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0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科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任颜卫 杨少容 +2 位作者 邓远富 王湘利 展树中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0期115-120,共6页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导向和必然趋势。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大学化学课程从教经验以及虚拟教研室建设要求,从教学顶层设计、课程设置优化、实践能力培养和师资德育能力提升四个方面介绍了大学化学课程思政教...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导向和必然趋势。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大学化学课程从教经验以及虚拟教研室建设要求,从教学顶层设计、课程设置优化、实践能力培养和师资德育能力提升四个方面介绍了大学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工科类大学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化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虚拟教研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型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亲水海绵擦的制备
2
作者 徐守萍 曾丽花 +2 位作者 皮丕辉 文秀芳 程江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3,共7页
聚乙烯醇缩醛海绵具有亲水性、高强度、高回弹以及可降解性,在很多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采用聚乙烯醇和醛作为主要原料,通过表面活性剂发泡制备聚乙烯醇缩醛亲水海绵擦,并探索用相对低毒性的乙醛、丙醛代替传统工艺中高毒性的... 聚乙烯醇缩醛海绵具有亲水性、高强度、高回弹以及可降解性,在很多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采用聚乙烯醇和醛作为主要原料,通过表面活性剂发泡制备聚乙烯醇缩醛亲水海绵擦,并探索用相对低毒性的乙醛、丙醛代替传统工艺中高毒性的甲醛。实验设计分组研究甲醛、乙醛和丙醛缩醛反应能力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缩醛反应的机理;测试方面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拉力仪表征聚合物和材料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聚合物性能与结构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成品海绵可作为工作台清洁工具,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本实验是集合文献查阅、基础实验操作、材料性能表征以及应用性能为一体的综合研究型实验,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同时锻炼主动分析问题、探究解决方案的能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海绵 缩醛反应 高分子化学 综合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化学辅助催化剂改性调控有机产物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韩玉鑫 张如玉 +2 位作者 石璐瑶 李灿灿 王金星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反应路径的多重性以及能量势垒的依变性为催化剂结构优化与定向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文依次从催化剂制备与改性、量子化学辅助分析及催化剂定性调控三个方面展开评述。首先,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制备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喷雾... 反应路径的多重性以及能量势垒的依变性为催化剂结构优化与定向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文依次从催化剂制备与改性、量子化学辅助分析及催化剂定性调控三个方面展开评述。首先,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制备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喷雾干燥法、冷冻成粒法等,进一步改性方法以半导体复合、掺杂改性、贵金属表面修饰等手段为主,按照效果分类包括吸附改性和结构改性。其次,量子化学分析方法重点关注有机物自身的分解聚合、反应路径的优先原则以及催化改性的能量势垒,从微观理论上可预测单一反应过程的难易程度。最后,汇总了量子化学定向调控有机物生成的研究成果,期望能够为降解有机污染物、改善热解过程中有机组分比例以及调控有机产物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催化剂改性 定向调控 有机产物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摩美国田纳西大学物理化学教学得到的启示 被引量:14
4
作者 谢逢春 《大学化学》 CAS 2010年第2期75-78,共4页
阐述美国田纳西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成绩的评估方式以及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方式,并对比我国华南理工大学的物理化学教学,提出了借鉴美国高校物理化学教学的先进经验,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 阐述美国田纳西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成绩的评估方式以及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方式,并对比我国华南理工大学的物理化学教学,提出了借鉴美国高校物理化学教学的先进经验,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提高物理化学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教学 华南理工大学 美国 评估方式 学生成绩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化学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伍钦 《大学化学》 CAS 2000年第5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应用化学专业 化工原理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课程思政与创新思维的有机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尹标林 邓远富 林东恩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286-291,共6页
