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半世报缘一心启蒙:张东荪的报刊活动与编辑思想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0,共4页
张东荪(1886—1973),原名张万田,字圣心,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职业报人、政论家。张东荪为中国哲学贡献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把中国哲学家提高到可与西方哲人平等对话的高度,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虽然张东荪以其...
张东荪(1886—1973),原名张万田,字圣心,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职业报人、政论家。张东荪为中国哲学贡献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把中国哲学家提高到可与西方哲人平等对话的高度,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虽然张东荪以其哲学思想受到瞩目,但他作为民国初年著名的政论家、职业报刊编辑,在中国报刊编辑史上也曾发出过非常耀眼的光彩。张东荪的报刊活动和编辑思想,正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人通过办报追求启蒙理想的重要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思想
报刊活动
张东荪
现代哲学家
中国报刊
政治活动家
哲学现代化
哲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媒介融合视野下的环境策略研究——2010年亚运会广州都市报营造和谐媒介环境策略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彭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4-56,共3页
随着媒体对奥运、亚运等国际赛事的立体化展现,传媒成为"体育产业"这一复合概念的主要建构者。现代传播环境呈现多样化多维性,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体育媒介格局,媒介竞合成为构建和谐体育环境重要因素。
关键词
2010年亚运会
媒介融合
环境策略
和谐
都市报
广州
新兴媒体
国际赛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承与建设:《学灯》编辑群与五四新文学
3
作者
吴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120,共4页
五四事件后,新文化运动陷入低潮阶段,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编辑群先后发掘并培植了朱自清等一批新诗界的明星,通过制造话题、挑起胡怀琛为胡适"改诗"的公案,营造江南新诗研讨中心,并为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和活动提供...
五四事件后,新文化运动陷入低潮阶段,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编辑群先后发掘并培植了朱自清等一批新诗界的明星,通过制造话题、挑起胡怀琛为胡适"改诗"的公案,营造江南新诗研讨中心,并为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和活动提供实质性支持,为江南地区传承和建设新文学发挥过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事新报
学灯
五四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影像故事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基于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分析
被引量:
31
4
作者
周翔
付迎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4,共7页
在共情、视觉语法等理论关照下,“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实践焕发出新活力。在共情策略上,纪录片采用“自我”与“他者”的双重内部视角讲述“我们”的故事,激发受众共情。在视觉语法设计上,纪录片在再现意义层面利用叙事再现生活...
在共情、视觉语法等理论关照下,“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实践焕发出新活力。在共情策略上,纪录片采用“自我”与“他者”的双重内部视角讲述“我们”的故事,激发受众共情。在视觉语法设计上,纪录片在再现意义层面利用叙事再现生活世界,传递情感共情;在互动意义层面构建亲密关系,唤起共情;在构图意义上通过整体布局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共情力。在层层递进、彼此映照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中,“对话”被视为动态的协议过程,多元文化主体共同参与意义建构。影像故事的跨文化共情抵达要求跨文化传播者对自身的位置和身份进行“反身性”思考,在充分尊重文化“异质性”的基础上探索意义共造,确保主体间对话的可能性,同时应以对话为旨归,在跨文化际遇中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尊重多元文化的共存,呵护生活世界的“主体间性”,在深层意义上推进“共在”的生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共情
叙事
视觉语法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印度智库涉华议题的特征与原因
被引量:
4
5
作者
李龙
朱旭
刘柳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3年第4期120-133,共14页
[目的/意义]随着中印关系敏感状态的持续,印度智库对中国的关注空前强烈,值得警惕。追踪分析印度智库的涉华研究,有益于中国提前预判印度的动向,针对印度展开相应的反制措施。[方法/过程]通过数据库检索,搜集2020—2021年印度智库涉华...
