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探索与多维度能力建设——基于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沐 林珅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期93-100,共8页
[目的/意义]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在全球化背景下迈入蓬勃发展阶段,探讨高校智库的内部治理机制为我国智库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行建议。[方法/过程]采用个案研究的定性分析方法,以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智库建设为具体实例,... [目的/意义]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在全球化背景下迈入蓬勃发展阶段,探讨高校智库的内部治理机制为我国智库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行建议。[方法/过程]采用个案研究的定性分析方法,以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智库建设为具体实例,考察其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路径上如何打造高端智库,如何通过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的创新变革,突破高校智库发展的制度瓶颈。[结果/结论]以"多维度的能力建设"模式作为高校智库的治理之道,科学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能力要素,在资金募集能力建设层面促进政商学媒多元筹资方式;在知识储备能力建设层面优化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在战略规划能力建设层面塑造国际知名度与话语权体系等举措,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智库提供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智库 多维度框架 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组态路径研究——基于43个典型案例的fsQCA分析
2
作者 唐莉霞 李海滨 江星玲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66-72,共7页
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厘清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驱动路径有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构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基于赋能理论,从资源支持和组织能力两个维度提取人才支撑、技术支持、文化服务、组织帮扶、制度建设、多元参与六... 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厘清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驱动路径有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构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基于赋能理论,从资源支持和组织能力两个维度提取人才支撑、技术支持、文化服务、组织帮扶、制度建设、多元参与六个要素,并通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fsQCA)方法分析43个典型案例,从组态视角探索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驱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单一要素并不构成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八种组态构成了四种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驱动路径,包括技术支持和多元参与双驱动型、文化服务型、组织帮扶型、制度建设型,不同条件变量组合均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人才支撑并非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条件。因此,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需要坚持联动思维,注重多元组态的协同驱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政策变通:运动式治理中的条块关系 被引量:112
3
作者 刘骥 熊彩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112,187,共25页
在压力型体制下,上级下达的过严指标常常导致下级的密集政策变通。论文集中关注政策变通的发生机制,强调运动式治理中一项政策往往会从日常工作变成政治任务,从而引发条块关系工作模式的转换,最终导致密集的政策变通。以计生政策为例,... 在压力型体制下,上级下达的过严指标常常导致下级的密集政策变通。论文集中关注政策变通的发生机制,强调运动式治理中一项政策往往会从日常工作变成政治任务,从而引发条块关系工作模式的转换,最终导致密集的政策变通。以计生政策为例,在常态治理的年份,省级领导受到的政治激励较弱,计生工作常常是"条条求着块块做",各级计生委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配合其工作,这种情况下往往难以发生明显的政策变通;而在中央发起运动式治理的年份,计生工作变成政治任务,省级领导受到的政治激励较强,就容易形成"块块带着条条做"的模式,从而引发密集的政策变通。对1983年与1991年两个关键运动式治理年份的初步验证表明,省级领导受到的政治激励越强,省以下执行环节中的政策变通就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变通 政治激励 运动式治理 条块关系 计划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发展的治理转向
4
作者 林辉煌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7,共11页
农业产业化倡导土地规模化经营、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推动高品质农业发展和三产融合,试图将传统农业改造成为能让农民发家致富的现代产业。然而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并不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农业产业化与当前农业发... 农业产业化倡导土地规模化经营、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推动高品质农业发展和三产融合,试图将传统农业改造成为能让农民发家致富的现代产业。然而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并不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农业产业化与当前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不相匹配。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广大农村的农业发展,核心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稳定和实现渐进城市化。根据这些核心任务,应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治理转向,即围绕农业耕作便利性的目标,建设农业治理的经济基础设施和组织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业治理 农业发展 耕作便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减贫的土地流转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秋菊 林辉煌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2-140,共9页
