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1
1
作者 官邦贵 刘颂豪 +2 位作者 章毛连 王玉连 刘慧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简述了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及其特点;综述了激光精密加工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激光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激光 激光精密加工 应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合金激光熔覆层高温润滑磨损性能 被引量:13
2
作者 沈龙光 张庆茂 宋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28-1632,共5页
为提高40Cr合金钢的表面耐磨性.采用预置激光熔覆法在10Cr基体表面制备铁基合金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熔覆层显微组织形貌.用显微硬度仪测试熔覆层截面显微硬度,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在润滑条件下基体、熔覆层的摩擦系数随温度... 为提高40Cr合金钢的表面耐磨性.采用预置激光熔覆法在10Cr基体表面制备铁基合金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熔覆层显微组织形貌.用显微硬度仪测试熔覆层截面显微硬度,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在润滑条件下基体、熔覆层的摩擦系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体实现良好冶金结合,熔覆层横截面微观组织呈现平面晶、树枝晶和胞状晶分布;熔覆层硬度值介于617.5~926.6HV0.2之间,基体硬度介于205.2~278.2HV0.2之间;在200℃以下.熔覆层摩擦系数在磨程中趋于平稳,在0.1附近轻微波动,小于基体平均摩擦系数;当温度超过200(℃,油膜分解,引发润滑失效,磨损方式向干摩擦转化,磨损机理从微切削磨损主导向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复合磨损方式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铁基合金 磨损性能 高温性能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合金激光熔覆层的高温磨损性能 被引量:7
3
作者 沈龙光 张庆茂 +1 位作者 宋杰 廖健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8-662,共5页
为提高40Cr钢表面耐磨性,采用预置激光熔覆法在40Cr基体表面制备Fe基涂层,利用HT-500摩擦磨损实验机测定干摩擦条件下,基体和熔覆层的摩擦因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测量磨痕的深度和宽度,SEM观察熔覆层以及磨痕... 为提高40Cr钢表面耐磨性,采用预置激光熔覆法在40Cr基体表面制备Fe基涂层,利用HT-500摩擦磨损实验机测定干摩擦条件下,基体和熔覆层的摩擦因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测量磨痕的深度和宽度,SEM观察熔覆层以及磨痕的显微组织形貌,使用HV-1000型显微硬度仪检测基体和熔覆层结合部分的硬度。研究结果表明:熔覆层平均显微硬度值达到373.8HV(0.2);显著高于基体硬度198.4HV(0.2)。在干摩擦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磨损过程逐渐变平缓,平均摩擦因数降低,磨损率增加,耐磨性下降;在350~400℃之间,熔覆层磨损性能优于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铁基合金 磨损性能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钢表面激光熔覆层的磨损性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杰 张庆茂 +1 位作者 林晓聪 廖健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5,共5页
为研究模具钢熔覆层的磨损性能,采用铁基粉在40Cr钢表面进行激光熔覆,以激光熔覆层为上试样,GCr15钢珠为下试样,采用HT—500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并与40Cr基体的磨损性能相对比。利用表面形貌仪测量磨痕深度和宽度。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模具钢熔覆层的磨损性能,采用铁基粉在40Cr钢表面进行激光熔覆,以激光熔覆层为上试样,GCr15钢珠为下试样,采用HT—500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并与40Cr基体的磨损性能相对比。利用表面形貌仪测量磨痕深度和宽度。研究结果表明:载荷小于250 g时,相同载荷下基体的摩擦系数大。载荷小于300 g时,随磨损时间延长,熔覆层、基体的摩擦系数都随着载荷增加而减小。当载荷为300 g时,基体的摩擦系数在0.563~0.589之间变化,平均值为0.576,且随时间逐渐升高,耐磨性变差;熔覆层的磨擦系数在0.431~0.457之间变化,平均摩擦系数为0.444,磨痕深度和宽度分别是0.65 mm和1.096μm,且随时间逐渐下降,表现了良好的耐磨性能。当载荷增加到500 g时,平均摩擦系数和磨痕深度比300 g时分别增加了75%和47倍,且摩擦系数逐渐升高,磨损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摩擦系数 载荷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激光标记空气开关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煜文 郭亮 +2 位作者 张庆茂 吕启涛 张超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9-1334,共6页
激光器的打标速度、频率、填充间隔、电流、离焦量等工艺参数直接影响空气开关的打标效果。实验根据5因素4水平正交表L16(45)改变激光工艺参数,利用分光测色计和二维码扫描器对激光标记分别进行色差和读码率的测量,通过正交分析法和极... 激光器的打标速度、频率、填充间隔、电流、离焦量等工艺参数直接影响空气开关的打标效果。实验根据5因素4水平正交表L16(45)改变激光工艺参数,利用分光测色计和二维码扫描器对激光标记分别进行色差和读码率的测量,通过正交分析法和极差法研究激光工艺参数对打标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色差与读码率的数据趋于正比关系,并且存在一个阈值色差;当激光参数的速度为1 000mm/s、频率为20~30kHz、填充间隔为0.04mm、电流为28A、离焦量为-1mm时,在空气开关上打标出点密度合适、色差对比度高、易于读取的二维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激光 塑料 激光标记 正交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抛光对血管内支架血液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娟 许蔚 廖健宏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87,共3页
为了提高血管内支架的血液相容性,研究了经过预处理的血管内支架的电化学抛光工艺。讨论了抛光液配方和抛光操作条件对支架表面质量的影响,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支架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对抛... 为了提高血管内支架的血液相容性,研究了经过预处理的血管内支架的电化学抛光工艺。讨论了抛光液配方和抛光操作条件对支架表面质量的影响,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支架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对抛光和未抛光的支架进行了体外溶血和凝血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工艺抛光后,支架的血液相容性符合临床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电化学抛光 表面粗糙度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