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爬行动物性别控制机理研究
1
作者 阳建春 周永富 饶军华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年第1期45-50,共6页
爬行动物性别控制机理研究阳建春周永富饶军华(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广州510260)分类号Q954.41977年,Charnor等首次提出ESD(environmentalsexdetermination)理论(包括T... 爬行动物性别控制机理研究阳建春周永富饶军华(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广州510260)分类号Q954.41977年,Charnor等首次提出ESD(environmentalsexdetermination)理论(包括TSD),即外界环境决定性别理论(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化温度 爬行动物 控制机理 性决定基因 临界温 常染色体 性转换 动物性 雄性 性别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龟洄游卫星追踪的生物遥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华接 王东晓 +4 位作者 王文质 宋晓军 刘斌 陈坚峰 古河祥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82-86,共5页
实施了旨在了解南海绿海龟洄游习性并获取物理环境数据的生物遥测试验。其方法是在海龟背上粘附卫星链接发报器并通过全球Argos卫星信号传输系统追踪南海绿海龟产卵后的洄游路径。结果获得了三只绿海龟海上迁徙过程实时定位及其环境测... 实施了旨在了解南海绿海龟洄游习性并获取物理环境数据的生物遥测试验。其方法是在海龟背上粘附卫星链接发报器并通过全球Argos卫星信号传输系统追踪南海绿海龟产卵后的洄游路径。结果获得了三只绿海龟海上迁徙过程实时定位及其环境测量数据 ,这对于制订海龟保护策略和物理海洋学研究有重要意义。此外 ,基于海龟卫星追踪阐述了现代生物遥测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探讨了今后发展的途径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卫星追踪 绿海龟 南海 生物遥测 洄游习性 物理海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山区棘胸蛙蝌蚪胚后发育及饲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越强 余春胜 +1 位作者 陈小凤 阳建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了解棘胸蛙蝌蚪胚后发育变化过程及蝌蚪饲养技术。[方法]采用模拟生境法,对粤北天井山林场棘胸蛙蝌蚪进行人工饲养,观察发育状况,并与自然环境下的蝌蚪进行对比。[结果]蝌蚪从卵膜孵化后需31~32 d才进入胚后发育。蝌蚪胚后发育共... [目的]了解棘胸蛙蝌蚪胚后发育变化过程及蝌蚪饲养技术。[方法]采用模拟生境法,对粤北天井山林场棘胸蛙蝌蚪进行人工饲养,观察发育状况,并与自然环境下的蝌蚪进行对比。[结果]蝌蚪从卵膜孵化后需31~32 d才进入胚后发育。蝌蚪胚后发育共需60~61 d,其中26~30期需12~17 d、31~37期需24~26 d、38~41期需9~13 d、42~46期需11~12 d。蝌蚪自孵化出膜经91~92 d可变态成幼蛙。经独立样本T检验,该试验饲养的蝌蚪与野外自然环境下相同分期的蝌蚪,头体长及全长总体平均值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模拟生境法,人工饲养的蝌蚪发育正常,饲养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胚后发育 蝌蚪 饲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长臂猿(H.Concolor hainanus)家域利用及季节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晓明 刘振河 +1 位作者 陈静 江海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通过采用直接跟踪观察的方法,对海南坝王岭保护区东山群长臂猿家域的选择利用及季节性差异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东三山群长臂猿的全年家域总面积305.5hm2,对各栖息地的利用强度与其单位面积内的树干基面积大小呈正相关并... 通过采用直接跟踪观察的方法,对海南坝王岭保护区东山群长臂猿家域的选择利用及季节性差异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东三山群长臂猿的全年家域总面积305.5hm2,对各栖息地的利用强度与其单位面积内的树干基面积大小呈正相关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结果反映出具有一定树干基面积的连续树冠层是长臂猿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臂猿 家域 季节变化 生活样式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研究概况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光大 肖嘉杰 +2 位作者 王付民 邓燕忠 龚世平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62-67,共6页
曼氏裂头蚴病在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广泛流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蛙科动物是曼氏迭宫绦虫重要的第2中间宿主。文章对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人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方式及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蛙类曼氏裂头蚴病... 曼氏裂头蚴病在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广泛流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蛙科动物是曼氏迭宫绦虫重要的第2中间宿主。文章对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人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方式及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类 曼氏裂头蚴病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文毅 江海声 +1 位作者 王春东 李善元 《热带林业》 2002年第2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野生动物资源 保护区 大田 陆生野生动物 资源调查 海南坡鹿 濒危动物 调查工作 海南省 林业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桂、琼、湘四省区灵长类动物分布及地理生态 被引量:4
