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5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中小型闸控入海河流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智健 罗千里 +4 位作者 黄露 马金玉 范中亚 刘国强 黄菊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17,共14页
闸坝建设会对河流氮、磷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严重干扰,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TN/TP)能够指示河湖营养结构,反映氮和磷元素在水生态系统过程中的耦合关系。为揭示闸控河流TN/TP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以华... 闸坝建设会对河流氮、磷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严重干扰,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TN/TP)能够指示河湖营养结构,反映氮和磷元素在水生态系统过程中的耦合关系。为揭示闸控河流TN/TP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以华南中小型闸控河流练江、黄江河和东溪河(统称为“三河”)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逐月对三河进行水质调查分析,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探究了三河TN/TP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三河TN/TP平均值在54.7±44.3~65.0±40.6之间,时间上TN/TP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空间上表现为枯水期下游>上游,丰水期下游<上游。在丰水期,降雨为练江TN/TP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贡献率为29.9%;而温度则是黄江河和东溪河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2.7%和43.4%。在枯水期,三河TN/TP的主要影响因子均为溶解态硅,贡献率分别为60.7%、33.9%和29.1%,这与枯水期藻类活动对TN/TP影响作用增强有关。通过分析丰水期降雨闸站调度对TN、TP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发现降雨径流对TP的冲刷输入作用大于稀释作用,而对TN的影响恰好相反,这引起丰水期三河TN、TP发生解耦;而枯水期水环境相对稳定,藻类活动反映了TN、TP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闸控入海河流 氮磷化学计量学 氮磷解耦 降雨 藻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铊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春霖 陈永亨 +4 位作者 张永波 刘乙敏 王津 李祥平 齐剑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49-2757,共9页
铊(Tl)作为一种高毒害性的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含Tl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类活动,导致Tl及其化合物进入环境,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从而对动植物特别是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文章对铊在各环境介质... 铊(Tl)作为一种高毒害性的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含Tl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类活动,导致Tl及其化合物进入环境,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从而对动植物特别是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文章对铊在各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迁移、转化,以及Tl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Tl在岩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5~10 mg.kg-1,在大气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22~1.0 ng.m-3,在天然水体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001~1.264μg.L-1,在土壤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1~3.0 mg.kg-1,在植物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2~0.25 mg.kg-1。大气中的铊可随大气迁移,导致全球Tl污染;土壤中Tl的迁移主要受pH影响,pH越小其迁移能力越强,而水中溶解态的铊迁移能力最强。植物对Tl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而动物实验则表明Tl具有一定的致畸性,可能存在一定的致癌性,并且职业暴露是人体Tl中毒的主要原因。尽管有关有Tl的地球化学以及生态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有关Tl在环境介质之间的界面化学机理、Tl在分子水平上吸附机理、不同形态的Tl在生物体中的致毒代谢机理以及铊的同位素在环境介质中的变化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介质 迁移 转化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微塑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卢琦园 马艳 +3 位作者 陈思帆 郑晶 任明忠 于云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6-2180,共15页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能够在大气、土壤和水体中迁移和富集,通过食物链累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为了更好地评估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本文详细综述了微塑料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应用现状,包括显微镜分析、扫描电...