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裂隙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62
1
作者 张家俊 龚壁卫 +2 位作者 胡波 周小文 王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29-2734,共6页
对南阳膨胀土在反复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裂隙演化规律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试验中采用烘干法模拟脱湿过程,采用抽气饱和法模拟饱和过程。在脱湿过程中,定时对土样进行称重、定点拍照,以记录裂隙发育状况。利用矢量图技术对裂隙照片进行矢... 对南阳膨胀土在反复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裂隙演化规律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试验中采用烘干法模拟脱湿过程,采用抽气饱和法模拟饱和过程。在脱湿过程中,定时对土样进行称重、定点拍照,以记录裂隙发育状况。利用矢量图技术对裂隙照片进行矢量化处理,以提取裂隙的各种几何要素,继而进行裂隙度计算。裂隙度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裂隙张开程度的关键因素并非土体含水率,而是含水率梯度,而脱湿速率的空间分布、土块渗透特性以及土块尺寸大小则是决定含水率梯度大小的关键因素;膨胀土裂隙在干湿循环的作用下会逐步发育,主要体现在裂隙总面积与总长度的增加,但此作用有限,裂隙的发育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便会因为土块尺寸过小而停止;反复干湿循环会使土体产生范性变形,该范性变形与完整土块的胀缩特性并无直接联系,其主要成因是裂隙的发育与土体完整性的破坏,裂隙越发育,土体范性变形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干湿循环 裂隙演化规律 裂隙度 矢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路堤施工控制的离心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小文 程展林 +1 位作者 孙常青 饶锡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53-1256,1263,共5页
软土路基上快速填筑路堤时的稳定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在现行规范中,采用了一些位移或位移速率的控制标准。但实践表明,采用现行的标准仍然出现一些地基失稳的事例,说明这些标准需要进一步求证和改进。除了继续收集、分析失效事例之外... 软土路基上快速填筑路堤时的稳定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在现行规范中,采用了一些位移或位移速率的控制标准。但实践表明,采用现行的标准仍然出现一些地基失稳的事例,说明这些标准需要进一步求证和改进。除了继续收集、分析失效事例之外,通过离心模型试验也可以进一步理解堤基失稳的机制。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路堤快速填筑使得地基破坏时,地基变形略呈马鞍形,坡肩处沉降比道中处沉降略大,坡脚水平位移增加较快;破坏时的位移速率与现有规范建议的控制标准基本符合,但地基内的孔隙水压力是在地基进入破坏状态并发生较大变形之后才有突然增加的趋势;此外,坡脚水平位移和道中沉降的速率比,可能是一个较好的稳定性控制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路堤 控制标准 离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雾环境与交变荷载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苏林王 蔡健 +3 位作者 刘培鸽 陈庆军 魏沐杨 容亮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104,共8页
为实现对海洋盐雾环境与疲劳交变荷载共同作用的模拟,研制了全国首台海洋环境与动荷载耦合试验设备,该设备包括环境箱和加载装置两部分;运用该设备对9个试件进行9种工况下的耦合试验,主要测定参数包括加载频率及梁的应力水平.结果表明:... 为实现对海洋盐雾环境与疲劳交变荷载共同作用的模拟,研制了全国首台海洋环境与动荷载耦合试验设备,该设备包括环境箱和加载装置两部分;运用该设备对9个试件进行9种工况下的耦合试验,主要测定参数包括加载频率及梁的应力水平.结果表明:在加载频率相同的情况下,应力水平越大,同深度下的氯离子含量越大;在应力水平为0.30及0.50的情况下,加载频率越大,扩散系数越大;受拉区的氯离子传输速度较受压区明显.由试验数据拟合与由静载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D值的对比表明,加载频率对构件的氯离子传输存在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梁 交变荷载 盐雾环境 共同作用 应力水平 氯离子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入渗下膨胀岩渠坡失稳的原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家俊 龚壁卫 +2 位作者 王军 周小文 刘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7-52,64,共7页
为研究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膨胀岩(土)渠坡土-水相互作用机理及滑坡成因,在河南新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潞王坟试验段裸坡试验区对不同坡比的2个膨胀岩渠坡进行人工降雨试验,试验中跟踪观测渠坡下渗强度、含水率、吸力及水平位移对降雨的响... 为研究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膨胀岩(土)渠坡土-水相互作用机理及滑坡成因,在河南新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潞王坟试验段裸坡试验区对不同坡比的2个膨胀岩渠坡进行人工降雨试验,试验中跟踪观测渠坡下渗强度、含水率、吸力及水平位移对降雨的响应规律。对观测成果进行分析后认为,在供水强度大于渠坡下渗能力的情况下,降雨强度及坡度对下渗强度没有影响;裂隙发育深度以内土层受降雨影响最为严重,其含水率在干湿循环过程中大幅波动;不论是陡坡还是缓坡,滞水层的存在均使浅层吸力大幅下降;水分入侵只是膨胀岩(土)渠坡滑动破坏的一个诱发因素,干湿循环所引起的裂隙发育与强度衰减才是其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膨胀岩渠坡 原位试验 人工降雨 缓坡滑动 干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环筋约束下超短混凝土试件的局部受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庆军 蔡健 +2 位作者 吴轶 杨春 梁剑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70,共6页
