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敏炜 彭年才 李凤仪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21,共4页
从催化剂、碳源气体及反应器的选择等方面综述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碳纳米管的合成机理。指出催化合成碳纳米管的研究难点在于管径的有效调控和大批量生产 。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法 制备 碳纳米管 研究进展 催化剂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气相羰化非铑非卤素新催化体系研究 I.新的硫化物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羰化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彭峰 李荣峰 +1 位作者 张振宁 黄仲涛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8,共4页
采用(NH4)2S溶液硫化制备了一系列Cr、Mo、W硫化物负载型催化剂,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硫化物催化剂比用H2与CS2(或H2S)气相硫化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高的羰化活性与选择性,除硫化的CrCo/C催化剂无羰化... 采用(NH4)2S溶液硫化制备了一系列Cr、Mo、W硫化物负载型催化剂,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硫化物催化剂比用H2与CS2(或H2S)气相硫化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高的羰化活性与选择性,除硫化的CrCo/C催化剂无羰化活性外,其余在无任何促进剂下均对甲醇气相羰化具有活性,其羰化活性顺序为:MoCo/C>MoNi/C>WCo/C>WNi/C>MoFe/C。实验还发现,添加第3组分(Cu、Ag、Zn、Sn、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羰化 催化剂 硫化 醋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降凝剂对南海高凝高粘原油流变性能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黄仲涛 陈丽云 +2 位作者 张国锭 邝伟光 耿建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6-52,60,共8页
实现高凝高粘原油添加化学降凝剂进行常温低温管道输送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下列几方面探讨了南海高凝高粘原油添加化学降凝剂和复配组份后流变性能的变化:①表观粘度;②屈服应力;③启动压降;④流变性能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 实现高凝高粘原油添加化学降凝剂进行常温低温管道输送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下列几方面探讨了南海高凝高粘原油添加化学降凝剂和复配组份后流变性能的变化:①表观粘度;②屈服应力;③启动压降;④流变性能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本文认为南海高凝高粘原油添加化学降凝剂和复配组份进行常温低温管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流变性 启动压力 表观粘度 动态稳定性 组份 管道输送 静态稳定性 屈服应力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接式酞菁材料合成及其双氧水体系催化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希明 古国榜 +1 位作者 何志梅 黄仲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8期74-78,共5页
采用苯酐尿素在位合成新途径进行金属酞菁配合物嵌接式层状锑磷酸材料的合成制备工作。通过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在位反应过程及纯化材料进行了考察研究。用双氧水体系考评铁酞菁配合物嵌接式层状锑磷酸和钴酞菁配合物嵌接式层状锑磷... 采用苯酐尿素在位合成新途径进行金属酞菁配合物嵌接式层状锑磷酸材料的合成制备工作。通过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在位反应过程及纯化材料进行了考察研究。用双氧水体系考评铁酞菁配合物嵌接式层状锑磷酸和钴酞菁配合物嵌接式层状锑磷酸材料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层状锑磷酸 嵌接式层状材料 合成 表征 双氧水 氧化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系纳米材料在润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潘传艺 余军文 +2 位作者 李雪辉 王芙蓉 王乐夫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绿色金属铋系纳米材料在满足润滑剂环保要求同时也显示了良好的摩擦学性能。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铋系纳米材料在润滑油脂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展,并指出了铋系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油脂添加剂在摩擦学中的研究发展趋势。铋... 绿色金属铋系纳米材料在满足润滑剂环保要求同时也显示了良好的摩擦学性能。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铋系纳米材料在润滑油脂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展,并指出了铋系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油脂添加剂在摩擦学中的研究发展趋势。铋系纳米材料在润滑油脂中的作用机制为:铋系纳米有机物易于吸附在摩擦金属表面上,生成了一层有机复合膜;由于铋金属纳米粒子带有电荷而向表面移动,并沉积于摩擦表面形成非晶体或无定形膜,从而起到减摩抗磨作用。铋纳米粒子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问题是影响其在润滑中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通过改进纳米粒子的制备工艺及研制和合成新的分散剂和稳定剂,可解决润滑油中纳米粒子在苛刻条件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气相羰基化非铑非卤素新催化体系研究Ⅲ.硫化的单组分Mo/C催化剂制备及羰化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彭峰 李建伟 +1 位作者 陈志平 田军勇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1,共4页
采用硫化铵溶液硫化法制备的Mo/C催化剂经还原活化后具有很高的甲醇气相羰化活性与选择性。最佳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 :Mo/S摩比为 1 /4、氢气还原温度为 450℃。最佳的羰化反应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2 80℃ ,CH3OH/CO进料摩比为 1 /2 ,CO... 采用硫化铵溶液硫化法制备的Mo/C催化剂经还原活化后具有很高的甲醇气相羰化活性与选择性。最佳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 :Mo/S摩比为 1 /4、氢气还原温度为 450℃。最佳的羰化反应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2 80℃ ,CH3OH/CO进料摩比为 1 /2 ,CO的GHSV为 450 0L/(kgcat·h) ,此时甲醇转化率达 45 2 % ,醋酸甲酯选择性为77 8% ,产物时空收率高达 1 9 2 3mol/(kgc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催化剂 气相羰基化 钼/C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气相羰化非铑非卤素新催化体系研究 Ⅰ.硫化的CoMo/C系催化剂制备 被引量:3
