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权力主导下大学的隐秘行动与生存策略——基于“弱者的武器”视角的理论解释 被引量:4
1
作者 蒋达勇 王金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109,共6页
在国家与大学的互动中,国家因其对权力和资源的掌控而处于强势地位。大学则往往通过"应付"、"转化"甚至"反叛"等曲折隐蔽、不露声色的行动,对行政权力的嵌入和干预实施着零星却持续不断、充满韧性的抵抗... 在国家与大学的互动中,国家因其对权力和资源的掌控而处于强势地位。大学则往往通过"应付"、"转化"甚至"反叛"等曲折隐蔽、不露声色的行动,对行政权力的嵌入和干预实施着零星却持续不断、充满韧性的抵抗。大学各种"弱者的武器"式的抵抗,既反映出其弱者的身份,也体现了其生存的策略,更折射着其价值的扭曲。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大学治理,应当祛除对行政权力的盲从与依附,寻求政党、国家、社会与大学的分工合作与协同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国家 行政权力 大学治理 隐秘行动 生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44
2
作者 陈必华 王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 原则与方法 社会主义荣辱观 六届六中全会 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捍卫底线正义:农民工维权抗争行动的道义政治学解释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振辉 王金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6,共6页
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反事实推理发现,基于斯科特道义经济学的"生存伦理"在解释中国农民工维权抗争行动时遭遇到新的困境。案例分析表明,并非所有农民工维权抗争行为都是从生存伦理出发的,"底线正义"被践踏是农民... 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反事实推理发现,基于斯科特道义经济学的"生存伦理"在解释中国农民工维权抗争行动时遭遇到新的困境。案例分析表明,并非所有农民工维权抗争行为都是从生存伦理出发的,"底线正义"被践踏是农民工抗争行为尖锐化的根本原因。道义政治学的"底线正义"比道义经济学的"生存伦理"显示了更强的解释力。"底线正义"是"生存伦理"的重要补充,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恢复道义"与"为道义而道义"。道义政治学"底线正义"范畴的价值在于开启了新的观察视域与学术关怀,同时也是提示制度制定者与执行者走出"父爱主义陷阱"的理论地图。在社会转型期,守住"底线正义"比追求乌托邦式的公平正义更为切实可行,也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维权 生存伦理 底线正义 道义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别与政治参与研究——女性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反思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莉 黄振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2,共5页
女性主义政治学研究存在某种程度的方法错用,如:将性别对比研究直接作为社会性别的政治学研究,理论研究中社会性别的定义没有转换成实证研究中的操作性定义以及粗糙处理概念之间的关系等。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意识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及其困境: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生存样态解读——以罗家伦为个案的剖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夏根 朱孝远(指导) 许纪霖(指导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102,共8页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双重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和政治精英,他们须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又须承担起建构民族新文化的历史重任。换言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一身兼任“文化人”与“政...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双重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和政治精英,他们须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又须承担起建构民族新文化的历史重任。换言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一身兼任“文化人”与“政治人”的双重社会角色,具备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遗憾的是,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情境使得政治与文化的双重追求之间总是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冲突,并由此导致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难以摆脱的内心困惑与身心煎熬。作为近代中国典型的政学两栖型人物,罗家伦的人生境遇及其思想历程为我们解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样态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生存样态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 罗家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政治学的总体性转换——从革命理论到建设理论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金洪 郭正林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5-59,共5页
本文从学科发展史的角度,检视了中国政治学自80年代以来恢复和重建的历程,梳理了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范式,认为当代中国政治学基本上仍处于以革命斗争经验为基础的革命理论阶段,仍然局限于宏观政治学的范畴中,这种状况... 本文从学科发展史的角度,检视了中国政治学自80年代以来恢复和重建的历程,梳理了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范式,认为当代中国政治学基本上仍处于以革命斗争经验为基础的革命理论阶段,仍然局限于宏观政治学的范畴中,这种状况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从而削弱了政治学研究的学术地位和价值意义。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变化,推进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范式应从以革命理论为轴心转向以建设理论为中心;与此相适应,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应该从宏观性定性分析的思维模式转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并重,从而建构起中国政治学的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理论 建设理论 政治学方法 政治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学术 服务民族——论罗家伦的大学理念 被引量:4
7
作者 冯夏根 胡旭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3,共6页
在民国教育史上,作为国立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校长,罗家伦始终以发展学术为办理大学的中心任务,其大学理念体现为:大学应以文、理学院为中心,兼顾应用科学的发展;大学应以学术为标准,选聘优良师资;大学应以学术研究为灵魂,为人类增加... 在民国教育史上,作为国立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校长,罗家伦始终以发展学术为办理大学的中心任务,其大学理念体现为:大学应以文、理学院为中心,兼顾应用科学的发展;大学应以学术为标准,选聘优良师资;大学应以学术研究为灵魂,为人类增加知识总量;大学要把握时代的精神和需要,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贡献。在近代中国复杂多变的历史条件下,罗家伦坚持学术救国的信念,执着地以大学作为振兴民族文化的基地,他对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办理功不可没,其大学理念与办学实践有值得称道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清华大学 中央大学 大学理念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学风 戴黍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12期161-163,共3页
