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噪”起来:广州音乐现场的文化地理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晨 蔡晓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1-878,共8页
将广州的音乐现场看作一个承载制造"噪音"的场所,以6个现场音乐酒吧为具体案例,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音乐现场如何连结不同人和不同的地方,以及如何被建构成一个"动态"的空间和"越轨"的地方。研究结果... 将广州的音乐现场看作一个承载制造"噪音"的场所,以6个现场音乐酒吧为具体案例,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音乐现场如何连结不同人和不同的地方,以及如何被建构成一个"动态"的空间和"越轨"的地方。研究结果表明:音乐现场作为一种动态的物质文化空间,由经营者、组织者、音乐人和乐迷通过社会实践共同建构而成,成为所有音乐演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不同地理尺度之间关系的节点;音乐现场作为一个"越轨"的地方,将音乐现场的"局内人"和"局外人"区分。上述结论回应和丰富了现有音乐地理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并对中国超越"看的方式"进行文化地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表演 广州 文化地理 音乐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与传承:宜兴紫砂文化的地理品牌与变迁 被引量:27
2
作者 钱丽芸 朱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66-1171,共6页
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人文地理学对空间的认识不断加深,本土标志性地方品牌的地理学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以中国宜兴为案例研究地,从地理品牌的构建来考察宜兴地区特有的紫砂文化生产活动,揭示地理因素在赋予地方品牌深层意义的机制中发挥的... 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人文地理学对空间的认识不断加深,本土标志性地方品牌的地理学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以中国宜兴为案例研究地,从地理品牌的构建来考察宜兴地区特有的紫砂文化生产活动,揭示地理因素在赋予地方品牌深层意义的机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紫砂文化地理核心的变迁分析,探析地理品牌动态化的传承中如何增加历史文化价值,揭示地方性特点如何赋予地理品牌以意义。在中国的文化地理语境里,以新文化地理学视角解释紫砂文化的地理品牌现象,印证了紫砂文化地理特征的品牌化过程,是一个鲜明的社会过程和文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紫砂 地方性 地理品牌 新文化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时空行为与文化响应——基于广州苗族务工者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温士贤 朱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7-144,192,共8页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西部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大量进入东部城市。诸多观点认为,少数民族群体进入城市后,在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上会逐渐失去自身特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少数民族群体在适应现代文化的同时,也在努力保持自身的文化传...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西部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大量进入东部城市。诸多观点认为,少数民族群体进入城市后,在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上会逐渐失去自身特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少数民族群体在适应现代文化的同时,也在努力保持自身的文化传统。以分布在广州的雷山籍苗族务工者为案例,探讨其在城市中的时空行为和文化响应机制。研究发现,在城市社会的高度挤压下,苗族务工者策略性地利用城市边缘性空间并努力将自身工作时间最大化。与此同时,他们在城市中展开自己的文化生活,借助同乡组织、现代通讯媒介等手段将散布在城市中的同乡亲友组织起来,以此应对城市社会带来的生存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流动人口 时空策略 文化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与地方性冲突背后的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基于广州的案例 被引量:52
4
作者 曾国军 孙树芝 +2 位作者 朱竑 刘博 蔡晓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8,共8页
以原真性和标准化程度为基准,构建基于企业视角的跨地方文化生产的理论框架,并以广州泰国餐厅蕉叶、法国餐厅塞纳河、美国餐厅肯德基和韩国餐厅笑味轩为案例,讨论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类型和特点。结果表明,原真性与标准化程度不同的4... 以原真性和标准化程度为基准,构建基于企业视角的跨地方文化生产的理论框架,并以广州泰国餐厅蕉叶、法国餐厅塞纳河、美国餐厅肯德基和韩国餐厅笑味轩为案例,讨论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类型和特点。结果表明,原真性与标准化程度不同的4种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类型(原真标准化文化生产、原真性文化生产、标准化文化生产、异质化文化生产)均可能受到消费者认可,并在市场上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跨地方 文化生产 饮食地理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地理学视角下的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淳 肖润琦 +1 位作者 谷小容 吴乐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文章通过梳理在WOS(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谷歌学术、中国知网(CNKI)等平台筛选出的较高引用率、方法比较规范、与留守儿童主题相关性强的国内外文献159篇,从理论层面总结了儿童地理学研究的新转向:关注儿童与空间的关系,强调儿... 