针对27个配置了双重环筋的圆柱形构件进行了局部受压试验,试件高度低于试件直径.研究了非局压区宽度b、试件高度h和约束钢筋配筋率ρ对试件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等效应力-应变曲线、开裂荷载、正常使用状态下的荷载及内外环筋屈服... 针对27个配置了双重环筋的圆柱形构件进行了局部受压试验,试件高度低于试件直径.研究了非局压区宽度b、试件高度h和约束钢筋配筋率ρ对试件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等效应力-应变曲线、开裂荷载、正常使用状态下的荷载及内外环筋屈服荷载的影响.在环筋的约束下,试件局压区核心混凝土体出现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延性.试件发生了三类破坏形态:侧面只有竖向裂缝、竖向裂缝加不全贯通环向裂缝和竖向裂缝加全贯通环向裂缝.高度系数β对于试件承载力的影响是最大的,随着β的减小,承载力呈非线性增大趋势.随配筋率增大,承载力增大,其增大量有变缓的趋势.宽度系数对试件承载力有一定影响,但不太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受压 约束混凝土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模型试验课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庆军 季静 +1 位作者 王晓旋 何文辉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8-330,共3页
本文介绍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新设立的创新性课程结构模型概念与实验的设立及教学探索体会.首先简介了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优点及不足,阐述了课程设立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学生课外科研活动,考察了课程开设的可行性及具体措施;并在此基础上... 本文介绍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新设立的创新性课程结构模型概念与实验的设立及教学探索体会.首先简介了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优点及不足,阐述了课程设立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学生课外科研活动,考察了课程开设的可行性及具体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正式设立了本门课程.介绍了课程开设两年来的具体教学情况,说明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及效果.最后对课程提出了建议及展望.本文对其他相似的创新试验课程具有较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竞赛 模型试验 创新性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挤压套筒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庆军 潘忠尧 +3 位作者 蔡健 梁竣杰 朱东烽 陈祺荣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8-925,共8页
为研究冷挤压套筒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完成了7个装配式梁柱节点和1个现浇节点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在相似的参数条件下,装配式梁柱节点具有与现浇节点相当的耗能... 为研究冷挤压套筒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完成了7个装配式梁柱节点和1个现浇节点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在相似的参数条件下,装配式梁柱节点具有与现浇节点相当的耗能能力和综合抗震性能.设计成梁端弯曲破坏、柱压弯破坏和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的节点均实现了预期的破坏形态.装配式试件等效极限层间位移角均大于1/33;设计成梁端破坏的试件延性系数均大于3.6,归一化总滞回耗能均大于4.5,在极限状态下,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均大于0.2;设计成柱破坏和节点破坏的试件延性系数均小于3.0,归一化总滞回耗能均小于2.2,极限状态下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均小于0.15.合理设计的钢筋冷挤压套筒连接装配式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挤压套筒连接 装配式梁柱节点 破坏形态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介质的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试验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房营光 侯明勋 +2 位作者 谷任国 冯德銮 陈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5-60,共6页
土拱效应的形成和荷载传递机制是进行桩承式路堤中桩土相互作用分析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为了探究宏观土拱效应形态的演化过程,借助于传统的光弹试验技术,研制出一种直径为3 mm的聚碳酸酯颗粒,通过自制的加载装置和光测力学图像处理系统,... 土拱效应的形成和荷载传递机制是进行桩承式路堤中桩土相互作用分析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为了探究宏观土拱效应形态的演化过程,借助于传统的光弹试验技术,研制出一种直径为3 mm的聚碳酸酯颗粒,通过自制的加载装置和光测力学图像处理系统,实现了桩承式路堤内部应力分布的可视化,直接观测到模型内部力链网格的产生、分布及变化,求得不同高跨比下桩土应力比变化,并与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跨比的减小,土拱形状由三角形变为半圆形,桩土应力比逐渐减小,当填土高度与桩间距的比值H/S?1时,可以形成完整的土拱;当H/S?1时,土拱效应开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路基 土拱效应 光弹试验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斜柱转换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春 吴宏伟 +5 位作者 莫庭威 蔡健 吴轶 左志亮 陈庆军 潘广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7-525,共9页