在化学强基班中进行了课程思政、创新思维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课堂上精心选择教学案例,利用知识的多重价值,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文献调研活动,以达到夯实基础、拓宽视野... 在化学强基班中进行了课程思政、创新思维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课堂上精心选择教学案例,利用知识的多重价值,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文献调研活动,以达到夯实基础、拓宽视野的创新思维训练目的,最终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强基班教学 课程思政 创新思维培育 融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元素化学教学设计——以砷元素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湘利 邓远富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270-279,共10页
本文以砷元素教学为例,介绍元素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承载的隐性渗透的思政教育功能,将唯物辩证论与科学思想、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生态文明与环保意识等有机融入课程内容与课堂教学环节... 本文以砷元素教学为例,介绍元素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承载的隐性渗透的思政教育功能,将唯物辩证论与科学思想、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生态文明与环保意识等有机融入课程内容与课堂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生态文明意识等,以期同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化学 砷元素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拍频光谱技术及其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8
作者 郑忠 《大学化学》 CAS 1992年第6期33-38,共6页
1.光散射光谱图光与小于入射光波长的粒子相互作用产生光散射。图1描述了液体苯散射光谱的结构。从图可见,散射光谱图由三部分组成:C线为中心Rayleigh谱线。光子与粒子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并不发生能量的改变,因而散射光频率与入射光... 1.光散射光谱图光与小于入射光波长的粒子相互作用产生光散射。图1描述了液体苯散射光谱的结构。从图可见,散射光谱图由三部分组成:C线为中心Rayleigh谱线。光子与粒子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并不发生能量的改变,因而散射光频率与入射光频率相同,这种光散射称为“静态光散射”。通过它的研究可以确定粒子的许多静态性质,如分子量、第二维里系数、旋转半径等。实际上粒子不停地作布朗运动。高速运动的光子与低速运动的粒子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拍光谱学 化学工业 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S理念”的“课题式”本科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探究——以金纳米粒子相关实验为例
9
作者 刘利娜 魏小兰 胡建强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337-343,共7页
为全面推进科教融合,推进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本文以金纳米粒子实验为例,在综合化学实验中引入“科学、技术、社会(STS)理念”,通过“课题”形式开展本科实验教学。将科研方法和科学技术融入本科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最新的科... 为全面推进科教融合,推进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本文以金纳米粒子实验为例,在综合化学实验中引入“科学、技术、社会(STS)理念”,通过“课题”形式开展本科实验教学。将科研方法和科学技术融入本科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最新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科研实践探索能力,实现科学与技术在社会中得到应用的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实验教学 STS理念 实验探究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的探索--以大学化学类课程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一鸣 刘英菊 +1 位作者 刘伟章 邓远富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7期1-7,共7页
尝试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微课、QQ课程群、学生互助学习小组等举措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与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有机结合的改革与创新。补足目前教学过程中的短板,方便学生通过微课"直观"地理解理论,掌握实验原理... 尝试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微课、QQ课程群、学生互助学习小组等举措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与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有机结合的改革与创新。补足目前教学过程中的短板,方便学生通过微课"直观"地理解理论,掌握实验原理。实践表明,两门课程均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为继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无机及分析化学 基础化学实验 有机结合 微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控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1
作者 李静 张希 +2 位作者 沈斌 李金环 段诗雨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8,共8页
