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词源学中的符号学及音乐符号学相关问题的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汉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I0002,共7页
从词源学视角考察符号及音乐符号的“能指—所指”意指关系得以确立的条件,符号及音乐符号种类划分的依据及其行为特点,符号学及音乐符号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对准确把握符号学及音乐符号学的关系及其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词源学 符号 音乐符号 符号学 音乐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海峡殖民地土生华人的音乐与身份杂糅——从沃恩《海峡殖民地华人的生活方式与习俗》谈起
2
作者 仲立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28,共7页
研读1879年海峡殖民地官员、英国人乔纳斯·丹尼尔·沃恩出版于新加坡的《海峡殖民地华人的生活方式与习俗》,有助于探讨19世纪海峡殖民地土生华人(峇峇)音乐与身份认同。峇峇们在海峡殖民地,通过与传统华人、马来人、欧洲殖民... 研读1879年海峡殖民地官员、英国人乔纳斯·丹尼尔·沃恩出版于新加坡的《海峡殖民地华人的生活方式与习俗》,有助于探讨19世纪海峡殖民地土生华人(峇峇)音乐与身份认同。峇峇们在海峡殖民地,通过与传统华人、马来人、欧洲殖民者等的多元族群互动,形成一种杂糅文化身份,峇峇的音乐也体现出典型的杂糅性,并参与建构了这种杂糅身份,形塑了海峡殖民地土生华人社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海峡殖民地 土生华人 峇峇 身份杂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音乐教育不应以审美为核心吗?——与杜亚雄先生商榷 被引量:17
3
作者 阮潇静 郭声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7,共5页
2001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础音乐教育由此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杜亚雄先生在《国民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吗?》一文中对此提出了质疑,并... 2001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础音乐教育由此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杜亚雄先生在《国民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吗?》一文中对此提出了质疑,并呼吁我国的国民音乐教育应重新回到"以表演为核心"的道路上来。本文认为,审美与表演不属同一层面的问题,审美包括了创作、表演、欣赏,"以审美为核心"强调的是课程本质及其价值取向,而表演只是音乐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以表演为核心"不能作为课程理念来统领国民音乐教育的改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音乐教育 审美 表演 欣赏 音乐课程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一只眼睛看课程——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声健 李小缨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157,150,共8页
本文以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音乐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人是教育的出发... 本文以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音乐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必须真正从人的角度去审视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可行,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最主要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音乐教师教育 课程方案 培养目标 改进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大学城艺术培训市场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声健 陈晓敏 王晓盈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123-126,共4页
广州大学城艺术培训市场因其得天独厚的人文艺术环境而迅速发展,调查显示,在规模和种类快速扩张的同时,该艺术培训市场的管理及培训质量令人堪忧,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净化艺术培训环境,确保艺术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广州大学城 艺术培训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音乐”的发展路径——以岭南传统体育项目“南狮”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宁海天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67,共4页
岭南作为最早的改革开放地区,是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口岸。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流文化。"南狮"是岭南文化的一块明珠,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它也存在运动形式与文化内涵缺乏有机整合、内化和外... 岭南作为最早的改革开放地区,是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口岸。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流文化。"南狮"是岭南文化的一块明珠,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它也存在运动形式与文化内涵缺乏有机整合、内化和外化间的不平衡、内涵过于单薄、现代化进程缓慢的问题。坚持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坚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坚持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推进"南狮"与音乐有机结合、"南狮"运动艺术化、"南狮"与更多文学艺术形式结合等路径,使"南狮"体现岭南文化特质、中国文化特色、新时代特征,走上内涵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道路更加宽阔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南狮 文化融合 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技法与民族民间音乐的化合——论钢琴曲《多耶》的创作特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凌云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45,共8页