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是促进农村减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户之间自发的土地流转以及集体推动的适度规模土地流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阶层的状况,同时提升外出务工者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而政府推动的大规模土地流转,主要受益群体是大... 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是促进农村减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户之间自发的土地流转以及集体推动的适度规模土地流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阶层的状况,同时提升外出务工者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而政府推动的大规模土地流转,主要受益群体是大户和企业,对于其他农村阶层来说,则意味着贫困风险的加剧。促进减贫的土地流转政策再造,一方面是提升土地的单位面积收益,另一方面则是倡导自发的、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同时针对贫困阶层建立相应的金融和财政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贫困 减贫 农村阶层 适度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湾区城市群产业分工:一个比较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谭锐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7-99,共13页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城市分工的形成机制和水平差异。研究发现,在全行业层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分工水平要高于旧金山湾区,但剔除香港和澳门两个城市之后,两者的分工水平相近。在制造业层面,粤港澳...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城市分工的形成机制和水平差异。研究发现,在全行业层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分工水平要高于旧金山湾区,但剔除香港和澳门两个城市之后,两者的分工水平相近。在制造业层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分工水平要大大低于旧金山湾区。文章最后对于这些发现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分工 粤港澳大湾区 旧金山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无废城市”建设经验的适用条件分析:基于PSR框架的国别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孟小燕 郑凯方 +1 位作者 苏利阳 邹乐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107,共6页
可持续的固废管理已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展“无废城市”和“循环城市”的探索,我国也于2019年启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国际先进经验对我国有借鉴意义,但需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可持续的固废管理已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展“无废城市”和“循环城市”的探索,我国也于2019年启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国际先进经验对我国有借鉴意义,但需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禀赋、管理体制机制等差异。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系统解析了新加坡、荷兰、日本、芬兰等国家“无废城市”管理经验的适用基础和特征,涵盖经济社会基础、资源环境压力、战略目标、关键路径等;并对比分析了国际典型经验的适用条件,包括:(1)先进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3)多样化的经济手段和市场化措施等。最后,提出了对我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启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废城市 固废管理 国际经验 PSR 适用条件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开发模式研究——佛山顺德区与苏州相城区的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林辉煌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8,共12页
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村庄社会结构深深嵌入地方经济发展行为之中,很大程度上形塑了土地开发形态。具有强势宗族社会结构的农村地区,农民的国家认同感较弱,普遍认为集体土地就是农民的土地,因而有强烈的动力以租地的方式直接介入土地开... 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村庄社会结构深深嵌入地方经济发展行为之中,很大程度上形塑了土地开发形态。具有强势宗族社会结构的农村地区,农民的国家认同感较弱,普遍认为集体土地就是农民的土地,因而有强烈的动力以租地的方式直接介入土地开发。而在那些不具有强势宗族社会结构的村庄,农民的国家认同较高,普遍认为集体土地最终都是国家的,因此容易形成以征地为主导的土地开发模式。租地模式在早期具有利益协同的优势,但是最终却陷入多重利益冲突之中。为克服这些问题,有必要强化政府的土地规划权,切实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土地开发 社会结构 地权观念 征地模式 租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公共性与双重排他性——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有机特征体系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婷 林辉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44,共10页
集体土地关系的调整,主要是处理国家、成员集体和集体成员三者的关系。在国家和集体成员面前,成员集体拥有对外(对国家)与对内(对集体成员)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构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多重内涵。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有效行使,既要考虑国... 集体土地关系的调整,主要是处理国家、成员集体和集体成员三者的关系。在国家和集体成员面前,成员集体拥有对外(对国家)与对内(对集体成员)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构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多重内涵。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有效行使,既要考虑国家公共利益和集体公共利益,同时还要维持集体利益在国家与个体利益面前的自主性。因此,集体土地所有权具有双重公共性和双重排他性的特征。双重公共性是指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过程中,成员集体应该吸纳国家公共意志(对外公共性)和整合集体成员的公共意志(对内公共性)。双重排他性是指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过程中,成员集体公共意志在国家(对外排他性)和个体(对内排他性)面前保持一定的自主性。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这几种特征相互影响,互为前提,作为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有机特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土地所有权 对内公共性 对外公共性 对内排他性 对外排他性 有机特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网络与大学角色:网络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志敏 杨泽森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3期78-88,共11页
