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特点、问题与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心 李盛兵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3-50,共8页
香港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是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重要方式。香港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的特点表现为:以香港支柱产业为导向设置课程类别;多样化的学习层次与授课方式;非本地课程合作办学主体与模式灵活多元;行政立法监管机制完备;实施分类管... 香港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是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重要方式。香港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的特点表现为:以香港支柱产业为导向设置课程类别;多样化的学习层次与授课方式;非本地课程合作办学主体与模式灵活多元;行政立法监管机制完备;实施分类管理与外部质量保障;采取激励措施推动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落地。另一方面,香港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一是规模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二是非本地办学主体来源地过于集中;三是引进世界名校课程资源力度不足;四是办学质量有待进一步监控与提高。面对国家进一步加快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局面,香港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应兼顾规模发展与结构调整、国际化与国家化、质量保障与培育优质、依法治理与自主办学四个层面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 香港 注册课程 豁免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地区中小学教材制度建设探赜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早明 刘坤哲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澳门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其独特的教材制度建设之路,根据教材政策的阶段性特征,澳门地区中小学教材制度的演进历程可概况为放任期的“自由制”、过渡期的“校本管理”、回归初期的“有限认定”和规范发展期的“制度初建”四个阶段... 澳门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其独特的教材制度建设之路,根据教材政策的阶段性特征,澳门地区中小学教材制度的演进历程可概况为放任期的“自由制”、过渡期的“校本管理”、回归初期的“有限认定”和规范发展期的“制度初建”四个阶段。中国澳门回归20多年来,教材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开发了多套优质本地化系列教材;确立了一纲多本、统分结合的教材编写体制;开展了教师研习计划及教材培训;完善了爱国主义教材体系。历经多年实践,在教材制度建设中,澳门地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行政主导,统筹推动本地教材开发;依托内地教材建设资源,协同推进教材出版;健全教材管理制度,提升教材建设的规范化水平;注重多元主体参与,构建教材管理的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地区 中小学教材 教材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特征、问题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段道焕 李盛兵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105,共7页
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既是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澳门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从澳门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分析其特征后发现,国际化课程较少、学科分布不均、未形成强强... 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既是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澳门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从澳门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分析其特征后发现,国际化课程较少、学科分布不均、未形成强强联合之势等是澳门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思考优化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理念路径、制度路径和功能路径。具体而言,转变仅为澳门本地服务的人才培养理念,增强服务国家的意识;合理规划战略目标,完善质量保障制度;鼓励具有学科优势的本地高校参与协办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多元人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 澳门 特征 问题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