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茶提取物抗氧化及保护线粒体作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地灵 龙贺明 +2 位作者 张鹤鸣 李宁 刘颂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2-397,共6页
肾茶水提液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与水层得到4个不同极性部位。以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能力,络合Fe2+能力,体外抗活性氧能力以及对FeSO4和H2O2诱导小鼠肾脏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和GSH-Px水平的影响... 肾茶水提液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与水层得到4个不同极性部位。以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能力,络合Fe2+能力,体外抗活性氧能力以及对FeSO4和H2O2诱导小鼠肾脏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和GSH-Px水平的影响,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抑制Fe2+-L-Cys诱导肾脏线粒体肿胀能力,初步评价其保护肾脏线粒体的作用。结果显示肾茶水提液4个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DPPH·、O-·2、·OH和络合Fe2+能力;其中乙酸乙酯和水提部位具有显著体外抗ROS能力,降低MDA和升高GSHPx水平,以及抑制肾脏线粒体肿胀的能力,且其作用效果均与剂量呈正相关。本实验结果可为肾茶用于治疗肾脏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抗氧化活性 金属络合能力 活性氧 线粒体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转化分数与体表温度左右平衡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清平 李子孺 +3 位作者 于萍 杨宁宁 陈锂 张鹤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95-1798,I0014,共5页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技术,观察中医体质转化分数与人体各部位左右温度平衡之间的关系。方法:开展随机交叉对照试验,分别观察无外热源(不艾灸)和有外热源(穴位艾灸)的情况下,人体左右温度差(ΔI)与9种中医体质转化分数之间的相关性。受试...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技术,观察中医体质转化分数与人体各部位左右温度平衡之间的关系。方法:开展随机交叉对照试验,分别观察无外热源(不艾灸)和有外热源(穴位艾灸)的情况下,人体左右温度差(ΔI)与9种中医体质转化分数之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均为健康男性青年,共36例。艾灸部位为神阙、气海穴或左右足三里,每穴灸20 min。结果:不艾灸时,特稟质与眼部和腹部ΔI之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艾灸神阙气海穴后,特稟质与正面小腿ΔI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1);艾灸足三里后,气虚质与背上部ΔI之间成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中医体质转化分数与人体左右温度平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中医体质分类的客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 外热源 艾灸 左右温度平衡 中医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颈眩宁胶囊质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正腾 陈地灵 +2 位作者 张鹤鸣 李宁 胡小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71-2178,共8页
目的 建立复方颈眩宁胶囊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复方颈眩宁胶囊中天麻、钩藤、葛根、川芎、延胡索和白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天麻素、欧前胡素、葛根素和阿魏酸的量.采用Acclaim C18柱(250 mm×4.6 mm,5... 目的 建立复方颈眩宁胶囊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复方颈眩宁胶囊中天麻、钩藤、葛根、川芎、延胡索和白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天麻素、欧前胡素、葛根素和阿魏酸的量.采用Acclaim C18柱(250 mm×4.6 mm,5μm,戴安公司),测定天麻素的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3∶97)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测定葛根素和阿魏酸的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0~30 min,甲醇20% ~ 60%,检测波长250 nm;测定欧前胡素的流动相为甲醇-水(68∶32)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天麻、钩藤、葛根、川芎、延胡索和白芷;天麻素在0.118 0~1.888 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12%,葛根素在进样量0.178 2 ~1.782 0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3%,阿魏酸在进样量1.84~18.40 n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96%,欧前胡素在进样量20.4 ~265.2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62%.结论 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可用于复方颈眩宁胶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颈眩宁胶囊 薄层色谱法 天麻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戟天低聚糖对Aβ_(25-35)致拟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地灵 张鹏 +2 位作者 林励 张鹤鸣 刘颂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1-276,共6页
目的观察巴戟天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 of MorindaOfficinali,OMO)对Aβ25-35致拟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25-35各10μg制备拟痴呆模型,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安理申... 目的观察巴戟天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 of MorindaOfficinali,OMO)对Aβ25-35致拟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25-35各10μg制备拟痴呆模型,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安理申(0.125 mg.kg-1.d-1)组、OMO高剂量(60 mg.kg.d-1)组和OMO低剂量(20 mg.kg.d-1)组。连续灌胃给药25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HPLC-ECD法检测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采用HE染色后检测脑组织中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和神经元数量,以及大脑皮质和前脑基底核神经元数量等指标。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Aβ25-35模型组定位航行潜伏期明显长于空白组,其定位航行总路程明显高于空白组,而各给药组潜伏期明显缩短。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在第一象限(即平台原所在区域)游泳时间(27.36±3.38 s)长于其他象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第一象限游泳时间(20.77±5.63 s)明显缩短,OMO高剂量组(31.93±3.39 s)比空白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在第一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延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海马CA1区椎体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增加,以及大脑皮质和前脑基底核神经元计数增多。结论实验结果显示OMO可以明显提高Aβ25-35致拟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和抑制大脑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低聚糖 老年痴呆 药效学 学习记忆能力 神经递质 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汪蕾 张秀霞 冼健安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102,共6页
