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济评价的换热器最优传热温差 被引量:19
1
作者 华贲 仵浩 刘二恒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42-1146,共5页
换热器选型是化工过程设计工作的重要部分。换热器的传热温差△T设计取值,左右着一次投资与能量回收效率之间的优化权衡。其结果强烈取决于因资源有限性和制造科技进步所决定的、不断增加的能源与设备的比价。本文在运用经济学理论对... 换热器选型是化工过程设计工作的重要部分。换热器的传热温差△T设计取值,左右着一次投资与能量回收效率之间的优化权衡。其结果强烈取决于因资源有限性和制造科技进步所决定的、不断增加的能源与设备的比价。本文在运用经济学理论对换热过程的热火用损失计价和换热器投资估算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和回归的基础上,发展了换热器最优传热温差的数学模型,开发了可实用于工程设计的换热器△T计算机辅助优化计算软件。此项研究的应用实例表明,采用优化的换热器的传热温差△Topt的设计,能够取得显著的节能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火用)计价 换热器价格 最优传热温差 经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螺旋外棘齿管对流换热与流阻实验研究
2
作者 龙新峰 《广东电力》 2004年第5期1-6,共6页
针对火力发电厂无铜化运行需求,研制并加工出一种钢质双侧强化传热管———内螺旋外棘齿管。采用通用的强化传热管试验装置,对5根不同结构参数的内螺旋外棘齿管进行了水平单管管外蒸汽冷凝和流阻特性试验研究。根据大量实验数据,拟合出... 针对火力发电厂无铜化运行需求,研制并加工出一种钢质双侧强化传热管———内螺旋外棘齿管。采用通用的强化传热管试验装置,对5根不同结构参数的内螺旋外棘齿管进行了水平单管管外蒸汽冷凝和流阻特性试验研究。根据大量实验数据,拟合出实验雷诺数Re范围内的管内换热努塞尔数Nu及阻力系数f的计算关联式,并对内螺旋外棘齿管的热力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研究发现:所有内螺旋外棘齿管管内换热系数比光滑管提高了42%~152%,同时阻力系数增加了48%~350%。最后得出结论:无论在何种工况下运行,内螺旋外棘齿管的换热与流阻综合性能均优于光滑管,可用做发电厂换热设备的管芯,大大提高电厂热能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螺旋外棘齿管 强化传热 对流换热 阻力特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改质过程的能量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丽华 李亚军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5,共4页
针对催化汽油辅助提升管改质降烯烃技术(ARFCC)存在能耗偏高的特点,采用'三环节'模型和经济理论对辅助系统的用能状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优化的辅助分馏塔热量为热源,粗汽油为主要热阱的换热网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辅助分馏塔... 针对催化汽油辅助提升管改质降烯烃技术(ARFCC)存在能耗偏高的特点,采用'三环节'模型和经济理论对辅助系统的用能状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优化的辅助分馏塔热量为热源,粗汽油为主要热阱的换热网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辅助分馏塔能量的利用效率,实现粗汽油气相进料的汽油改质过程的能量优化。研究表明:通过降低辅助提升管油剂接触温差,将辅助分馏系统的较低品质热量转换成等量的反再系统高品质热量,可达到催化裂化装置的能量升级利用;并使油剂混合过程中的损降低85%;回收环节的回收率从44%提高到57%,从而降低了汽油降烯烃改质过程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辅助提升管反应器 粗汽油 降烯烃 能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厂干气的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永飞 华贲 李亚军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1,74,共4页
介绍了国内炼厂干气的综合利用现状,提出了一种利用炼厂干气提取轻烃和氢气的新工艺:采用变压吸附和精制生产技术同时生产乙烷/乙烯浓缩气和氢气。将该工艺应用于国内某生产能力5.0 Mt/a的炼油厂,并进行经济性评价。通过优化利用资源,... 介绍了国内炼厂干气的综合利用现状,提出了一种利用炼厂干气提取轻烃和氢气的新工艺:采用变压吸附和精制生产技术同时生产乙烷/乙烯浓缩气和氢气。将该工艺应用于国内某生产能力5.0 Mt/a的炼油厂,并进行经济性评价。通过优化利用资源,解决了多余的炼厂气烧锅炉或放空的问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 变压吸附 干气精制 乙烯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能相变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超 剧霏 +1 位作者 侯海燕 朱冬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1期261-264,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节能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贮能技术能有效地改变能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其核心技术是高效贮能相变材料的开发。介绍了贮能技术的研究概况和进展,特别是相...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节能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贮能技术能有效地改变能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其核心技术是高效贮能相变材料的开发。介绍了贮能技术的研究概况和进展,特别是相变贮能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相变材料的分类和性能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能 潜热 相变材料 节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液化石油气资源的优化利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亚军 华贲 李国庆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50,共5页