[目的/意义]粤港澳大湾区科教资源丰富,正在向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努力。对大湾区科技创新供给情况进行充分考察,是完善政策举措的第一步。[方法 /过程]基于2012年到2016年间的科技论文和专利数据,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地区的知识... [目的/意义]粤港澳大湾区科教资源丰富,正在向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努力。对大湾区科技创新供给情况进行充分考察,是完善政策举措的第一步。[方法 /过程]基于2012年到2016年间的科技论文和专利数据,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地区的知识创新网络(KIN)和技术创新网络(TIN)进行了可视化和结构分析,同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案例,评估内地研究型大学在大湾区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地位、角色和绩效,探究大学在参与区域创新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结果 /结论 ]研究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结构成熟,总体呈中心—边缘的分布形态;(2)内地高校论文数量领先湾区,但创新网络搭建和引领的能力不足;(3)湾区知识创新前沿趋向新型工科发展,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梯度效应;(4)高科技企业主导大湾区技术创新网络,广深两地技术合作开发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创新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城市战略与空间规划前瞻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世福 王兴平 +9 位作者 马向明 陈天 王建军 文超祥 郑斌 赵渺希 程遥 邓昭华 郭海 刘铮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023年10月13日,王世福教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首席专家以“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支点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023年10月13日,王世福教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首席专家以“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支点与制度创新”为主题组织第十二届“设计城市”圆桌研讨会,并邀请来自规划、海洋、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海洋城市在海洋命运共同体中的战略支点作用以及空间规划创新需要。在凝练与会嘉宾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笔谈形式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围绕“海洋城市战略与空间规划”进行论述,期望为未来海洋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王世福认为对于我国海洋城市建设而言,立足港城关系的规划和注重海陆统筹的战略,有助于在全局视角上认识和响应从港口大国到海洋强国的战略跃升。王兴平等提出建设海洋城市组群是内陆城市经略海洋的重要方式,港口城市与腹地陆域中心城市可通过交通设施网络、多种“流要素”、区域涉海功能与跨界协同治理四个维度的一体化措施构建联系密切且分工合理的海洋功能圈。马向明认为海洋城市战略不应仅局限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应从促进海陆文明交流融合的视角出发,积极应对海洋生态挑战,大力发展文化交流和综合创新功能。海洋城市空间规划应强调陆海功能协调性,从而保证海洋城市健康发展。陈天结合海洋城市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海岸生态系统保护的统筹与修复、沿海城市防灾韧性体系构建和基于气候适应性的沿海城市品质提升三方面,提出沿海高密度城市防灾韧性建设与空间品质提升实施路径。王建军系统论述目前海洋城市战略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和堵点,并从四个层次梳理当前海洋城市战略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即开展陆海资源全要素综合调查与评价、构建陆海统筹的海洋城市发展格局、做好向海而强的资源要素保障以及在更广阔的深远海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文超祥等以海洋中心城市作为海洋强国的战略支点,提出科学谋划境内外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并结合我国沿海各省市开展的海岸带空间规划实践总结出:处理好陆域与海域关系、协调好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谋划好陆海发展的战略空间。郑斌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新港城对推动大湾区海洋城市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并提出在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推动港口与产业融合发展三方面推进大湾区新港城建设,实现海洋城市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赵渺希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区域化趋势日渐发展,应把握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的近岸化趋势,拓展新发展格局下沿海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规划原理,并进一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厘清大湾区的全球网络链接机制、解析大湾区区域网络协同机制、大湾区双循环网络发展的规划响应。程遥认为陆海统筹规划是一个全域全要素统筹的系统问题,且最终将落实到陆域的功能与设施规划建设上。陆海统筹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在陆海域、邻域、海岸带三个层面对应的规划层次、内容、深度应该是差异化的,并且海域应建立相较陆域更系统的跨界规划管控体系和更严格的传导体系。邓昭华提出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建设,可施行“以陆促港”策略,从“港产联动”以固港、“两丝枢纽”以稳港、集聚资源以强港三方面拓展港口腹地纵深,助力港口实现其陆域的现代化,并通过技术输出助力当地工业化与扩大港群布局稳固其腹地根基。郭海认为我国应提出符合自身国情的海洋理论,以海洋作为中国维护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重要手段,以海港作为中国发展海洋战略的重要抓手,并提出需处理好贸易与军事、国家利益与系统利益、外交功能与经贸功能之间的三对矛盾。刘铮认为海洋城市相关规划具有明显的创新型规划特征,提出应进一步开展海洋城市规划创新并实现对创新目标的制度安排,且需从连通性、支撑性、撬动性三方面思考规划创新的突破点,激活海洋城市战略支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城市 发展战略 空间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有组织科研的界面治理: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9
