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准分子激光脉冲对金属表面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天驰 谭石慈 安德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3期8-11,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用强准分子激光脉冲(KrF,波长0.248μm,能量100mJ,脉宽17ns,重复频率2Hz)在大气下垂直入射到45号碳素钢、纯铝、黄铜等金属表面,观察到材料表面形貌的不同形态的变化。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金属材料 表面形貌 激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微束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延彬 马俊富 +1 位作者 谭石慈 刘颂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激光微束技术是激光技术在遗传学和生物学领域中获得许多成功应用之后形成的一门属于边缘学科的新技术,本文简述激光微束系统的研究进展以及它在遗传学,生物学领域中的若干新应用.
关键词 激光微束系统 激光器 激光生物学 遗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微束新技术研究
3
作者 朱延彬 马俊富 +1 位作者 谭石慈 郭周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概述我室在激光微束新技术方面取得的若干研究进展:1)YAG激光器采用BBO晶体腔外倍频;2)实现了一种新的带空间滤波器的激光聚焦系统;3)研制成一种新型的长工作距、短焦距聚焦物镜;4)设计了高倍率的电视图像监测系统;5)研制成功“激... 本文概述我室在激光微束新技术方面取得的若干研究进展:1)YAG激光器采用BBO晶体腔外倍频;2)实现了一种新的带空间滤波器的激光聚焦系统;3)研制成一种新型的长工作距、短焦距聚焦物镜;4)设计了高倍率的电视图像监测系统;5)研制成功“激光微束细胞辐照仪系统”,其最小聚焦光斑直径≤0.6μm(在6943(?)时);6)研制成功“激光微束细胞打孔仪系统”,其最小打孔直径≤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束技术 YAG激光器 激光器 激光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激光微米光学系统性能的新途径
4
作者 朱延彬 马俊富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97-97,共1页
近十年来,激光在分子生物工程及生物医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日本Tsukakoshi采用激光微束新技术发展了DNA渗入细胞新技术,将微束激光的应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使得激光微束技术成为激光在生命科学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激光微束技... 近十年来,激光在分子生物工程及生物医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日本Tsukakoshi采用激光微束新技术发展了DNA渗入细胞新技术,将微束激光的应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使得激光微束技术成为激光在生命科学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激光微束技术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获得小于1μm的聚焦光斑,这就对光学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论上,一个N.A=1的聚焦物镜其最小聚焦光斑直径可达半个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 新途径 激光微束技术 聚焦光斑 激光聚焦系统 激光生命科学 环形孔径 激光的应用 技术发展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序列脉冲高功率激光技术
5
作者 谭石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3期27-34,共8页
本文报导一种产生纳秒量级(1~3)ns的高功率脉冲激光技术,把调Q、削波和光放大三个单元技术合为一体,用一个振荡器来完成,获得具有最大能量和良好稳定性的单脉冲激光或序列脉冲激光输出,文章对这种激光器的工作原理、理论及技术关键进... 本文报导一种产生纳秒量级(1~3)ns的高功率脉冲激光技术,把调Q、削波和光放大三个单元技术合为一体,用一个振荡器来完成,获得具有最大能量和良好稳定性的单脉冲激光或序列脉冲激光输出,文章对这种激光器的工作原理、理论及技术关键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简明的原理图解和实现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放大器 纳秒序列脉冲 激光 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束激光对单细胞诱变机制研究
6
作者 谭石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文报道用微束激光对家蚕进行外源染色质的转移获得成功,观察到转移的染色质基因在受体中的当代形态性状表达.并论述短脉冲微束激光照射家蚕受精卵大细胞转移外源基因的同时,引起变异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微束激光 细胞 基因移转 诱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论电子束泵浦真空紫外离子型准分子及碱金属蒸汽二聚物准分子激光研究
7
作者 邢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1期17-27,共11页
采用独特的相对论电子束泵浦手段成功地首次观测到碱金属卤化物及稀有气体-碱金属体系离子型准分子Xe+Rb,Kr+Rb,Kr+Li等以及碱金属卤化物离子型准分子Cs2+F-等11种新型准分子的真空紫外辐射,并在世界上首次... 采用独特的相对论电子束泵浦手段成功地首次观测到碱金属卤化物及稀有气体-碱金属体系离子型准分子Xe+Rb,Kr+Rb,Kr+Li等以及碱金属卤化物离子型准分子Cs2+F-等11种新型准分子的真空紫外辐射,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至今未能实现的Na2的紫带,K2的黄带和Rb2的红带准分子的受激发射,为电激励金属准分子激光器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准分子 金属准分子激光 电子束泵浦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锦鲫变异获得新品种的研究
8
作者 朱延彬 谭石慈 +3 位作者 馬俊富 郭周义 吴恭文 陈景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2期40-44,共5页
首次报导了应用激光辐照锦鲫受精卵产生的生物效应研究.应用激光诱导锦鲫受精卵产生的变异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双尾锦鲫”.
