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推力-拉力因素理论的大学生旅游动机实证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为例 被引量:37
1
作者 郑宗清 赖正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旅游动机的考察仍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该研究建立在华南师范大学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推力和拉力2个方面研究了大学生旅游动机,确立了"学习型"、"文化型"、"康体型"、"交... 旅游动机的考察仍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该研究建立在华南师范大学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推力和拉力2个方面研究了大学生旅游动机,确立了"学习型"、"文化型"、"康体型"、"交际型"和"声望型"5个推力因子和"资源丰富型"、"形象良好型"、"设施便利型"、"特色鲜明型"和"娱乐多样型"5个拉力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力和拉力因子在人口统计特征上的差异,结果显示:个人气质特征对推力因素没有显著性影响;专业差异影响了学习型推力因素;性别和个人消费水平对拉力因素的作用影响显著.这些信息能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细分和开发提供可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 拉力 大学生 旅游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旅游与地方感的相互关系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群组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偲 朱竑 李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7,共12页
游客艺术旅游的体验有助于提升游客的地方感。文章借鉴William等编制的旅游体验、社会联系及地方感研究量表,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建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讨了艺术旅游与游客地方感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游客的旅... 游客艺术旅游的体验有助于提升游客的地方感。文章借鉴William等编制的旅游体验、社会联系及地方感研究量表,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建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讨了艺术旅游与游客地方感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游客的旅游体验、社会联系与地方感关系的差异进行对比检验。研究发现:(1)旅游体验、社会联系、地方认同与地方依恋4个维度可较好刻画大学生游客对艺术旅游的感知与地方感;(2)大学生游客的旅游体验、社会联系与地方认同,社会联系与地方依恋,地方认同与地方依恋都呈显著正向的影响关系;(3)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游客对艺术旅游的感知、地方感的形成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艺术旅游、国家和地方政府不同层面提出了我国艺术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美术展览 地方感 大学生游客 艺术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像崇拜的老年粉丝旅游者动机与行为特征差异研究
3
作者 顾秋实 廖嘉玮 +1 位作者 叶浩彬 黄震方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95,共21页
偶像崇拜的老年粉丝旅游(简称“老年粉丝旅游”)是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社会现象。深入理解老年粉丝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对于完善老年旅游者动机理论,推进新时代旅游适老化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偶像崇拜的老年粉丝旅游(简称“老年粉丝旅游”)是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社会现象。深入理解老年粉丝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对于完善老年旅游者动机理论,推进新时代旅游适老化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深度访谈定性文本挖掘偶像崇拜的老年粉丝旅游者出游动机的具体信息,根据问卷调查所获定量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老年粉丝旅游者动机的维度及结构,并利用聚类分析和多变量方差分析探析基于不同动机群组的老年粉丝旅游者行为特征及其差异。研究发现:(1)老年粉丝旅游者动机由了解现代社会、实现艺术追求、寻求现场体验、追忆青春岁月、良好服务设施、参与社交寻友等6个维度21个细分指标构成;(2)老年粉丝旅游者的类型主要包括休闲漫游型、多元体验型、增长见闻型、艺术欣赏型等四种类型;(3)四种类型的老年粉丝旅游者在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行为偏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弥补以往对老年粉丝旅游者动机认知的不足,丰富对老年粉丝旅游者群体差异的理解,并为后续老年粉丝旅游者的行为研究提供科学的测量工具。研究呼吁新时代老龄工作亟须加强对老年人精神生活与幸福感的重视,旅游营销和管理部门应基于新时代老年人体验新型旅游活动的心理与行为需求,丰富产品类型,改善与创新旅游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像崇拜 老年粉丝旅游者 旅游动机 旅游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系统思考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爽 黄福才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1期7-9,共3页