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能够在大气、土壤和水体中迁移和富集,通过食物链累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为了更好地评估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本文详细综述了微塑料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应用现状,包括显微镜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光谱分析、热分析和质谱分析等微塑料常用检测方法并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近年来微塑料检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重点讨论微塑料检测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对建立统一和标准化的微塑料分析方法进行展望,为系统地和进一步地开展微塑料的污染评价及风险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检测方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尾矿微生物对尾矿环境的适应与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正桥 邹奇 +2 位作者 韦行 周凯 陈志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6,共11页
当前中国金属尾矿产生量和贮存量大、分布广、监管难度大、综合利用率低,由此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金属尾矿微生物对尾矿环境的适应和调控机制对于尾矿的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重要组... 当前中国金属尾矿产生量和贮存量大、分布广、监管难度大、综合利用率低,由此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金属尾矿微生物对尾矿环境的适应和调控机制对于尾矿的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了金属尾矿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并从pH、重金属和养分方面阐明其对尾矿环境的适应和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金属尾矿中的优势细菌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优势真菌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是其中的优势古菌。金属尾矿微生物属于K型策略微生物,它们通过阻止质子和重金属离子进入细胞和从细胞内部排出质子和重金属离子的方式来适应尾矿极酸性和高含量重金属环境,并在养分限制下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取营养。微生物还进化出了主动改变尾矿环境的能力,它们通过中和质子以及转化和沉淀重金属的方式提高尾矿环境pH值和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并通过固碳、固氮作用和溶解无机磷来积累养分。此外,豆科植物等修复植物能通过分泌次级代谢产物,吸引有益微生物参与尾矿环境的改善。对于金属尾矿的微生物修复研究,可以从金属尾矿风化和修复期间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多组学技术联合筛选尾矿修复菌剂、微生物的水平基因转移机制、金属尾矿中病毒多样性、微生物之间和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深入研究,充分发掘金属尾矿微生物在促进生态修复方面的潜力,为金属尾矿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尾矿 微生物 适应 调控 重金属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零价铁用于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剑雄 钟杰 +3 位作者 韦行 黄玲 孙梦强 陈志良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710,共14页
重金属污染因具有生物累积性和毒性而威胁人类健康。纳米零价铁(n ZVI)因其优异的重金属去除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但因其易团聚、易氧化、易钝化、电子选择性差等缺点而限制了实际应用。本文通过总结nZVI的不同改... 重金属污染因具有生物累积性和毒性而威胁人类健康。纳米零价铁(n ZVI)因其优异的重金属去除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但因其易团聚、易氧化、易钝化、电子选择性差等缺点而限制了实际应用。本文通过总结nZVI的不同改性方法及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综述了改性nZVI对重金属的反应机理及在土壤环境中应用的影响因素,从材料优化改性角度提升nZVI的分散性、比表面积和电子传递效率等,实现对重金属的高效去除。同时,本文指出了n ZVI在修复水土环境重金属中存在的问题,并对nZVI在土壤和水体污染修复的研究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为nZVI合成改性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重金属 改性 反应机理 电子传递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碳对水土环境中砷与四环素复合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奥侠 钟杰 +2 位作者 韦行 石先阳 陈志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21-4132,共12页
水土环境中砷与四环素复合污染已是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介孔碳因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优势,在吸附和催化氧化等方面对污染物具有优异的去除效果而备受关注.然而,研究者们集中关注于砷与抗生素复合污染的毒理效应,对其相互作用及影... 水土环境中砷与四环素复合污染已是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介孔碳因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优势,在吸附和催化氧化等方面对污染物具有优异的去除效果而备受关注.然而,研究者们集中关注于砷与抗生素复合污染的毒理效应,对其相互作用及影响过程研究尚少.本文通过总结介孔碳的制备方法、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综述了介孔碳对砷与抗生素修复应用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归纳了现阶段研究不足,同时对介孔碳在砷与抗生素复合污染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 四环素 相互作用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纳米塑料的行为及其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俊飞 叶权运 +3 位作者 王亚西 翟永江 贺德春 潘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88,共16页
