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和人体中氯代/溴代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污染来源、分析方法和污染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明洋 李会茹 +3 位作者 宋爱民 胡建芳 盛国英 彭平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42-1855,共14页
氯代/溴代多环芳烃(Cl/Br-PAHs)是一类具有与二噁英和多环芳烃(PAHs)相似结构和致癌效应的新兴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其环境行为归趋和潜在风险受到了高度重视.本研究以"Cl-PAH*"OR"Br-PAH*"OR"H-PAH*"OR&quo... 氯代/溴代多环芳烃(Cl/Br-PAHs)是一类具有与二噁英和多环芳烃(PAHs)相似结构和致癌效应的新兴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其环境行为归趋和潜在风险受到了高度重视.本研究以"Cl-PAH*"OR"Br-PAH*"OR"H-PAH*"OR"chlorinated PAH*"OR"brominated PAH*"OR"halogenated PAHs"OR"chlor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OR"brom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OR"haloge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为主题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并着重对环境/人体中Cl/Br-PAHs污染来源、污染特征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截止2021年1月,环境/人体中Cl/Br-PAHs的相关文献共计225篇.这些研究表明:Cl/Br-PAHs主要来源于废弃物焚烧、汽车尾气排放、金属冶炼、电子垃圾拆解等热过程和光化学反应过程;目前已在全球各类环境介质中被检出,并表现出持久存在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Cl/Br-PAHs被证实具有与其母体PAHs相似甚至更强的毒性,但目前对其形成机理和环境行为尚不明确,也尚未有统一有效且精准的分析方法,已报道的化合物种类十分有限,总体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结合目前Cl/Br-PAHs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后应在其高通量精准筛查分析、源排放指纹识别追溯、环境迁移转化行为及潜在风险上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溴代多环芳烃 芳香受体效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酸酯(OPEs)的环境污染特征、毒性和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廖梓聪 李会茹 +2 位作者 杨愿愿 胡立新 应光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3-1215,共23页
随着溴系阻燃剂在世界范围内被禁止,其主要替代物有机磷酸酯(OPEs)在近年来的生产和使用量均呈现快速增长.但作为塑料添加剂,OPEs与材料间无化学键束缚,极易在产品生命周期中释放进入环境.目前,OPE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已在全球各地的... 随着溴系阻燃剂在世界范围内被禁止,其主要替代物有机磷酸酯(OPEs)在近年来的生产和使用量均呈现快速增长.但作为塑料添加剂,OPEs与材料间无化学键束缚,极易在产品生命周期中释放进入环境.目前,OPE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已在全球各地的污水、自来水及其它各类环境介质和人体中广泛检出,包括极地地区,表现出长距离迁移能力,因此,其环境污染和毒性迅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对其环境行为和潜在风险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近15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综述了OPEs在各类环境介质和人体中的污染特征和现状、迁移转化行为、毒性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OPEs在全球环境中普遍存在,可通过室内灰尘接触、呼吸、食物链传递等途径被生物体和人体吸收,并表现出内分泌干扰、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等多种毒性效应;OPEs在生物体/人体中可被转化为低取代的二酯、单酯等代谢产物,但目前对其代谢转化途径尚不明确.鉴于OPEs生产使用历史悠久,用途广泛且用量巨大,污水处理去除效率有限,其环境行为过程和机理以及由此导致的潜在生态和健康风险值得引起持续关注.此外,OPEs种类繁多,化合物之间性质差异较大(lg K_(OW)=-0.65—9.49),目前报道中所采用的前处理及仪器分析方法均有所侧重,缺乏统一全面的标准分析方法,无法同步分析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所有OPEs及其代谢转化产物,不同实验室间的数据可比对性也比较差,如何建立OPEs及其代谢产物的全分析方法也是目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阻燃剂 增塑剂 新兴污染物 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组学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熊倩 胡立新 +1 位作者 蒋宇霞 应光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共12页
脂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脂质组学作为代谢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通过研究生物体内脂质化合物及脂质代谢谱的变化,进而鉴定生物标志物,分析相关代谢通路,阐明生物体响应外界刺激的机制。随着分... 脂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脂质组学作为代谢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通过研究生物体内脂质化合物及脂质代谢谱的变化,进而鉴定生物标志物,分析相关代谢通路,阐明生物体响应外界刺激的机制。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色谱和质谱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脂质组学研究的发展,并扩展了其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前景,重点讨论了脂质组学及多组学联用技术在环境胁迫耐受性及环境污染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组学 多组学 环境胁迫 环境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生剂对细菌耐药性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慧敏 何良英 +5 位作者 高方舟 白红 何璐茜 张敏 应光国 刘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8,共18页
杀生剂作为一种新型有机污染物会对细菌施加选择压力,导致细菌杀生剂耐药性的产生,并通过共选择增强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用于消杀的杀生剂使用量急剧攀升,其对环境中细菌耐药性的发... 杀生剂作为一种新型有机污染物会对细菌施加选择压力,导致细菌杀生剂耐药性的产生,并通过共选择增强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用于消杀的杀生剂使用量急剧攀升,其对环境中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的影响值得关注。而抗生素耐药性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抗生素被认为是细菌耐药性产生和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将细菌耐药性列为需要追踪的十大全球健康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杀生剂的使用现状和环境检出率、全球范围内杀生剂耐药菌株分离情况,综述了杀生剂对细菌的作用机制、细菌对杀生剂的耐药机制、杀生剂驱动共同选择的协同抗性和交叉抗性2种机制以及对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发展的影响,并指出当下研究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生剂 细菌抗生素耐药性 耐药机制 杀生剂耐药菌 共选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重金属和杀生剂抗性共选择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帅 邹海燕 +4 位作者 高方舟 吴黛灵 张敏 何良英 应光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细菌抗生素抗性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对公众健康的重要威胁。细菌抗性除了受到抗生素的直接选择压力,也受到其他物质如重金属和杀生剂的共同影响。研究发现,细菌可以通过外排泵系统、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作用靶标点的改变、酶修饰或降... 细菌抗生素抗性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对公众健康的重要威胁。细菌抗性除了受到抗生素的直接选择压力,也受到其他物质如重金属和杀生剂的共同影响。研究发现,细菌可以通过外排泵系统、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作用靶标点的改变、酶修饰或降解作用、应激反应改变生理特性、金属螯合和生物转化等抗性机制对这些选择压力产生抗性,或者通过协同抗性、交叉抗性和共调控抗性的机制产生多重抗性。本文综述了细菌对抗生素、重金属和杀生剂的单一抗性机制、多重抗性机制,以及重金属和杀生剂对细菌抗生素抗性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杀生剂 协同抗性 交叉抗性 共调控抗性 抗生素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