旅游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明显公共性的,以满足旅游者共同需要为核心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总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与政策规范下,依据一定的旅游公共服务的供... 旅游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明显公共性的,以满足旅游者共同需要为核心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总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与政策规范下,依据一定的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而形成的旅游公共服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城市旅游 系统思考 旅游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系统 社会组织 公共产品 政策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倾向与本行业关联性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4
5
作者 梅虎 詹泽慧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81,共6页
旅游管理本科生本行业就业率低一直是困扰旅游教育界和旅游实务界的一大难题,本文在运用因子分析概括出影响旅游管理本科生本行业就业倾向因素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倾向与本行业就业的关联性。结果表... 旅游管理本科生本行业就业率低一直是困扰旅游教育界和旅游实务界的一大难题,本文在运用因子分析概括出影响旅游管理本科生本行业就业倾向因素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倾向与本行业就业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教学与实习、培养模式、待遇与前景、企业声誉及对口性、受重视程度、专业能力是促进旅游管理本科生本行业就业倾向的因素;行业性质、家庭及工作地、非专业能力、性别差异、个人价值取向是抑制旅游管理本科生本行业就业倾向的因素;而宏观就业政策对旅游管理本科生本行业就业倾向没有显著影响。最后从社会、企业、高校、家庭和学生5个角度提出了改善旅游管理本科生本行业就业倾向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管理本科生 就业倾向 因子分析 LOGISTIC回归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个理论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95
6
作者 李爽 甘巧林 刘望保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15,30,共9页
应对旅游发展新形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旅游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科学把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研究以及国内外旅游公共服务实践,从服务内容构成、供需主体、供给模式等方面对旅游公共... 应对旅游发展新形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旅游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科学把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研究以及国内外旅游公共服务实践,从服务内容构成、供需主体、供给模式等方面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全新架构。通过合理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及政府必要的监管,达到有效配置旅游公共服务资源,为公众提供温馨、舒适、安全的旅游公共服务,同时也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理论基础的决策依据,以指导和推动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理论框架 供给模式 政府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和收入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1994~2010年数据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被引量:18
7
作者 夏杰长 瞿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17,共8页
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1994~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人均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国内旅游消费便增加约1.3个... 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1994~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人均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国内旅游消费便增加约1.3个百分点。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滞后1期和滞后2期,均不存在LNRT到LNRGDP或LNRGDP到LNRT的因果关系,滞后3期和滞后4期,分别在1%和10%显著性水平上存在LNRGDP到LNRT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与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亦存在协整关系,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国内旅游消费便增加约1.66个百分点。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滞后1期,在1%和5%显著性水平上,LNRI和LNRT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滞后2期和滞后3期,在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LNRI到LNRT单向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扩大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国内旅游消费 收入水平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解说标识系统评价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庞莉华 李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3-61,共9页