硫化物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体污染物之一。为探讨水体硫化物胁迫对虾类血细胞的毒性影响,以不同浓度(0.5 mg/L,2.0 mg/L)的硫化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胁迫,于胁迫后6、12、24和48 h取血淋巴,应用流式细胞术测... 硫化物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体污染物之一。为探讨水体硫化物胁迫对虾类血细胞的毒性影响,以不同浓度(0.5 mg/L,2.0 mg/L)的硫化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胁迫,于胁迫后6、12、24和48 h取血淋巴,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细胞的总数(THC)、活性氧(ROS)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凋亡率。结果显示,经0.5 mg/L硫化物胁迫48 h后,对虾THC显著下降至11.78×10~6个/mL,为对照组的72.7%(P<0.05),ROS含量为对照组的225.2%(P<0.05),血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至7.42%(P<0.05);经2.0 mg/L硫化物胁迫6 h开始,对虾THC呈现显著的下降(P<0.05),血细胞ROS含量和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表明硫化物胁迫刺激对虾血细胞产生大量ROS,诱导血细胞凋亡,从而导致THC下降,这一过程可能是硫化物导致虾类细胞免疫下降的重要机制;随着硫化物浓度的升高,其细胞毒性作用明显提高。血细胞NO含量在2.0 mg/L硫化物胁迫12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推测NO可能在硫化物胁迫防御调控中起着信号因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血细胞 凋亡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汪蕾 张秀霞 +2 位作者 郑佩华 鲁耀鹏 冼健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4-888,共5页
硫化物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体污染物之一,为探讨抗氧化酶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细胞抗硫化物胁迫中的作用,以不同浓度(0 mg·L^(-1)和2.0 mg·L^(-1))的硫化物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胁迫,于胁迫后的0 h、6 h、12 h... 硫化物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体污染物之一,为探讨抗氧化酶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细胞抗硫化物胁迫中的作用,以不同浓度(0 mg·L^(-1)和2.0 mg·L^(-1))的硫化物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胁迫,于胁迫后的0 h、6 h、12 h、24 h和48 h取血淋巴,测定血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TRx)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Cu,Zn-SOD和TRx的表达量在胁迫的6~24 h显著上升,在48 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Mn-SOD和GPx的表达量在胁迫的6~48 h均显著上调;CAT表达水平在胁迫的12 h开始有显著提高。这些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均被诱导上调,以进行防御;Cu,Zn-SOD、Mn-SOD、GPx和TRx均对硫化物胁迫敏感,在胁迫前期发挥作用,CAT主要在胁迫后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凡纳滨对虾 血细胞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香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金玉 陈地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3853-3856,共4页
[目的]考察降香叶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与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降香叶水提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水等4个提取部位。以体外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过氧化... [目的]考察降香叶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与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降香叶水提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水等4个提取部位。以体外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过氧化氢、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评价降香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铝盐络合法测定各个提取部位的黄酮含量,比较分析其含量与氧化能力的相关性;采用HPLC法分析其指纹。[结果]降香叶各个提取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其效果顺序为:乙酸乙脂部位>氯仿部位>水提部位>石油醚部位,与各部位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结论]降香叶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抗氧化能力,其与黄酮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其乙酸乙脂部位可作为抗氧化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叶 抗氧化 总黄酮含量 自由基 有效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枳葛橘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英文)
8
作者 陈地灵 李宁 +3 位作者 林励 张鹤鸣 林辉 刘颂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1-605,618,共6页