7
作者 彭峰 谭荣国 黄仲涛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2,共4页
制备了一系列硫化的负载型CoMo催化剂,在没有添加任何卤素作促进剂的情况下,研究了它们的甲醇气相羰化性能。实验表明,活性炭是最佳载体;硫化的Mo/C本身无羰化活性,但能促进甲醇的转化,Co有利于羰化产物生成;Co、M... 制备了一系列硫化的负载型CoMo催化剂,在没有添加任何卤素作促进剂的情况下,研究了它们的甲醇气相羰化性能。实验表明,活性炭是最佳载体;硫化的Mo/C本身无羰化活性,但能促进甲醇的转化,Co有利于羰化产物生成;Co、Mo质量含量各为10%时,硫化的CoMo/C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与选择性;反应温度为300℃时,催化剂的羰化活性最高。当空速为1600L/(kg·h)、甲醇进料浓度为8.4mol%时,甲醇转化率达31.5%,醋酸甲酯时空收率高达0.569mol/(k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羰化 醋酸甲酯 催化剂 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气相羰基化非铑非卤素新催化体系研究Ⅴ.载体对催化剂气相羰基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彭峰 任艳群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18,共4页
以活性炭、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作载体制备了一系列负载的钼催化剂 ,并对甲醇常压下直接气相羰基化进行了研究 ,实验发现载体对催化剂的羰化性能非常敏感。活性炭是最佳的催化剂载体 ;Mo/γ Al2 O3 催化剂虽甲醇转化率高 ,但羰化产物... 以活性炭、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作载体制备了一系列负载的钼催化剂 ,并对甲醇常压下直接气相羰基化进行了研究 ,实验发现载体对催化剂的羰化性能非常敏感。活性炭是最佳的催化剂载体 ;Mo/γ Al2 O3 催化剂虽甲醇转化率高 ,但羰化产物选择性低 ;而Mo/SiO2 催化剂不仅甲醇转化率低、而且羰化选择性几乎为零。实验对催化剂的CO、NH3化学吸附与羰基化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酸性对甲醇的转化十分重要 ,催化剂对CO的化学吸附是决定羰化反应选择性的关键。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气相羰基化 载体 钼催化剂 催化性能 活性炭 三氧化二铝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Z反应在CSTR体系中的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乐夫 黄仲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0年第3期66-71,共6页
本文采用UV—VIS光谱仪研究了Belousov-Zhabotinsky(BZ)反应在CSTR反应器中的振荡行为。并在间歇反应器中用电位分析法和光谱法对该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作了比较。较详细地描述了BZ反应产生振荡的FKN机理。
关键词 BZ反应 振荡 反应机理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气相一步合成甲基异丁基酮催化剂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雪辉 王乐夫 龚健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16,共3页
制备了由丙酮气相一步合成甲基异丁基酮的双功能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组分的负载方法、催化剂预处理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TPR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关键词 丙酮 甲基异丁基铜 催化剂 一步合成 MIB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线探针测定液体的导热系数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少烈 蒋中坚 +2 位作者 杜建中 林垂豪 潘大年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2-66,共5页
本文分析了热线探针测定液体导热系数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指出了设计探针时应注意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利用实验数据对导热系数关联式进行校正的“两点式还原法”,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与发表的文献数据相比,校正后的数据相对误差在±3... 本文分析了热线探针测定液体导热系数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指出了设计探针时应注意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利用实验数据对导热系数关联式进行校正的“两点式还原法”,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与发表的文献数据相比,校正后的数据相对误差在±3%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 导热系数 热线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解质电化学反应器在甲烷氧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紫峰 林维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9-54,共6页
介绍了甲烷在固体电解质电化学反应器中氧化转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甲烷在固体电解质电化学反应器中实现完全氧化和部分氧化的机理。还分析了电极催化剂、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和CH4/O2比对甲烷转化率和C2选择性的影响。
关键词 电化学反应器 甲烷 氧化 SS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P-O体系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浓度强制周期振荡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仲涛 肖承庆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4-38,共5页
采用非稳态强制浓度周期振荡操作,对Fe-P-O体系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的影响进行探讨.采用了三种浓度振荡反应形式,均使OCM反应与稳态操作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强制浓度振荡操作对OCM催化过程有强化作用.