为了研究某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表现,对其进行了比例为1:35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该建筑塔楼的部分框架结构由两根钢管混凝土越层巨型框支柱支承,在结构7~11层设有钢管混凝土斜柱转换结构.通过试验研究了缩比模型的破坏模式、自振周期、层... 为了研究某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表现,对其进行了比例为1:35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该建筑塔楼的部分框架结构由两根钢管混凝土越层巨型框支柱支承,在结构7~11层设有钢管混凝土斜柱转换结构.通过试验研究了缩比模型的破坏模式、自振周期、层间位移、扭转响应等动力响应;采用PERFORM-3D软件进行原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结构布置的不对称性,结构整体扭转效应明显,塔楼部分的结构抗扭刚度不足;在台面加速度峰值接近罕遇地震工况的设定值470 cm/s^(2)时,塔楼部分发生扭转破坏,此时除个别楼层外,各楼层的层间位移角仍满足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100的要求;在所有工况下,转换区域未见破坏,钢管混凝土框支柱、斜柱的应变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数值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斜柱转换 钢管混凝土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承式路堤中土拱效应产生过程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房营光 侯明勋 +1 位作者 谷任国 陈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78-1684,共7页
"土拱效应"在提高桩承式路堤承载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今关于"土拱效应"的研究主要采用现场原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及其在此基础上的理论计算。借助于传统的光弹试验技术,研制出一种直径3 mm、透明度较高的聚... "土拱效应"在提高桩承式路堤承载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今关于"土拱效应"的研究主要采用现场原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及其在此基础上的理论计算。借助于传统的光弹试验技术,研制出一种直径3 mm、透明度较高的聚碳酸酯光弹颗粒,用于近似模拟桩承式路堤中的土颗粒,通过自制的加载装置和光测力学图像处理系统,实现多种条件下路基内部应力分布的可视化,重点观测模型内部力链网格的产生、分布及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填土高度会对土拱的形成及形状产生极大影响,填土高度太小,斜向力链会因缺乏扩展空间无法闭合而不能形成拱结构,随填土高度增加,土拱由三角拱向半圆拱或梯形拱过渡;荷载的大小变化不会影响土拱效应的出现,但会对土拱的结构形状产生较大影响;随桩距比的增大,土拱由三角拱向半圆拱或多拱演化,当桩距比大于3∶1时,土拱效应开始减弱直至消失,路堤承载能力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路基 土拱效应 光弹试验 力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复合地基-筏板-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韩小雷 肖成安 英峻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2-768,共7页
基于复合地基-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静力分析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其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特别是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却相当匮乏。首先借助有关试验通过ABAQUS和EERA的模拟分析,验证了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模型能较好地反... 基于复合地基-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静力分析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其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特别是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却相当匮乏。首先借助有关试验通过ABAQUS和EERA的模拟分析,验证了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土体非线性动力特性以及采用有限元与无限元耦合的方法对土体无限边界的模拟。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问题建立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上部结构体系整体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并讨论了该复合地基与桩基对地震响应的差异。深入研究了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机制,包括桩体、褥垫层、筏板的动力响应以及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和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小震时褥垫层基本没有减震效果,大震时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优于桩基。地震越强烈,减震效果越明显,但作用有限,减震系数一般在0.8以上,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桩复合地基 弹塑性本构模型 无限元 地震强度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单层网壳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健 王永琦 +3 位作者 陈庆军 姜正荣 钱泉 左志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5-153,共9页
