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城市拼装视角的共享单车理论解释——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1
作者
曹婧
李溁锋
+1 位作者
王亚
蔡晓梅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75,共12页
共享单车是与城市绿色发展相关的低碳基础设施。为了弥补现有研究对共享单车能动性关注不足的问题,文章以城市拼装为方法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共享单车关系“黑箱”。首先,通过非线性和动态的关系视角阐释了共享单车在城市公共空间...
共享单车是与城市绿色发展相关的低碳基础设施。为了弥补现有研究对共享单车能动性关注不足的问题,文章以城市拼装为方法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共享单车关系“黑箱”。首先,通过非线性和动态的关系视角阐释了共享单车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日常实践,发现共享单车是人与非人元素不断协商的社会关系产物;其次,从城市本体、社会-技术互动、技术对主体性影响3个方面反思,以期人文地理学者能结合全球城市化和智能化新趋势进行地理知识生产。通过对共享单车多元权力博弈和空间演化过程的分析,洞见了更广范围的社会和技术互动,并从新的视角为中国城市转型发展和治理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拼装理论
城市拼装
分散的能动性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流动人才地方嵌入的影响与空间效应研究
2
作者
王亚
蔡晓梅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2-483,共12页
数字技术与城市场景的融合发展形塑了新的人地关系,对流动人才的地方嵌入产生多空间、多维度的影响。本研究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流动人才地方嵌入,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地方嵌入指标体系,深入研究城市数字化发展对流动人...
数字技术与城市场景的融合发展形塑了新的人地关系,对流动人才的地方嵌入产生多空间、多维度的影响。本研究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流动人才地方嵌入,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地方嵌入指标体系,深入研究城市数字化发展对流动人才地方嵌入的影响程度、异质性特征、作用机制等。主要研究结论:①城市数字化发展有效推动了流动人才的地方嵌入,对经济嵌入维度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②数字化作用于不同级别城市呈梯度差异,其中二三线城市效果较为显著。③数字经济有效推动社会网络单一的流动人才地方嵌入水平。借助数字化的信息桥梁作用,流动人才能够有效汲取更多的情感支持和认同,不断扩大社交圈层与地方联结,提高自身的情感嵌入和文化嵌入。最后,文章分别从数字经济与流动人才地方嵌入两方面提出建议,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与人才新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流动人才
地方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想象与实践:批判地理学视角
3
作者
陈淳
杨盼
蔡晓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9-1618,共10页
“家”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儿童与家这一关键地方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以广州市番禺区QX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分析165位流动儿童以“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结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照...
“家”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儿童与家这一关键地方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以广州市番禺区QX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分析165位流动儿童以“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结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照片引谈的混合研究方法,从批判地理学视角讨论流动儿童对于“家”在不同尺度的想象。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要素由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文化要素构成,既是流动儿童生活经验的表达,也体现了其对“家”的想象与期望,“家”的物质层面与情感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②基于流动的生活实践,流动儿童对“家”的想象具有多尺度特征,“家”与住所、社区乃至更广泛的空间关联密切,其中社区是流动儿童与地方建立积极情感链接的重要空间;③“家远在故乡”是流动儿童的共同认知,“家”总是指向户籍所在地,体现了流动儿童日常生活空间与“家”的地方归属之间的错位。研究尝试为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移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案例借鉴,并对城市管理者创设更有利于流动儿童融入的友好环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
绘画分析
地理想象
批判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城市拼装视角的共享单车理论解释——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1
作者
曹婧
李溁锋
王亚
蔡晓梅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与绿色治理研究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
文化空间与社会行为重点实验室
华南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
出处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75,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239,42071191,42071189,42101232)
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项目(2022WSYS004)
广东乡村地域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2021B1212050026)资助。
文摘
共享单车是与城市绿色发展相关的低碳基础设施。为了弥补现有研究对共享单车能动性关注不足的问题,文章以城市拼装为方法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共享单车关系“黑箱”。首先,通过非线性和动态的关系视角阐释了共享单车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日常实践,发现共享单车是人与非人元素不断协商的社会关系产物;其次,从城市本体、社会-技术互动、技术对主体性影响3个方面反思,以期人文地理学者能结合全球城市化和智能化新趋势进行地理知识生产。通过对共享单车多元权力博弈和空间演化过程的分析,洞见了更广范围的社会和技术互动,并从新的视角为中国城市转型发展和治理提供新思考。
关键词
共享单车
拼装理论
城市拼装
分散的能动性
技术
Keywords
bike-sharing
assemblage theory
urban assemblage
distributed agency
technology
分类号
F129.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流动人才地方嵌入的影响与空间效应研究
2
作者
王亚
蔡晓梅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与绿色治理研究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
文化空间与社会行为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2-483,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01271,42371239,42071191,42071189,42101232)
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23SK20)
+1 种基金
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项目(2022WSYS004)
广东乡村地域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2021B1212050026)资助。
文摘
数字技术与城市场景的融合发展形塑了新的人地关系,对流动人才的地方嵌入产生多空间、多维度的影响。本研究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流动人才地方嵌入,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地方嵌入指标体系,深入研究城市数字化发展对流动人才地方嵌入的影响程度、异质性特征、作用机制等。主要研究结论:①城市数字化发展有效推动了流动人才的地方嵌入,对经济嵌入维度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②数字化作用于不同级别城市呈梯度差异,其中二三线城市效果较为显著。③数字经济有效推动社会网络单一的流动人才地方嵌入水平。借助数字化的信息桥梁作用,流动人才能够有效汲取更多的情感支持和认同,不断扩大社交圈层与地方联结,提高自身的情感嵌入和文化嵌入。最后,文章分别从数字经济与流动人才地方嵌入两方面提出建议,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与人才新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流动人才
地方嵌入
Keywords
digital economy
migrant talents
place embeddedness
分类号
C971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C961.9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K901.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想象与实践:批判地理学视角
3
作者
陈淳
杨盼
蔡晓梅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与绿色治理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9-161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229,42201256)
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项目(2022WSYS004)资助。
文摘
“家”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儿童与家这一关键地方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以广州市番禺区QX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分析165位流动儿童以“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结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照片引谈的混合研究方法,从批判地理学视角讨论流动儿童对于“家”在不同尺度的想象。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要素由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文化要素构成,既是流动儿童生活经验的表达,也体现了其对“家”的想象与期望,“家”的物质层面与情感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②基于流动的生活实践,流动儿童对“家”的想象具有多尺度特征,“家”与住所、社区乃至更广泛的空间关联密切,其中社区是流动儿童与地方建立积极情感链接的重要空间;③“家远在故乡”是流动儿童的共同认知,“家”总是指向户籍所在地,体现了流动儿童日常生活空间与“家”的地方归属之间的错位。研究尝试为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移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案例借鉴,并对城市管理者创设更有利于流动儿童融入的友好环境提供依据。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
绘画分析
地理想象
批判地理学
Keywords
migrant children
“home”
painting analysis
geographic imagination
critical geography
分类号
K901.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城市拼装视角的共享单车理论解释——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曹婧
李溁锋
王亚
蔡晓梅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流动人才地方嵌入的影响与空间效应研究
王亚
蔡晓梅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想象与实践:批判地理学视角
陈淳
杨盼
蔡晓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