纳米塑料是一类新兴污染物,其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态毒性是国际前沿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纳米塑料在水环境中会发生聚集和沉降,从而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归趋。此外,纳米塑料由于其纳米尺寸效应、高比表面积和添加剂浸出等特性会对... 纳米塑料是一类新兴污染物,其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态毒性是国际前沿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纳米塑料在水环境中会发生聚集和沉降,从而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归趋。此外,纳米塑料由于其纳米尺寸效应、高比表面积和添加剂浸出等特性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毒性效应。然而,目前关于水环境中纳米塑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现有文献调研,系统论述了影响纳米塑料聚集和沉积行为的因素,包括纳米塑料自身理化性质、溶液pH值、离子种类强度、矿物颗粒和天然有机质等的影响。综合梳理了纳米塑料对水生生物的单独毒性,及其与其他污染物共存时的复合毒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评述和展望,旨在为今后水环境中纳米塑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塑料 聚集 沉积 生态毒性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靶向筛查在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基于Web of Science文献计量分析
8
作者 谭敏 赵波 +3 位作者 谢易臻 冯宇 付仕俊 张冬冬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177,共15页
非靶向筛查(non-target screening,NTS)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具有无差别筛选、质量精度高、重现性好以及定性分析能力优异等特点,常用于环境中各类污染物质的识别和定性分析。为深入了解NTS在水环境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研... 非靶向筛查(non-target screening,NTS)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具有无差别筛选、质量精度高、重现性好以及定性分析能力优异等特点,常用于环境中各类污染物质的识别和定性分析。为深入了解NTS在水环境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趋势,客观反映国家、机构及个人在该领域的贡献,本文根据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所提供的数据,利用Citespace、HistCite Pro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4年间NTS在水环境中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其结果表明美国(1212篇)、中国科学院(112篇)与葡萄牙阿威罗大学(112篇)及意大利的Benelli Giovanni(45篇)是在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机构和个人;瑞士的Hollender Juliane首次提出了NTS化合物鉴定的置信度分级标准,是在该领域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研究者。而将NTS用于水环境中新污染物及其代谢物和代谢途径的识别,以及水环境生物毒性和生物蓄积性的风险评价正是当下的研究热点,检测结果的数据共享也将是一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 水环境 Citespace HistCite Pro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汇流式PRB污染物迁移阻控性能研究
9
作者 郑凯旋 李义豪 +11 位作者 李富丽 陈平 区杰泳 雷蕾 陈岩贽 王炜 丁洁 彭香琴 刘娜 温勇 刘晓文 王洪涛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840,共12页
减压汇流式渗透性反应墙(PC-PRB)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本研究基于地下水运动和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创新性地提出网格自适应细化算法,并开发了基于此算法的污染物对流-弥散数值模拟软件PRB-Trans;利用PRB-Trans解析了... 减压汇流式渗透性反应墙(PC-PRB)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本研究基于地下水运动和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创新性地提出网格自适应细化算法,并开发了基于此算法的污染物对流-弥散数值模拟软件PRB-Trans;利用PRB-Trans解析了减压汇流过程对PC-PRB污染物捕集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给定模拟污染源条件下,与连续式PRB(C-PRB)相比,PC-PRB所需的PRB长度L_(PRB)和PRB高度H_(PRB)分别减少40.0%和70.0%;PC-PRB平面和剖面污染物处理效率分别增加102.9%和348.3%.影响因素探究结果表明,随着导水管长度L_(p)的增加,PC-PRB所需的L_(PRB)和H_(PRB)减少,但减少幅度逐渐降低,同时,PRB厚度H_(PRB)显著增加,导致PRB填料体积增大.为避免此情况出现,建议L_(p)/L_(PRB)比值小于2.此外,由于减压汇流井的混合调配功能和缓冲层的均匀布水功能,PC-PRB可有效解决C-PRB填料利用率低和局部击穿等问题,显示出其在地下水修复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性反应墙 减压汇流 污染物迁移阻控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对水生态系统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柳 汪光 +4 位作者 于棋 韩东晖 武宇辉 赵文博 陈曦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3,共8页
