前空腔型FBAR滤波器已取得了一定的商业成功,但是仍面临性能不足、工艺复杂、成本略高、技术受限等困境。为此,本文试图从器件理论研究与结构优化、高性能压电材料制备与优化、新型工艺开发及技术融合三方面对FBAR滤波器的相关问题与关键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研究领域的学者梳理FBAR滤波器技术进阶与迭代的脉络,以期为未来研究的路径与方向提供若干启发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AR滤波器 理论研究 AlN压电薄膜 技术融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SiC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热性能 被引量:38
11
作者 刘玫潭 蔡旭升 李国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0-1046,共7页
采用模压成型和无压浸渗工艺制备了高体积分数SiC增强Al基复合材料(AlSiC),对其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制备的AlSiC复合材料组织致密,两种粒径的SiC颗粒均匀分布于Al基质中,界面结合强度高;SiC增强颗粒与Al基质界... 采用模压成型和无压浸渗工艺制备了高体积分数SiC增强Al基复合材料(AlSiC),对其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制备的AlSiC复合材料组织致密,两种粒径的SiC颗粒均匀分布于Al基质中,界面结合强度高;SiC增强颗粒与Al基质界面反应控制良好,未出现Al4C3等脆性相。分析指出:Al合金中Si元素的存在有利于防止脆性相Al4C3的形成,Mg元素的加入提高了Al基体和SiC增强体之间的润湿性。所获得复合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9.31×10 6K 1,热导率为238 W/(m.K),密度为2.97 g/cm3,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完全满足高性能电子封装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 显微结构 物相 界面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纸衬底的制备、性能及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港 彭从星 +5 位作者 况宇迪 曾勇 朱朋辉 姚日晖 宁洪龙 方志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共10页
由纳米纤维素制备的纳米纸具有天然可降解、质量轻、柔性好、透明度高、强度高、热稳定性好以及可卷对卷生产等优良特性,被视为柔性电子器件衬底的理想材料之一。近年来,人类社会对电子垃圾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渐重视,使得绿色纳米纸衬底... 由纳米纤维素制备的纳米纸具有天然可降解、质量轻、柔性好、透明度高、强度高、热稳定性好以及可卷对卷生产等优良特性,被视为柔性电子器件衬底的理想材料之一。近年来,人类社会对电子垃圾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渐重视,使得绿色纳米纸衬底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纳米纸衬底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探讨了纳米纸衬底的制备、性能及其在器件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纳米纸衬底在有机薄膜晶体管、太阳能电池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现状。最后,进一步总结了现阶段纳米纸衬底在器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纳米纸制备效率低、对纳米纸进行性能调控和优化以满足电子器件的要求等,并对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纳米纸衬底 柔性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硫系玻璃内部缺陷检测物镜设计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波 吴越豪 +3 位作者 戴世勋 聂秋华 张勤远 木锐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2-178,共7页
大口径硫系玻璃在军事及民用高分辨率红外夜视成像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现阶段缺少针对大口径硫系玻璃内部缺陷(包括条纹、杂质和裂纹等)进行量化评价的检测技术,因此硫系玻璃的品质控制成为了限制其大范围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课... 大口径硫系玻璃在军事及民用高分辨率红外夜视成像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现阶段缺少针对大口径硫系玻璃内部缺陷(包括条纹、杂质和裂纹等)进行量化评价的检测技术,因此硫系玻璃的品质控制成为了限制其大范围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课题组大口径硫系玻璃的透射光谱特性以及现有的近红外照相机的光谱响应特性,提出了一种工作在近红外波段的大口径硫系玻璃内部缺陷检测技术并设计成像镜头,镜头包含了使用K9、F6玻璃的三片双胶合透镜,有效焦距为200 mm,在近红外波段0.95~1.05μm实现消色差,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根据镜头特点搭建了大口径硫系玻璃内部缺陷测试装置,实验验证了镜头的分辨率与设计要求相符,并可针对大口径硫系玻璃的各种内部缺陷进行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硫系玻璃 光学设计 内部缺陷 近红外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光电材料载流子迁移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文波 王剑斌 +1 位作者 刘力千 傅伟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49,共5页
