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扬与中国当代文艺界——答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敏教授提问 |
张炯
吴敏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2
|
在批评实践的“召唤”中深化当代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段吉方教授访谈 |
段吉方
颜芳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3
|
发挥出土文献优势,探究历史语言原貌——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玉金教授访谈 |
张玉金
乔盼峰
唐韵萌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4
|
当代文论新视野与当代话语实践——“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与当代话语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
段吉方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5
|
美学面向现实的提问方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杰访谈 |
王杰
段吉方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6
|
“神魔+科幻+游戏”的共生叙事——《黑神话:悟空》文化出海之道 |
凌逾
蔡嘉洋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百年来近代戏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兼及《近代戏曲丛刊》的编辑出版 |
左鹏军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眼纳千江水,笔下有乾坤——论张培忠非虚构写作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
陈剑晖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新时代,散文何为?——现代化书写与当代散文的新变 |
陈剑晖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训诂与阐释:商周铜器铭文研究的视角与佐证 |
秦晓华
|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唐以后诗歌的牡丹书写 |
蒋寅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论韩孟诗派的恐怖意趣 |
张巍
|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自我决定的中介作用 |
许拥旺
张卫
许夏旋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7
|
|
14
|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
陈斯拉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4
|
|
15
|
从师友交游看刘克庄的文学及仕途 |
周炫
陈建森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6
|
三大学科群方法问题沉思录 |
栾栋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4
|
|
17
|
“智能文学+跨界文艺”新趋势——论人工智能对文艺的影响 |
凌逾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18
|
公共阐释如何成形——论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中的阐释自觉、界限及展开 |
程听
|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论自我命名在古代自传文学中的功能 |
刘桂鑫
戴伟华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20
|
“后理论”时代的“文学性”话语反思——兼论元叙事的弥散与本质主义诗学的理论困境 |
李艳丰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