本研究通过理化分析和底栖动物群落调查,评估了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干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受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影响,沉积物样品总氮(TN)、总磷(TP)及有机碳(OC)呈现排污... 本研究通过理化分析和底栖动物群落调查,评估了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干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受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影响,沉积物样品总氮(TN)、总磷(TP)及有机碳(OC)呈现排污口处高,上、下游低的趋势;排污口S4处的UV254值(波长254 nm处吸光度,用于表征芳香类污染物)最高,是上游S1处的4.25倍。各采样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7~1.8,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47~0.92,均处于较低水平;排污口S4处底栖动物类群仅有2种,密度(56.00 ind/m^(2))及生物量(4.18 g/m^(2))均低于上游,且耐污能力较强的多毛纲是单一的底栖动物类群;pH值、TP、UV254及荧光区域Ⅱ的积分标准体积(Φ2,5)是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以上结果表明,制浆造纸废水排放不仅改变了河口沉积物的化学组分,甚至会破坏底栖动物的栖息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浆造纸废水 河口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女湖重金属污染事件后水体环境质量和藻类水华风险研究
11
作者 苟婷 梁荣昌 +3 位作者 虢清伟 陈思莉 赵学敏 马千里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30,共10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水体受到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双重胁迫,已成为水环境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江西省仙女湖为例,基于2016年突发重金属污染事件,开展了湖区及入湖河流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研究,分析了流域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水体受到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双重胁迫,已成为水环境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江西省仙女湖为例,基于2016年突发重金属污染事件,开展了湖区及入湖河流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研究,分析了流域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并评估了水体藻类水华的风险。结果表明:1)仙女湖流域总氮污染严重,平均质量浓度为1.88 mg·L^(–1),氨氮和总磷达到地表水Ⅱ类—Ⅲ类标准,水体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2)2016年突发重金属污染事件的特征污染物Cd、TI和As在湖区表现为轻度污染,在河流区表现为中度或重度污染,事件后的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不受特征污染物的影响;但流域重金属Fe和Mn的浓度较高,与环境本底污染相关。3)仙女湖流域浮游藻类河流区以硅藻门和甲藻门为主,湖区以蓝藻门和隐藻门为主,且在丰水期(夏季)湖区蓝藻门占绝对优势,蓝藻细胞密度维持在10~7个·L^(–1)数量级,暴发蓝藻水华的风险较高。4)CCA分析结果表明,浮游藻类的数量受到重金属特征污染物的短期影响显著,但随着时间推移,重金属的影响减弱,氮磷营养盐仍是主要影响因素。5)加强仙女湖流域矿区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控制流域外源营养负荷输入,积极发展科学的生态养殖是防治流域水环境恶化,恢复生态系统平衡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重金属 水体污染事件 藻类水华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重金属的迁移富集特征——以华南典型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小学 孙乾迎 +2 位作者 卢阳 吴文成 陈伟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63-2074,共12页
以华南碳酸盐岩地区水田、旱地2种典型农用地风化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Pb同位素组成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溯源,并系统分析了8种常见重金属在农田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母岩风化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两个剖... 以华南碳酸盐岩地区水田、旱地2种典型农用地风化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Pb同位素组成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溯源,并系统分析了8种常见重金属在农田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母岩风化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两个剖面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土壤背景值(0.056mg/kg),Cd偏向于在表层(0.49~2.15mg/kg)与中层(0.75~1.87mg/kg)富集,其他元素均偏向于在中层富集.土壤理化性质、矿物组成,以及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对重金属迁移具有重要影响.碳酸盐岩风化过程造成了研究区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元素的次生富集,水田剖面的淋溶作用对重金属的迁移富集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农田土壤剖面 重金属 垂向迁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库型水源地蓝藻水华应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启佳 马千里 +6 位作者 苟婷 梁荣昌 陈思莉 黄大伟 赵瑞 冯雁辉 姚玲爱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0-405,共16页