测量有机光电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有助于了解载流子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传递机制。通过对几种有机光电材料载流子迁移率的测试方法详细的阐述与对比分析,深入理解各种测试技术的原理,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测试技术的实验方法,总结出各种测... 测量有机光电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有助于了解载流子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传递机制。通过对几种有机光电材料载流子迁移率的测试方法详细的阐述与对比分析,深入理解各种测试技术的原理,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测试技术的实验方法,总结出各种测试技术的优劣及适用性,对研究载流子在有机光电材料中的传输特性及有机光电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电材料 有机光电器件 载流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20 nm高功率全保偏光纤飞秒激光器(特邀)
15
作者 潘民杰 梁兆恒 +4 位作者 林巍 修昊 刘亚龙 韦小明 杨中民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83,共10页
920 nm飞秒光纤激光器在生物成像、非线性光学和光谱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920 nm飞秒光纤激光的平均功率、可靠性、噪声性能成为重要研究方向。针对上述需求,报道了一种可靠的920 nm高功率全保偏光... 920 nm飞秒光纤激光器在生物成像、非线性光学和光谱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920 nm飞秒光纤激光的平均功率、可靠性、噪声性能成为重要研究方向。针对上述需求,报道了一种可靠的920 nm高功率全保偏光纤飞秒激光器。该激光器的种子源采用全保偏9字腔锁模光纤振荡器,通过级联全保偏光纤啁啾放大,最终获得了基本重复频率为36.66 MHz、脉冲宽度为323 fs、平均功率为1.08 W的飞秒脉冲,实现了920 nm全保偏掺钕光纤激光器的最高平均功率输出。激光器1 h内的功率抖动仅为0.21%(相对标准偏差),10 Hz1MHz偏移频率范围内测得的时间抖动和累积相对强度噪声分别为745 fs和0.098%,表明该920 nm高功率全保偏光纤飞秒激光器具备优异的噪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字腔 啁啾脉冲放大 掺钕光纤激光器 低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金属衬底上外延生长Ⅲ族氮化物及相关器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文樑 李国强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63-868,共6页
通过分析对比蓝宝石衬底和金属衬底上外延生长Ⅲ族氮化物及相关器件的优缺点,指出了金属所具有的独特优异的物理及化学性能,以及金属作为衬底外延生长Ⅲ族氮化物及相关器件的重大意义。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在金属衬底上外延生长Ⅲ族氮化物... 通过分析对比蓝宝石衬底和金属衬底上外延生长Ⅲ族氮化物及相关器件的优缺点,指出了金属所具有的独特优异的物理及化学性能,以及金属作为衬底外延生长Ⅲ族氮化物及相关器件的重大意义。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在金属衬底上外延生长Ⅲ族氮化物及相关器件的研究状况及所发展的相关外延技术。相比金属有机物气相沉积技术和分子束外延技术,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可以实现Ⅲ族氮化物的低温外延生长,从而克服金属有机物气相沉积技术和分子束外延技术采用的高温生长而导致金属衬底与外延薄膜间发生的剧烈界面反应,可以直接在金属衬底上外延生长Ⅲ族氮化物及相关器件。脉冲激光沉积技术为在金属衬底上外延生长Ⅲ族氮化物及相关器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族氮化物及相关器件 金属衬底 脉冲激光沉积技术 外延生长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果蝇算法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可靠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伟明 文尚胜 傅轶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
根据白光发光二极管失效物理机制选取理想因子、结温、色坐标漂移量等参数作为输入量,利用果蝇算法自学习优化标准径向基神经网络基函数宽度,提高输出精度.研究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成功预测白光发光二极管可靠性衰变趋势,具有... 根据白光发光二极管失效物理机制选取理想因子、结温、色坐标漂移量等参数作为输入量,利用果蝇算法自学习优化标准径向基神经网络基函数宽度,提高输出精度.研究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成功预测白光发光二极管可靠性衰变趋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利用果蝇算法优化后,预测平均误差成功减少为3.1%,对未来建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发光二极管可靠性预测模型库提供有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分析 白光发光二极管 径向基神经网络 FO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研究进展
18
作者 黄湘兰 彭俊彪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6-451,共16页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etal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s,MOTFTs)因其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好的电学稳定性,在大尺寸发光显示驱动背板应用方面极具潜力。此外,MOTFTs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工艺兼容,制造成本较低,具有较大市...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etal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s,MOTFTs)因其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好的电学稳定性,在大尺寸发光显示驱动背板应用方面极具潜力。此外,MOTFTs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工艺兼容,制造成本较低,具有较大市场竞争优势。然而,衡量MOTFTs性能的两个关键指标——迁移率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限制了其高端显示应用。因此,开发高迁移率兼具高稳定性的MOTFTs成为研究热点和产业竞争焦点。大量研究表明,稀土掺杂氧化物有源半导体材料体系有望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重点综述兼具高迁移率和高稳定性的稀土掺杂氧化物材料设计及MOTFTs已达到的性能,探讨稀土掺杂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RE-MOTFTs)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稀土元素 迁移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3+)/Ho^(3+)掺杂碲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能与能量转换机制(英文)