文章对钢琴曲《多耶》的创作特征进行多角度的剖析 ,探寻作曲家将现代作曲技法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目的在于为钢琴音乐创作者及《多耶》
关键词 陈怡 钢琴曲 民间音乐 多调性 复合和弦 数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音乐新课改面临的三大挑战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声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6期59-64,共6页
实施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内容由原来的《音乐欣赏》扩展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六个模块,这给音乐教师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挑战:1)颠覆了长期以来内容单一的欣赏教学模式,表现与创作模... 实施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内容由原来的《音乐欣赏》扩展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六个模块,这给音乐教师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挑战:1)颠覆了长期以来内容单一的欣赏教学模式,表现与创作模块的加入带来了挑战;2)冲击着长期以来形成的诸多固有思维,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观念受到了挑战;3)呼唤具有全能型素养的音乐教师,单项型教师的专业与教学素质受到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新课改 音乐教师 模块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谱文本在音乐符号行为链条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黄汉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9-137,共9页
在音乐符号行为链条中,乐谱文本的存在方式和符号方式具有音响文本所不具备的文本特性,它的书面性、凝固性、可视性、语义性(标题的、术语的)无论在历时维度的能指-所指中以及在共时维度的互文意义生成中,还是在心灵-身体-音响运动样式... 在音乐符号行为链条中,乐谱文本的存在方式和符号方式具有音响文本所不具备的文本特性,它的书面性、凝固性、可视性、语义性(标题的、术语的)无论在历时维度的能指-所指中以及在共时维度的互文意义生成中,还是在心灵-身体-音响运动样式的转换以及在作曲家、演奏家、听众的心灵-精神对话中,都起着独特、重要的符号中介作用。对乐谱文本特性及其中介作用的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符号系统的构成及其行为链条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谱文本 音响文本 音乐符号 行为链条 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族音乐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9
10
作者 丁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关键词 民族音乐 创新 先进文化 立法 继承 音乐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关于音乐分析与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凌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4-135,138,共3页
勃拉姆斯的间奏曲Op.117是他为钢琴而作的特性小品。该曲创作于1892年,其中包含了三首间奏曲,属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和对现实生活的悲观情绪。这部作品以其简洁洗炼的写作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勃拉姆... 勃拉姆斯的间奏曲Op.117是他为钢琴而作的特性小品。该曲创作于1892年,其中包含了三首间奏曲,属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和对现实生活的悲观情绪。这部作品以其简洁洗炼的写作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勃拉姆斯钢琴创作的精品之一。本文对该作品的体裁、结构、音乐要素、材料间的关系和音乐形象诸方面进行研究,并探求演奏该作品时的情感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奏曲》 勃拉姆斯 情感表现 音乐分析 演奏 晚期作品 钢琴创作 悲观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声说”——音乐起源新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蒲亨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6,共7页
对音乐起源这一久悬未决课题重新展开研究,摆脱"忝列"一说的常规思路,认为以往诸说"功能的实用性或它义性"、"创造主体的平庸性"、"音响形式的常规性"、"音响发生的被动性"等"... 对音乐起源这一久悬未决课题重新展开研究,摆脱"忝列"一说的常规思路,认为以往诸说"功能的实用性或它义性"、"创造主体的平庸性"、"音响形式的常规性"、"音响发生的被动性"等"他律"论认识均有缺陷与疑点;从而另立带"自律"色彩的"循声"新说,并对之作出全新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起源 本体特征 环境因素 动力因素 循声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音乐的审美看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静怡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4-156,共3页
关键词 音乐表演 审美价值 二度创作 艺术手段 艺术作品 直接欣赏 乐器演奏 创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活动:人以美的音响符号进行情感交往的特殊方式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汉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69,共6页
音乐活动是作曲家、演奏家和欣赏者以美的音响符号为中介进行的情感交往的特殊方式。在音乐创作环节中,表现为作曲家主体的本我的情感与物化为他我的符号文本的情感的自我交往;在音乐演绎环节中,表现为演绎者与作曲家以乐谱符号文本为... 音乐活动是作曲家、演奏家和欣赏者以美的音响符号为中介进行的情感交往的特殊方式。在音乐创作环节中,表现为作曲家主体的本我的情感与物化为他我的符号文本的情感的自我交往;在音乐演绎环节中,表现为演绎者与作曲家以乐谱符号文本为中介的心灵—精神交往方式;在音乐欣赏环节中,则表现为聆听者通过音响符号这个中介与演绎者和作曲家进行的心灵—精神的双重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活动 音响符号 情感交往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人类学本事初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蒲亨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0-155,共6页