湖库型水源地不同水域(取水口、湖/库区、湾区)对蓝藻水华灾害的容忍度以及对生态安全的需求具有空间异质性,对应急处置技术的过程选择与实际应用提出更为精准的技术要求.当前蓝藻水华应急处置技术种类繁多,面对湖库型水源地蓝藻水华暴... 湖库型水源地不同水域(取水口、湖/库区、湾区)对蓝藻水华灾害的容忍度以及对生态安全的需求具有空间异质性,对应急处置技术的过程选择与实际应用提出更为精准的技术要求.当前蓝藻水华应急处置技术种类繁多,面对湖库型水源地蓝藻水华暴发的特殊情景,如何针对不同水域选择高效且安全的应急处置技术是应急主体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本文首先从藻水快速分离、环境因素调节与生理生长抑制三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当前蓝藻水华应急处置技术的理论基础,为技术筛选与应用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其次,按照空间异质性对湖库水源地不同处置区域进行划分,为高敏感取水口水域推荐拦截、打捞、过滤与引清调度等处置技术,为湖/库区梳理曝气推流、加压控藻、超声波、气浮与磁分离等处置技术,为湾区总结絮凝、改性粘土、化学氧化、光催化氧化、植物化感与微生物控藻等处置技术;最后,综合比选各项技术在不同水域施用的技术要求、技术优点、作用时间与应用成本等,为湖库型水源地蓝藻水华应急处置技术筛选与应用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库型水源地 蓝藻水华 应急处置 区域控藻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城市内河水体、沉积物及鱼类中有机磷阻燃剂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14
作者 厉钟文 李敏 +4 位作者 罗伟铿 黄振魁 许榕发 王俊丽 郑晶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8,共18页
本研究采集了华南地区城市内河上下游不同点位水体、沉积物及配对的21份鱼体样本,分析了14种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OPFRs)在环境和生物样本中的污染特征,并探讨了鱼体中OPFRs的潜在来源及贡献,进一步评估了... 本研究采集了华南地区城市内河上下游不同点位水体、沉积物及配对的21份鱼体样本,分析了14种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OPFRs)在环境和生物样本中的污染特征,并探讨了鱼体中OPFRs的潜在来源及贡献,进一步评估了水体及鱼体中OPFRs的人体暴露健康风险。结果显示OPFRs在水、沉积物及鱼体中的总浓度分别为0.92~356.76 ng·L^(-1)、1023.18~33491.16 ng·g^(-1)(以干质量计)和14.34~723.71 ng·g^(-1)(以干质量计),中值浓度分别为52.60 ng·L^(-1)、11195.67 ng·g^(-1)(以干质量计)、49.38 ng·g^(-1)(以干质量计)。其中水、沉积物和鱼的检出率为100%的化合物分别是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乙酯(TEP)和磷酸三(2-丁氧乙基)酯(TBOEP),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IPP)、磷酸三丁酯(TNBP)和磷酸三(2-丁氧乙基)酯(TBOEP),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苯酯(TPHP)、磷酸三丙酯(TIPRP)、磷酸三乙酯(TEP)、磷酸三丁酯(TNBP)和磷酸三(2-丁氧乙基)酯(TBOEP)。在靠近人口密集的HH点位,罗非鱼和鲮鱼体内污染物的浓度有着显著性差异,另外,HH点位和人口稀疏的LTYC点位的同种鱼类(罗非鱼)相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definit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对鱼中的OPFRs进行来源解析,建筑材料、塑料制品以及电子产品在生产、消费或处置过程的污染排放对鱼OPFRs的贡献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城市内河周边人类活动及相关产业分布密切相关。鱼体中OPFRs的生物富集潜力较低。水体和鱼中OPFRs的致癌及非致癌风险远低于安全阈值,表明该地区居民对摄入水和鱼的健康风险较小,但长期摄入导致的累积暴露所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阻燃剂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暴露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立新 熊倩 +4 位作者 陈晓雯 赵佳慧 赵建亮 刘有胜 应光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作为一种常用化学分析方法,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识别生物分子的变化情况。红外光谱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样品无损等特点,逐渐在环境监测和污染物毒性效应方面被广泛应用。通过研究生物体受到...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作为一种常用化学分析方法,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识别生物分子的变化情况。红外光谱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样品无损等特点,逐渐在环境监测和污染物毒性效应方面被广泛应用。通过研究生物体受到外界胁迫时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的变化情况,可从分子水平揭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及其毒性机制。笔者从FTIR在环境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技术优势,以及其在毒理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生物大分子 环境污染物 环境毒理学 分子指纹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多维空间格局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广州深圳为例
16
