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设计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1
作者 李敏稚 刘奕宏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国家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成为培养优质人才和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城市设计学科具有整合与协同的特点,在指导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城市设计专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面临发展目标... 国家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成为培养优质人才和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城市设计学科具有整合与协同的特点,在指导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城市设计专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面临发展目标不清、体系混杂和标准不一等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城市设计教学立足于传统建筑学科优势,坚持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为目标,历经二十余年的建设和改革,创立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体系。建筑设计(五-六)(城市设计专门化方向)作为其中的核心课程,以拓宽专业基础和深化实践研究为改革路径,构建了“高阶国际合作+多学科协同+学研产一体”的设计教学模式,在城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良好成效。通过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设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建设计划与建设效果等,以期为城市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一流本科课程 创新人才 开放协同 学研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暖地区校园建筑运行阶段碳减排潜力评估——以广州大学城某校区为例
2
作者 魏童 刘骁 +3 位作者 王凯 何宝杰 朱露露 何慕 《绿色建筑》 CAS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议题。高校的碳减排是保障“碳中和”的重要工作,高校建筑运行阶段的碳减排更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以广州大学城某校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夏热冬暖地区校园建筑运行阶段的碳减排潜力。使用Energy体的...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议题。高校的碳减排是保障“碳中和”的重要工作,高校建筑运行阶段的碳减排更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以广州大学城某校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夏热冬暖地区校园建筑运行阶段的碳减排潜力。使用Energy体的减排率,为高校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碳中和”行动路线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碳中和 绿色校园 数值模拟 建筑运行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巨型城市区域”时代再造“省城”——以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例
3
作者 袁奇峰 赵渺希 +2 位作者 魏立华 黄铎 魏宗财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2-112,共11页
岭南自古就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海洋文化亚区,中心城市广州则是千年商都、世界大港,具有世界海洋城市的特征。本文回顾总结了广州历版战略规划中的“得”与“失”,辨析出广州城市结构从“市区-市域-区域”的跨越。跳出广州,在区域统筹发展... 岭南自古就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海洋文化亚区,中心城市广州则是千年商都、世界大港,具有世界海洋城市的特征。本文回顾总结了广州历版战略规划中的“得”与“失”,辨析出广州城市结构从“市区-市域-区域”的跨越。跳出广州,在区域统筹发展背景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向“巨型城市区域”演化对广州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深入广州,揭示了广州两层经济、城市包容、社区折叠的社会经济特征,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民间经济环境的对策。本文依据华南理工大学团队的咨询方案,提出了在“巨型城市区域”时代再造省城的宏大命题,给出了“拉住佛山”的广佛同心战略,“联动东莞”的狮子洋战略,以及重新定义“黄金内湾”以南沙“协同深圳”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巨型城市区域 狮子洋战略 广佛同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科交叉型研究综合体类建筑设计浅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丘建发 罗宏杰 包莹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57-60,共4页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不断向纵深分化,日益复杂的各类问题已难以在单学科领域内解决,如何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突破创新,是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学科交叉型研究综合体类建筑作为高校激发多学科合作交流的互动平台,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不断向纵深分化,日益复杂的各类问题已难以在单学科领域内解决,如何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突破创新,是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学科交叉型研究综合体类建筑作为高校激发多学科合作交流的互动平台,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分析梳理了高校研究综合体类建筑应对学科交叉影响下的变革及现状问题,并结合优秀案例从区位选址、功能配置、空间布局和使用模式四个层面探讨了学科交叉型研究综合体类建筑的设计策略,以应对高校学科交叉建筑化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科交叉 科研建筑 研究综合体 建筑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游径网络的非连续路段识别及空间活力推演