7
作者 江海声 王骏 +2 位作者 李艳红 冯敏 吴名川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5年第3期172-177,共6页
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等四省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区域,本区域分布有8~9种灵长类动物,是我国灵长类主要分布区之一.在本区所分布的灵长类动物中有6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一种及两个亚种为本区所特有,在这9种灵长类动物中现存... 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等四省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区域,本区域分布有8~9种灵长类动物,是我国灵长类主要分布区之一.在本区所分布的灵长类动物中有6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一种及两个亚种为本区所特有,在这9种灵长类动物中现存数量最少的是黑长臂猿,仅约20只左右,现存数量最多的是猕猴,大约10000只,其它几种的数量都为几千只本文根据80年代以来在华南地区开展的猕猴、叶猴、长臂猿等研究及其它野生动物调查结果,对本区内的灵长类动物分布等综述报道,为制定本地区灵长类动物整体保护策略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 华南地区 分布现状 地理生态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灵长类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艳红 江海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5年第3期153-159,共7页
本文借鉴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利用我国灵长类学文献的各种特征,定量地描绘我国灵长类学研究结构,反映我国灵长类学研究状况.结果表明,动物学研究等8种期刊是我国灵长类学研究的核心期刊.我国灵长类学研究分为:起步、停滞、恢复与... 本文借鉴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利用我国灵长类学文献的各种特征,定量地描绘我国灵长类学研究结构,反映我国灵长类学研究状况.结果表明,动物学研究等8种期刊是我国灵长类学研究的核心期刊.我国灵长类学研究分为:起步、停滞、恢复与发展及持续发展4个阶段,持续发展阶段集中了总文献量的89%,是我国灵长类学研究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我国17种灵长类动物(包括所有特有种)作过研究,其中对Macacamulatta的研究最多;研究学科以生理学、形态与解剖学、生态与行为学、饲养学为主(占总文献量的82%);猕猴属Macaca在各学科研究中都占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灵长类学研究在学科及物种方面都不平衡,有必要增加对较薄弱的学科、灵长类种类研究的投入,使它们能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 文献 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及海南省的兽类保护与利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龙辉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5年第3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保护与利用 研究概况 海南省 广东省 海南岛 珍稀动物 海南坡鹿 野生动物资源 长臂猿 种群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甲组织同工酶的研究
10
作者 黄韧 阳建春 +1 位作者 林惠莲 刘晓明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5年第3期145-148,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凝胶电泳方法分析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的肝、骨骼肌、心、脑、腮腺、脾和肾7种组织的LDH,Pox,PGM和MDH同工酶.心脏组织LDH图谱以B亚基为优势,酶活性由LDH1到LDH5依次减弱;脑和鳃腺组织中的情况与此相类似,而... 采用聚丙烯酰凝胶电泳方法分析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的肝、骨骼肌、心、脑、腮腺、脾和肾7种组织的LDH,Pox,PGM和MDH同工酶.心脏组织LDH图谱以B亚基为优势,酶活性由LDH1到LDH5依次减弱;脑和鳃腺组织中的情况与此相类似,而骨骼肌中以A亚基为优势,酶活性由LDH5到LDH1依次减弱;肝和脾的情况与此相类似,肾组织中A亚基和B亚基的含量大致相等,酶活性以LDH3为最高.在所有的LDH酶谱上,LDH3都由两条含量相近的酶带组成.还发现穿山甲肝脏存在LDH5缺失的现象脑组织不表现Pox酶活性,而肌肉组织中有3条Pox酶带,心脏则只有2条酶带,其它组织只有1条酶带穿山甲各种组织的PGM图谱由PGM1和PGM2组成对于MDH而言,穿山甲的特点是m-MDH的活性远低于s-MDH.还讨论了穿山甲上述同工酶的特点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酶 穿山甲 乳酸脱氨酶(L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虎山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资源及其保护
11
作者 王骏 冯敏 +2 位作者 韦汉东 隆成洽 黄东生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年第1期85-90,共6页