关键词 激光生物效应 锦鲫 变异 激光辐照
全文增补中
He-Ne激光照射对罗氏沼虾胚胎超弱发光的影响
9
作者 谭石慈 刘頌豪 +1 位作者 潘炯华 李时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2期36-39,共4页
本文报道He-Ne激光照射罗氏沼虾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对其超弱发光的影响.实验表明激光照射对胚胎超弱发光强度的影响与胚胎所处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其中,激光照射使早期胚胎超弱发光强度增大,而使中期、后期胚胎发光强度降低.作者认为,这... 本文报道He-Ne激光照射罗氏沼虾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对其超弱发光的影响.实验表明激光照射对胚胎超弱发光强度的影响与胚胎所处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其中,激光照射使早期胚胎超弱发光强度增大,而使中期、后期胚胎发光强度降低.作者认为,这种现象是由罗氏沼虾胚胎发育的特点所造成的,测定胚胎的超弱发光强度可以作为检测激光照射效应的一种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 罗氏沼虾 胚胎 超弱发光 激光辐射
全文增补中
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光明 秦鹏春 +1 位作者 谭景和 张秋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90-195,共6页
实验采用体外成熟的猪卵巢卵母细胞,将鲜精以前培养结合咖非因法获能后进行IVF实验.体外成熟卵IVF后的卵裂率为24.7%~38.4%,与目前文献报道的近似;授精时精子浓度为2×105/mL,1×106/mL和... 实验采用体外成熟的猪卵巢卵母细胞,将鲜精以前培养结合咖非因法获能后进行IVF实验.体外成熟卵IVF后的卵裂率为24.7%~38.4%,与目前文献报道的近似;授精时精子浓度为2×105/mL,1×106/mL和5×106/mL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分别为40.8%(82/201).45%(85/189)和30.5%(50/164).前二者无显著差异,但都与最后一组差异显著.我们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体外受精时适当的精子浓度要比目前常用的1×106/mL低.我们将肝素结合咖啡因的精子在能方法与前培养结合咖啡因法进行了比较,卵裂率分别为10.7%(9/84)和40%(32/80),前者虽然在牛体受精实验中很成功.但在猪效果差.将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卵移入同步的受体猪输卵管后.有一头母猪成功地产下了5只“试管猪’,存活3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体外获能 体外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体外受精精子冷冻后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鹏春 谭景和 +2 位作者 吴光明 徐立滨 杨庆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猪鲜精冷冻后,虽保持了一定的活力,但受精能力明显降低。精子结构特别是顶体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应用超微结构方法,观察了鲜精体外获能顶体反应(对照组)及冻精解冻(实验组)后顶体结构的改变。二者在质膜膨胀断裂、囊泡化方面,... 猪鲜精冷冻后,虽保持了一定的活力,但受精能力明显降低。精子结构特别是顶体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应用超微结构方法,观察了鲜精体外获能顶体反应(对照组)及冻精解冻(实验组)后顶体结构的改变。二者在质膜膨胀断裂、囊泡化方面,有着十分相似之处,显示冷冻解冻后,可以使有些精子产生一种假顶体反应(PscudoacrosomalReaction),从而导致受精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低温冷冻 假顶体反应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分子的远红外和低频喇曼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颂豪 孟耀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87-492,共6页
评述了DNA分子低频模式涉及到的构型变化、解链过程和孤子现象的研究,指出远红外和低频喇曼光谱将成为研究DNA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 DNA 远红外光谱 喇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分子中的孤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颂豪 孟耀勇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10,共5页