5
作者 赵渺希 梁锡燕 +1 位作者 张小星 师浩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96,共9页
自组织游径网络的活力提升是城市更新规划的重要目标。由于老城区游径网络存在不连续性和断头路现象,居民游憩活动的舒适性受到了挑战,而游径网络的自组织性意味着自上而下的规划设计模式难以匹配市民需求。如何自下而上地推演游憩规划... 自组织游径网络的活力提升是城市更新规划的重要目标。由于老城区游径网络存在不连续性和断头路现象,居民游憩活动的舒适性受到了挑战,而游径网络的自组织性意味着自上而下的规划设计模式难以匹配市民需求。如何自下而上地推演游憩规划的空间活力,进而识别潜力地块,是提升城市游径网络品质的重要命题。文中以广州市老城区为案例,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游径网络的非连续性和空间活力测度指标;以GPS轨迹数据识别既有游径网络的非连续区段,定量探讨了基于市民游憩行为的非连续路段空间的识别和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活化作用,推演更新项目实施带来的潜在影响。游径网络的非连续性分析表明,当前广州市老城区游径路段的非连续度总体较低,连接程度较好,但由于区位和历史遗留问题,仍有部分路段存在明显的非连续现象。城市游径网络的空间活力推演结果表明,城市更新项目对自组织游径网络会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可依据推演分析来判定城市游憩品质提升项目的实施计划和日程。本研究从规划和交通维度出发,对城市的自组织特性进行了有益探索,弥补了“自上而下”式规划对城市自组织游径网络考虑不足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径网络 城市规划 城市更新 非连续性 空间活力 规划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公园绿地融合的文化综合体建筑复合界面设计浅析
6
作者 丘建发 梁玉涵 +1 位作者 包莹 刘骁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2期42-45,共4页
在越来越多文化综合体建筑与公园绿地毗邻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衔接建筑与城市空间,实现文化与生态的最大效益,是提升文化综合体使用效率的关键问题。文章以文化综合体的复合界面为切入点,分析了复合界面与公园绿地的发展现状与研究价... 在越来越多文化综合体建筑与公园绿地毗邻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衔接建筑与城市空间,实现文化与生态的最大效益,是提升文化综合体使用效率的关键问题。文章以文化综合体的复合界面为切入点,分析了复合界面与公园绿地的发展现状与研究价值,并结合案例从空间、功能、地域生态三个层面,探讨了文化综合体复合界面与公园绿地融合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界面 文化综合体 公园绿地 外部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新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彭长歆 孙婧 《世界建筑》 2024年第8期4-13,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区域城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但该地区在1990年代后期受到了土地、人口、环境的制约,城市建设逐渐由“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提升。2015年,泛珠三角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区域城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但该地区在1990年代后期受到了土地、人口、环境的制约,城市建设逐渐由“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提升。2015年,泛珠三角区域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作为城市更新工作的前沿探索区域,各城市普遍通过“存量”转型推动了城市发展,如动力机制、更新主体、改造模式的转变等。本文将重点探讨转型演变及其内涵,并通过多元视角实证转变过程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更新 范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研究
8
作者 唐孝祥 苏逸轩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87,共8页
中国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是彰显中华文明独特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审美文化表达。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演变出辐射整个岭南的独特景观营建模式,表现出各朝代景观特色与观景偏好,记载了不同时期自然景致与人文思想的碰撞交融。文章对宋朝至清... 中国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是彰显中华文明独特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审美文化表达。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演变出辐射整个岭南的独特景观营建模式,表现出各朝代景观特色与观景偏好,记载了不同时期自然景致与人文思想的碰撞交融。文章对宋朝至清朝时期广州传统城市景观营建变迁展开研究,系统阐释了影响区域城市景观营建的多尺度多维度因素。借鉴审美适应性理论从山水演变、形胜认识、空间布局等方面阐释基于营建主体的广州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文章对解读和传承中华城市景观营建传统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 历史语境 城市景观 营建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中基础设施化的社会网络建构——中国香港“妙想毡开”西营盘计划
9
作者 陈永明 牛一菲 田恒德 《世界建筑》 2024年第8期37-43,共7页