1989~1990年,针对不同类群的动物,采用直接和间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的哺乳动物资源和它们的栖息地植被作了调查。记录该区哺乳动物44种,隶属8目21科,其中热带-亚热分布27种(占61.3%... 1989~1990年,针对不同类群的动物,采用直接和间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的哺乳动物资源和它们的栖息地植被作了调查。记录该区哺乳动物44种,隶属8目21科,其中热带-亚热分布27种(占61.3%),与其所处热带、亚热带过渡区的地理位置一致。哺乳动物栖息地植物群落有4种,各有不同的群落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资源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途径与实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邓一荣 肖荣波 +3 位作者 黄柳菁 胡慧建 李智山 丁晓龙 《风景园林》 2015年第6期25-32,共8页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证。本文以相关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广州市海珠生态城的生态恢复实际,并结合海珠生态城"以万亩果林湿地为核心,打造具有岭南水乡魅力的花城、水城、绿城特...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证。本文以相关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广州市海珠生态城的生态恢复实际,并结合海珠生态城"以万亩果林湿地为核心,打造具有岭南水乡魅力的花城、水城、绿城特色生态城市样板区"的总体定位,提出了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恢复目标和规划思路,并重点围绕湿地生境分区、栖息地修复、水环境改善、恢复物种筛选、区域生物多样性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海珠生态城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设计 生物多样性恢复 湿地 生境 恢复 海珠生态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与优先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龚粤宁 卢学理 +1 位作者 邹发生 陈振明 《广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8-13,共6页
应用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框架,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评分,计算其管理有效性指数值(ME)和管理优先性指数值(MP),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构设置、管护设施、管理制度、经... 应用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框架,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评分,计算其管理有效性指数值(ME)和管理优先性指数值(MP),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构设置、管护设施、管理制度、经费管理、生态旅游、监督与评估的ME值均为1.00,其管理有效性最高;而宣传教育、权属、规划设计、科研监测和管理队伍的MP值均大于1.00,应优先加强管理。为此,该保护区的主要管理对策应包括打造南岭特色生态文化的实体和网络平台、构建利益协商、共享和监管的长效机制以及建设科研监测的新型台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管理有效性 管理优先性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鸡形目鸟类线粒体DNA的研究
14
作者 李菁菁 阳建春 +2 位作者 谢力 林惠莲 黄韧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年第1期18-22,共5页
采用12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家鸡(Galusgalusdomesticus)、雉鸡(Phasianuscolchicus)和普通珍珠鸡(Numidameleagris)线粒体DNA(mtDNA)。结果:①5个不同品种... 采用12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家鸡(Galusgalusdomesticus)、雉鸡(Phasianuscolchicus)和普通珍珠鸡(Numidameleagris)线粒体DNA(mtDNA)。结果:①5个不同品种家鸡mtDNA具有相同的限制性类型,进一步说明家鸡mtDNA种内遗传变异程度很低;②雉鸡mtDNA的BglⅠ,EcoRⅠ,HindⅢ和PvuⅡ等4种限制性酶的酶切类型与云南环颈雉不相同,说明雉鸡存在mtDNA种内差异;③比较家鸡、雉鸡和珍珠鸡间mtDNA的RFLP,计算他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家鸡与珍珠鸡的遗传距离较近(P=0.096),家鸡与雉鸡以及雉鸡与珍珠鸡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别为0.215和0.229,初步结果表明珍珠鸡是距雉科的家鸡和雉鸡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类,和家鸡的关系相当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家鸡 雉鸡 珍珠鸡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湾鳄(Crocodylas porosus)人工孵化主要因素的研究
15
作者 张毅城 练炳忠 +3 位作者 赵云华 廖炎发 罗玉钏 袁喜才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年第4期49-52,共4页
通过对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鳄卵的放置方位、覆盖巢材等影响鳄卵孵化的不同因素进行人工控制和选择,并作对比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湾鳄(Crocodylusporosus)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30~33℃,最适相对湿度为85%... 通过对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鳄卵的放置方位、覆盖巢材等影响鳄卵孵化的不同因素进行人工控制和选择,并作对比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湾鳄(Crocodylusporosus)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30~33℃,最适相对湿度为85%~95%,苔藓类植物是孵化湾鳄卵的最佳辅垫和覆盖巢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鳄 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的衰老性变化——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红旗 邝国璧 +5 位作者 李峰 丁贞佳 龙大宏 陈乾生 马昭林 梁兴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用透射电镜方法对九只雄性猕猴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脑外近脑段的增龄改变进行了观察,发现该动脉的主要变化有(1)内膜的局限性增厚并向管腔内突出.(2)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局部变性和向内膜的侵入.