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藻富硒培养及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谭龙飞 黄峙 郭宝江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8年第6期17-18,共2页
研究了向标准培养液中添加无机硒盐浓度对螺旋藻生长及其转化有机硒的影响,以及克服高无机硒盐浓度影响富硒螺旋藻产率的方法。
关键词 螺旋藻 富硒培养 有机硒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杂环化合物及其自组装膜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文杰 邹家浩 +4 位作者 曾鑫华 白燕 杨芳 李毅群 郭宝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9-512,共4页
Heterocyclic selenium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on gold surface were reported.The heterocyclic selenium compounds are 4,5benzopiazselenole (BP) and anthra selenadiazol6... Heterocyclic selenium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on gold surface were reported.The heterocyclic selenium compounds are 4,5benzopiazselenole (BP) and anthra selenadiazol6,11dione (AS).The cyclic voltammetr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aks of the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of Fe(CN)3/46 almost disappeared after the Au electrode was covered by a monolayer of BP due to forming of SAMs,but AS did not.The reduction peak potentials of the BP and AS were 663mV and 659mV,respectively,in the Na2B4O7 solution with the modified gold electrode,while the reduction peaks potential of the BP and AS were 633mV and 704mV,respectively,with bare gold scanning in Na2B4O7ethanol solution,and the course was cortrolled by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杂环化合物 自组装膜 电化学性质 苤硒脑 循环伏安法 分析化学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有机硒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谭龙飞 郭宝江 王曼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8年第3期14-14,共1页
目前,国内外在人工合成有机硒化合物方面进行了探索,合成得到了硒化亚油酸、硒化亚麻酸、硒化卡拉胶、硒化蛋氨酸、肌醇硒酸酯、硒化葡聚糖、硒化茶多酚等有机硒化合物,并对其抑制肿瘤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因而。
关键词 有机硒化合物 合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发光二级管光生物反应器的研制及光合自养螺旋藻的培养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明芳 郭宝江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年第5期102-107,共6页
采用红光GaAlAsHB-LED集成光电板作为内部光源,设计研制了6L光电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并建立了恒容连续培养体系.通过控制不同稀释率D的培养,确定D为0.156d-1,可使藻的生物量浓度稳定在4.98gL-1;光... 采用红光GaAlAsHB-LED集成光电板作为内部光源,设计研制了6L光电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并建立了恒容连续培养体系.通过控制不同稀释率D的培养,确定D为0.156d-1,可使藻的生物量浓度稳定在4.98gL-1;光源品质及光照强度对螺旋藻的光合自养生长及光合色素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在GaAlAsHB-LED红光培养条件下,螺旋藻生长快,干物质积累多,每克干物质量的藻含捕光色素藻胆蛋白基本稳定在130mg.研究结果表明,HB-LED具有高光照强度、低功耗的特点,对于新型光生物反应器的开发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培养 光生物反应器 光合自养螺旋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钠抗氧自由基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文珊 蒋建伟 +1 位作者 郭宝江 严玉霞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和方法 :采用溶血试验 ,小鼠组织谷胱甘肽 (GSH)、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测定 ,采用质粒构象改变等方法检测甲酸钠的抗氧自由基损伤活性。结果 :甲酸钠明显抑制H2 O2 致人红细胞 (RBC)溶血作用 (P <0 .0 5或P <0 .0 1) ;明显... 目的和方法 :采用溶血试验 ,小鼠组织谷胱甘肽 (GSH)、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测定 ,采用质粒构象改变等方法检测甲酸钠的抗氧自由基损伤活性。结果 :甲酸钠明显抑制H2 O2 致人红细胞 (RBC)溶血作用 (P <0 .0 5或P <0 .0 1) ;明显提高小鼠肝GSH水平 (P <0 .0 5 ) ;抑制小鼠肝、肾脂质过氧化的产生 (P <0 .0 5或P <0 .0 1) ;抑制受辐射质粒PUC18超螺旋构象百分率的下降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甲酸钠具有明显抗氧自由基损伤的活性 ,是一个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钠 溶血试验 谷胱甘肽 脂质过氧化 PUC18 自由基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黑糯米稻米种皮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22
6
作者 徐杰 林正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3,共5页
利用柱层析法、紫外 -可见光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 ,分离并比较待测物和标准物的数据 ,发现贵州黑糯米稻米表皮中脂溶性成分主要有叶绿素a(含量为 2 .4 2mg/g鲜重 )、α -胡萝卜素 (含量为 1.80 μg/g鲜重 )和β -胡萝卜素 (含量为 0 .87... 利用柱层析法、紫外 -可见光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 ,分离并比较待测物和标准物的数据 ,发现贵州黑糯米稻米表皮中脂溶性成分主要有叶绿素a(含量为 2 .4 2mg/g鲜重 )、α -胡萝卜素 (含量为 1.80 μg/g鲜重 )和β -胡萝卜素 (含量为 0 .87μg/g鲜重 ) ,以及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等。利用柱层析和纸层析法 ,从贵州黑糯米稻米种皮中分离得到 3种花青素 ,获得其中一种花青素的针状结晶。用HPLC法测出经强烈水解后的 3种花青素中的糖均为葡萄糖。测定 3种花青素的光谱特性、荧光特性和纸层析的Rf 值 ,并和多种花青素文献值相比较。表明贵州黑糯米稻米种皮含矢车菊花色素 - 3-G和矢车菊花色素 - 3-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黑糯米 稻米种皮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脂溶性成分 柱层析法 花青素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液中不同溶氧含量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乐农 郭宝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1-234,共4页
在不同溶氧含量(质量浓度为4.5,5.5,6.5,7.5mg/L)下培养螺旋藻,以6.5mg/L处理培养螺旋藻的生长状况最佳,干物质积累多,叶绿素、蛋白质含量高;而7.5mg/L处理培养螺旋藻,生长状况最差.此外,在... 在不同溶氧含量(质量浓度为4.5,5.5,6.5,7.5mg/L)下培养螺旋藻,以6.5mg/L处理培养螺旋藻的生长状况最佳,干物质积累多,叶绿素、蛋白质含量高;而7.5mg/L处理培养螺旋藻,生长状况最差.此外,在高溶氧含量下,丙二醛含量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属 生长 溶氧浓度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处理对杂交水稻产量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乐农 郭宝江 +1 位作者 彭克勤 孙福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5-6,共2页
采用不同淹水时间与淹水深度的处理,研究孕穗期杂交水稻的产量及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经淹水处理后,杂交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总糖量下降,丙二醛(MDA)含量上升,产量降低。
关键词 淹水处理 杂交水稻 产量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非果树业的发展模式
9
作者 彭永宏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15-16,共2页
南非果树业的发展模式华南师范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彭永宏南非的园艺业(包括果品、蔬菜、花卉)占整个农产品出口收入的44%,果树业则占整个园艺业收入的90%。按1994/95季鲜果出口的总收入计算,南非果树业组成中落叶果树... 南非果树业的发展模式华南师范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彭永宏南非的园艺业(包括果品、蔬菜、花卉)占整个农产品出口收入的44%,果树业则占整个园艺业收入的90%。按1994/95季鲜果出口的总收入计算,南非果树业组成中落叶果树为8.1亿美元,包括苹果、梨、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业 发展模式 南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ture Trends in Fruit Postharvest Technology
10
作者 彭永宏 成文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年第5期131-134,共4页
环境保护、安全性、消费者的需求取向以及经济回报是果实采后操作技术研究及其商业应用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论述了气调贮藏、拮抗性微生物防治采后病害、热处理与致离子辐射、可食性被膜。
关键词 果实 采后操作 技术 未来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