本研究基于城市更新中基础设施化的理论,探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妙想毡开”西营盘计划如何通过技术性平台搭建推动社会网络建构的发展脉络与实践路径。文章详细阐述了基础设施化模式在城市更新中的实际应用,聚焦参与式影像技术如何促... 本研究基于城市更新中基础设施化的理论,探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妙想毡开”西营盘计划如何通过技术性平台搭建推动社会网络建构的发展脉络与实践路径。文章详细阐述了基础设施化模式在城市更新中的实际应用,聚焦参与式影像技术如何促进社区转型的社会空间机制,着重阐释以影像传声为载体的技术性平台如何建构积极的社会网络,联结政府、NGO组织、居民等多元行动主体。研究发现影像传声技术平台的搭建不仅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还促进了社区信息的共享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化的社会网络构建有助于加强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目标,从而推动“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基础设施化 社会网络建构 影像传声 “妙想毡开”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暖地区办公建筑外遮阳百叶智能控制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佳玥 赵立华(指导)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45-51,共7页
随着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建筑智能遮阳技术迅速发展,外遮阳智能控制系统成为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兴节能技术。通过建筑外遮阳百叶智能控制系统的对比设计,采用EnergyPlus的EMS模块进行模拟,比较东向百叶外遮阳不同智... 随着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建筑智能遮阳技术迅速发展,外遮阳智能控制系统成为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兴节能技术。通过建筑外遮阳百叶智能控制系统的对比设计,采用EnergyPlus的EMS模块进行模拟,比较东向百叶外遮阳不同智能控制方式对室内能耗的影响,对百叶最优倾角常开、入射角控制、冷负荷控制、综合控制进行能耗分析。研究结果发现:3种百叶控制方式与百叶最优倾角常开状态对比均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仅有入射角控制这一方式的总能耗最低,综合控制次之,仅有冷负荷控制的方式能耗最高。研究结果为建筑设计者提供了关于东向百叶外遮阳智能控制系统设置的参考,通过优化入射角控制设置降低能耗、提高建筑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暖 高层办公建筑 百叶外遮阳 EMS智能控制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形截面高层建筑干扰风压预测
11
作者 胡松雁 谢壮宁 杨易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5-1437,共13页
为了预测干扰作用下方形截面高层建筑风荷载,进行了576组工况的风洞干扰试验.应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对受扰建筑风荷载进行了预测模型的训练、测试和对比验证.预测结果表明:决策树回归(DTR)、随机森林(RF)和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模型均能... 为了预测干扰作用下方形截面高层建筑风荷载,进行了576组工况的风洞干扰试验.应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对受扰建筑风荷载进行了预测模型的训练、测试和对比验证.预测结果表明:决策树回归(DTR)、随机森林(RF)和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模型均能有效预测受扰建筑风荷载,且预测平均风荷载性能优于预测极值风荷载;GBRT模型在预测风荷载方面表现最佳,该模型预测极小值和平均风荷载得到的R^(2)分别为0.9940和0.9997;经过超参数优化的GBRT模型,不论是内插还是外推,均能展现良好的预测性能;对比显示在迎风面及两侧面上预测风压分布较好,在背风面预测效果相对较弱.GBRT模型可为预测干扰作用下高层建筑风荷载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可以部分替代传统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机器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干扰效应 风压系数 机器学习 梯度提升回归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补与重生——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再利用模式研究
12
作者 包莹 文茜倩 +1 位作者 叶青青 刘骁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2期171-174,共4页
城市高架桥是现代城市在有限的道路用地内满足交通需求的必然产物,它给城市带来畅达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肌理割裂等负面影响,并衍生了桥下空间这一附属产物。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高架桥的桥下空间改造案例进行研究,归纳了我国桥下空间的特... 城市高架桥是现代城市在有限的道路用地内满足交通需求的必然产物,它给城市带来畅达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肌理割裂等负面影响,并衍生了桥下空间这一附属产物。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高架桥的桥下空间改造案例进行研究,归纳了我国桥下空间的特性与现状问题,结合城市织补理念,提出了四种桥下空间再利用模式,以期为我国高架桥下空间的重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织补 高架桥下空间 再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钢体系装配式低能耗建筑设计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13
作者 李觐 詹峤圣 +1 位作者 杨焰文 马钰婵 《广州建筑》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建筑的重要方向之一。轻钢框架建筑由于构件标准化程度高、工业化生产条件成熟、适用性广泛、施工便捷、构件可回收再利用等特性,成为一种主要的轻质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实际项目调研相结合... 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建筑的重要方向之一。轻钢框架建筑由于构件标准化程度高、工业化生产条件成熟、适用性广泛、施工便捷、构件可回收再利用等特性,成为一种主要的轻质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实际项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发现提升轻钢框架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需从建造效率、建筑性能和耐久性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并指出耐久性设计研究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框架 装配式建筑 低能耗建筑 建造效率 耐久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线型构件对TTU模型风荷载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
