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朱拉隆功大学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文莉(NareeratRattanaponwisedkul) 吴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0,共6页
在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的变动及综合作用下,泰国大学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定向趋度、援助取向和多元趋向三个时期,并呈现出动态需求性贯穿全程、开放自主性不断加强、政府逻辑力量的驱使等特点,这与其国际组织的本土影响、国家政权管理的... 在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的变动及综合作用下,泰国大学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定向趋度、援助取向和多元趋向三个时期,并呈现出动态需求性贯穿全程、开放自主性不断加强、政府逻辑力量的驱使等特点,这与其国际组织的本土影响、国家政权管理的变化、大学自主地位的探索等因素息息相关,从而影响了中泰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朱拉隆功大学 高等教育国际化 合作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吴坚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3,共6页
美国哈佛大学和中国复旦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它们的共同性表现在:1)通识课程内容的多元性;2)通识课程类型的划分,并要求在大学一年级进行;3)体现了生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其差异性... 美国哈佛大学和中国复旦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它们的共同性表现在:1)通识课程内容的多元性;2)通识课程类型的划分,并要求在大学一年级进行;3)体现了生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其差异性表现在:1)哈佛大学较好地兼顾了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知识门类,而在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社会科学类课程比重偏低;2)哈佛大学在涉及外国文化的课程中兼顾了地域上的广泛性,而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则表现出明显的欧美中心主义特点;3)哈佛大学有相当一部分的专题性课程或研讨性课程,而复旦大学则以概论性课程和原著导读性课程为主。两所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在两个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政治体制下,开展通识教育的不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研究型大学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哈佛与复旦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93,192,共5页
随着汉语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汉语教育在组织制度、师资队伍、教材资源、实践活动和发展路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人才竞争不强、服务功能不全、组织机构过于单一、法律保障体系缺失和科学研究不足等问题。汉语教育国际化... 随着汉语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汉语教育在组织制度、师资队伍、教材资源、实践活动和发展路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人才竞争不强、服务功能不全、组织机构过于单一、法律保障体系缺失和科学研究不足等问题。汉语教育国际化需要在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服务功能、法律保障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发展,进而为汉语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教育 汉语教育国际化 汉语语言文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实施机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7,189,共7页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机制的分析发现,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具有四个特征:大学中普遍设立有一个跨越专业院系的通识教育委员会;教师采取兼职方式;通识课程所占比重较高;通识教育评价机制多元化。相比之下,中国通识教育则显不足:...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机制的分析发现,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具有四个特征:大学中普遍设立有一个跨越专业院系的通识教育委员会;教师采取兼职方式;通识课程所占比重较高;通识教育评价机制多元化。相比之下,中国通识教育则显不足: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教师采取专职方式;通识课程所占比重较低;通识教育评价机制单一。因此,中国通识教育实施机制可借鉴美国的有效经验,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调整通识教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采用专职与兼职教师方式基础上多种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及优化通识教育的评价机制;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改革,来确保通识教育的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研究型大学 通识教育 实施机制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及启示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02,190,共8页
通识教育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确保世界一流大学地位的重要保证。经过长时期改革与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模式,主要包括核心探究课程模式、分布必修课程模式和核心经典课程模式,其通识课程目标着眼于"人&q... 通识教育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确保世界一流大学地位的重要保证。经过长时期改革与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模式,主要包括核心探究课程模式、分布必修课程模式和核心经典课程模式,其通识课程目标着眼于"人"的发展,课程内容凸显学生逻辑力培养,教学方式注重研究和互动启迪,课程管理机构强调独立且细致,可为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改革及人才机制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 通识教育 课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与特征--以美国贝勒大学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英芹 吴坚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86,120,共8页
美国贝勒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通过制定全面发展与多元需求并重的教育目标、构建"主修+辅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供拓展学生视野的国际创业项目、开展"机遇+行动"的创新创业校园实践活动和引进政校... 美国贝勒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通过制定全面发展与多元需求并重的教育目标、构建"主修+辅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供拓展学生视野的国际创业项目、开展"机遇+行动"的创新创业校园实践活动和引进政校企多方社会资源等具体路径,形成整合联动的系统关系,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贝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呈现出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健全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依托系统的专业学位证书和融入国际市场的全球创业项目等典型的特征,这些实施路径及特征对我国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开展国际合作的创新创业项目、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校园氛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勒大学 创新创业教育 路径 特征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比较教育实证研究方法论的审思与转向 被引量:6
7
作者 高皇伟 吴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91,191,共6页
比较教育实证研究方法论,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对比较教育研究起着关键作用。它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程序,建立起比较教育科学的研究模型,表现出一元论、客观性、确证性、普遍性和权威性等现代科学特性。但在后现... 比较教育实证研究方法论,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对比较教育研究起着关键作用。它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程序,建立起比较教育科学的研究模型,表现出一元论、客观性、确证性、普遍性和权威性等现代科学特性。但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契机下,比较教育实证研究方法论受到挑战,需要进一步审思,并转向立体的文化实证哲学思维和持续发展中的多维网络存在,进而为比较教育实证研究方法论的创新和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奠定文化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实证研究方法论 后现代主义 文化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省理工学院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剖释 被引量:9
8
作者 高皇伟 吴坚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80,共13页
通识教育课程是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不同类型的大学形塑出不同的通识课程模式。麻省理工学院传承理工类大学"科技与人文课程结合"的历史取向,并立足"折中主义"的哲学理念,实施"分布必修"课程内... 通识教育课程是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不同类型的大学形塑出不同的通识课程模式。麻省理工学院传承理工类大学"科技与人文课程结合"的历史取向,并立足"折中主义"的哲学理念,实施"分布必修"课程内容,包括科学、交际、人文社科、科技类限定选修、实验和体育教育六大类课程,分别体现基础性的科学概念与方法、写作和口头能力协同发展、人文社会活动的理解、科学教育的联接性及其选择自主性等特征,并采取"多维连贯"的课程管理方式,有利推动通识教育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 通识教育 课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