作者 林锦耀 杨柳 +2 位作者 胡悦 温宥越 肖钺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揭示PM_(2.5)浓度与交通、人口、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关系对突破PM_(2.5)管理难题起着关键性作用。以往研究大多仅考虑单类影响因素,忽略多类因素的综合作用,且相关研究主要从二维尺度分析城市发展与PM_(2.5)的关系,较少关注三维格局的影... 揭示PM_(2.5)浓度与交通、人口、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关系对突破PM_(2.5)管理难题起着关键性作用。以往研究大多仅考虑单类影响因素,忽略多类因素的综合作用,且相关研究主要从二维尺度分析城市发展与PM_(2.5)的关系,较少关注三维格局的影响。为解决上述不足,基于广州、深圳的PM_(2.5)监测数据分析PM_(2.5)浓度总体概况和时空分布,进而通过随机森林回归剖析交通、二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三维空间格局等因素对PM_(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道路交通为研究区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时,PM_(2.5)浓度变化曲线主要呈双峰状,在中午及晚高峰后两个小时左右达到峰值;(2)二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中的的结构特征与破碎度对PM_(2.5)浓度影响显著,其中不透水面的ED、LSI作用明显;(3)三维空间格局主要通过影响气流运动影响PM_(2.5)的传播,各影响因素与PM_(2.5)浓度呈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辅助规划部门针对PM_(2.5)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城市环境舒适度,缓解城市发展与污染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景观格局 三维空间格局 随机森林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与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雅楠 叶丽斯 +7 位作者 罗豪杰 丁平 李歆 张嘉怡 葛卿 李昕桐 党垚 胡国成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5-1642,共18页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类增塑剂被广泛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作为公认的内分泌干扰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PAE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研究证...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类增塑剂被广泛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作为公认的内分泌干扰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PAE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研究证实.此类物质可以通过饮食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从环境介质中进入人体,与体内的激素受体结合,干预内源性激素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扰乱内分泌系统的各个环节,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了多项关于PAEs的人群暴露及健康效应研究,研究对象涵盖儿童、青少年、成人和孕妇等多个不同群体.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普遍暴露于PAEs,并且这种暴露已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PAEs的环境污染现状、人群内暴露水平以及PAEs对居民健康的负面影响,旨在为预测PAEs的暴露趋势和量化其健康风险提供数据支持.文章进一步对PAEs的复合暴露研究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展望,以期为EDCs的规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内分泌干扰物 暴露 健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暴露人群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灰尘中阻燃剂的赋存特征及暴露风险评估
18
作者 杨娟娟 廖其龙 +5 位作者 张释义 黄璐璐 蔡凤珊 秦瑞欣 谢春 郑晶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2-1309,共18页
家庭作坊式的电子垃圾拆解方式使工人同时面临工作场所和居住环境中阻燃剂(flame retardants,FRs)的双重暴露风险,然而,对于此类拆解工人长期暴露于FRs及其健康风险的研究仍鲜有报道.本研究招募了从事电子垃圾拆解活动超过2年的志愿者,... 家庭作坊式的电子垃圾拆解方式使工人同时面临工作场所和居住环境中阻燃剂(flame retardants,FRs)的双重暴露风险,然而,对于此类拆解工人长期暴露于FRs及其健康风险的研究仍鲜有报道.本研究招募了从事电子垃圾拆解活动超过2年的志愿者,在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间,每隔3个月采集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的灰尘,分析了灰尘中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OPFRs)、新型磷系阻燃剂(emerging PFRs,ePFRs)和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ethers,PBDEs)的污染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考虑灰尘摄入和皮肤接触这2种暴露途径,评价了灰尘中FRs对成人和幼儿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Σ_(10)OPFRs、Σ_(3)ePFRs和Σ_(8)PBDEs在居住环境灰尘中的总浓度分别为64.3—20800 ng·g^(-1)(中值3210 ng·g^(-1))、330—230000 ng·g^(-1)(中值14000 ng·g^(-1))和ND—14700 ng·g^(-1)(中值761 ng·g^(-1)),在工作场所灰尘中的总浓度分别为2414—159000 ng·g^(-1)(中值7210 ng·g^(-1))、47.2—187000 ng·g^(-1)(中值27900 ng·g^(-1))和ND—84100 ng·g^(-1)(中值2410 ng·g^(-1)).TPHP、BDP和BDE209均是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的灰尘中含量最高的FRs.居住环境灰尘中Σ21FRs的总浓度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总体波动较为稳定,工作场所灰尘中Σ21FRs的总浓度则呈现1—3月(初春)较高,9—12月(秋季-初冬)、6—8月(盛夏)和4—6月(暮春初夏)期间较低的季节变化.成人和幼儿通过居住环境的灰尘摄入和皮肤接触的FRs总日均暴露量分别为188 ng·kg^(-1)·d^(-1)、1560 ng·kg^(-1)·d^(-1),成人通过工作场所的灰尘摄入和皮肤接触的FRs总日均暴露量为210 ng·kg^(-1)·d^(-1),FRs对幼儿和成人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研究凸显了电子垃圾拆解对FRs的潜在健康风险的影响,并强调在这种环境中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护工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居住环境灰尘 工作场所灰尘 季节变化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能量预算模型(DEB-IBM)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大型溞的种群效应研究