旅游解说标识系统是沟通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本文以16届亚运会举办地广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参与观察及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以及IPA方法,揭示旅游解说标识系统的评价因素,并对广州市旅游解说标... 旅游解说标识系统是沟通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本文以16届亚运会举办地广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参与观察及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以及IPA方法,揭示旅游解说标识系统的评价因素,并对广州市旅游解说标识系统现状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广州市应加强交通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的解说标识服务,同时注重标识的规范化和本土化,以提高游客的体验效果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解说标识系统 游客感知 满意度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旅游系统及新议题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史甜甜 翁时秀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8-77,共10页
后结构主义旅游系统本体论注重旅游系统的变动性、能动性和全球扩张性,有助于拓展旅游系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后结构主义视角下,旅游系统具有能动性,它将人、地、物、组织、投资等要素卷入成为旅游系统的节点和流动,这一能动的系统逐渐... 后结构主义旅游系统本体论注重旅游系统的变动性、能动性和全球扩张性,有助于拓展旅游系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后结构主义视角下,旅游系统具有能动性,它将人、地、物、组织、投资等要素卷入成为旅游系统的节点和流动,这一能动的系统逐渐扩张成为覆盖全球的异质性复杂网络——全球旅游系统。这一系统包含不同要素类型的节点,节点之间存在各类连接和流动,同类或不同类要素节点之间的连接不断变化,形塑出一个动态的全球旅游系统。同类要素节点相互连接构成全球旅游系统的各类子网络,这些子网络覆盖全球、国家、区域等尺度,跨国节点之间也存在互动关系。基于后结构主义视角的旅游系统内涵,文章探讨了其所关照的现实问题和新的理论议题,指出传统旅游系统的概念存在研究尺度局限、对动态性关注不足、忽略旅游系统全球扩展历史等不足,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全球旅游系统概念能够弥补以上不足,有助于全球尺度内旅游系统要素和节点互动、旅游系统内部动态变化及全球扩张历史等新议题的研究。文章尝试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研究扩展新的理论发展空间,也为从全球尺度理解和应对我国跨境旅游流动的新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结构主义 旅游系统 全球旅游系统 新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学概论教材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其合理架构的建立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陶卫宁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98-104,共7页
目前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内容安排的混乱和对一些相同问题的阐述在角度、层次、范围和程度上的差异。本文立足于旅游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在最后就建立旅游学概论教学内... 目前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内容安排的混乱和对一些相同问题的阐述在角度、层次、范围和程度上的差异。本文立足于旅游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在最后就建立旅游学概论教学内容体系的合理构架提出了个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学概论 教材内容体系 旅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良好型边远区域融入全球旅游体系的过程与机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甜甜 保继刚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124,共8页
论文以中国西部生态良好型边远区域喀纳斯为案例,基于19世纪末至今旅游体系在中国发展及其扩展到喀纳斯的相关史料、访谈材料,梳理出生态良好型边远区域喀纳斯融入全球旅游体系的过程及关键节点——旅游发展观念导入、畅通旅游通道、连... 论文以中国西部生态良好型边远区域喀纳斯为案例,基于19世纪末至今旅游体系在中国发展及其扩展到喀纳斯的相关史料、访谈材料,梳理出生态良好型边远区域喀纳斯融入全球旅游体系的过程及关键节点——旅游发展观念导入、畅通旅游通道、连接旅游市场、纳入区域目的地网络、引入旅游服务设施投资等。喀纳斯融入全球旅游体系的过程展示出旅游体系全球扩张的局限性,对地理范围较大且存在限制性因素的国家,国际游客难以长驱直入到其在国际旅游市场知名度较低的边远区域。对无法获取直接国际游客流入的生态良好边远区域而言,基于国家尺度之内力量主导的旅游地制造和周边游客培育及流入是其初步融入旅游体系的可行路径,之后可通过加强与旅游体系更广尺度内节点的连接和流动,逐渐提升目的地等级及其在全球旅游网络的重要性,实现在旅游体系的进一步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体系 全球拓展 生态良好型边远区域 融入 喀纳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脆弱人群的旅游疗愈——相关议题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伟 罗筱雯 黄媚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90,共16页
当前,旅游与健康的融合发展迎来新机遇和挑战。已有研究聚焦健康旅游或医疗旅游等话题,对旅游如何发挥其健康效益,尤其是如何惠及脆弱人群的作用机制讨论不足。基于此,文章聚焦脆弱人群,系统回顾了旅游疗愈所涉及的主体、动机、空间和... 当前,旅游与健康的融合发展迎来新机遇和挑战。已有研究聚焦健康旅游或医疗旅游等话题,对旅游如何发挥其健康效益,尤其是如何惠及脆弱人群的作用机制讨论不足。基于此,文章聚焦脆弱人群,系统回顾了旅游疗愈所涉及的主体、动机、空间和效益。发现相关重要议题包括:旅游研究中所关注的固有型、情境型和致病型脆弱人群及其特征;脆弱人群在抵抗命运、促进发展和维系社交等方面的独特旅游动机;物理空间、社交空间、象征空间与虚拟空间中的疗愈潜力;“生理-心理-社会”3个层面的疗愈效益。文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涵盖“人群-动机-空间-效益”四维度的聚焦脆弱人群的旅游疗愈框架,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方向:关注脆弱人群的本质性特征,旅游作为替代性疗法载体的跨学科探索,生活方式(如旅游)与健康效益可能发生的根本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旅游疗愈 健康 旅游福祉 脆弱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体育旅游专项规划的编制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向 杨晓生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66,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探讨了地市尺度的区域体育旅游专项规划的编制逻辑和编制体系。区域体育旅游专项规划应主要参考旅游发展规划的体系,且应是产品导向型的规划。以“基础分析、空间载体、产品谱系、旅游营销、规划实施”五...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探讨了地市尺度的区域体育旅游专项规划的编制逻辑和编制体系。区域体育旅游专项规划应主要参考旅游发展规划的体系,且应是产品导向型的规划。以“基础分析、空间载体、产品谱系、旅游营销、规划实施”五大板块为整体框架,以“全谱系产品、重点产品、公共体育设施”三大产品类别为核心内容的编制体系,是一个可参考借鉴的编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体育旅游 区域体育旅游规划 编制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 被引量:159