文章通过梳理在WOS(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谷歌学术、中国知网(CNKI)等平台筛选出的较高引用率、方法比较规范、与留守儿童主题相关性强的国内外文献159篇,从理论层面总结了儿童地理学研究的新转向:关注儿童与空间的关系,强调儿童在空间使用中的主体性,重视不同情境下儿童地理体验的差异性。并梳理了跨国迁移背景下留守儿童的3个研究主题:从空间视角探讨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实践;从主体性出发探讨儿童在迁移链中的体验;在童年的差异性基础上讨论本土儿童的问题。同时从问题视角和积极视角分析了国内城乡迁移背景下留守儿童的研究主题,指出因现有研究范式中的经验主义和成人中心主义而存在的局限性。尝试勾勒出符合中国情境的留守儿童研究新范式,提出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空间,留守儿童的能动性、异质性和多样性是国内留守儿童研究亟需关注的内容。呼吁学者采用历时和动态的研究设计,充分展现儿童如何理解、体验和应对复杂的流动背景下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地理学 留守儿童 空间 主体性 城乡迁移 中国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建构:以凤凰古城为例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晨 朱竑 安宁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7期68-76,共9页
该研究基于文化环及其拓展理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凤凰古城作为文学旅游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结论指出:(1)沈从文及其文学作品所构建的文学世界中的"湘西世界",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所构建的"现实中的边城&... 该研究基于文化环及其拓展理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凤凰古城作为文学旅游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结论指出:(1)沈从文及其文学作品所构建的文学世界中的"湘西世界",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所构建的"现实中的边城"与旅游者的"口碑中的凤凰古城"共同构建了"想象中的凤凰古城",即待阅读的"凤凰古城文本",并使这一文本公共化;(2)作为文化消费者,旅游者在文学旅游地的构建与重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联系整个社会文化建构过程的纽带。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新的旅游地社会文化建构模型,以期对旅游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相关研究及具体应用进行补充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旅游地 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建构 文化环 凤凰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句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评述 被引量:37
7
作者 丁传标 古恒宇 陶伟 《热带地理》 2015年第4期515-521,540,共8页
在从"空间本体""空间组构""社会逻辑"等概念阐释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对人文地理学中已有的句法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句法理论对人文地理学空间尤其是微观空间研究的借鉴意义,... 在从"空间本体""空间组构""社会逻辑"等概念阐释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对人文地理学中已有的句法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句法理论对人文地理学空间尤其是微观空间研究的借鉴意义,认为人文地理学者对于句法理论的引入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最后,从"家"等微观空间、"空间"结构优化、城市"空间"与空间属性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空间句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组构 模型 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变迁背景下的地方感知与身份认同研究——以广州小洲村为例 被引量:88
8
作者 朱竑 钱俊希 吕旭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4,共7页
身份认同是文化和社会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逐步确定自己在这一社会文化秩序中的个体角色,从而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义。而地方认同则是对某个地方作为社会角色自我感知的一部分的认知,通过地方... 身份认同是文化和社会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逐步确定自己在这一社会文化秩序中的个体角色,从而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义。而地方认同则是对某个地方作为社会角色自我感知的一部分的认知,通过地方的意义来形成对个人或社会群体文化与身份的认同。以地方与身份认同作为主要的研究维度,将广州独特的"艺术村"小洲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空间演变背景下,本地村民与艺术家这两类具有不同文化倾向的社会群体基于地方的身份认同,探索艺术家与村民之间在认同上的冲突、断裂与融合。研究剖析了小洲村艺术家及原村民在社区演变的过程中文化身份认同和地方认同形成与变迁的情况,并分析其认同构建的原因和特征。研究的结果显示,小洲村的本地村民与艺术家的地方认同感在本质上看还处在一个消极的割裂与断层的状态,两个社会群体对于地方意义的感知与认同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的互动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小洲村 城市空间 地方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旅游地的空间重构研究——以凤凰古城为例 被引量:25
9
作者 安宁 朱竑 刘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62-1469,共8页
