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心亚 黎永津 +1 位作者 黄洪 陈焕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3,共4页
多官能团有机硅功能单体对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研究主要包括物理共混和化学共聚法,本文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 有机硅 丙烯酸酯乳液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丙烯改性及其粘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傅和青 汤凤 +2 位作者 黄洪 蓝仁华 陈焕钦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7-300,共4页
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采用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氯化聚丙烯(CPP),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FTIR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AH和BPO用量对改性氯化聚丙烯胶粘剂粘附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 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采用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氯化聚丙烯(CPP),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FTIR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AH和BPO用量对改性氯化聚丙烯胶粘剂粘附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θ=90℃,反应时间t=3 0h,原料质量配比为m(CPP)∶m(MAH)∶m(BPO)=100∶3∶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丙烯 马来酸酐 过氧化二苯甲酰 接枝率 粘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酸固化氨基醇酸树脂木器漆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尹清华 张心亚 +1 位作者 涂伟萍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8期9-11,共3页
采用新型异丁基化尿素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与椰子油改性短油度醇酸树脂在酸催化下室温交联形成的共聚氨基醇酸树脂 ,配制木器漆。该木器漆的性能良好 ,外观丰满。
关键词 常温酸固化 氨基醇酸树脂 木器漆 研究 氨基树脂 室温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器绝缘胶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和青 谢筱薇 +1 位作者 邹桂梅 陈焕钦 《绝缘材料》 CAS 2005年第1期12-14,共3页
以沥青为基料、松香树脂为增粘剂、云母粉为填料,得到一种改性的沥青胶粘剂。结果表明当增粘剂加入量为15%~20%时胶粘剂的粘附力最大;当填料加入量为20%时,胶粘剂的软化点、粘附力较好;当溶剂含量为20%~30%时综合效果最佳。该胶粘剂... 以沥青为基料、松香树脂为增粘剂、云母粉为填料,得到一种改性的沥青胶粘剂。结果表明当增粘剂加入量为15%~20%时胶粘剂的粘附力最大;当填料加入量为20%时,胶粘剂的软化点、粘附力较好;当溶剂含量为20%~30%时综合效果最佳。该胶粘剂有较好的电绝缘性和粘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增粘剂 填料 改性 电绝缘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塑料用胶粘剂的研究
5
作者 傅和青 黄洪 +1 位作者 张心亚 陈焕钦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18,22,共3页
采用苯乙烯(St)对氯化聚丙烯(CPP)进行接枝改性(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得到聚丙烯塑料片用胶粘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St和BPO的含量对胶粘剂的粘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T为100℃,反应时间t为3.5h... 采用苯乙烯(St)对氯化聚丙烯(CPP)进行接枝改性(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得到聚丙烯塑料片用胶粘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St和BPO的含量对胶粘剂的粘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T为100℃,反应时间t为3.5h,反应物料的质量比m(CPP)∶m(St)∶m(BPO)为100∶3.0∶0.25时,改性后的胶粘剂的粘接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氯化聚丙烯 苯乙烯 过氧化二苯甲酰 粘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及其导电性能 被引量:16
6
作者 傅和青 张心亚 +3 位作者 黄洪 沈慧芳 蓝仁华 陈焕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90-1793,共4页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十六醇(CA)为助乳化剂,盐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导电聚苯胺(PAn).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苯胺、十二烷基磺酸、十六醇、盐酸和过硫酸铵配比对聚...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十六醇(CA)为助乳化剂,盐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导电聚苯胺(PAn).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苯胺、十二烷基磺酸、十六醇、盐酸和过硫酸铵配比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反应时间为6h,较佳的原料物质的量的比为苯胺∶十二烷基苯磺酸∶十六醇∶盐酸∶过硫酸铵=0.05∶0.028∶0.04∶0.01∶0.05;以十六醇为助乳化剂,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和盐酸为掺杂剂,提高了聚苯胺的导电性.同时对聚苯胺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乳液聚合 掺杂剂 导电性 导电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心亚 孙志娟 +2 位作者 黎永津 黄洪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5期11-15,62,共6页
