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基于BSM2-G经典仿真模型,以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溶解氧浓度为控制变量,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评估了6种不同控制方案下造纸废水处理过程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溶解氧设定值虽可改善出水水质,但由曝气电力消耗增加所导致的全...本研究基于BSM2-G经典仿真模型,以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溶解氧浓度为控制变量,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评估了6种不同控制方案下造纸废水处理过程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溶解氧设定值虽可改善出水水质,但由曝气电力消耗增加所导致的全球变暖潜值(1.86×10^(4)~2.07×10^(4) kg CO_(2) eq)与人体毒性潜值(1.71×10^(3)~2.69×10^(3) kg DCB eq)等增大,使环境影响总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通过调节溶解氧浓度和优化控制算法分别能够有效减少整体环境影响的15.2%和0.54%。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中的应用潜力,解析其分子特性、协同效应及性能优化路径,为可持续包装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数据库(2010-2025年),以“纤维素”“木质素”“生物降解包...目的探讨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中的应用潜力,解析其分子特性、协同效应及性能优化路径,为可持续包装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数据库(2010-2025年),以“纤维素”“木质素”“生物降解包装”为关键词筛选70余篇文献。采用主题分析法梳理提取、改性和复合技术,对比纳米复合、化学交联等策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总结技术瓶颈问题。结果文献研究表明,纤维素/木质素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材料的性能,复合薄膜对UV-C紫外线的阻隔率达到81.8%,抗菌活性接近100%;纳米复合技术可提高力学强度(干拉伸强度提升了218%,湿拉伸强度提升了233%)和阻隔性能(氧气渗透率低至(4.15±0.13)×10^(-20)m^(3)/(m^(2)·s·Pa));木质素的引入能增强材料的疏水性(水接触角>80°)和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提高20%);溶解-再生策略可实现材料全周期降解。结论纤维素/木质素复合材料兼具可再生性、多功能性,是替代传统塑料的理想选择。突破实验室限制,开发低成本规模化工艺,并加强全生命周期评估,未来应聚焦智能响应材料与跨学科技术的融合,加速绿色包装产业化。展开更多
文摘本研究基于BSM2-G经典仿真模型,以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溶解氧浓度为控制变量,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评估了6种不同控制方案下造纸废水处理过程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溶解氧设定值虽可改善出水水质,但由曝气电力消耗增加所导致的全球变暖潜值(1.86×10^(4)~2.07×10^(4) kg CO_(2) eq)与人体毒性潜值(1.71×10^(3)~2.69×10^(3) kg DCB eq)等增大,使环境影响总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通过调节溶解氧浓度和优化控制算法分别能够有效减少整体环境影响的15.2%和0.54%。
文摘目的探讨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中的应用潜力,解析其分子特性、协同效应及性能优化路径,为可持续包装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数据库(2010-2025年),以“纤维素”“木质素”“生物降解包装”为关键词筛选70余篇文献。采用主题分析法梳理提取、改性和复合技术,对比纳米复合、化学交联等策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总结技术瓶颈问题。结果文献研究表明,纤维素/木质素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材料的性能,复合薄膜对UV-C紫外线的阻隔率达到81.8%,抗菌活性接近100%;纳米复合技术可提高力学强度(干拉伸强度提升了218%,湿拉伸强度提升了233%)和阻隔性能(氧气渗透率低至(4.15±0.13)×10^(-20)m^(3)/(m^(2)·s·Pa));木质素的引入能增强材料的疏水性(水接触角>80°)和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提高20%);溶解-再生策略可实现材料全周期降解。结论纤维素/木质素复合材料兼具可再生性、多功能性,是替代传统塑料的理想选择。突破实验室限制,开发低成本规模化工艺,并加强全生命周期评估,未来应聚焦智能响应材料与跨学科技术的融合,加速绿色包装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