文学和旅游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以文学旅游地为切入点,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凤凰古城如何通过文学和旅游的影响实现其空间重构,得到结论如下:1开发者的旅游开发行为迅速改变了凤凰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其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同权力主体(政府... 文学和旅游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以文学旅游地为切入点,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凤凰古城如何通过文学和旅游的影响实现其空间重构,得到结论如下:1开发者的旅游开发行为迅速改变了凤凰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其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同权力主体(政府、开发商、小成本经营者、旅游者等)之间的权力博弈实现了空间的"权力化"重构;2以沈从文及其作品等为代表的湘西文学作品和旅游者的地方想象共同建构了凤凰古城的地方形象,文学和旅游的"邂逅"赋予凤凰诗性的想象空间,实现了凤凰古城诗性空间的构建;3权力空间和诗性空间的建构过程是相互影响的:权力空间的构建过程中包含了权力主体对诗性空间建构过程的运用;反之,诗性空间的建构过程也包含着不同权力主体对空间的利用和争夺,并受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旅游地 空间重构 权力空间 诗性空间 凤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流动人口研究:议题与展望 被引量:65
10
作者 朱竑 张博 马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研究通过4个议题(户籍与人口流动,循环流动、定居意愿及家庭策略,社会网络和移民社区,迁移、流动性和移民的日常生活),回顾了近年来乡城人口迁移的研究。指出:1户籍政策对移民在城市中的生计带来的影响将减弱,移民的住房及在城市的居住... 研究通过4个议题(户籍与人口流动,循环流动、定居意愿及家庭策略,社会网络和移民社区,迁移、流动性和移民的日常生活),回顾了近年来乡城人口迁移的研究。指出:1户籍政策对移民在城市中的生计带来的影响将减弱,移民的住房及在城市的居住模式和居住空间、社会交往、生活方式、移民身份建构及生活空间的重构等将会成为新的关注点。2新文化地理学中关于移民"微观化""生活化"的研究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换言之,如何理解移民在个体层面的诉求和移民的日常生活,将会是未来流动性研究的重点。3如何立足于国内移民地理研究的基础与发展机遇,批判性地与西方移民研究搭建对话空间和平台,结合当前中国崛起过程中所呈现的前所未有的全球化与城镇化契机,为世界移民研究积累和贡献"中国知识",将成为未来这一领域学者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流动人口 移民定居 社会网络和移民社区 人口迁移和流动性 移民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句法理论与建筑空间的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程明洋 陶伟 贺天慈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52,共8页
空间传统是地理学研究中的四大传统之一,地理学家对城市形态的关注正是对空间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空间句法理论是城市形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其创立之初即关注于空间与建筑、城市之关系的探讨。国外运用句法理论对建筑空间的研究... 空间传统是地理学研究中的四大传统之一,地理学家对城市形态的关注正是对空间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空间句法理论是城市形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其创立之初即关注于空间与建筑、城市之关系的探讨。国外运用句法理论对建筑空间的研究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而国内对于建筑空间的句法研究则相对匮乏。从渗透与隔离、引导与暗示、交流与共享3个方面对国外建筑空间的句法研究进行综观概述与分析,以期为国内建筑空间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并为在城市规划中如何更加理性地看待空间与社会的关联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空间句法 建筑空间 社会建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以中山大学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蔡晓梅 刘晨 朱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0-717,共8页
以中山大学校友作为调研对象,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通过深度访谈和绘制校园意象地图2种方法获取原始资料,援引城市意象和城市空间性理论,探讨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发现:①大学具有指示性与评价性怀旧意象,受到大学的客观物质环境... 以中山大学校友作为调研对象,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通过深度访谈和绘制校园意象地图2种方法获取原始资料,援引城市意象和城市空间性理论,探讨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发现:①大学具有指示性与评价性怀旧意象,受到大学的客观物质环境、校友不同的个人经历、生活路径、毕业时间和性别等影响;②大学基于怀旧意象形成的空间性具有物质性、权力性和情感性3个维度,即大学的怀旧空间性以物质性为载体,以情感性为主导,同时情感性与权力性彼此冲突与融合,使之成为修复性怀旧空间和反思性怀旧空间的矛盾统一体。研究验证并补充了以往人文地理学对怀旧及空间研究的相关结论,并对高校校友资源建设和校友制度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意象 空间性 新文化地理学 中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网形态对城市酒店业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广州案例 被引量:54
13
作者 陶伟 古恒宇 陈昊楠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108,共10页