(3)内皮细胞的脱失.显示该动脉随增龄而发生结... 用透射电镜方法对九只雄性猕猴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脑外近脑段的增龄改变进行了观察,发现该动脉的主要变化有(1)内膜的局限性增厚并向管腔内突出.(2)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局部变性和向内膜的侵入.(3)内皮细胞的脱失.显示该动脉随增龄而发生结构上的改变,这些改变为探讨该动脉最易受累的形态学基础、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学以及它们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衰老 大脑 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湖泊鱼类物种多样性结构及动态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军华 张春兰 胡慧建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1,共5页
2002年7月~2003年4月,通过对长江中游6湖(西洞庭湖、黄盖湖、西凉湖、斧头湖、涨渡湖和赤湖)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各湖泊不同时期鱼类物种多样性结构及变化。结果表明:6湖鱼类物种数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西洞庭湖损失的物种数最少;从各科... 2002年7月~2003年4月,通过对长江中游6湖(西洞庭湖、黄盖湖、西凉湖、斧头湖、涨渡湖和赤湖)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各湖泊不同时期鱼类物种多样性结构及变化。结果表明:6湖鱼类物种数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西洞庭湖损失的物种数最少;从各科减少的物种数来看,鲤科减少最多,为7~27种,其次是鳅科和鮠科。经聚类分析,通江湖泊与阻隔湖泊有着明显差异。各湖鱼类物种与高级分类阶元在数量上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各湖鱼类在属水平上的物种频次分布均具规律性,随着物种数/属的增加,频次迅速减少,且乘幂模型拟合较好。认为长江中游湖泊的野生鱼类资源已经严重衰退,当前急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野生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多样性 长江中游 频次分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t b和12S rRNA基因进化速度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利利 彭建军 +4 位作者 于冬梅 胡诗佳 高赛飞 傅美兰 刘曦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01-5103,5106,共4页
[目的]论证线粒体Cyt b和12S rRNA基因不同进化速率影响构建的系统树拓扑结构。[方法]从GenBank下载了蛇亚目12科15种蛇线粒体全序列,提取Cyt b和12S rRNA基因序列,选用GTR+I+G核苷酸替代模型,基于最大似然法,用PAUP4.0软件分别构建2个... [目的]论证线粒体Cyt b和12S rRNA基因不同进化速率影响构建的系统树拓扑结构。[方法]从GenBank下载了蛇亚目12科15种蛇线粒体全序列,提取Cyt b和12S rRNA基因序列,选用GTR+I+G核苷酸替代模型,基于最大似然法,用PAUP4.0软件分别构建2个基因的系统关系树。[结果]在选用相同的软件、建树方法和研究物种的情况下,构建的系统树拓扑结构差异主要是因为线粒体Cyt b和12S rRNA基因进化速率不同产生的。[结论]在分子系统进化研究中,要针对不同的研究物种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进化 CYTB 12S RRNA 进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东北林蛙室内越冬技术初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柏永明 田秀华 +1 位作者 余春胜 卢小琴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184,共3页
2007年10月10日~2008年4月14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人工养殖场进行了东北林蛙室内越冬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的东北林蛙在室内越冬是可行的;一龄蛙、二龄蛙、三龄蛙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92.6%、84.5%、87.2%;越冬期间,三龄东... 2007年10月10日~2008年4月14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人工养殖场进行了东北林蛙室内越冬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的东北林蛙在室内越冬是可行的;一龄蛙、二龄蛙、三龄蛙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92.6%、84.5%、87.2%;越冬期间,三龄东北林蛙的体重下降最大,减重率为5.65%;一龄东北林蛙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体质虚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越冬 成活率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大脑中动脉内皮的年龄变化一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红旗 邝国璧 +3 位作者 丁贞佳 李峰 龙大宏 陈乾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用扫描电镜对9只3个年龄组雄性猕猴大脑中动脉及其中央支起始部内皮的年龄变化进行了研究,见内皮细胞多呈梭形,其长轴与血流方向一致,内皮细胞在干叉交界处相互移行.核区隆起、微绒毛、边缘小褶及桥样结构等随增龄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中... 用扫描电镜对9只3个年龄组雄性猕猴大脑中动脉及其中央支起始部内皮的年龄变化进行了研究,见内皮细胞多呈梭形,其长轴与血流方向一致,内皮细胞在干叉交界处相互移行.核区隆起、微绒毛、边缘小褶及桥样结构等随增龄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央支以直角发自大脑中动脉,其始部内面有螺旋形瓣膜样的嵴.并就这些变化与某些老年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脑动脉 内皮细胞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