12
作者 余荔 罗志毅 谢恬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在大科学时代背景下,高校有组织科研作为回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与驱动原始性、引领性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展现为多维交织、跨界协同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核心要义在于实现多主体和多要素的协同联动,强调科研的科学治理和范式重塑。将界面治... 在大科学时代背景下,高校有组织科研作为回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与驱动原始性、引领性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展现为多维交织、跨界协同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核心要义在于实现多主体和多要素的协同联动,强调科研的科学治理和范式重塑。将界面治理理论分析框架嵌入高校有组织科研实践,通过纵向、横向、斜向三个维度的深入剖析,阐释高校有组织科研的界面生成、功能与目标、内部结构、外部情境等核心构成要素,厘清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内在逻辑。深化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路径应分别从价值目标、理念共识、制度驱动和跨界协同等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夯实黏合性界面治理体系,构建弹性化界面管理机制,形成渗透性界面治理结构,打造交互性界面治理网络,融合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跨空间的治理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科研 界面治理理论 治理界面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层政权建设的视角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辉煌 陶丽娟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践和逻辑进行分析发现,改革在纵向上实现了执法权下放,横向上实现了执法权综合化,从而打破了乡镇条块分割的局面。作为“强镇扩权”改革的一部分,乡镇综...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践和逻辑进行分析发现,改革在纵向上实现了执法权下放,横向上实现了执法权综合化,从而打破了乡镇条块分割的局面。作为“强镇扩权”改革的一部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本质上是国家新一轮基层政权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将自上而下的权力渗透与自下而上的社会治理相结合,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权力下放 强镇扩权 基层政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下乡与乡村景观建设:一种财政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辉煌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景观建设因能在短期内形成可视的乡村面貌改造效果而受到地方政府的普遍重视,并获得财政资源的分配倾斜。但这部分财政资源若应用不当可能会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财政配置的公共性、民主性和科学性,且可能对乡村治理产生...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景观建设因能在短期内形成可视的乡村面貌改造效果而受到地方政府的普遍重视,并获得财政资源的分配倾斜。但这部分财政资源若应用不当可能会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财政配置的公共性、民主性和科学性,且可能对乡村治理产生消极影响。一方面项目制作为一种国家治理体制很难确保每项财政资源都能充分反映农民需求;另一方面农民缺乏有效的渠道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即使有表达也难以进入财政资源的配置决策中。换言之,乡村过度的景观建设实际上反映了农民的真实需求和地方政府治理实践的分异,是一种财政资源下乡的意外后果。财政资源下乡应当与乡村社会的真实需求有效对接,真正将国家的财政能力转化为乡村治理能力和农民的国家政策认同,从而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造景 资源下乡 财政社会学 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笔谈之一) 被引量:34
15
作者 郑永年 杨丽君 +2 位作者 徐勇 姚洋 麻国庆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2,共18页
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乃至颠覆了基于西方历史经验得出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 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乃至颠覆了基于西方历史经验得出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其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意味着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此次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体系 本土问题意识 东方专制主义 东方自由主义 祖赋人权 自身人类学 国家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从“剥削型”到“保护型” 被引量:85
16
作者 林辉煌 贺雪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10,共10页
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一种自然的产业结构差异,更是一种国家主导的制度设置。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城乡二元结构因为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和对农村的政策歧视而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剥削性"。1990年代末期以来... 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一种自然的产业结构差异,更是一种国家主导的制度设置。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城乡二元结构因为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和对农村的政策歧视而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剥削性"。19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剧以及国家惠农政策的推行,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剥削性"不断弱化,而"保护性"的功能则不断增强。维持"保护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中"进可攻退可守",不仅对农民的利益保障意义重大,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结构的弹性,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价值。从这个意义讲,国家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其目标不应是以激进的方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甚至消灭农村,而应是进一步削弱城乡二元结构的"剥削性",强化其对农民的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剥削型 保护型 社会结构的弹性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财政与我国城市“去工业化”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祥 谭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4,共9页