在用乳液聚合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有机硅氧烷种类及用量、有机硅氧烷的加入方式、乳液的pH值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异丙氧基取代基的硅... 在用乳液聚合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有机硅氧烷种类及用量、有机硅氧烷的加入方式、乳液的pH值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异丙氧基取代基的硅烷有助于乳液聚合体系的稳定;并且控制硅氧烷用量和聚合体系的pH值、采用后交联技术有助于提高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过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有机硅氧烷 稳定性分析 聚合过程 聚合体系 聚合合成 加入方式 聚合温度 异丙氧基 交联技术 微乳液 pH值 取代基 用量 硅烷 用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涂料用苯丙微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心亚 蓝仁华 陈焕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0-413,共4页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采用过硫酸盐作引发剂,合成了新型水性涂料用苯丙微乳液。分析了苯丙微乳液的组成以及组成对其性质的影响,并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单体种类和配比以及功能性单体对微乳液聚合过程...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采用过硫酸盐作引发剂,合成了新型水性涂料用苯丙微乳液。分析了苯丙微乳液的组成以及组成对其性质的影响,并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单体种类和配比以及功能性单体对微乳液聚合过程和微乳液产品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涂料 苯丙微乳液 合成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单体 过硫酸盐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9
作者 傅和青 张心亚 +1 位作者 黄洪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53-55,共3页
从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缓冲剂和温度等几方面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乳液聚合 影响因素 单体 乳化剂 引发剂 缓冲剂 温度 水性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动力学及成核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心亚 黄洪 +3 位作者 黎永津 沈慧芳 蓝仁华 陈焕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7-202,共6页
用种子乳液聚合法研究了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对影响种子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因素进行讨论,并分析了乳液聚合的成核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和有机硅氧烷用量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动力学... 用种子乳液聚合法研究了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对影响种子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因素进行讨论,并分析了乳液聚合的成核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和有机硅氧烷用量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动力学有较大的影响.反应温度越高,引发剂浓度越高、乳化剂浓度越高、有机硅氧烷用量相对较小,乳液聚合反应的转化率越高,此外,体系的pH值在6~8之间时也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种子乳液聚合中Rp∝[E]^0.72,RP∝[I]^0.56,表观活化能Ea为143.92kJ·mol^01.种子乳液聚合初期,反应主要是单体液滴成核;进入壳层反应时,反应成核主要是以胶束成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丙烯酸酯乳液 聚合反应动力学 成核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心亚 蓝仁华 陈焕钦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3-387,共5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阴离子乳化剂DF-2和非离子乳化剂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以FeSO4、K2S2O8和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65℃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实验采用单体滴加工艺,用COULTERLS粒度仪和...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阴离子乳化剂DF-2和非离子乳化剂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以FeSO4、K2S2O8和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65℃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实验采用单体滴加工艺,用COULTERLS粒度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了共聚乳液的粒径分布和产物的结构,研究了加料方式、配方组成及操作方式对聚合稳定性、乳液的粒径分布以及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体滴加工艺能得到平均粒径为50~80nm的单峰窄分布微乳液,并有效地将有机硅氧烷引入到共聚物大分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心亚 黄洪 +2 位作者 沈慧芳 黎永津 陈焕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8-592,共5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引入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氧烷(C-1706),在(78±2)℃合成了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醴共聚物乳液.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粒度仪分别测定了共聚乳液产物的结构和粒径分布,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测定了乳胶粒子...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引入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氧烷(C-1706),在(78±2)℃合成了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醴共聚物乳液.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粒度仪分别测定了共聚乳液产物的结构和粒径分布,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测定了乳胶粒子形态和乳胶膜形态,用紫外老化仪测定了乳胶膜的耐老化和耐沾污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可将硅氧烷引入到共聚物大分子中,得到平均粒径为51.8-76.6bn且粒径分布窄的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其涂膜耐候性和耐沾污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硅氧烷 丙烯酸醑 乳液聚合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心亚 瞿金清 +1 位作者 蓝仁华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4-6,共3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 ,以BA为壳 ,MMA为核 ,MAA、HEMA和有机硅氧烷为官能性单体 ,合成了内硬外软的核 -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官能性单体、核 -壳单体结构、乳化剂。
关键词 核-壳型 有机硅 改性 丙烯酸酯乳液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水涂料用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校彬 傅和青 +1 位作者 黄洪 陈焕钦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1,共5页