14
作者 杨易 王喆 张之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8,共13页
低矮建筑屋盖角区出现的高极值负压,是其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重点。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依据屋面角区绕流形态,基于TTU(Texas Tech University)标准建筑模型设计了一种屋面角区新型流线型附加构件,并通过改变附加构件高度、长度等参数,... 低矮建筑屋盖角区出现的高极值负压,是其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重点。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依据屋面角区绕流形态,基于TTU(Texas Tech University)标准建筑模型设计了一种屋面角区新型流线型附加构件,并通过改变附加构件高度、长度等参数,进行了10种工况的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和大涡模拟(LES)对比研究,以探讨这类新型附加构件对屋面角区风荷载的影响和屋面抗风气动优化以及LES精度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屋面角区设置附加构件均可有效降低角区出现的极值负压,在所研究的10种工况中,屋面角区最不利平均负压最大可降低10%,最不利极值负压最大可降低25%;利用NSRFG(Narrowband Synthesis Random Flow Generation)方法生成入流湍流,采用LES得到的TTU模型各工况下的风荷载分布规律,虽然部分工况下屋面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模拟结果偏大(平均误差为13.88%),而极值风压系数偏小(平均误差为9.72%),但整体上与风洞试验一致,表明利用NSRFG方法建立的低矮建筑绕流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附加构件长度相对于高度而言对屋面角区风荷载的影响更大,等长附加构件高度增加1倍后,屋面角区极值风压系数降低6.15%,等高附件长度增加0.8倍后,屋面角区极值风压系数降低1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建筑 风荷载 大涡模拟 风洞试验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网增强地聚物砂浆加固双向板的抗弯性能
15
作者 张海燕 陈海标 +1 位作者 吴波 李梦圆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3,共9页
纤维编织网增强砂浆(TRM)加固是一种采用砂浆作为无机胶黏剂将纤维编织网粘贴于构件表面形成加固层的方法,其具有轻质高强、几乎不改变截面尺寸、耐高温性能和耐久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TRM中的胶黏剂通常采用聚合物改性水... 纤维编织网增强砂浆(TRM)加固是一种采用砂浆作为无机胶黏剂将纤维编织网粘贴于构件表面形成加固层的方法,其具有轻质高强、几乎不改变截面尺寸、耐高温性能和耐久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TRM中的胶黏剂通常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但水泥的生产能耗和碳排放量较大。为实现“双碳”目标,采用生产能耗和碳排放量远低于水泥而力学性能与水泥相近的地聚物取代水泥,形成纤维编织网增强地聚物砂浆(TRGM)加固法。采用碳纤维编织网增强地聚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开展不同长宽比和加固层数的TRGM加固板的抗弯性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并与相应未加固板的性能进行比较,考察了TRGM的加固效果、双向纤维对承载力的贡献和传力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RGM加固能有效提高双向板的开裂后刚度和抗弯承载能力,抑制裂缝发展,尤其是沿短边方向的裂缝数量明显减少;双向板长宽比越大,TRGM的加固效果越明显;1层TRGM的加固效果受纤维编织网搭接以及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使得其加固效率远低于2层TRGM加固的情况,纤维网的搭接可能会影响纤维强度的发挥,设计时应保证纤维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加固板短向与长向承担的弯矩比在短向钢筋屈服后会逐渐降低,长向钢筋和纤维对承载力的贡献逐渐增大;随着跨中挠度增加,纤维承担的拉力占比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波浪形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板 地聚物砂浆 碳纤维编织网 抗弯加固 力学性能 传力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盖短梁受力性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16
作者 郑振光 韩小雷 +2 位作者 陈鑫凯 季静 林静聪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7,共11页
为研究结构空间约束对楼盖短梁受力性能的影响,以楼盖短梁底筋配筋率和所处空间位置为变量,在框架结构中设计12根跨高比为3.3的楼盖短梁并进行竖向静力试验,并与4根相同参数的简支短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楼盖短梁表现为首先发... 为研究结构空间约束对楼盖短梁受力性能的影响,以楼盖短梁底筋配筋率和所处空间位置为变量,在框架结构中设计12根跨高比为3.3的楼盖短梁并进行竖向静力试验,并与4根相同参数的简支短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楼盖短梁表现为首先发生纵筋屈服、最终沿临界斜裂缝劈裂,简支短梁表现为首先发生纵筋屈服、最终发生弯曲破坏或剪压破坏。与简支短梁相比,楼盖短梁承载力提高、延性降低。楼盖短梁承载力与底筋配筋率正相关,受空间位置的影响较小。建立试验框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随着楼盖短梁截面所取的楼板翼缘宽度增大,轴压力沿梁跨分布趋于均匀。楼盖短梁所受轴向约束刚度增大时,轴力和承载力增大,承载力从受弯承载力控制转变为受剪承载力控制。采用我国规范承载力计算方法,分别按有无轴力计算楼盖短梁试件承载力,结果表明考虑轴压力才能准确判断破坏形态和计算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盖 短梁 结构空间约束 承载力 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基岩岛“澳”单元传统人居景观特征