[目的/意义]随着中印关系敏感状态的持续,印度智库对中国的关注空前强烈,值得警惕。追踪分析印度智库的涉华研究,有益于中国提前预判印度的动向,针对印度展开相应的反制措施。[方法/过程]通过数据库检索,搜集2020—2021年印度智库涉华议题的相关数据以及报告,揭示印度智库涉华议题的特点,分析印度智库涉华观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印度智库的涉华议题呈现出中印关系里“国内民族主义抬头”、新冠疫情中“污名中国”、全球范围内以“地缘政治视角看待中国”的特点,这主要是受到来自印度本国政策、印太战略和其根深蒂固的美西方思维的强大制约。本文建议,要优先构建对印智库研究体系,完善对外发声机制,探索中印学术交流新模式并促进两国多层级合作。同时转向多边国际合作,消解世界范围内对两国关系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智库
民族主义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世报缘一心启蒙:张东荪的报刊活动与编辑思想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静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0,共4页
文摘
张东荪(1886—1973),原名张万田,字圣心,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职业报人、政论家。张东荪为中国哲学贡献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把中国哲学家提高到可与西方哲人平等对话的高度,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虽然张东荪以其哲学思想受到瞩目,但他作为民国初年著名的政论家、职业报刊编辑,在中国报刊编辑史上也曾发出过非常耀眼的光彩。张东荪的报刊活动和编辑思想,正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人通过办报追求启蒙理想的重要标本。
关键词
编辑思想
报刊活动
张东荪
现代哲学家
中国报刊
政治活动家
哲学现代化
哲学体系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媒介融合视野下的环境策略研究——2010年亚运会广州都市报营造和谐媒介环境策略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彭柳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4-56,共3页
文摘
随着媒体对奥运、亚运等国际赛事的立体化展现,传媒成为"体育产业"这一复合概念的主要建构者。现代传播环境呈现多样化多维性,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体育媒介格局,媒介竞合成为构建和谐体育环境重要因素。
关键词
2010年亚运会
媒介融合
环境策略
和谐
都市报
广州
新兴媒体
国际赛事
分类号
G211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承与建设:《学灯》编辑群与五四新文学
3
作者
吴静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120,共4页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媒介话语
权力与资本的联动与角力:五四时期上海报纸副刊场域研究"(批准号:12YJC860041)
文摘
五四事件后,新文化运动陷入低潮阶段,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编辑群先后发掘并培植了朱自清等一批新诗界的明星,通过制造话题、挑起胡怀琛为胡适"改诗"的公案,营造江南新诗研讨中心,并为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和活动提供实质性支持,为江南地区传承和建设新文学发挥过重要作用。
关键词
时事新报
学灯
五四新文学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影像故事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基于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分析
被引量:
31
4
作者
周翔
付迎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
汕头
大学
长江
新闻
与
传播
学院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空间语境下‘一带一路’跨文化分众传播与话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BXW103)的研究成果。
文摘
在共情、视觉语法等理论关照下,“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实践焕发出新活力。在共情策略上,纪录片采用“自我”与“他者”的双重内部视角讲述“我们”的故事,激发受众共情。在视觉语法设计上,纪录片在再现意义层面利用叙事再现生活世界,传递情感共情;在互动意义层面构建亲密关系,唤起共情;在构图意义上通过整体布局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共情力。在层层递进、彼此映照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中,“对话”被视为动态的协议过程,多元文化主体共同参与意义建构。影像故事的跨文化共情抵达要求跨文化传播者对自身的位置和身份进行“反身性”思考,在充分尊重文化“异质性”的基础上探索意义共造,确保主体间对话的可能性,同时应以对话为旨归,在跨文化际遇中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尊重多元文化的共存,呵护生活世界的“主体间性”,在深层意义上推进“共在”的生命哲学。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共情
叙事
视觉语法
主体间性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度智库涉华议题的特征与原因
被引量:
4
5
作者
李龙
朱旭
刘柳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出处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3年第4期120-133,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美西方主要媒体、智库基本情况及涉华舆论动态研究”(项目编号:21VGQ008)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目的/意义]随着中印关系敏感状态的持续,印度智库对中国的关注空前强烈,值得警惕。追踪分析印度智库的涉华研究,有益于中国提前预判印度的动向,针对印度展开相应的反制措施。[方法/过程]通过数据库检索,搜集2020—2021年印度智库涉华议题的相关数据以及报告,揭示印度智库涉华议题的特点,分析印度智库涉华观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印度智库的涉华议题呈现出中印关系里“国内民族主义抬头”、新冠疫情中“污名中国”、全球范围内以“地缘政治视角看待中国”的特点,这主要是受到来自印度本国政策、印太战略和其根深蒂固的美西方思维的强大制约。本文建议,要优先构建对印智库研究体系,完善对外发声机制,探索中印学术交流新模式并促进两国多层级合作。同时转向多边国际合作,消解世界范围内对两国关系的不利因素。
关键词
印度
智库
民族主义
地缘政治
Keywords
India
think tank
nationalism
geopolitics
分类号
C932 [经济管理—管理学]
G203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半世报缘一心启蒙:张东荪的报刊活动与编辑思想
吴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媒介融合视野下的环境策略研究——2010年亚运会广州都市报营造和谐媒介环境策略研究
彭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传承与建设:《学灯》编辑群与五四新文学
吴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影像故事的“叙事—共情—跨文化”互动机制模型——基于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分析
周翔
付迎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印度智库涉华议题的特征与原因
李龙
朱旭
刘柳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