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政权力主导下大学的隐秘行动与生存策略——基于“弱者的武器”视角的理论解释 |
蒋达勇
王金红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
2
|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
陈必华
王鹏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4
|
|
|
3
|
捍卫底线正义:农民工维权抗争行动的道义政治学解释 |
黄振辉
王金红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0
|
|
|
4
|
社会性别与政治参与研究——女性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反思 |
李莉
黄振辉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
5
|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及其困境: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生存样态解读——以罗家伦为个案的剖析 |
冯夏根
朱孝远(指导)
许纪霖(指导 )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
6
|
21世纪中国政治学的总体性转换——从革命理论到建设理论 |
王金洪
郭正林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0
|
|
|
7
|
注重学术 服务民族——论罗家伦的大学理念 |
冯夏根
胡旭华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
8
|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 |
王学风
戴黍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5 |
9
|
|
|
9
|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新样态透析 |
罗迪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4
|
|
|
10
|
政治象征/符号的文化功能浅析 |
马敏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0
|
|
|
11
|
中国自由职业者政治支持的测量与分析——以广州为考察对象 |
张强
韩莹莹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
12
|
论乡镇政府在征地中的角色定位——从乡镇政府行政行为的逻辑谈起 |
叶麒麟
郑庆基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6 |
8
|
|
|
13
|
技术与政治的双向互动 |
刘同舫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5 |
21
|
|
|
14
|
毛泽东与纪念活动的政治功能表达 |
陈金龙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7
|
|
|
15
|
现代国家建构: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 |
叶麒麟
|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
16
|
生态融合: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 |
董怀宏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0
|
|
|
17
|
“异识”的政治:对利奥塔政治哲学思想的一种解读 |
石德金
刘卓红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18
|
行政道德建设刍议 |
韩莹莹
张强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19
|
社会抗争与政治参与的交融——理解中国公民行动的一个新视角 |
戴粦利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
20
|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假设 |
魏则胜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