传统的课堂式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利用已经建立的校园网或其他相关网站,开设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借助网络科技将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拓展到网上,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网络思想政... 传统的课堂式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利用已经建立的校园网或其他相关网站,开设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借助网络科技将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拓展到网上,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行网上舆论引导、设立网上主题论坛以及组织在线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新样态透析 被引量:54
9
作者 罗迪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4,103,共6页
微时代是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时代。"手掌之上"24小时移动上网,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思想,呈现出生活方式"移动"与"随时"、自我呈现"被"与"我"、社会关注"微"与"宏&qu... 微时代是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时代。"手掌之上"24小时移动上网,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思想,呈现出生活方式"移动"与"随时"、自我呈现"被"与"我"、社会关注"微"与"宏"、社会交往"熟悉"与"陌生"、时间分配"碎片"和"互联"等新特点,日趋出现手机依赖、阅读浅显化、行为无意识化、理性思维弱化等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 大学生 思想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象征/符号的文化功能浅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马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4,共5页
政治象征/符号通过其意义表述和价值阐释,具有提供社会记忆、寻求政治认同、整合意识形态和实施政治社会化四种文化功能,中心目标在于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论证和辩护。政治象征/符号须在不断的重复运用中达成其文化功能。它们是政治过程... 政治象征/符号通过其意义表述和价值阐释,具有提供社会记忆、寻求政治认同、整合意识形态和实施政治社会化四种文化功能,中心目标在于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论证和辩护。政治象征/符号须在不断的重复运用中达成其文化功能。它们是政治过程的一种持久性动力因素,也是揭示不同社会政治特性的文化指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象征/符号 政治文化 合法性 功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由职业者政治支持的测量与分析——以广州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强 韩莹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7,共11页
民众政治支持是政权合法性和社会稳定的源泉。自由职业者群体是近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新鲜成分,由于其规模迅速扩大、教育程度和经济社会地位高,自由职业者政治支持状况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和现实课题。本文构建了中国语境下自由... 民众政治支持是政权合法性和社会稳定的源泉。自由职业者群体是近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新鲜成分,由于其规模迅速扩大、教育程度和经济社会地位高,自由职业者政治支持状况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和现实课题。本文构建了中国语境下自由职业者政治支持测量的概念模型与指标体系,并以广州为考察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有三个重要研究发现:一是普遍支持与特定支持之间显著相关。二是普遍支持主要受社会人口属性和高政治取向的影响,与低政治取向无关;特定支持主要受社会人口属性和低政治取向的影响,与高政治取向无关。三隐性支持与显性支持之间不具有统计上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职业者 政治支持 显性支持 隐性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乡镇政府在征地中的角色定位——从乡镇政府行政行为的逻辑谈起 被引量:8
12
作者 叶麒麟 郑庆基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0期30-33,共4页
乡镇政府行政行为的逻辑在于国家意志、乡村社会利益和自身官僚利益的实现和维护。在现代国家建构的不同阶段,乡镇政府这三种行政行为逻辑即三种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在现代国家建构的初级阶段即民族——国家阶段,强调的是国家对整... 乡镇政府行政行为的逻辑在于国家意志、乡村社会利益和自身官僚利益的实现和维护。在现代国家建构的不同阶段,乡镇政府这三种行政行为逻辑即三种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在现代国家建构的初级阶段即民族——国家阶段,强调的是国家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和整合,乡镇政府更多的是代表国家意志,而在第二阶段即民主——国家阶段,乡镇政府应该更多地代表乡村社会利益。当前,中国正处于民主——国家建构的阶段,就征地而言,乡镇政府应更多地维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这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必然,更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但由于目前征地的相关制度的缺陷,导致了现实中乡镇政府的角色偏位,被征地农民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须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以使乡镇政府的角色正位,更好地维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政府 征地 角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与政治的双向互动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同舫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5-79,共5页
技术与政治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之中,二元构成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政治通过对技术的控制和干预而影响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技术的政治化趋向,技术具有政治性;另一方面,技术影响政治的存在及其运作,出现了政治的技术化趋向,技术对国家... 技术与政治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之中,二元构成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政治通过对技术的控制和干预而影响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技术的政治化趋向,技术具有政治性;另一方面,技术影响政治的存在及其运作,出现了政治的技术化趋向,技术对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政治 政治技术化 技术政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纪念活动的政治功能表达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金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7,共8页