19
作者 李久赢 侯琳 +1 位作者 郑晶 金小伟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7,共13页
农药的广泛使用加剧了淡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丧失,如何科学界定农药生态安全阈值是其环境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现行农药评估体系主要依赖个体水平毒性终点,难以反映污染物对种群动态的长期影响。高效氯氟氰菊酯作为广谱类拟除虫菊酯杀... 农药的广泛使用加剧了淡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丧失,如何科学界定农药生态安全阈值是其环境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现行农药评估体系主要依赖个体水平毒性终点,难以反映污染物对种群动态的长期影响。高效氯氟氰菊酯作为广谱类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凭借其高生物活性和脂溶性,可能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非靶标水生生物产生长期毒性。以大型溞为模式生物,利用个体水平毒性实验结果优化毒性压力参数,构建基于个体的动态能量预算模型(Dynamic Energy Budget-Individual-Based Model,DEB-IBM),用以模拟和预测其对大型溞种群的毒性效应及阈值。个体实验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显著影响大型溞生命史特征,48 h-LC_(50)为1.6μg·L^(-1),基于繁殖和生长指标的NOEC分别为0.3μg·L^(-1)和0.1μg·L^(-1)。通过DEB-IBM模型模拟60 d的种群效应发现,低浓度(0~0.3μg·L^(-1))暴露下种群处于稳定状态,中浓度(0.4~0.6μg·L^(-1))时种群数量下降,高浓度(≥1.0μg·L^(-1))下种群崩溃甚至灭绝。种群水平的安全浓度阈值为0.3μg·L^(-1),临界胁迫浓度在0.4~0.6μg·L^(-1),可能导致种群灭绝的阈值为2.0μg·L^(-1)。通过DEB-IBM模型实现了从个体到种群水平的毒性外推,不仅揭示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大型溞的多尺度毒性效应,同时验证了DEB-IBM模型在生态风险评估中的方法论价值,为农药对水生生物种群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大型溞 种群毒性效应 安全阈值 DEB-I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供需关系的江河源头优先保护区划分方法研究——以广东省漠阳江流域为例
20
作者 向男 董凯辉 +2 位作者 姚雅雯 王刚 王明旭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7,共9页
江河源头保护对区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取江河源头的关键信息并构建评估体系,是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深入剖析水循环、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中江河源头与人类活动的供需关系,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整合应... 江河源头保护对区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取江河源头的关键信息并构建评估体系,是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深入剖析水循环、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中江河源头与人类活动的供需关系,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整合应用到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提出基于水资源供需关系的江河源头优先保护区划分方法,并以漠阳江流域为案例开展研究,评估识别其江河源头优先保护区。结果表明:1)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与流转格局、水资源供给服务功能量核算、重要性指数计算及分级等研究方法,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叠加运算功能,按行政村(社区)统计水资源自盈余量(SWS)、水资源供给服务路径长(TL)指标,通过SWS、TL可以精准刻画流域内的水资源供需及流转格局,基于SWS、TL加权计算的江河源头保护重要性指数可以有效表征流域内各地区差异。2)对漠阳江流域评估分析,按重要性指数将流域分为极重要区、较重要区、一般重要区、生态发展区、城市开发区5级,面积占比分别为17.8%、36.9%、36.6%、7.2%、1.5%。极重要区主要包括漠阳江从源头至大河水库段集水区、天露山西部降雨高值区等区域,较重要区包括极重要区外围连片山区、潭水河上游连片山区,一般重要区大部分是平原地带的农业区,生态发展区包括上游、中游大型城镇以及下游阳江市主城区周边大型城镇,城市开发区为下游阳江市主城区。划分的5级分区在水资源供给、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统计指标均呈较好的梯度分布,构建了全流域的上游水资源供给与下游水资源利用的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格局。3)建议将漠阳江流域连片极重要区划为江河源头优先保护区,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并重点保护百涌自然保护区等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加大重点保护植物、特有植物、重点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修复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头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水资源供需 水源涵养 服务流 漠阳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