酒店行业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布的影响机制、区位选择等内容正日益成为旅游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文章运用空间句法模型,结合GIS技术,选取2014年广州市中心区酒店业POI数据,从"区域酒店业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城市路... 酒店行业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布的影响机制、区位选择等内容正日益成为旅游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文章运用空间句法模型,结合GIS技术,选取2014年广州市中心区酒店业POI数据,从"区域酒店业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城市路网形态分析"、"城市路网形态对酒店业分布规律的影响"3个角度入手,探究了酒店业空间布局规律。研究发现:(1)广州市中心区酒店业呈现多核心聚集式分布,分布密度由城市中心地向外围呈圈层式递减,分布方向总体呈"东-西"向模式。(2)各档次酒店的聚集程度和分布核心具有差异性,酒店档次越高,聚集程度越弱,其分布中心越靠近东部城市新区。(3)不同尺度下路网形态在交通穿行性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布局相似性与连续性,而在城市整合力方面却具有较大差异性。(4)相同尺度下路网形态的整合中心相比交通穿行中心表现出内聚性的特征,推动了酒店产业集聚分布特征的形成。(5)路网形态对酒店业布局产生较大影响,酒店档次越高,所受路网形态的影响越小;酒店业提供到达性服务大于穿行性服务,随着酒店档次的升高,所提供到达性服务相对于穿行性服务的比重增加;局部性的路网形态对中低档酒店的影响更大,而全局性的路网形态对高档酒店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GIS空间分析法 路网 酒店业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研究方法的工业遗产旅游地空间感知探讨:广州红专厂案例 被引量:42
14
作者 王敏 江冰婷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38,共11页
视觉研究方法对旅游地空间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空间结构认识和旅游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业遗产作为转型期独特而新兴的旅游地,其视觉空间文化意义如何被塑造传达和被感知尤值得关注。文章利用游客自助摄影、照片评定和眼动轨迹追踪等... 视觉研究方法对旅游地空间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空间结构认识和旅游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业遗产作为转型期独特而新兴的旅游地,其视觉空间文化意义如何被塑造传达和被感知尤值得关注。文章利用游客自助摄影、照片评定和眼动轨迹追踪等方法对广州红专厂这一工业遗产旅游地空间感知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广州红专厂空间结构取决于工业文化和艺术创意这两个属性,游客对艺术创意景观的空间感知强于工业文化景观,而工业文化功能区在游客的感知中趋于模糊;游客对艺术创意景观的感知主要集中在名称等符号标识系统之中。眼动仪等视觉研究新方法的使用将会对工业遗产地的改造等工作提供新的佐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专厂 旅游地空间感知 视觉研究方法 眼动分析 工业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空间与旅游发展中的地方性研究:从空间与空间句法谈起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陶伟 程明洋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15-17,共3页
在西方文化中,关于空间的主流观.最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一种被称为“伽利略一笛卡尔”fGalilean-Cartesian)的哲学所统治。这种观点首先是从笛卡尔(Descartes)全面而清晰的理性学说中产生的,其通过定义物质客体的第一属性“外延”(... 在西方文化中,关于空间的主流观.最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一种被称为“伽利略一笛卡尔”fGalilean-Cartesian)的哲学所统治。这种观点首先是从笛卡尔(Descartes)全面而清晰的理性学说中产生的,其通过定义物质客体的第一属性“外延”(即物质的可测量属性,如长度、深度、宽度),而为我们展示了空间的概念。这种空间的概念也可以在笛卡尔的言语中得到清晰的阐释:“除了从实体长、宽、高三个维度延展开去,我们没有在实体的概念中发现其他任何东西;而且这也构成了我们脑海中的空间。”在这里,空间可以概括为“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研究 空间 旅游发展 句法 物质客体 笛卡尔 西方文化 哲学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遥票号传统建筑空间研究:基于空间句法的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程明洋 丁传标 陶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80,共6页
建筑是体现与传承文化的物质载体,它将一定的社会文化、准则、习俗固化于其形态之中。平遥票号作为晋商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内部空间组构特征体现了一定时期、地域的文化逻辑及生产、生活方式。空间句法作为一种分析空间与其所承载社会逻... 建筑是体现与传承文化的物质载体,它将一定的社会文化、准则、习俗固化于其形态之中。平遥票号作为晋商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内部空间组构特征体现了一定时期、地域的文化逻辑及生产、生活方式。空间句法作为一种分析空间与其所承载社会逻辑之关系的理论,为深入分析建筑空间形态与组构、功能、内在的文化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田野调查、访谈及句法软件等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票号建筑空间分析后发现:平遥票号是晋商建筑的典型代表,其空间的文化逻辑主要通过空间整合度和视觉差异来体现,社会文化也正是通过空间的组构特征来传达;由不同性质建筑改造来的票号反映出不同的空间等级和社会文化,具体体现在整体布局、空间等级、院落布局、对外联系及功能布局等方面。这些发现为理解建筑形式与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传统建筑票号空间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提高文化遗产地遗产解说系统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空间组构 社会逻辑 平遥票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与协商: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28