复方枳葛橘水提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与水层得到4个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以清除DPPH·、ABTS+·,以及络合Fe2+能力,综合评价其抗氧化作用;采用芦丁显色法检测各部位总黄酮含量,并分析黄酮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 复方枳葛橘水提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与水层得到4个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以清除DPPH·、ABTS+·,以及络合Fe2+能力,综合评价其抗氧化作用;采用芦丁显色法检测各部位总黄酮含量,并分析黄酮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采用HPLC法分析其抗氧化能力较强部位可能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4个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是正丁醇、水层,而氯仿层较弱;其抗氧化能力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且与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相关;HPLC分析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合并正丁醇部位主要成分为柚皮苷、野漆树苷和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复方枳葛橘提取物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用于药物研究和相关疾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枳葛橘 提取物 自由基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构成谱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温叶杰 肖娟 +4 位作者 董丽红 邓媛元 刘磊 李续娥 张瑞芬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1-39,共9页
利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2种不同极性溶剂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水溶液分部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不同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多酚组分及其含量差异,并采用细胞抗氧化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得率、总酚... 利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2种不同极性溶剂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水溶液分部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不同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多酚组分及其含量差异,并采用细胞抗氧化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得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多酚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得率以水相最高(36%),正丁醇相(32%)次之,乙酸乙酯相(16%)最低。总酚含量以乙酸乙酯相最高,正丁醇相次之;总黄酮含量以正丁醇相最高,乙酸乙酯相次之;而抗氧化活性以正丁醇相最强,水相次之。乙酸乙酯相多酚组成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原花青素类化合物;正丁醇相多酚组成主要为槲皮素-3-芸香糖-7-鼠李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多酚 分部萃取 细胞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药材中7种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新娟 沈梅 +1 位作者 石俊敏 韩伟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74-2078,共5页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巴马汀、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四氢巴马汀、异紫堇球碱、紫堇碱和四氢黄连碱7种主要异喹啉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考察了不同来源延胡索中异喹啉生物碱的含量。采用Agilent SB C18柱色谱柱(4.6...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巴马汀、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四氢巴马汀、异紫堇球碱、紫堇碱和四氢黄连碱7种主要异喹啉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考察了不同来源延胡索中异喹啉生物碱的含量。采用Agilent SB C18柱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的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至5.0),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巴马汀、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四氢巴马汀、异紫堇球碱、紫堇碱和四氢黄连碱在2.0~40.1、2.0~39.5、5.1~101.3、5.0~99.8、2.1~41.2、5.0~100.1μg/m L和2.0~39.7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6%、96.1%、96.5%、101.4%、101.9%、97.3%和102.3%,RSD分别为2.77%、2.50%、3.33%、4.18%、2.93%、2.86%和2.60%。不同来源延胡索样品中7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研究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延胡索原药材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异喹啉类生物碱 延胡索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菌中三种脂肪酸含量HPLC-ELSD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超群 陈地灵 +3 位作者 柯志意 陈康 谢意珍 胡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69,共5页
建立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中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异油酸(vaccenic acid)、软脂酸(palmitic acid)的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 建立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中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异油酸(vaccenic acid)、软脂酸(palmitic acid)的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方法。采用Grace Prevail Organic Acid5μm(250mm×4.6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80:20),柱温30℃,流速1.0mL/min]和ESA Chromache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雾化温度(TNcb)35℃,蒸发温度(TEvap)50℃,衰减值(Attenuation)为3,载气为N2,操作气压为21psi],获得棕榈油酸、异油酸、软脂酸标准品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4982x+10.1120(r=0.9998)、Y=0.8270X+9.7457(r=0.9998)、Y=1.1316x+10.3790(r=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100.68%和101.00%,RSD分别为1.26%、2.04%和1.72%。该方法可同时测定猴头菌中棕榈油酸、异油酸、软脂酸3种脂肪酸类化合物,且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ELSD 猴头菌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