19
作者 陈敢新 成运 钱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2-307,共6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单掺Tm^(3+)和Tm^(3+)/Ho^(3+)共掺碲酸盐玻璃,测试了808nm激光泵浦下玻璃的红外和上转换荧光光谱。Tm^(3+)/Ho^(3+)共掺碲酸盐玻璃上转换荧光光谱主要由695nm红光、544nm绿光、474nm蓝光和740nm红光四个发光带组...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单掺Tm^(3+)和Tm^(3+)/Ho^(3+)共掺碲酸盐玻璃,测试了808nm激光泵浦下玻璃的红外和上转换荧光光谱。Tm^(3+)/Ho^(3+)共掺碲酸盐玻璃上转换荧光光谱主要由695nm红光、544nm绿光、474nm蓝光和740nm红光四个发光带组成。通过分析样品的光谱性能和能量转换机制,发现很少报道的740nm红光可能是由Tm^(3+):1 D2→3 F2,3能级跃迁产生的。在掺杂0.5 mol%Tm2O3的样品中添加0.3mol%Ho2O3,695nm红光、740nm红光和474nm蓝光等上转换发光强度明显增大,大约分别是单掺0.5mol%Tm2O3样品中发光强度的3倍,2.5倍和14倍。这些情况说明存在着强烈的Ho^(3+)→Tm^(3+)反向能量传递。单掺Tm^(3+)碲酸盐玻璃中1 D2能级(发射740nm红光)上的粒子集居主要来源于合作上转换(CU)过程,而3 F2,3能级(发射695nm红光)上的粒子集居除了来源于CU过程之外,还有740nm红光的发射和1 G4能级上部分粒子的无辐射跃迁(1 G4→3 F2,3)两条途径,因此样品中695nm红光强度明显要大于740nm红光强度。通过交叉驰豫作用CR2和CR3以及反向共振能量转移RET2,Tm^(3+)/Ho^(3+)共掺碲酸盐玻璃中Tm^(3+)的1 G4能级(发射474nm蓝光)上的粒子集居数比单掺Tm^(3+)时出现了净增加。Tm^(3+)的1 G4能级上粒子集居数的增加可能进一步强化了该能级的无辐射跃迁、740nm红光的发射以及CU过程,并进而促使Tm^(3+)的3 F2,3能级上的粒子集居。所以,当Tm^(3+)/Ho^(3+)共掺碲酸盐玻璃与单掺Tm^(3+)碲酸盐玻璃中掺杂相同浓度的Tm^(3+)时,前者的红光和蓝光等上转换荧光强度均比后者要大。本文还研究了Tm^(3+)之间以及Tm^(3+)与Ho^(3+)之间的交叉弛豫和能量传递等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Tm^(3+)与Ho^(3+)之间的能量转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酸盐玻璃 上转换发光 能量转换 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Two-dimensional NiTe_(2)and Its Application in 1.5/2μm Mode-locked Fiber Lasers
20
作者 GUO Yunning HU Zhiwan +3 位作者 WU Xianzhang ZHANG Qizheng ZHOU Bo TAO Lili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3-881,共9页
As a representative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NiTe_(2)has an ultra-fast optical response,high carrier mobility,and excellent environmental stability.It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s of ene... As a representative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NiTe_(2)has an ultra-fast optical response,high carrier mobility,and excellent environmental stability.It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s of ener-gy,biomedicine,optoelectronic devices,and so on.At present,there have been scant repor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NiTe_(2)in the field of ultrafast photonics.In this work,NiTe_(2)was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and integrated with a tapered optical fiber to achieve mode-locking in an erbium-doped fiber laser(EDFL)and a thu-lium-doped fiber laser(TDFL).The mode-locked EDFL exhibited a pulse width of 678 fs and an output power of 3.92 mW.The pulse width of mode-locked TDFL was estimated to have a pulse width of 694 fs with an output power of 21.64 mW.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NiTe_(2)is an effective saturable absorber material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ultrafast op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e_(2)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saturable absorber mode-locked fiber las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