针对空间网壳结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矩形杆件的新型焊接端板节点.为研究该节点的力学性能,制作了一个1∶2的缩尺模型进行静载试验研究,试验得到了节点荷载-应变曲线、荷载-位移曲线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节点应力水平较低,构造合理;在对有... 针对空间网壳结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矩形杆件的新型焊接端板节点.为研究该节点的力学性能,制作了一个1∶2的缩尺模型进行静载试验研究,试验得到了节点荷载-应变曲线、荷载-位移曲线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节点应力水平较低,构造合理;在对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之后,分析了节点变形、破坏形态、应力应变分布及传力机理随节点端板厚度t_2与杆件壁厚t_1之比、水平夹角α、平面外角度β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节点形式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其中水平夹角α对节点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且在60°前后影响作用不同;最后,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该类型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网壳 焊接端板节点 力学性能 静载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贯通式圆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边节点的抗震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庆军 薛华 +2 位作者 汤序霖 左志亮 陈映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3-41,共9页
通过4个梁贯通式圆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边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此类型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环梁与框架梁配筋率比值、环梁宽度与圆柱直径比值的减小,试件破坏区域由框架梁根部向环梁转移,并出现框架梁根... 通过4个梁贯通式圆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边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此类型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环梁与框架梁配筋率比值、环梁宽度与圆柱直径比值的减小,试件破坏区域由框架梁根部向环梁转移,并出现框架梁根部塑性铰破坏、框架梁与环梁交界处破坏、环梁区破坏3种不同的破坏形式;梁贯通式节点的梁端内力能够可靠传递至节点核心区,环梁节点可与框架梁、钢管混凝土柱协调工作;按"强节点"设计试件塑性铰出现在框架梁根部,滞回曲线饱满,延性系数较大,环线刚度曲线呈下凹型趋于收敛,耗能能力也较大,体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通过合理设计的梁贯通式圆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边节点受力安全可靠,可实现"强柱弱梁,节点更强"的抗震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边节点 梁贯通式节点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亚运城体操馆钢结构屋盖施工监测及施工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海燕 石开荣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4-616,共3页
广州亚运城体操馆钢结构屋盖施工难度大,为确保施工安全,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屋盖钢结构体系的安装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使用精密仪器设备对屋盖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情况进行了监测。通过有限元计算值和现场实测数据的比较,找出了结构... 广州亚运城体操馆钢结构屋盖施工难度大,为确保施工安全,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屋盖钢结构体系的安装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使用精密仪器设备对屋盖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情况进行了监测。通过有限元计算值和现场实测数据的比较,找出了结构受力和变形的规律,并查找了实测数据与计算值存在差异的原因,为评估体操馆的施工安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亚运成 体操馆 钢屋盖 施工监测 施工模拟 应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综合楼项目工程基坑变形监测实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港 《建筑技术开发》 2023年第9期160-162,共3页
以某综合楼项目工程基坑变形监测为研究对象,着重介绍了监测设计方案、监测内容、监测点如何布置、监测信息如何分析处理及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等内容,根据测定施工过程中的围护结构水平、垂直位移和应力、围护结构的变形、支撑轴力及其... 以某综合楼项目工程基坑变形监测为研究对象,着重介绍了监测设计方案、监测内容、监测点如何布置、监测信息如何分析处理及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等内容,根据测定施工过程中的围护结构水平、垂直位移和应力、围护结构的变形、支撑轴力及其对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的影响等项目,进行合理的分析、定量的把握、判断和评价土体及围护结构的状态,确认施工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准确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基坑 变形监测 工程勘察 方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冻土区高铁路基保温层稳定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世龙 胡赫 +1 位作者 刘明浩 牛富俊 《路基工程》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西宁至成都高铁若尔盖湿地段路基工程,基于传热方程、水分迁移方程与力场平衡方程建立季节冻土区高铁路基冻胀的水热力耦合模型,对比分析普通路基和保温路基的温度、水分和位移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保温层有效降低路基的冻胀量,同时... 针对西宁至成都高铁若尔盖湿地段路基工程,基于传热方程、水分迁移方程与力场平衡方程建立季节冻土区高铁路基冻胀的水热力耦合模型,对比分析普通路基和保温路基的温度、水分和位移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保温层有效降低路基的冻胀量,同时减小左右路肩的冻胀量差;保温路基与普通路基的总含水量分布相似,由于保温层将冻结锋面完全阻止在保温层内,其冻深远小于普通路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湿地区 高速铁路路基 保温层 冻胀数值模拟 水热力耦合 冻深 含水量 冻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