为解决航空领域现存在的热控系统质量重、体积大的问题,本文以室温硫化硅橡胶为基体,炭黑(CB)、碳纳米管(CNTs)和镍(Ni)为导电填料,并且添加一系列助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室温硫化硅橡胶基PTC材料,并对其进行阻-温性能测试和自控温性... 为解决航空领域现存在的热控系统质量重、体积大的问题,本文以室温硫化硅橡胶为基体,炭黑(CB)、碳纳米管(CNTs)和镍(Ni)为导电填料,并且添加一系列助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室温硫化硅橡胶基PTC材料,并对其进行阻-温性能测试和自控温性能测试,验证了复合材料的PTC效应及温控能力;并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交链-膨胀结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当CB/CNTs/Ni混合填充量为16 wt%时,复合材料的室温电阻率较低,为19.95Ω·cm,PTC强度较高,为4.73,并且在经过300次冷热循环后,仍表现出较好的升温能力和控温能力。TG分析可以看出CB/Ni/CNTs的加入提高了硅橡胶的耐热性能;通过SEM分析可以看出,极大长径比的CNTs具有一定抑制CB团聚的作用;通过XRD分析可以得出导电填料在硅橡胶基质中分散较为均匀的结论。基于微观结构的分析,对内部导电网络通道和结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影响PTC效应的因素分析模型,为解决航空领域的热控系统减重问题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温复合材料 硅橡胶 正温度系数 交链-膨胀结构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竹浆黑液的接枝磺化工艺及高效减水剂 被引量:11
12
作者 楼宏铭 刘青 +2 位作者 张海彬 吴玲英 邱学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106,共4页
对竹浆黑液的接枝磺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亚硫酸钠、甲醛用量及温度对磺化产品减水分散性能和特性黏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亚硫酸钠及甲醛用量对磺化改性产品的分散性能影响较大。优化的磺化工艺为:m(S)∶m(L)=0.72,m(F)∶m(L)=1.... 对竹浆黑液的接枝磺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亚硫酸钠、甲醛用量及温度对磺化产品减水分散性能和特性黏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亚硫酸钠及甲醛用量对磺化改性产品的分散性能影响较大。优化的磺化工艺为:m(S)∶m(L)=0.72,m(F)∶m(L)=1.82,磺化温度为55℃,缩合温度为98℃。优化产品GCL1-JB的特性黏度为6.7mL/g,磺化度为2.3mmol/g。掺GCL1-JB的水泥净浆流动度达到FDN的水平,GCL1-JB具备一定的缓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竹浆黑液 接枝磺化 混凝土 高效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种互叶白千层茶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29
13
作者 钟振声 樊丽妃 黄继兵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从澳大利亚引种的广西玉林市互叶白千层茶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测试了该种茶树油的理化常数,并将结果与ISO国际标准进行了比较;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种,对该种茶树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从澳大利亚引种的广西玉林市互叶白千层茶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测试了该种茶树油的理化常数,并将结果与ISO国际标准进行了比较;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种,对该种茶树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混合药剂法测得了该种茶树油对供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最后考察了培养基pH值、食盐和蔗糖对该种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发现:非特征成分桉叶素的相对含量高达72.49%,而特征成分4-松油醇只有0.78%;该种茶树油的大多数理化常数均不在ISO国际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该种茶树油对供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4.00mL/L,显示其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在pH=5~10范围内,该种茶树油对供试菌种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一定用量的食盐及蔗糖与该种茶树油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抑菌作用.这些结果表明,该互叶白千层茶树极有可能发生了变种,但其抑菌活性得到了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油 互叶白千层 成分分析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合成气为核心的多联供多联产集成能源化工系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敬尧 何畅 +2 位作者 李璟 李秀喜 钱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98,共6页
在分析煤和天然气洁净发电技术的基础上,考察了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及其在CO2减排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新型的以合成气为核心的多联供多联产系统(SMFMP)。结果表明:甲醇和电的联产系统效率较单产系统提高8.9%左右;煤基氢... 在分析煤和天然气洁净发电技术的基础上,考察了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及其在CO2减排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新型的以合成气为核心的多联供多联产系统(SMFMP)。结果表明:甲醇和电的联产系统效率较单产系统提高8.9%左右;煤基氢电联产减排CO2系统的能量代价大大低于常规的煤电系统;联产费托(FT)合成油和电力的SMFMP较普通的联产系统效率提高了5.7%,而联产二甲醚和电力的SMFMP较普通的联产系统效率提高了3.9%,说明SMFMP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煤和天然气洁净发电技术及其多联产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多联供 多联产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二酚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笑笑 王立世 +3 位作者 张水锋 邓雪蓉 唐小兰 孙东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计时安培法研究了对苯二酚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计算得到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有效面积Aeff=23.91mm^2。以及对苯二酚电化学氧化过程的一些重要参数:传递系数α=0.630;控制步骤的... 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计时安培法研究了对苯二酚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计算得到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有效面积Aeff=23.91mm^2。