关键词 强制浓度振荡 甲烷 氧化偶联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铁系催化剂上CO—H2合成低碳醇碳链增长机理
14
作者 林维明 黄传荣 +2 位作者 甘世凡 王盛明 唐通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4-38,共5页
利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CO+H2在Fe-Co-Cu催化剂上合成低碳醇的碳链增长机理。红外光谱证实了'中间物'——酰基和羟基次甲基的存在;并确认它们是CO+H2合成C2醇的'中间物',从而得出结论:在Fe-Co-Cu催化剂上,CO+H2合成醇... 利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CO+H2在Fe-Co-Cu催化剂上合成低碳醇的碳链增长机理。红外光谱证实了'中间物'——酰基和羟基次甲基的存在;并确认它们是CO+H2合成C2醇的'中间物',从而得出结论:在Fe-Co-Cu催化剂上,CO+H2合成醇的碳链增长机理按缩合理论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2合成 铁催化剂 碳链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线探针测定液体导热系数及其校正
15
作者 黄少烈 杜建中 +1 位作者 林垂豪 蒋中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89年第4期9-15,共7页
本文深入研究了线热源探针和它的测试条件与理想线热源的求解边界条件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后,提出了利用实验所得数据回归的近似式进行自身校正的“两点式还原法”;使探针测定导热系数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扩大了探针的... 本文深入研究了线热源探针和它的测试条件与理想线热源的求解边界条件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后,提出了利用实验所得数据回归的近似式进行自身校正的“两点式还原法”;使探针测定导热系数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扩大了探针的适用范围。所测定的水和甲苯等介质的导热系数与近期发表的据认为是最准确的数据相比,不确定度在±0.7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针 测量 液体 导热系数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气相羰基化非铑非卤素新催化体系研究Ⅵ.催化活性及催化剂结构表征
16
作者 彭峰 卢巧真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4,共4页
制备了一系列非负载含钼催化剂并考察了甲醇直接气相羰基化活性 ,采用扫描电镜 -电子显微探针 (SEM -EMPA)及XRD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 :具有晶态结构的MoS2 几乎没有羰化活性 ,而非晶态结构的催化剂呈现较高的羰基化活性 ,对于... 制备了一系列非负载含钼催化剂并考察了甲醇直接气相羰基化活性 ,采用扫描电镜 -电子显微探针 (SEM -EMPA)及XRD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 :具有晶态结构的MoS2 几乎没有羰化活性 ,而非晶态结构的催化剂呈现较高的羰基化活性 ,对于非晶态结构催化剂S/Mo原子比高 ,羰基化活性增大 ;对甲醇直接气相羰基化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的新型硫化Mo/C催化剂 ,其活性相结构为非晶态 ,活性组成为S/Mo原子比等于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气相羰基化 催化剂 表征 催化活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气相羰基化非铑非卤素新催化剂体系研究Ⅳ.还原温度对硫化的Mo/C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峰 郑国胜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2-24,共3页
对硫化的Mo/C催化剂还原温度的考察表明 ,还原温度愈高 ,甲醇气相羰基化转化率愈低 ,但羰化产物醋酸甲酯选择性增加 ,较适宜的还原温度为 45 0℃ ,此时醋酸甲酯收率最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 ,催化剂活性组分易在活性炭载体上聚集成颗粒 ... 对硫化的Mo/C催化剂还原温度的考察表明 ,还原温度愈高 ,甲醇气相羰基化转化率愈低 ,但羰化产物醋酸甲酯选择性增加 ,较适宜的还原温度为 45 0℃ ,此时醋酸甲酯收率最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 ,催化剂活性组分易在活性炭载体上聚集成颗粒 ,还原温度升高 ,颗粒增大 ,活性下降 ,但对控制副反应 ,提高选择性有利。对 45 0℃下还原的催化剂电子探针分析表明 ,活性炭基体表面上催化剂组成为MoS2 ,而在聚集的颗粒上Mo/S摩比高达 5 / 1 ,钼主要以零价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气相羰基化 负载型催化剂 还原 表征