随着收入规模的持续扩张,土地财政的经济后果早已不限于财政体制本身,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演进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对城市产业结构变动产生较... 随着收入规模的持续扩张,土地财政的经济后果早已不限于财政体制本身,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演进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对城市产业结构变动产生较大的扭曲效应。土地财政通过推高城市房价,容易导致大城市过度服务化和小城市产业空心化,从而引发城市的"去工业化"现象,对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不利。为了减轻土地财政对城市产业结构的扭曲,缓解城市"去工业化"对产业结构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要利用系统思维创新政府治理体系改革:第一,推进各级地方政府由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第二,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第三,建立完善房产税征收和管理体系;第四,规范和扩大地方政府基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债权;第五,完善农地征用补偿制度,阻断地方政府的卖地取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收入 土地财政 房地产价格 产业结构 “去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与珠三角生产率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亮雄 韩永辉 谭锐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5-124,共10页
本文运用OLS、固定效应法、OP法、LP法等四种方法对1999-2007年长三角与珠三角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总体上珠三角的TFP高于长三角,但2002年后,珠三角的生产率优势逐渐减少。长三角的集体控股、港澳台商控股... 本文运用OLS、固定效应法、OP法、LP法等四种方法对1999-2007年长三角与珠三角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总体上珠三角的TFP高于长三角,但2002年后,珠三角的生产率优势逐渐减少。长三角的集体控股、港澳台商控股与外商控股企业比珠三角有更高的TFP;而珠三角在国有控股、私人控股以及其他企业的TFP更高。长珠三角大型企业的TFP相当,长三角中型企业有更高的TFP,珠三角则在小型企业上TFP占优。长三角重工业具有较高的TFP,而珠三角则在轻工业获得较高的T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全要素生产率半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整合与农村青年妇女自杀——基于湖北明村的调研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辉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08-119,共12页
家庭整合是对家庭成员及其关系的规范,以便形成一种稳定的家庭权威结构和伦理体系。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农村家庭的整合模式发生了从家族主义到个体主义的重大转换。在家庭整合模式的转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青年妇女自杀的高潮。这... 家庭整合是对家庭成员及其关系的规范,以便形成一种稳定的家庭权威结构和伦理体系。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农村家庭的整合模式发生了从家族主义到个体主义的重大转换。在家庭整合模式的转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青年妇女自杀的高潮。这些自杀现象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家庭关系冲突之中,展现了青年妇女在家庭权威结构中的微妙处境。一方面家族主义的家庭整合模式还没有完全瓦解,另一方面个体主义的家庭整合模式还没有完全确立,作为外来者的青年妇女则成了两种整合模式相互竞争的牺牲品,从而生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自杀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整合 农村青年妇女 自杀 自杀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库与政府关系的调整与探索——以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智库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骏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3期64-70,共7页
[目的 /意义]分析、解读智库与政府关系根源,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正在高速发展的智库行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方法 /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智库如何调整和探索与政府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与政府"再结合","... [目的 /意义]分析、解读智库与政府关系根源,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正在高速发展的智库行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方法 /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智库如何调整和探索与政府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与政府"再结合","剥离"与"统合"并行及"政府布局"与"高官参与"兼备等举措背后的行为逻辑。[结果 /结论]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智库普遍呈现的特征,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地区的政府普遍保持着对包括智库在内的社会组织更为积极和直接的介入,另一方面这些智库本身对于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有着也不同于西方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 政府关系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