14
作者 李爽 黄福才 李建中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6,共7页
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等相关理论,从旅游公共服务的服务对象、特性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等方面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范畴、特征进行界定和... 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等相关理论,从旅游公共服务的服务对象、特性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等方面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范畴、特征进行界定和探讨。根据旅游公共服务的属性特征、内容构成、存在形态、受益影响范围以及需求差异,笔者对旅游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理论基础的决策依据,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旅游公共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 公共服务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社会排斥的多维度感知——江西婺源李坑村案例的质化研究 被引量:63
15
作者 郭华 甘巧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94,共8页
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村为例,在质化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开发背景下当地居民社会排斥的主观感知状况进行了考察,发现旅游开发给当地社区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社区居民的挫折感、自卑感增加,他们往往从经济排斥、政治排斥、... 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村为例,在质化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开发背景下当地居民社会排斥的主观感知状况进行了考察,发现旅游开发给当地社区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社区居民的挫折感、自卑感增加,他们往往从经济排斥、政治排斥、文化排斥和关系排斥等多个维度来感知自身"被排斥"的状况。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制度设置为社会排斥提供了可能空间,不同利益相关群体在社区中的交互作用成为社会排斥的推动力量,社区居民个体自身能力与认知状况也构成社会排斥的重要原因。从经济、政治、文化及人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入手消除由旅游开发问题所导致的社会排斥应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区居民 社会排斥 感知 婺源李坑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化民族节日中表演者的角色认同与管理——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节为例 被引量:32
16
作者 吴炆佳 钱俊希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64,共10页
现代人体验异种民族文化风情的渴求,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节庆作为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正随着目的地的开发而逐渐被商品化。文章引入角色、认同等相关概念,选取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泼水广场作为微观研究场所,通过质性研究方法... 现代人体验异种民族文化风情的渴求,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节庆作为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正随着目的地的开发而逐渐被商品化。文章引入角色、认同等相关概念,选取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泼水广场作为微观研究场所,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展现了傣族园"天天泼水节"表演者在旅游场域中的角色认同与管理过程。研究表明,在民族节庆商品化过程中,"天天泼水节"的剧班成员自身具有"东道主(当地居民)"和"表演者"双重角色,表演者自身存在基于物质空间生产和基于展演内容的角色内冲突。同时,表演者与游客之间还存在"表演者"和"观众"的角色间冲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通过"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与游客之间的"协调一致"保证双方互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表演者角色认同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表演者的权力话语在与游客、开发商等其他角色互动的过程中处于弱势。表演者基于地方的角色认同随着旅游发展发生改变,在此过程中,表演者主体也有意识地对地方意义进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节日商品化 主客互动 角色 西双版纳傣族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路径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爽 甘巧林 +1 位作者 尹丹丹 冯树涛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0-434,共5页