全文增补中
气—液—固三相并流体系的流型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1-17,共7页
三相并流的流型与系统的动态特征有关。本文将压力信号的检测分析应用于三相并流的流型研究.根据球振动模型的能量分析导出识别模型,同时给出识别参数—压力振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通过信号分析实现模型的量化.结果表明,流型转变时... 三相并流的流型与系统的动态特征有关。本文将压力信号的检测分析应用于三相并流的流型研究.根据球振动模型的能量分析导出识别模型,同时给出识别参数—压力振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通过信号分析实现模型的量化.结果表明,流型转变时,压力振动能变化显著而有规律,依之判别三相并流流型效果显著;适用于三相并流时传质、传热、气含率及压降等研究的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流动 流型 三相流 气-液-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薄膜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英文) 被引量:24
19
作者 彭峰 陈水辉 +2 位作者 张雷 王红娟 谢志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44-948,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ZnO透明溶胶,在铝箔上涂膜后经500℃处理制得具有可见光响应的纳米ZnO薄膜光催化剂.以甲基橙模拟有机污染物,在可见光下研究了薄膜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用一片有效面积为200cm2的ZnO/Al薄膜作为催化剂,甲基橙的降...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ZnO透明溶胶,在铝箔上涂膜后经500℃处理制得具有可见光响应的纳米ZnO薄膜光催化剂.以甲基橙模拟有机污染物,在可见光下研究了薄膜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用一片有效面积为200cm2的ZnO/Al薄膜作为催化剂,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6.3%,比ZnO负载在玻璃上制得的ZnO/glass薄膜催化剂活性高得多.采用扫描电镜与原子力显微镜对ZnO/Al薄膜制备条件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多孔ZnO/Al薄膜比致密ZnO/Al薄膜具有更高的活性,实验制备的具有高活性的ZnO/Al薄膜颗粒平均直径为52.2nm.采用本方法制备的ZnO/Al薄膜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能在可见光下降解有机物的有效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氧化锌薄膜 铝箔 溶胶-凝胶法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正丁基-3-甲基咪唑溴化物离子液体TGA-FTIR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雪辉 张磊 +3 位作者 李琼 耿卫国 叶玉嘉 王乐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65-1468,共4页
利用TGA-FTIR技术,研究了空气及氮气气氛下1-正丁基-3-甲基咪唑溴化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氛下,在离子液体的沸点附近,存在一定的蒸汽压,随着温度的升高,1-正丁基-3-甲基咪唑溴化物主要以蒸气的形式汽化.在离子液体汽化过程中... 利用TGA-FTIR技术,研究了空气及氮气气氛下1-正丁基-3-甲基咪唑溴化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氛下,在离子液体的沸点附近,存在一定的蒸汽压,随着温度的升高,1-正丁基-3-甲基咪唑溴化物主要以蒸气的形式汽化.在离子液体汽化过程中,未观察到离子液体发生明显的分解现象.在受热过程中,离子液体可能发生碳化作用,在空气气氛中,离子液体可能发生氧化作用,并且,离子液体的碳化速率与氧化速率基本接近.随着温度的升高,离子液体的氧化及碳化产物被进一步深度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1-正丁基-3-甲基咪唑溴化物 热分析(TGA)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TGA-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