17
作者 潘莹 陈琳茜 施瑛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8,共9页
【目的】基岩岛的自然环境特点孕育了特殊的人-地-海互动模式,探索人-地-海矛盾解决策略、营建良好人居环境是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海岛人居景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为典型样本,基于人居环境学与海洋... 【目的】基岩岛的自然环境特点孕育了特殊的人-地-海互动模式,探索人-地-海矛盾解决策略、营建良好人居环境是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海岛人居景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为典型样本,基于人居环境学与海洋地理学、海洋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结合ArcGIS软件,对南澳岛传统人居景观特征进行岛域视角及人居单元视角的分析。【结果】1)明晰了基岩岛开发的基本人居单元——澳的组成要素和基本属性;2)分析了岛域层面传统聚落选址规律,归纳出南澳岛人居开发以澳为先、向澳聚集的空间特征;3)分析了人居单元层面各澳单元防灾景观特征、产业景观特征以及聚落规模结构,通过分析对比南澳岛四大澳,总结出4类澳单元人居景观特征形成路径。【结论】以南澳岛为代表的基岩岛具有独特的人居开发模式,在未来海岛建设中,可通过依地布局、有序开发的营建智慧促进海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特征 海岛人居景观 基岩岛 南澳岛 澳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社区理念下的广州高密度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设计探索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春阳 王子豪 +1 位作者 王成芳 黄烨勍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116,共7页
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片区,高密度城市更新单元往往面临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多种要素的制约,如何实现高密度下的健康宜居成为城市更新实施中面临的难题。以广州南大干线南村镇段西片区旧村改造城市更新单元为例,引入健康社区理... 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片区,高密度城市更新单元往往面临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多种要素的制约,如何实现高密度下的健康宜居成为城市更新实施中面临的难题。以广州南大干线南村镇段西片区旧村改造城市更新单元为例,引入健康社区理念,构建以健康宜居为目标的高密度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设计框架,从健康交通、健康设施、健康生态和健康人文等4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高密度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为我国高密度城市更新单元的改造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宜居 高密度城市更新单元 规划设计策略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间装配式轻钢龙骨组合外挂墙板-钢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风性能和参数优化分析
19
作者 袁煜轩 杜雯婕 康澜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5年第2期50-56,71,共8页
提出一种整间装配式轻钢龙骨组合外挂墙板,并设计了用于墙板与钢框架之间连接的一种新型滑移节点。通过足尺静力荷载试验研究墙板在风荷载下的力学性能并通过ABAQUS建立外挂墙板-钢框架结构体系模型,重点分析了龙骨壁厚及竖龙骨间距对... 提出一种整间装配式轻钢龙骨组合外挂墙板,并设计了用于墙板与钢框架之间连接的一种新型滑移节点。通过足尺静力荷载试验研究墙板在风荷载下的力学性能并通过ABAQUS建立外挂墙板-钢框架结构体系模型,重点分析了龙骨壁厚及竖龙骨间距对墙板抗风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材料间的协同工作机理,并对龙骨布置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9级风吸/压荷载下,整间外挂墙板保持弹性,体系抗风性能优越;龙骨壁厚减至0.6 mm,竖龙骨根数减至8根时,仍满足规范要求。风荷载下墙板面外承载主要由龙骨骨架承受,覆面板和泡沫混凝土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龙骨 整间外挂墙板 抗风性能 有限元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城市设计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敏稚 尹亚森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2期92-95,共4页
绿色城市设计是基于地域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流程城市设计方法体系,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意义重大。首先对绿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想进行溯源,归纳总结其策略体系;其次以杭州三江汇地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作为实证,分析规... 绿色城市设计是基于地域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流程城市设计方法体系,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意义重大。首先对绿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想进行溯源,归纳总结其策略体系;其次以杭州三江汇地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作为实证,分析规划发展理念、产业策划思路、空间形态策略、实施治理模式等,建构适应于三江汇地区的绿色城市设计策略体系,并探讨绿色城市设计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以期为同类型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设计 地域文化 可持续发展 策略体系 国际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