在音乐学诸学科中,音乐人类学处于什么位置?对音乐本质的理解,它具有较其它学科更为深刻的认识功能吗?音乐形态学研究的目标,是否必须以它为"终极"阐释?文章从相关的研究、教学经历出发,进行全新思考,对此做出不同于当今流行... 在音乐学诸学科中,音乐人类学处于什么位置?对音乐本质的理解,它具有较其它学科更为深刻的认识功能吗?音乐形态学研究的目标,是否必须以它为"终极"阐释?文章从相关的研究、教学经历出发,进行全新思考,对此做出不同于当今流行话语的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人类学 学科属性 文化类型 方法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难的突围——“重写音乐史”史学思潮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1
16
作者 冯长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1,121-122+221,共11页
"重写音乐史"是20—21世纪之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领域的一股重要的音乐史学思潮。这一思潮的根本出发点是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左"的思想的反思与反拨,同时就音乐史观、音乐史料建设、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 "重写音乐史"是20—21世纪之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领域的一股重要的音乐史学思潮。这一思潮的根本出发点是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左"的思想的反思与反拨,同时就音乐史观、音乐史料建设、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对象的拓展等问题作出了广泛的讨论。"重写音乐史"思潮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观念的一次艰难的突围,它有力地推进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以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为主体的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任重而道远,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应在"重写"观念的引领下走向学术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音乐史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郭乃安先生音乐学的人本观点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7,共6页
《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是郭乃安先生的音乐论文集,是郭先生大半生音乐道路的缩影。笔者通过对文集中有关论文的解读,分别从音乐本元、音乐美学、音乐评论三个视角来阐释郭先生音乐学的人本观点。
关键词 郭乃安 《音乐学 请把目光投向人》 人本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滥觞——辛亥时期音乐文化巡礼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春玲 冯长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6,50,共7页
武昌起义是19世纪末叶以来清国腐朽衰败、欧风美雨西来背景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积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清末维新派、革命派对中国社会的种种改良与变革到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社会从方方面面开始发生深刻的转型,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领... 武昌起义是19世纪末叶以来清国腐朽衰败、欧风美雨西来背景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积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清末维新派、革命派对中国社会的种种改良与变革到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社会从方方面面开始发生深刻的转型,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领域概莫能外。就近代中国音乐文化在思想观念、音乐理论、音乐教育、创作实践等主要领域共时性产生新的萌芽并不断丛结成长而言,辛亥时期可谓是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滥觞期。文章试图通过对辛亥时期音乐文化发生嬗变与转型的几个重要方面的梳理,力求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新音乐文化滥觞期的主要特征及其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音乐文化 嬗变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贯穿本土音乐的思考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新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115-117,共3页
本土音乐贯穿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必须采取措施在音乐教育中贯穿本土音乐 ,才能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本土音乐 艺术标准 民族音乐文化 学校 中国特色 教育体系 教材 学习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应澄清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声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83,共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新课改以来的音乐教学实践表明,其中“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存在着诸多观念和实践的困惑。为此,有必要澄清音乐感受...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新课改以来的音乐教学实践表明,其中“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存在着诸多观念和实践的困惑。为此,有必要澄清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包括:设立该教学领域的缘由及其内涵、培养与提高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途径,以及该领域的教学与其他三个领域有机融合的主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音乐课标 感受与鉴赏 教学领域 有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