以环氧树脂(EP)为改性剂,以聚醚二元醇(N21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原料制备了改性聚氨醑树脂(PUE);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C)对PUE涂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以环氧树脂(EP)为改性剂,以聚醚二元醇(N21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原料制备了改性聚氨醑树脂(PUE);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C)对PUE涂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CO/OH摩尔比、环氧树脂种类及用量、扩链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涂膜硬度、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引入,提高了PU膜的硬度、拉伸强度及耐热性.当NCO/OH摩尔比为1.3~1.4,FA4用量为6%~7%,扩链剂BDO用量为6%~8%,交联剂TMP用量2.5%-3%,PUE涂膜的主要性能指标优于PU,均达到国标GB/T19250-2003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涂料 聚氨酯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阻燃剂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5
作者 傅和青 黄洪 +1 位作者 张心亚 陈焕钦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4年第3期77-80,共4页
介绍了聚丙烯(PP)阻燃剂种类和机理,综述了PP阻燃剂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高效、低毒、低烟、低成本、多功能、新型复合“绿色”阻燃剂是21世纪PP阻燃剂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聚丙烯 阻燃剂 阻燃机理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三嵌段共聚物/改性纳米层状白泥复合弹性体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中华 刘书银 龚克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7,共4页
采用多步交换反应方法 ,将聚丙烯酸丁酯 (PBA)嵌入到白泥 (高岭土和白云母的混合物 )的高岭土层间 ,白泥的结构变化用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 .将所得白泥 PBA层状混杂物与热塑性弹性体丁苯三嵌段共聚物 (SBS)在 1 6 0℃共混 ,制得了新型... 采用多步交换反应方法 ,将聚丙烯酸丁酯 (PBA)嵌入到白泥 (高岭土和白云母的混合物 )的高岭土层间 ,白泥的结构变化用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 .将所得白泥 PBA层状混杂物与热塑性弹性体丁苯三嵌段共聚物 (SBS)在 1 6 0℃共混 ,制得了新型混杂纳米复合热塑性弹性体 .在白泥 PBA的质量分数为 0 5 %~ 6 0 %范围内 ,复合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高温玻璃化转变温度Tg2 分别由 1 5 70MPa、5 98 3%和 96℃升高至 2 6 76MPa、846 0 %和 1 5 6℃ ,而低温玻璃化转变温度Tg1 仍保持为 - 76℃ ,透明度也保持不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弹性体 层状白泥 纳米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酯改性白泥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中华 黄承亚 龚克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介绍了通过多步交换反应及扩散—聚合的方法,制备出聚丙烯酸酯改性层状白泥纳米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聚氯乙烯通过熔融共混的手段,制得一系列的聚氯乙烯/ 聚丙烯酸酯改性白泥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复合材料 聚丙烯酸酯 白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芳基-3-N-丙酰基-5-(2-溴-4-氟苯基)-1,3,4-噁二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德江 傅和青 葛正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36-938,共3页
2-溴-4-氟苯甲酰肼(1)与芳香醛缩合得到酰腙(2a^2i),再与丙酸酐环反应合成了9种新型的2-芳基-3-N-丙酰基-5-(2-溴-4-氟苯基)-1,3,4-二唑啉类衍生物(3a^3i),收率79%~84%。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证。初步的抗菌试验表... 2-溴-4-氟苯甲酰肼(1)与芳香醛缩合得到酰腙(2a^2i),再与丙酸酐环反应合成了9种新型的2-芳基-3-N-丙酰基-5-(2-溴-4-氟苯基)-1,3,4-二唑啉类衍生物(3a^3i),收率79%~84%。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证。初步的抗菌试验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二唑啉衍生物 合成 结构表征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管材料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傅和青 黄洪 +1 位作者 张心亚 陈焕钦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4年第6期60-62,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改性聚丙烯(PP)管材料的研究,包括纳米技术改性、复合技术改性、β晶型促进剂改性、聚乙烯改性、助剂改性;采用国家标准规范PP管市场,加强PP管材料特别是改性PP管材料的研究,提高产品质量,使之具有新的功能,缩短同国外产品... 综述了国内外改性聚丙烯(PP)管材料的研究,包括纳米技术改性、复合技术改性、β晶型促进剂改性、聚乙烯改性、助剂改性;采用国家标准规范PP管市场,加强PP管材料特别是改性PP管材料的研究,提高产品质量,使之具有新的功能,缩短同国外产品的差距,以满足日益增长的PP管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改性 PP管 管材料 促进剂 晶型 聚乙烯 改性聚丙烯 国外产品 市场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保护胶体稳定的丙烯酸酯乳液的流变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少雄 林劲冬 +2 位作者 王娟 张心亚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11,共3页
分别采用常规乳化剂和羟乙基纤维素为保护胶体制备丙烯酸酯乳液。通过TEM分别观察乳胶粒的形态。利用流变仪测定剪切速率(Ds)-剪切应力(τ)关系、剪切速率(Ds)-黏度(η)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羟乙基纤维素为保护胶体制备的乳液与常规乳液... 分别采用常规乳化剂和羟乙基纤维素为保护胶体制备丙烯酸酯乳液。通过TEM分别观察乳胶粒的形态。利用流变仪测定剪切速率(Ds)-剪切应力(τ)关系、剪切速率(Ds)-黏度(η)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羟乙基纤维素为保护胶体制备的乳液与常规乳液具有不同结构,该结构使其乳液体系流变性能不同。在相同剪切速率下,保护胶体制备的丙烯酸酯乳液的剪切力明显大于常规乳液的剪切力,该乳液在一定剪切速率范围内有剪切稀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流变性 保护胶体 剪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