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教育思想新探:以性朴论为中心 被引量:6
1
作者 周炽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9-153,共5页
《荀子》一书中的《性恶》篇太引人注目,任何关注中国古典人性论的人都会注意到它,而该书其他篇对人性的看法则一直被忽视。本书的《劝学》《礼论》《大略》等篇都不主张人性恶,而是主张人性朴。《性恶》是荀子后学的杂言杂语,汉代刘向... 《荀子》一书中的《性恶》篇太引人注目,任何关注中国古典人性论的人都会注意到它,而该书其他篇对人性的看法则一直被忽视。本书的《劝学》《礼论》《大略》等篇都不主张人性恶,而是主张人性朴。《性恶》是荀子后学的杂言杂语,汉代刘向在编《荀子》时把它夹在《子道》《法行》之间。"性者,本始材朴"的陈述典型地体现了荀子本人对人性的看法。以性恶论来理解荀子的教育思想会严重地误解它。在性朴论视野下,荀子的教育论则可得到恰当解读。事实上,国人在教育观上受性朴论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教育 性朴论 性恶论 性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仲舒人性论新探:以性朴论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炽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20,共7页
董仲舒事实上与荀子一样都是性朴论的代表。以性恶论说荀子的历史惯性,已受到多种质疑。以性有善有恶论或性善情恶论或综合孟荀论来说董仲舒也是大有问题的。王充对董子人性论的概括难以在他本人的著作中得到可靠的支持。性朴论肯定初... 董仲舒事实上与荀子一样都是性朴论的代表。以性恶论说荀子的历史惯性,已受到多种质疑。以性有善有恶论或性善情恶论或综合孟荀论来说董仲舒也是大有问题的。王充对董子人性论的概括难以在他本人的著作中得到可靠的支持。性朴论肯定初生人性包括着向善发展的潜质,但不肯定其中有现成的善。初生人性不够完美,但不能说成为恶。正如玉出于璞,璞中含玉质一样,善出于性,性中含善质。董仲舒批评孟子的性善论而完全没有提到所谓荀子的性恶论,这是意味深长的一件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性朴论 性有善有恶论 荀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恶》出自荀子后学考——从刘向的编辑与《性恶》的文本结构看 被引量:21
3
作者 周炽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95,共9页
汉代刘向编《荀子》一书,把著名的《性恶》排为第26篇(全书共32篇),夹在《子道》《法行》之间。论者公认:这两篇及排在后面的《宥坐》《哀公》《大略》《尧问》等都不出自荀子本人之手,而出自其后学之手。刘向把《性恶》编置在这个地方... 汉代刘向编《荀子》一书,把著名的《性恶》排为第26篇(全书共32篇),夹在《子道》《法行》之间。论者公认:这两篇及排在后面的《宥坐》《哀公》《大略》《尧问》等都不出自荀子本人之手,而出自其后学之手。刘向把《性恶》编置在这个地方,是把它看作荀子后学的作品。仔细分析《性恶》的文本结构,可发现:它不应该是一篇完整的论说文,而是由七个不同的模块拼凑起来的,其中有太多的不一致、前后矛盾。如模块二对"知仁义法正之质"和"能仁义法正之具"的肯定以及模块七对性质美的肯定,就与模块一对人性恶的断定相矛盾。大部分模块极可能是不同作者之所为。多种证据表明:荀子不是性恶论者,而是性朴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刘向 《性恶》 性朴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性朴论思想史发微:从先秦到西汉 被引量:7
4
作者 周炽成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65,共16页
人们习惯于以荀子为性恶论的代表,但实际上他是性朴论的代表,性恶论为荀子后学所持。刘向编《荀子》时把《性恶》夹在显然属于非荀子作品的《子道》和《法行》之间,这一历史细节非常重要。孔子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亦显示出性... 人们习惯于以荀子为性恶论的代表,但实际上他是性朴论的代表,性恶论为荀子后学所持。刘向编《荀子》时把《性恶》夹在显然属于非荀子作品的《子道》和《法行》之间,这一历史细节非常重要。孔子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亦显示出性朴论的取向。性朴论与性恶论尖锐冲突,无法协调。主张"性者,天质之朴"的董仲舒,是西汉性朴论的最重要代表。在他之前的贾谊和与他同时的韩婴也持性朴论。引入"性朴论"这一概念研究中国人性论史,可以产生很多新的、富有启发性的看法,同时也可澄清历史上的一些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孟子 孟荀关系 汉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性恶论说荀子的困境及其摆脱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炽成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32,共7页
表述于《荀子》一书的性恶论与荀子其人在人们心中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但是,该书并非全为他一人所写。前贤以性恶论说荀子,陷入重重困境,有人欲摆脱困境,结果又陷入新的困境。回到刘向编该书时把《性恶》夹在《子道》与《法行》之间本来... 表述于《荀子》一书的性恶论与荀子其人在人们心中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但是,该书并非全为他一人所写。前贤以性恶论说荀子,陷入重重困境,有人欲摆脱困境,结果又陷入新的困境。回到刘向编该书时把《性恶》夹在《子道》与《法行》之间本来的位置,不视之为一篇独立、完整的论说文,而以之为杂言杂语,这是摆脱这些困境的好方法。《性恶》不是荀子所作,而是其后学与人性有关的不同言论的汇集,它反映了后学对人性看法的分歧:有人以人性为恶,有人不以人性为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恶》 荀子 荀子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非性恶论者新证——兼答黄开国先生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炽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8,共8页
以荀子为性恶论之代表具有太长久的历史,要扭转此看法确实需要过硬的证据。汉代的刘向把《性恶》夹在被公认为非荀子所写的《子道》和《法行》之间,这应该是表明荀子不持性恶论的重要证据。唐代杨倞把《性恶》提前,掩盖了该篇作者的实... 以荀子为性恶论之代表具有太长久的历史,要扭转此看法确实需要过硬的证据。汉代的刘向把《性恶》夹在被公认为非荀子所写的《子道》和《法行》之间,这应该是表明荀子不持性恶论的重要证据。唐代杨倞把《性恶》提前,掩盖了该篇作者的实情。以董仲舒的性朴论反推荀子的性朴论可以成立,而黄开国先生对此的质疑则很难成立。刘念亲差不多100年前就提出了荀子不持性恶论的多种证据,但人们不重视它们,今天正视之很有意义。多种证据形成一条证据链,表明荀子不是性恶论者,而是性朴论者。《性恶》不是一篇独立、完整的论说文,而是荀子学派对人性不同看法的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刘向 性朴论 性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