以及对苯二酚电化学氧化过程的一些重要参数:传递系数α=0.630;控制步骤的反应电子数nα=1.03;反应速率常数k'=3.74×10^-2cm/s;扩散系数D=2.85×10^-6cm^2/s。实验结果显示,本实验条件下对苯二酚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反应受扩散过程控制,为前行化学反应(CE),对苯二酚在失去电子之前先经历了一个脱氢的过程。微分脉冲伏安结果显示,催化氧化峰电流与对苯二酚浓度在1×10^-4~6×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4.0×10^-7mol/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对苯二酚 电化学行为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压力能用于发电与制干冰的一体化工艺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文东 陈仲 +3 位作者 李夏喜 郉琳琳 钱迪 秦臻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1-48,共8页
针对目前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利用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结合干冰市场的需求现状,提出一种新型的天然气管网压力能用于发电与压缩制干冰的一体化工艺技术.该工艺通过膨胀、发电和压缩过程的耦合实现孤网电力平衡,系统操作弹性大,压力... 针对目前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利用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结合干冰市场的需求现状,提出一种新型的天然气管网压力能用于发电与压缩制干冰的一体化工艺技术.该工艺通过膨胀、发电和压缩过程的耦合实现孤网电力平衡,系统操作弹性大,压力能利用效率高,干冰产出成本较低.结合某城市的用气情况分析得出:当用户端的用电功率在发电机输出功率的30%-60%之间变化时,通过控制分流器,文中工艺的干冰生产率可稳定于84 kg/h;对工艺各单元操作进行的分析和EUD图像分析表明,该工艺的效率最高达59.40%,膨胀机和压缩机的损较大,而两换热器为工艺的薄弱环节,需加强强化传热的工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干冰 耦合 模拟 优化设计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挥发油与燃烧烟雾的化学成分比较 被引量:39
17
作者 刘美凤 周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艾叶燃烧产生的烟雾有艾灸、消毒驱虫等效果,为探究其活性物质,选用甲醇吸收其烟雾,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艾叶活性成分——挥发油的GC-MS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艾叶燃烧烟雾中含有与其挥发油相同的成分,包... 艾叶燃烧产生的烟雾有艾灸、消毒驱虫等效果,为探究其活性物质,选用甲醇吸收其烟雾,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艾叶活性成分——挥发油的GC-MS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艾叶燃烧烟雾中含有与其挥发油相同的成分,包括4-羟基-4-甲基-2-戊酮、1,8-桉油精、龙脑、侧柏酮、β-石竹烯、2,2'-二噻吩、3,3,6,8-四甲基-1-四氢萘酮和6-芹子烯-4-醇;1,8-桉油精和β-石竹烯是艾叶熏蒸和燃烧消毒驱虫的有效成分,1,8-桉油精、龙脑、侧柏酮、β-石竹烯等可能是艾灸时进入人体内发挥药效作用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烟雾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沉积物中微量重金属的化学萃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尚爱安 党志 梁重山 《农业环境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用化学萃取法,包括连续萃取法和单一萃取法,研究土壤 /沉积物中的微量重金属的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是环境土壤化学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之一。这里我们将对近年来该方法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评述。
关键词 土壤 沉积物 化学萃取法 重金属化学形态 生物可利用性 土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中微量重金属元素化学活性的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党志 刘丛强 李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5,共5页
如何准确评估矿山尾矿中重金属元素对周围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实验模拟方法发现重金属硫化物矿物的氧化是煤矸石向环境释放重金属的主要途径 .但是 ,在离开煤矸石进入到周围环境的过程中 ,重金属元素有可能被煤矸石... 如何准确评估矿山尾矿中重金属元素对周围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实验模拟方法发现重金属硫化物矿物的氧化是煤矸石向环境释放重金属的主要途径 .但是 ,在离开煤矸石进入到周围环境的过程中 ,重金属元素有可能被煤矸石中大量有机质所络合和风化过程中生成的铁的胶体所吸附 .因此 ,它们的环境化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煤矸石本身组成和性质的制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水相互作用 重金属元素 化学活性 环境效应 环境地球化学 重金属污染源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剂苯甲羟肟酸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夏启斌 李忠 +1 位作者 邱显扬 戴子林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3,共4页
用量子化学的从头算法 (abinition算法 )计算苯甲羟肟酸和苯甲氧肟酸分子模型 ,计算结果表明 ,苯甲羟肟酸分子为平面分子而苯甲氧肟酸为非平面分子 ,两者可以共存 ,苯甲氧肟酸比苯甲羟肟酸要稳定。当苯甲羟肟酸和苯甲氧肟酸与矿物表面... 用量子化学的从头算法 (abinition算法 )计算苯甲羟肟酸和苯甲氧肟酸分子模型 ,计算结果表明 ,苯甲羟肟酸分子为平面分子而苯甲氧肟酸为非平面分子 ,两者可以共存 ,苯甲氧肟酸比苯甲羟肟酸要稳定。当苯甲羟肟酸和苯甲氧肟酸与矿物表面的金属离子螯合时 ,与金属离子易形成O ,O五元环螯合物 ,而不是O ,N四元环螯合物。相对于乙羟肟酸 (乙氧肟酸 ) ,苯甲羟肟酸 (苯甲氧肟酸 )与矿物静电作用变小 ,正配键的能力降低 ,接受电子形成反馈键能力增强 ,使苯甲羟肟酸 (苯甲氧肟酸 )选择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羟肟酸 苯甲氧肟酸 从头算法(ab inifion算法)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