17
作者 陈淳 朱竑 《热带地理》 2015年第4期489-497,共9页
20世纪90年代之前,儿童群体在地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来自地理学学科内部以及社会科学领域的合力推动,地理学家开始关注童年的社会空间以及儿童的地方体验。《儿童地理学——玩耍·生活·学习》一书的诞生及专刊《C... 20世纪90年代之前,儿童群体在地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来自地理学学科内部以及社会科学领域的合力推动,地理学家开始关注童年的社会空间以及儿童的地方体验。《儿童地理学——玩耍·生活·学习》一书的诞生及专刊《Children’s Geographies》的创立,表明儿童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然形成并日渐壮大。文章追溯了儿童地理学诞生的学科背景,并通过对其专刊《Children’s Geographies》及地理界三大权威期刊自创刊以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了西方儿童地理学的两大研究议题:1)童年的社会空间:公共空间、学校和家庭中成人的规训与儿童的抵抗;2)全球化背景下多样化的童年:流动与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儿童地理学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地理学 社会空间 全球化 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身体地理学视角解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被引量:4
18
作者 陶伟 林平平 王绍续 《热带地理》 2015年第4期522-531,共10页
选取2013年中国大陆热播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研究素材,根据影片中郑薇、陈孝正等角色在校园、社会的不同生活实践,借助还原场景等文本再现形式进行文本分析,从空间的身体性和身体的空间性2个方面展开,解译虚拟空间中身体... 选取2013年中国大陆热播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研究素材,根据影片中郑薇、陈孝正等角色在校园、社会的不同生活实践,借助还原场景等文本再现形式进行文本分析,从空间的身体性和身体的空间性2个方面展开,解译虚拟空间中身体、空间与情感三者的融合。从空间的身体性角度,研究发现:1)影片中的女性在感情中占据着主动地位,女性不再是男性生命历程的附属品,她们鲜明地表达着自己的爱情抉择,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与此同时,女主角的爱情体验代表着校园空间里的唯美坚持和进入社会时的妥协,表现了不同社会权力关系交织下身体策略性的选择结果。2)影片用"身体"等话语表征了多样化的大学校园空间,通过对身体的消费塑造贯穿了充满激情的青春岁月。具有个性色彩的身体,已成为满足好奇、具有窥视欲的大众群体的消费商品。从身体的空间性角度,研究发现:1)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面对家庭、校园、社会主体等权力的规训时,并不仅仅是被动的受力者,而是积极的能动者。他们不断通过个体的身体实践与代表权威的权力开展着多场域的协商。2)情境化的身体感知、身体表达方式和特征受到不同空间主体的影响,并共同建构了个体的主体性,形成鲜活的身份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电影空间 身体 空间 身体地理学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遥民俗旅馆居住形态演变及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槿 徐辰 陶伟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3-59,共7页
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案例地,分析了平遥民居改造成为民俗旅馆过程中因居住形态演变所表现出的街坊、院落及建筑单体空间形态的变化。平遥居住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可以归纳为主体要素、社会要素和文化要素。改造所形成的新空间... 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案例地,分析了平遥民居改造成为民俗旅馆过程中因居住形态演变所表现出的街坊、院落及建筑单体空间形态的变化。平遥居住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可以归纳为主体要素、社会要素和文化要素。改造所形成的新空间成为外来游客活动与交往的载体,同时产生了独立于传统街区及民居的社群关系、文化形态。研究加深了对旅游商业化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演变的认识,并为其保护和更新提供借鉴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遥 居住形态 演变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扬州老城实证的公房住户特征及公房改造策略研究
20
作者 钱俊希 何深静 刘玉亭 《南方建筑》 2015年第3期111-118,共8页
公共住房作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完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实现社会公平具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公房的供给政策与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的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基于扬州老城公房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公房... 公共住房作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完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实现社会公平具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公房的供给政策与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的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基于扬州老城公房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公房住户的经济、社会、居住条件特征,以及公房改造提升的意愿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公房面临的普遍问题,探讨扬州市公房改造提升的可行途径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住房 公房住户 公房改造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