随着西气东输和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实施,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规划正在落实。长期以来液化石油气(LPG)主要作为城市燃气使用,资源优化利用率低。本文分析了国内外LPG综合利用现状,提出了天然气所替代燃料LPG的利用途径,阐明了LPG转化为高附... 随着西气东输和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实施,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规划正在落实。长期以来液化石油气(LPG)主要作为城市燃气使用,资源优化利用率低。本文分析了国内外LPG综合利用现状,提出了天然气所替代燃料LPG的利用途径,阐明了LPG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经济利益和优化利用的社会意义,以期引起LPG用户及石化企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利用 中国 LPG 化工产品 资源 石化企业 项目 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西气东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催化重整装置 改善我国油品质量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亚军 李国庆 华贲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针对我国汽油消耗量快速增长和油品指标日趋严格的现状,从芳烃及衍生物消费、加氢工艺氢源需求的增加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发展催化重整装置的重要性。指出制约我国催化重整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与乙烯争夺原料,石脑油短缺问题。分析研究了扩大... 针对我国汽油消耗量快速增长和油品指标日趋严格的现状,从芳烃及衍生物消费、加氢工艺氢源需求的增加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发展催化重整装置的重要性。指出制约我国催化重整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与乙烯争夺原料,石脑油短缺问题。分析研究了扩大和优化催化重整原料来源的途径,以改变重整原料数量不足的局面。催化重整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和原料供应的改善将使我国催化重整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汽油 催化重整装置 乙烯 石脑油 优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粗汽油回炼改质工艺的用能改进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亚军 郑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8-232,共5页
针对催化粗汽油回炼改质过程能耗偏高的现状,进行了以降低辅助提升管油/剂接触温差和优化辅助分馏塔油气热量利用为目的的过程用能改进。工程实施结果表明,利用装置低温余热提高粗汽油回炼温度,可通过多发生5.7 t/h的中压蒸汽,将辅助分... 针对催化粗汽油回炼改质过程能耗偏高的现状,进行了以降低辅助提升管油/剂接触温差和优化辅助分馏塔油气热量利用为目的的过程用能改进。工程实施结果表明,利用装置低温余热提高粗汽油回炼温度,可通过多发生5.7 t/h的中压蒸汽,将辅助分馏系统的较低品质热量置换出等量的反-再系统的高品质热量;同时,辅助分馏塔中段回流热和循环油浆热量的升级利用,使得催化粗汽油回炼改质工艺的用能状况大为改善。优化改进后的有效热利用提高,干气和焦炭的产率下降,使现有的50 t/h粗汽油回炼改质催化装置能耗降低4.4 kg(标油)/t(原料),且汽油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粗汽油 辅助提升管反应器 辅助分馏塔 能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发展煤层气产业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亚军 郭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9-151,共3页
中国能源结构状况是一方面以煤为主,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又对优质能源煤层气缺少有效的、规模化的开发利用,不仅浪费了大量洁净能源,且对后备资源安全形成威胁。文章分析了煤层气产业在中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及经济、... 中国能源结构状况是一方面以煤为主,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又对优质能源煤层气缺少有效的、规模化的开发利用,不仅浪费了大量洁净能源,且对后备资源安全形成威胁。文章分析了煤层气产业在中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及经济、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指出资金、关键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政策等因素的制约严重阻碍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建议:政府应在掌握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制订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先进技术的开发;提高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将煤层气纳入全国燃气管网规划等。尽快发展规模化的煤层气产业是中国现阶段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的现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能源 开发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化阴极炭材料热物性测试研究(英文)
10
作者 王长宏 朱冬生 +1 位作者 周孑民 陈晓玲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46-48,共3页
对经典的周期热流法测试原理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实验模型和石墨化阴极炭块材料性能的特点,设计开发了一套铝电解槽用阴极碳素材料瞬态热物性测试系统。采用两路热电偶来检测通过试样的正弦温度信号,根据信号在试样内传播时产生的振幅衰... 对经典的周期热流法测试原理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实验模型和石墨化阴极炭块材料性能的特点,设计开发了一套铝电解槽用阴极碳素材料瞬态热物性测试系统。采用两路热电偶来检测通过试样的正弦温度信号,根据信号在试样内传播时产生的振幅衰减和相位滞后,可以直接计算出导温系数,在已知密度和比热参数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导热系数。在20~300℃的范围内,测定装置操作方便,数据可靠。对计算方法和测试系统的研究,为获得可靠的热物性数据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热流法 导温系数 导热系数 石墨化阴极 铝电解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用电需求预测与储能式热力发电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伍莹宏 龙新峰 梁平 《广东电力》 2004年第6期1-5,共5页
社会用电量预测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对广东省全省用电量进行了预测,所得仿真模拟值与历史数据基本吻合,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基于预测结果,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别是氨基热化学储能式太阳... 社会用电量预测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对广东省全省用电量进行了预测,所得仿真模拟值与历史数据基本吻合,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基于预测结果,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别是氨基热化学储能式太阳能热力发电在广东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用电量 神经网络模型 热化学储能 太阳能热力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