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也是一种政治象征,有其独特的政治功能。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纪念活动的政治功能得以充分表达和释放。具体表现为:借助纪念活动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纪念活动成为理... 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也是一种政治象征,有其独特的政治功能。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纪念活动的政治功能得以充分表达和释放。具体表现为:借助纪念活动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纪念活动成为理论诠释的重要载体;借助纪念活动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纪念活动成为政治动员的重要契机;借助纪念活动协调国共关系、整合各派力量、凝聚各方人心,纪念活动成为政治整合的重要途径;借助纪念活动给予共产国际、苏联和世界其他国家以配合和支持,纪念活动成为协调国际关系的重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纪念活动 政治功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家建构: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 被引量:14
15
作者 叶麒麟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2,共4页
现代国家建构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双重化建构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但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建构是不同步的。这致使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呈现出从民族国家建构到民主国家建构的发展轨迹。在2... 现代国家建构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双重化建构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但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建构是不同步的。这致使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呈现出从民族国家建构到民主国家建构的发展轨迹。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是以提高国家控制能力为核心的民族国家建构。直到20世纪末,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才开始由民族国家建构转向以提高国家合法性为核心的民主国家建构。因此,民主国家建构将成为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而现代国家则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建构 民族国家 民主国家 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融合: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 被引量:20
16
作者 董怀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9-144,192,共6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中国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络时代。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重塑了教育模式,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素质的提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趋复杂的形势下,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地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中国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络时代。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重塑了教育模式,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素质的提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趋复杂的形势下,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地位弱化,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冲击。探索构建生态融合的移动互联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对于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识”的政治:对利奥塔政治哲学思想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德金 刘卓红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50,111,共7页
通过对1968年法国学生运动、犹太人问题和阿尔及利亚战争等政治事件的"碎片式"关注,利奥塔揭示了现代政治权威和现代国家机器的困境,宣告了启蒙救赎方案的失败。利奥塔对现代政治的批判,旨在以"反历史"的方式重写政... 通过对1968年法国学生运动、犹太人问题和阿尔及利亚战争等政治事件的"碎片式"关注,利奥塔揭示了现代政治权威和现代国家机器的困境,宣告了启蒙救赎方案的失败。利奥塔对现代政治的批判,旨在以"反历史"的方式重写政治,进而为一种"异识"的政治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奥塔 异识 反历史 去政治化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道德建设刍议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莹莹 张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9,共4页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精辟地提出了“常修为政之德”,这是新时期对行政主体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给我国行政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由于转型期的复...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精辟地提出了“常修为政之德”,这是新时期对行政主体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给我国行政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由于转型期的复杂性,导致行政主体的道德风险日益增大。因此,“常修为政之德”、加强公共行政道德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贯彻十六大精神,实施“以德治国”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 社会生态环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抗争与政治参与的交融——理解中国公民行动的一个新视角 被引量:8
19
作者 戴粦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103,159,共8页
公民行动两种主要研究路径具有局限性,应正确认识当下中国公民行动具有社会抗争和政治参与相互交融的特征。"抗争—参与"是理解中国公民行动的新的解释框架。这一新框架统摄抗争性参与和参与式抗争这两种具体的公民行动模式... 公民行动两种主要研究路径具有局限性,应正确认识当下中国公民行动具有社会抗争和政治参与相互交融的特征。"抗争—参与"是理解中国公民行动的新的解释框架。这一新框架统摄抗争性参与和参与式抗争这两种具体的公民行动模式。两个典型案例展示了"抗争—参与"行动的因果机制和运作机制,由此主张促使社会抗争与政治参与进一步交融,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全面提升公民行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抗争 政治参与 抗争性参与 参与式抗争 公民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假设 被引量:9
20
作者 魏则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87,共6页
人性假设不仅以某种本体论为基础,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之上,不仅回答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人的自由而全面... 人性假设不仅以某种本体论为基础,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之上,不仅回答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任务就是建构和谐人性,推动人从自由个体走向历史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人性假设 自由个体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