在综合相关研究以及国内外旅游公共服务实践,科学把握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的基础上,从旅游基础设施类服务、旅游公共信息类服务、旅游行业指导类以及旅游公共安全监测类服务等方面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容体系。以广州市为例,对其旅... 在综合相关研究以及国内外旅游公共服务实践,科学把握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的基础上,从旅游基础设施类服务、旅游公共信息类服务、旅游行业指导类以及旅游公共安全监测类服务等方面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容体系。以广州市为例,对其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决策机制、加强专项规划研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方面对广州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路径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公共服务 供给 路径优化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空间演变——以贵州省红枫湖水系盆地为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晓芳 周永章 欧阳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5-150,共6页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分布最广的地区,喀斯特高原盆地是贵州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充分认识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态势,对区域城镇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红枫湖水系盆地为例,基于GIS技术及相关软件,主...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分布最广的地区,喀斯特高原盆地是贵州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充分认识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态势,对区域城镇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红枫湖水系盆地为例,基于GIS技术及相关软件,主要利用景观格局指数、Moran’s I系数以及居民点数据与等高线数据的空间叠置及转换技术,从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对案例地区聚落空间分布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分布和演变具有强烈的喀斯特地域基因,在喀斯特地貌的限制下聚落总体分布分散;近年来聚落规模不断增加,在局部有一定小规模集聚并随地形限制而表现出不同的集聚形式和集聚程度;而随着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增大,聚落形态更为复杂且景观趋于破碎,空间分布更加复杂;喀斯特地貌的垂直空间特点在决定聚落的垂直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同时也加剧了聚落空间分布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高原盆地 聚落 空间分布 演变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入境旅游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视角 被引量:49
19
作者 方远平 谢蔓 +1 位作者 毕斗斗 肖佑兴 《旅游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22-35,共14页
国内外关于入境旅游的研究已有丰富积累,但现有关于我国入境旅游影响因素的研究均较少考虑地理邻近与空间关联性、空间非平稳性等特征。本文基于修正的旅游引力模型,首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经济外向度、旅游资源和地理距离对我... 国内外关于入境旅游的研究已有丰富积累,但现有关于我国入境旅游影响因素的研究均较少考虑地理邻近与空间关联性、空间非平稳性等特征。本文基于修正的旅游引力模型,首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经济外向度、旅游资源和地理距离对我国31个省域入境旅游影响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入境游客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空间依赖性)和集聚特征;经济外向度和旅游资源对入境游客数量都有积极的影响,旅游资源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而地理距离的增加对入境游客数量有负向的影响。并且,各影响因素的系数存在空间非平稳性,经济外向度和地理距离估计系数形成了以东北地区为核心,不断向西南方向扩散的圈层;相反的是,旅游资源对入境旅游的作用程度形成了由西南向东北地区逐渐递减的格局。研究也发现,邻近地区的入境游客数量对本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境外游客从目的地向周边地区扩散,省区之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差异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以中山大学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蔡晓梅 刘晨 朱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0-717,共8页
以中山大学校友作为调研对象,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通过深度访谈和绘制校园意象地图2种方法获取原始资料,援引城市意象和城市空间性理论,探讨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发现:①大学具有指示性与评价性怀旧意象,受到大学的客观物质环境... 以中山大学校友作为调研对象,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通过深度访谈和绘制校园意象地图2种方法获取原始资料,援引城市意象和城市空间性理论,探讨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发现:①大学具有指示性与评价性怀旧意象,受到大学的客观物质环境、校友不同的个人经历、生活路径、毕业时间和性别等影响;②大学基于怀旧意象形成的空间性具有物质性、权力性和情感性3个维度,即大学的怀旧空间性以物质性为载体,以情感性为主导,同时情感性与权力性彼此冲突与融合,使之成为修复性怀旧空间和反思性怀旧空间的矛盾统一体。研究验证并补充了以往人文地理学对怀旧及空间研究的相关结论,并对高校校友资源建设和校友制度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意象 空间性 新文化地理学 中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