评述了有关生物分子中孤子的理论和实验。指出在生物体内能量和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孤子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生物分子中孤子是否存在还需理论和实验的进一步证明。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生物分子 孤子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聚焦超声的声致发光技术检测不同组织的成像差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春峰 邢达 郭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4-506,共3页
目的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聚焦超声的声致发光,结合ICCD成像技术检测不同组织成像差异的方法。方法 实验样品为一块4 cm×4 cm×2 cm的猪的脂肪组织,中间埋入一块0.5 cm×0.5 cm×0.5 cm的血块,代表不同的组织层,利用聚... 目的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聚焦超声的声致发光,结合ICCD成像技术检测不同组织成像差异的方法。方法 实验样品为一块4 cm×4 cm×2 cm的猪的脂肪组织,中间埋入一块0.5 cm×0.5 cm×0.5 cm的血块,代表不同的组织层,利用聚焦超声对组织内的一层进行逐点扫描,然后对各点在超声作用下产生的发光强度进行二维图像重建,利用各点发光强度的差异得到组织样品的二维图像。结果 利用该方法能够清晰地得到脂肪组织中埋藏血块的二维分布,测量精度达到0.5 mm,测量深度达到1 cm。结论 该方法可望在乳腺癌等皮下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致发光 ICCD成像系统 聚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蛋白菌紫质分子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卫冲 刘颂豪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32-238,共7页
紫膜菌紫质是一类新型的光敏蛋白分子,本文在介绍菌紫质分子结构和光致色变特性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它们在光探测器,全息材料,空间光调制器,光盘,条纹相机等光电器件中的潜在应用。
关键词 紫膜菌紫质 光敏蛋白 光电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性系杨树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比较研究
16
作者 王艳 李韶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3期63-70,共8页
本文对不同无性系杨树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杨树叶片SOD同工酶谱都具有较小迁移率的S带、中等迁移率的M带和较大迁移率的F带;S带为Mn-SOD,M带和F带为Cu、... 本文对不同无性系杨树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杨树叶片SOD同工酶谱都具有较小迁移率的S带、中等迁移率的M带和较大迁移率的F带;S带为Mn-SOD,M带和F带为Cu、Zn-SOD.各无性系SOD同工酶谱都具有1条S带和1条M带,F带数目在各无性系存在差异;青杨和黑杨的F带为3条,白杨的F带为6条,亲缘关系较近的青杨和黑杨SOD同工酶谱较为相似,而与它们亲缘关系较远的白杨SOD同工酶谱存在较大差异,SOD同工酶谱分析可应用于杨属植物的分组、无性系及亲缘关系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物歧化酶 同工酶 杨树 无性系 森林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芽超微弱发光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熊建文 周箎声 刘颂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水稻种芽的超微弱发光与其自身之抗寒能力有联系.实验结果表明抗寒能力不同的水稻品种,低温下其超微弱发光值是有区别的,抗寒能力强的品种高于抗寒能力较差的.本文还发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水稻种芽的超微弱发光值是与其所处环境温度成... 水稻种芽的超微弱发光与其自身之抗寒能力有联系.实验结果表明抗寒能力不同的水稻品种,低温下其超微弱发光值是有区别的,抗寒能力强的品种高于抗寒能力较差的.本文还发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水稻种芽的超微弱发光值是与其所处环境温度成正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弱发光 水稻 种芽 抗寒性 程序 光电倍增管
全文增补中
光度色度仪器中探测器的光谱灵敏度匹配
18
作者 郭周义 周篪声 黄小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2期29-35,共7页
系统介绍光度色度仪器中探测器的光谱灵敏度的匹配方法,指出其关键是正确地设计一组与光探测器相匹配的滤光器.文中对滤光器的理论设计和实际测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以实例说明.
关键词 探测器 光谱灵敏度 匹配 光度仪器 色度仪器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